于课文中觅写法 写出生活的真实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于上青天。这是我上中学时深切体会到的。现在看来那时写作文难,原因就在于对现实生活观察的少,思考的少,手中没有材料,才导致文章干干巴巴,毫无思想性和生活内容。
  阅读现在学生的作文,弊病依然存在,现在作文提倡:我手写我心。但看看学生的作文,能真正写出自己亲身所见所闻所感的究竟有多少呢?倒是抄袭范文的多,自己写得少;脱离现实生活内容的多,反映真实生活的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面狭窄外,与老师的指导不无直接关系。那种只给学生出题目,而不去耐心引导学生去看、去想,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的做法,只能使得学生靠抄袭拼凑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改变目前小学生不去用心去写,而是使得靠抄袭范文的弊病,根本的做法应该是从低年级就培养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老师讲读课文时应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写作出发,去讲解去引导写作,仅凭每周的季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是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说平的。同时,尽量的让学生走出课堂,投身到丰富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去,从中感知社会和自然,获得写作的最基本的材料。毕竟生活是创作的根本源泉。
  课文——社会——课文——作文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获得写作的知识,除了从现实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外,学生获得知识最直接的途径便是书本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有相当一部分知识,要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对于那些理解不了的知识,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难以融会到写作中去。要消化掉书中的知识,使书本上所学知识活用到作文中,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一个好的方法:即从课文中学得知识,获得写作的方法,然后再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去印证书中知识内容,亲身感知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内涵,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理解,最后将融会的书本知识贯穿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形成从课文——社会——课文——作文的循环。如在学生学过《桂林山水》已问候对桂林山水美,仅仅局限于文字想像的理解,其真实的景象谁都未曾见过。特别是对水的描写:“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的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对于生长在山区的学生,怎样的“清”才算是课文中描述的“清”呢?
  他们仅能凭自己的想象了。时值初秋,我带领六年级学生来到我县著名的风景区——老龙湾风景区赏秋色、观泉水。学生们围在珍珠泉旁,指指点点谈论着泉水,只见清澈的泉水无声地从泉眼中涌出,水面上泛着微波,水底下人,人们投掷的硬币、石子清晰可见。学生看到这些不禁赞叹道:水清果真就像书本中说的一样呀!在泉水的出口处,两旁石壁上长满了墨绿的青苔,随水流倾向一侧的碧绿的水草,从水底透出幽幽的绿,望见这景象。学生真正看到了“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學生明白了:绿的水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在课文中是这样描写的。同时,我告诉学生作家优秀的作品就是亲自去观察、去体味。回校后,一个学生在描述珍珠泉时,是这样写的:“珍珠泉的水真清呀,清得泉底的硬币清晰可辨,鹅卵石粒粒可数——”文中加进了自己的观察所得。诚然学生不可能对现实中的一切都去体验一番,但为了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社会、家长、老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生活的机会,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出生活的真实
  小学生作文,力求真实。真实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感人的文章必然是情真意切的生活再现。写作力求真实是文风朴实的具体表现。小学生作文首先得是要学生说真心的话,写实在的事,表真实的情。具体地说就是有一说一,不夸大也不缩小,实事求是再现生活的原貌,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生命力,才根植于生活的沃土,才让人有亲近之感。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所必须做到的。要写出生活的真实,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现实中的人和事,观察你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及所做的事,从这些人和事写起,继而扩展延伸到学校、社会——
  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中写道:“爸爸不小心,‘砰’碗掉在了地上,碎了。母亲的脸上立即变了,‘你——你一个大男人,连两岁的小孩都赶不上’。”干了一上午活,刚想坐下喝碗水歇一会儿的父亲,头低着,任额上的汗珠一滴一滴滴在地上,没有说一句话,汗水湿透的灰色褂子紧紧贴在父亲那古铜色脊背上——。尖刻的母亲,敦厚、不善言谈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事后,我这位同学,他告诉我,当时的情景就是这样的。感人的文章,首先是内容的真实,其次是语言的朴实。当然体会生活的真实并不是没有选择地,不分善恶的照搬,全都写入作文中,只是对选中的材料进行真实的写作。提倡写生活的真实,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朴实的文风,避免假大空的文风。懂得真实才是文章的生命和灵魂。
  表达真实的感受
  作文体现生活的真实,让读者了解事情的缘由,对事情的结果有何评价,对人物的品质怎样评判,有何感想。就需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有作者的感受和读者的感受形成共鸣,才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要让读者和作者有共同的感受,就必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一些作文中,常常存在着情不由衷的现象,人为地造情来上抒发。读后感到别扭,有“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感觉。一位学生写在放学路上捡到一只铅笔,丢铅笔的同学接到丢失的铅笔后竟热泪盈眶。一支小小的铅笔值得如此吗?动不动就流下眼泪的写法不在少数。但在许多的小学生作文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流下眼泪,才能表达出自己最深的感情,只有做到有感而发,抒情恰如其分,感情自然流露,才能使读者、作者的情抒到一起。其次表情达意要适可而止,过分地渲染,不但不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其真实性让人大打折扣,让人感到虚情、做作。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对教学环节做出精心预测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反馈。那么什么是反馈?什么又是教学反馈?反馈:(Feedback,又译为回流、回报、回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维纳(R.Wiener)在其(控制论)(1948)中首次提出的,指的是送出去的电波或信息的回流。课堂教学反馈是指课堂教
期刊
阅读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堂要由课内向课外伸,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課堂效率。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在教学中,我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精读教学的模式,以课堂教学为圆心,引导学生走上阅读之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课堂教学为
期刊
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游戏的环境、游戏的材料、游戏中幼儿的行为以及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设计了游戏观察记录表1,它分为实录、分析和调整三部分,主要针对单一游戏区域内幼儿的行为予以观察记录,以文字描述为主,这样的观察记录简明扼要,使教师可以将即时捕捉的幼儿游戏行为予以记录并分析,促使教师试着观察幼儿、捕捉幼儿游戏中有价值的行为,从而解读幼儿、了解幼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
期刊
平日我注重活动区环境创设的研究,特别是在《纲要》及《指南》精神指引下,在继承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创新,大胆探索,积极研究,反复实践,在活动区环境创设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走出一条适应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新路子。  一、提高对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重要性的认识  我通过不断学习《纲要》《指南》内容:体会《纲要》《指南》的精髓,提高对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重要性的认识。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
期刊
一、问题提出  目前,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在许多方面陷入尴尬的境地,形式化、空泛化、“圣人化”等严重与现实生活脱节。在实践中,常常觉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强,而随意性却比较大。针对上述问题,那么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实效性?我们提出了“德育生活化”的理念,“德育生活化”是指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德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体验道德魅力,培养德性,从他
期刊
幼儿文学作品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以能激发人们的感情、情绪为最大特点,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和情绪特征相吻合,它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格,又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帮助幼儿增强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净化心灵,完善气质,给幼儿以思想道德的启迪和教育。我们主要选择的文学作品是与幼儿精神世界契合的图画书,通过选书、读书、图书剧表演一系列早期阅读活动,润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学思考及語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
期刊
汉语拼音是儿童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第一课。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讲,他们的第一课──汉语拼音的学习可以说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如何为学生架座拼音桥,把学生带入拼音乐园,去生动、活泼、有效地学习拼音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将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引入课堂,使教学生动、活泼、有效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而言,汉语拼音是抽象的、难认又难记的符号,汉语拼音的学习相对较为枯燥。如果让学生整堂课都单调反复地认
期刊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3岁和7岁,正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抓住这两个关键点,就能够使孩子的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父母应该在3岁和7岁这两个节骨眼上多下工夫,多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精力,以保证孩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幼儿在游戏即玩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发展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  今天孩子户外活动时,我让孩子自由分组自己去玩游戏,孩子们一听就高兴地玩起来,有的玩老鹰捉小鸡;有得玩捕小鱼;还有的玩老狼老狼几点了;但更多的则跑去玩滑梯了……短短的二十几分钟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在最后当我让他们说说想法时,婷婷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