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应该“合”在何处?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_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到“合”的层次
  
  “三网融合”的概念本身在不断演进。传统的“三阿”指电话网、数据网和电视网,数据网包括数据专网、宽带通信网和互联网;国发办[20081]号文所阐述的“三网”,是指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实质上,“三网融合”即在同一网络中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的统一或融合。
  由于电视业务隶属于广电总局,其他通讯业务隶属于工信部的电信日(以下简称电信),矛盾自然产生——谁来负责“三网融合”?两大部委自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习惯于指责对方、而非反省自己,从而导致“三网融合”成为一道似乎难以解答的难题。
  如果“三网融合”真的无解,为什么会进入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为什么要在“1号文”中强调提及?笔者认为,一定有解!关键是解在何处,即“合”在何处?
  黑格尔辩证法强调“正、反、合”。其中,“正”、“反”处于同一层面,同时存在、相互包含;“合”,则处于更高一个层面,即只有在更高层面才能谈得上“合”。显然,当广电和电信站在各自立场,都视对方为“反方”时,矛盾是无法化解的!
  因此。解决矛盾、推进融合,关键不是简单找到目前可“合”的共同点,而是要找准“合”的层次——只有上升到更高层次,双方才可能契合。
  
  一合:合在国家利益
  
  无论电信还是广电,其立业之基都是对国家自然资源(频率)的垄断性占有。也就决定了两个行业具有排他性、没有竞争性;同时,也决定了两个行业都具有公益性,皆须肩负政治、文化、经济、民生、产业和自身发展的使命,都要承担“公共普遍服务”的义务,如电视和电话的“村村通”——这些属性和使命的立场。既非广电、也非电信,而是国家利益!因为只有国家才是垄断资源的真正所有者!
  国家属于谁?国家是公民的代理人,属于人民。所以,“三网融合”的“合”的基本层面是国家和公民,基本场为社会。
  按照政治社会学观点,社会分为十二个子系统,在社会子系统的管理范畴中。广电属于大众传媒社会系统,工信部属于经济社会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工信都内的信息产业部分包含产业和通信两个分支,通信部门在电话基础上发展起来,原先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私有通信,不具有群体性或社会性;但进入互联网时代,通信正迅速转化为大众传媒。因此,互联网分为两个层面——网络层面依然属于社会经济系统,内容层面属于社会大众传媒系统。同样,在“1号文”要求的“网台分离”后,有线电视网,卫星网、地面广播网等媒介属于社会经济系统,而电视等内容或媒体属于社会大众传媒系统。其实质均为“媒体”与“媒介”的区别。
  由此可见。站在国家管理和政治社会学的立场上,媒介应该按照工信部制定的规则和规划进行发展,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媒体应该归属大众传媒管理部门,包括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以便把握正确、适度的舆论导向。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疏导和排解社会矛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稳定社会为第一责任;也就是说,媒介要带动经济发展,媒体要促进社会稳定——无论媒介和媒体隶属于哪个部门管理,都要明白这个道理!
  
  二合:合在公民社会
  
  在政治社会学的语境中,大众传媒的基本定义和功能是维持社会秩序。
  政治社会与公民社会,是现代社会的两种基本形态。公民社会又分为按照道德和社会准则予以规范的自由主义社会,原则是自由而不侵犯他人;以及按照个人意志随心所欲的个人主义社会。
  目前互联网既有道德的,也有无道德的,因此属于个人主义社会,电话也是个人主义社会,二者均从属于公民社会;广播电视要表现国家和广泛大众的公共意志,因此属于政治社会。
  在现实的政治社会中,警察在法律范畴维持着社会秩序,有道德的公民在道德范畴维持着社会秩序。广播电视如同警察代表国家维持政治社会的秩序;但目前还缺少一个反映有道德的、不危害他人的、相对自由的公民或企业的媒体,来维持公民社会的秩序。
  笔者认为,这就是IPTV和交互电视的责任领地,亦是融合交集所在!
  由于媒体面临的社会不同,所对应的国家监管力度也不同。从强到弱,理应依次是广播电视、交互电视、IPTV、互联网、电话和数据通讯。“三网融合”的进程中,每种业务应如何发展、如何监管,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已给出答案:一只是看得见的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
  前者,是国家和政府需要,后者是公民或大众的选择,包括企业作为群体公民的选择。由于国家是公民的代理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国家和政府的需要也是公民或大众的选择:所不同的是,前者具有某种强制,后者完全是公民或大众的自由、自主的行为。必须注意到,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国策,公民或大众的决定权重会更加凸显。
  所以,从技术角度讲,三网都能开展数据、语音、视频业务,关键是如何让公民或大众主动选择,而不是让政府指定。也就是说,业务的“分”或“网的独立性”是市场行为。
  公民或大众在选择时,主要比较四个方面,即效率及价格、创新、服务、品质。从目前三网各自的业务实践看,大众对不同应用的选择趋同明显:看电视时多选择数字化的广播电视、交互多选择互联网、数据业务主要选择价格和服务优秀者、语音选择更方便性的手机……而在IPTV和交互电视领域,恰恰还一片混沌。由于业务本身定位不清,大众仍然在观望或期待之中。
  
  三合:合在科学发展
  
  技术离不开业务,业务离不开市场,市场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规范。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与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由此推导回溯,“三网融合”的技术和业务选择,要遵循同等原则。
  考量技术路径,在“三网融合”环境下,广电网络运营商需要注意如下四点——
  首先,IP is not everything!一味盲从就是形而上学。因为技术好坏,不仅取决于先进性,而且取决于价格、性能、服务、效率和业务创新。当年,IP替代ATM,实质上是因为IP便宜,并不是性能卓越;今天,EPON也并没把IP的不可靠连接协议,转变为可靠连接协议。
  其次,技术成功与否的评委是大众。目前,大众在数据通讯和互联网上依然偏爱IP,在广播电视上依然偏爱QAM技术,但在交互电视上和IPTV上偏向于EPON。
  再次,技术要满足“三网融合”中“合”的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一一是信源体的“合”,广播电视目前主要“合”在卫星上,下一代广电网(NGB)“合”在统一的3TNet交换网络上,其他信源体主要汇聚在互联网平台上;二是自身的“合”,如广电如何在技术上和网络上整合,电信三大家之间如何形成资源共享;三是在用户家庭里如何“合”,一种是家庭综合信息网关,其核心并不是技术,而是用户买单,另一种是家庭综合信息交接箱,由运营商买单或多个运营商共同分担。
  最后,技术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业务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成熟的过程,无论是技术革命还是业务创新都需要资金投入,这就必然引申出三个命题——一是商业模式,二是投资的经济性,三是如何有效保护运营商和大众的投资。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有效地保护原有投资(特别是大众的私有投资)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才能奠定商业模式起步的基础,也是技术进步的基础。
  考量业务路径,在“三网融合”环境下,广电网络运营商应注意如下四个步骤——
  首先,在做好模拟或数字化的广播电视业务基础上,尽快进入交互电视领域;而且要尽一切努力搞好与各电视台的关系,这样才能掌握上游内容资源,乃安身立命之本!
  其次,创新以HFc为基础的、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的、满足人民实际需要的新业务;也就是,在保持原有电视业务的基础上,尽快汇聚广泛的社会信息资源,转化为以视频为主体的新业务。
  再次,顺应交互业务的客观需要,尽快从媒介转变为既是媒介又是媒体的双重身份;
  最后,才是尝试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因为“抢”别人的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强调,无论数据广播还是交互电视,都不要照搬互联网,因为这会在大众选择的四个标准上均处于劣势。换句话说,用户选择不是在于“你行不行”,而是在于“你好不好”,只有你更好才能被大众相中。更何况,实践已证明数字电视照搬互联网是一个根本性错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