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犹太人店铺的碎玻璃铺满了德国柏林的大街小巷,在月光下犹如碎裂的水晶。“水晶之夜”(Crystal Night)标志着德国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正式开始,数万犹太人千方百计逃离家园。遭遇其他途径多次拒绝后,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连夜向几乎走投无路的奥地利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生命签证”。法西斯阴影下,上海成为犹太人的“生命绿洲”。1939至1940年期间,两万多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避难。1941年上海沦陷后,犹太难民被日军强制生活在虹口区北部“指定区域”,和上海市民共同经历了艰难的战时岁月。1999年,在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犹太人在上海”系列活动中,何凤山的义举被公之于世。
长期以来,这段历史不为国内外公众所熟悉。为了再现和纪念这段历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于2007年3月向国内外公众开放。纪念馆展出大量史料和文物,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有力促进了国外政要和民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对中国包容、多元的文化价值观的认识。纪念馆通过向世界讲述这段中外交流的友谊故事,发挥了积极的公共外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一、博物馆、软实力和文化外交
博物馆作为公众教育场所具有塑造文化记忆、传递文化价值观的功能。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博物馆带来的国际交流愈趋频繁。一方面,国际旅游的发展为博物馆带来更多各国参观人员;另一方面博物馆通过国际展览、国际租借等方式接触到更多的国际公众。这些国际交流活动都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形式。博物馆日益成为公共外交的主体之一,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政治上分歧较大、正式沟通渠道比较困难的局势下,博物馆在促进国家间关系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①例如:2005年,中东和西方国家关系紧张,大英博物馆举办了“遗忘的帝国:古代波斯的世界”特展,展出了借自伊朗博物馆的两个藏品,与伊朗政府通过展览保持了沟通。新加坡和法国的博物馆交流个案研究则显示,双方的主要合作动力来自社会和经济需求,而非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其客观结果仍显示博物馆在公共外交和外交事务中具有重要性。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大力推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向英国博物馆出借文物就是开展文化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出借的文物往往获得英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助于塑造中国先进、文明、创新、和平、多元化的国家形象。③
二、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公共外交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当年犹太难民回到上海,希望参观旧居,对这段历史感兴趣而到上海旅游的犹太游客也在不断增加。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后,这段历史在文化和外交层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逐渐为我国政府所重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正式开放,并且着力开展“犹太难民在上海”等特色文化外宣活动,打造虹口“东方诺亚方舟”形象。
馆长陈俭曾对纪念馆宗旨进行阐述:“犹太人避难上海是世界民族流亡史和避难史上非常独特的事件,也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人道情怀。世界上有关犹太难民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很多,但没有一家是讲述这一事件的,所以我们必须自己讲好这段故事,传播这段历史。”④纪念馆的成立背景及馆长阐述显示出公共外交作用是纪念馆的重要定位。与国外纪念犹太人大屠杀历史的纪念馆不同,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主要纪念犹太难民在二战期间逃离欧洲、在上海得以幸存的历史,为全球性二战犹太人记忆提供了不同的视角。⑤通过馆内展览、外事接待、海外巡展等方式,纪念馆积极发挥文化外交作用,成为讲述中外交流故事的重要窗口。
(一)史料展览真实再现当年特殊岁月,引发国际游客强烈情感共鸣
纪念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摩西会堂旧址、两个主要展厅和名单墙。游客到纪念馆通常先到摩西会堂参观,了解历史上三次犹太人移民中国的浪潮。二号展示厅通过图片、物品、视频、音频等展品展现二战中犹太难民逃往上海、重获自由两大主题,使用多幕多媒体播放系统,通过视频短片生动再现了当时犹太难民移居上海的艰辛历程。三号厅主要呈现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生活,重点讲解当时的上海时局、犹太难民在日军设置的犹太难民隔离区的生活情况,以及战争年代犹太难民与中国居民比邻而居、共度时艰的动人故事。
通过展览和讲解,纪念馆为参观者打开了认识这段特殊文化交流史的窗口,填补了他们对上海与犹太难民关系的认知空白,加深了他们对上海历史和城市文化的深层了解。纪念馆在国际游客中知名度较高,已连续三年入选全球最大旅游评论网站“猫途鹰”(TripAdvisor)的“年度旅行者之选:中国十大博物馆”榜单。在猫途鹰网站上,网友给纪念馆的评分为4.5星,其中五星评价“很棒”的占60%,四星评价“非常好”的占32%,显示出成立仅10年的犹太难民纪念馆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好评度。许多游客发表评论表示,纪念馆体现了非常特别的上海历史文化。美国游客Garlic评论道:“我以前不知道中国为犹太人提供如此多的帮助。”(I never knew China had helped the Jews so much.)比利时游客Jamie M认为,“纪念馆呈现了很多个体的故事,令人心碎但又吸引人的、关于包容和助人的故事,西方国家应该增进对此的了解。”(The museum also focuses on individual stories - heartbreaking, but also fascinating stories of tolerance and altruism that deserved to be better known in the West.)
二战中的犹太难民在国际上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群体,各国各界对相关历史也不断进行反思。向世界讲述犹太难民在上海的故事,与二战犹太难民这一全球性议题产生了對话,这也是纪念馆快速赢得国际关注度的原因之一。纪念馆通过展览再现历史,充分展示和构建了上海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形象。
长期以来,这段历史不为国内外公众所熟悉。为了再现和纪念这段历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于2007年3月向国内外公众开放。纪念馆展出大量史料和文物,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有力促进了国外政要和民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对中国包容、多元的文化价值观的认识。纪念馆通过向世界讲述这段中外交流的友谊故事,发挥了积极的公共外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一、博物馆、软实力和文化外交
博物馆作为公众教育场所具有塑造文化记忆、传递文化价值观的功能。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博物馆带来的国际交流愈趋频繁。一方面,国际旅游的发展为博物馆带来更多各国参观人员;另一方面博物馆通过国际展览、国际租借等方式接触到更多的国际公众。这些国际交流活动都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形式。博物馆日益成为公共外交的主体之一,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政治上分歧较大、正式沟通渠道比较困难的局势下,博物馆在促进国家间关系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①例如:2005年,中东和西方国家关系紧张,大英博物馆举办了“遗忘的帝国:古代波斯的世界”特展,展出了借自伊朗博物馆的两个藏品,与伊朗政府通过展览保持了沟通。新加坡和法国的博物馆交流个案研究则显示,双方的主要合作动力来自社会和经济需求,而非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其客观结果仍显示博物馆在公共外交和外交事务中具有重要性。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大力推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向英国博物馆出借文物就是开展文化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出借的文物往往获得英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助于塑造中国先进、文明、创新、和平、多元化的国家形象。③
二、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公共外交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当年犹太难民回到上海,希望参观旧居,对这段历史感兴趣而到上海旅游的犹太游客也在不断增加。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后,这段历史在文化和外交层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逐渐为我国政府所重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正式开放,并且着力开展“犹太难民在上海”等特色文化外宣活动,打造虹口“东方诺亚方舟”形象。
馆长陈俭曾对纪念馆宗旨进行阐述:“犹太人避难上海是世界民族流亡史和避难史上非常独特的事件,也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人道情怀。世界上有关犹太难民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很多,但没有一家是讲述这一事件的,所以我们必须自己讲好这段故事,传播这段历史。”④纪念馆的成立背景及馆长阐述显示出公共外交作用是纪念馆的重要定位。与国外纪念犹太人大屠杀历史的纪念馆不同,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主要纪念犹太难民在二战期间逃离欧洲、在上海得以幸存的历史,为全球性二战犹太人记忆提供了不同的视角。⑤通过馆内展览、外事接待、海外巡展等方式,纪念馆积极发挥文化外交作用,成为讲述中外交流故事的重要窗口。
(一)史料展览真实再现当年特殊岁月,引发国际游客强烈情感共鸣
纪念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摩西会堂旧址、两个主要展厅和名单墙。游客到纪念馆通常先到摩西会堂参观,了解历史上三次犹太人移民中国的浪潮。二号展示厅通过图片、物品、视频、音频等展品展现二战中犹太难民逃往上海、重获自由两大主题,使用多幕多媒体播放系统,通过视频短片生动再现了当时犹太难民移居上海的艰辛历程。三号厅主要呈现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生活,重点讲解当时的上海时局、犹太难民在日军设置的犹太难民隔离区的生活情况,以及战争年代犹太难民与中国居民比邻而居、共度时艰的动人故事。
通过展览和讲解,纪念馆为参观者打开了认识这段特殊文化交流史的窗口,填补了他们对上海与犹太难民关系的认知空白,加深了他们对上海历史和城市文化的深层了解。纪念馆在国际游客中知名度较高,已连续三年入选全球最大旅游评论网站“猫途鹰”(TripAdvisor)的“年度旅行者之选:中国十大博物馆”榜单。在猫途鹰网站上,网友给纪念馆的评分为4.5星,其中五星评价“很棒”的占60%,四星评价“非常好”的占32%,显示出成立仅10年的犹太难民纪念馆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好评度。许多游客发表评论表示,纪念馆体现了非常特别的上海历史文化。美国游客Garlic评论道:“我以前不知道中国为犹太人提供如此多的帮助。”(I never knew China had helped the Jews so much.)比利时游客Jamie M认为,“纪念馆呈现了很多个体的故事,令人心碎但又吸引人的、关于包容和助人的故事,西方国家应该增进对此的了解。”(The museum also focuses on individual stories - heartbreaking, but also fascinating stories of tolerance and altruism that deserved to be better known in the West.)
二战中的犹太难民在国际上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群体,各国各界对相关历史也不断进行反思。向世界讲述犹太难民在上海的故事,与二战犹太难民这一全球性议题产生了對话,这也是纪念馆快速赢得国际关注度的原因之一。纪念馆通过展览再现历史,充分展示和构建了上海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