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good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为了突破原有事物与框架,而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个人思维品质。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才能推动国家民族创新发展。因此高中化学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应该体现出创作潜能意识的激发和创造人格的培养,文章作者从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一、课本实验延伸拓宽,培养创新能力
  长久以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都局限于教材书本,而更深一步也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埋头学习化学实验。这无疑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笔者认为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更新自身的思想意识,明确化学实验知识具有无限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应该在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基础上,从实验原理出发,对原有的一些知识加以拓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以《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材之中的实验是用MnO2做氧化剂,利用浓盐酸液体做还原剂,从而制取氯气,这个实验的实质就是借助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从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当学生明确了这样的实验原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实验原理基础之上,思考能否利用其他的氧化剂去制取氯气,这就会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拓展。如在笔者执教的班级之中,就有学生想到高锰酸钾、氯化钾也具有氧化性,可以通过这些物质与浓盐酸进行反应混合,从而进行氯气制取,这就是延伸拓宽课本实验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和培养。而在整个高中阶段,像这样可以延伸拓宽的化学实验还有很多,如“盐类水解反应实验”“NaOH、MgCl2、BaCl2三种无色溶液鉴别”实验等,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实验原理出发,进行延伸探索思考。
  二、改进化学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虽然很多教材实验设计及操作方法都已经过反复的验证,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能够进一步优化实验效果,就需要对实验做出改进。而很显然实验改进的本身,就是在想象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针对教学中需要改进的一些实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做出探索,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无疑是有好处的。以《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为例,涉及的一个重要化学实验就是“焰色反应”,以往遵照教材常使用铂丝或铁丝进行实验,由于酒精灯的火焰也是呈黄色的,因此除铜元素火焰,其他焰色都很难观察到,这就会对实验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对此,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如在作者执教的班级中,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可以将酒精灯的灯芯用无水酒精浸润,再用洁净的镊子去夹脱脂棉,代替铂丝进行实验,可以更好地优化实验效果。此外还有学生想到,可以先点燃小烧杯中的无水酒精,再用玻璃棒蘸取酒精,洒在酒精火焰中进行燃烧,这也使得金属的焰色反应时间更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在这样改进实验方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被调动,创新思维被激发,创新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三、实验类型多元化,培养创新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白,单一的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促使实验教学方式更加多元,才能不断地为教学增添活力,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高中化学实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如从操作对象上划分,可以分为教师实验和学生实验。而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概念形成实验、验证理论实验、探索实验。从具体实验形式上划分,还可以分为个体实验和小组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元化地开展实验,可为学生营造创新的体验,并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如教师实验一般是指演示实验,这也是化学教学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实验形式,它既可以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也有教师操作示范的作用,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关键在于实现注入式演示实验向悬念探讨式实验演示方向过渡转变。而学生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一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中,动手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为此教师必须敢于革新,大胆探索,采取各种措施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被动向主动方向过渡转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总之,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探索出更多的实验教学形式,不断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学生创新意识激发的动力源泉。
  四、提出启发性实验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古语云“学于思,源于疑”,疑问是思考的源头,而思考是创新的关键,如牛顿就是因为对“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产生了疑问,而创新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能够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实验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这样可以激化学生的认知矛盾,并在矛盾运动中,促使学生探索求新。如在做“HCI喷漆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在实验开始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①喷漆实验借助了HCI气体的什么性质?②如何证明HCI的溶液为配性?③为什么HCI喷泉实验中,使用的烧杯必须是干燥的烧杯?④除HCI外,還有哪些气体与水一起做喷泉实验?⑤若是将实验中烧杯里的水替换成其他的溶液可不可以?替换的溶液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逐步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做出积极的思考,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更好激发。此外,除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在问题矛盾运动中,得到创新意识的激发,因此教师给予学生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实验问题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验证实验变探索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现行的高中化学实验教材,改变了过去叙述过于完整的风格,很多实验都做出了留白,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现象和解疑探讨,而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行去交流探索,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这种实验教学改革,就是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方向过渡的一种体现,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将实验观察与理性思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紧紧地抓住课改方向,为学生组织更多的探索性实验,从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六、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带领学生向课外延伸,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联系生活,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更好地推动学生走创新发展之路。如在学习完《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这节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了解工业生产硫酸、工业生产化肥的流程,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化工实验活动中,对化学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認识和了解,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是有一定好处的。或者在学习完《获取洁净的水》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之中的实验材料,如利用矿泉水瓶、玻璃瓶、蒸锅、木炭、棉花等生活材料展开实验,尝试探索如何获取生活之中洁净的水,这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有一定好处的。此外,在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组织开展化学活动周、化学创新实验大赛、化学创新小发明、化学实践调查(测试酸雨,测试污染水源)等课外实验活动,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动,具有一举多得的教学功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创新教育时代,教师一定要树立创新教育观,明确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是时代进步的灵魂,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化学学习发展。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故步自封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对创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做出探索,这是新时代高中化学教师需具备的一种教学意识。
  参考文献:
  [1]黄建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53-154.
  [2]杨灵娜.论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17.
  [3]马伟明.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2):55-56.
  [4]姜东娇.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化工设计通讯,2018(9):159.
  [5]赵晓峰,王海红.在探究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9):141-142.
  基金项目:实验探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JKGHYB-1500)。
  作者简介:吴香丽(1979—),女,河南兰考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
其他文献
萌态可掬的英国乔治小王子一直是英国民众关注的焦点。近日,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项新技术,让民众预先目睹小王子成年、老年的模样。通过将三四十个面部特征录入计算机,就可以得到人不同年龄的模样。利用这种方法他们预测出英国乔治小王子从7岁到60岁的样子。
通过对《装饰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课程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情境等分析、梳理与确定,对建筑装饰设计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进行研
民族问题是当前国家治理中最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之一。微信作为一种可以跨越文字表达障碍的“低门槛”、便捷性传播工具,在少数民族的价值认同、信息交流和各种社会动员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