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商高达187的谢耳朵童鞋曾经说过,地球上最厉害的图像处理器就是地球人的想像力。对于每一个地球人而言,大脑中总是会有无穷无尽的想像,有可能是胡思乱想,也有可能是奇思妙想。而有那么一群写科幻小说的地球人,想像的东东都基于一些科学原理或发展趋势,简而言之就是这些家伙大脑中所想像的与印刷在书本上的东东甚至已经超过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好比一个个预言家,对地球人的未来做出预言。既然是预言,咱们现在就来看看那些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中究竟哪些成为了现实……
拉普达与磁浮列车
说起科幻小说来,估计十之八九有童鞋要想到儒勒·凡尔纳这个高产的作家来。不过在这里《Geek》可以负责地说:你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咱们要说的并不是那个法兰西共和国的公民,而是来自日不落帝国的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为乔纳森·斯威夫特流传最为广泛的小说,咱们泱泱中华的子民,在大清帝国的同治十一年四月十五到四月十八,也就是1872年5月21至24日,通过当时的《申报》就已经拜读了q而在那个时候,凡尔纳童鞋开始自己的作家生涯还不到10年。
在《格列佛游记》中,这家伙描述了一个直径为7公里多,名为拉普达的飞岛。这个飞岛之所以能够在空中运动,靠的就是底部一颗巨大的磁石。这颗磁石样子好像当时织布工用的梭子,中间粗,两端细。细的两端,一端具有吸力,另一端具有推力。如果把磁石竖起来,让有吸力的一端指向地球,飞岛就会下降;而让磁石有推力的那一端指向地球,飞岛就径直往上升。虽然有了磁力如此强大的磁石,拉普达也不是可以无限上升的,由于磁石磁力大小的影响,这个岛最高能升到海拔6.5公里的地方。
看到这里,这里肯定又有童鞋想起了某位姓宫崎的大胡子老头早年的电影。木有错,《天空之城》就是源予18世纪出版的《格列佛游记》。对于这本小说而言,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由于这玩意儿多次被搬上儿童读物,以多种艺术形式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基本上属于童话一级,绝对算不得科普作品。可是在里面,磁石那么一个神奇的东东,吸引着咱们的目光一如果能找到或造出一颗能够抵消地球引力的磁石,地球人不靠任何动力就能在空中运动,这是多么和谐的事儿啊。
虽然磁石的工作原理相当朴素,但是要造这玩意儿却不那么简单,不少地球人都投入相当大的热情。不过这一切的一切在1842年,被一个叫做山姆·恩绍的数学家泼了一桶冷水——这家伙就用一篇洋洋洒洒几千个单词的论文,完整地通过公式与数字证明了实现类似拉普达的磁悬浮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合力,包括了引力、静电场及静磁场会使物体本身变得很不稳定。既然磁悬浮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盖棺定论了那么咱们现在经常听到的磁悬浮又是什么呢?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类似拉普达的磁悬浮不可能实现,但是后来地球人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哪怕是黑暗中仅有的那一丝曙光。上个世纪20年代,魏玛共和国的赫尔曼·肯佩尔利用了磁悬浮的不稳定性,让列车在运动中漂浮在空中。虽然这种技术严格意义上应该被称为磁浮,而且只能让列车离开轨道几厘米高度,但是这样一来,由于木有了与轨道直接接触,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阻力仅仅来自空气,自然要比那些在轨道上跑的列车快很多。1970年以后,不少山头都参与到磁浮列车的研发中来,特别是德意志联邦的西门子就一直搞这个东东,速度纪录不断地被刷新,成为了高速铁路时代的新星。甚至在咱们这片,在为高速铁路定下全部采用耻辱号的基调之前,还下了30多亿元的血本造了一条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在这条总长30公里的示范线上,来自德意志联邦的磁浮列车以最高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不到8分钟就跑完单程。
如果说磁浮列车是拉普达的现实版,那么就列车升起的那点高度确实不那么厚道,也许咱们套用一句烂俗的广告词——贴地飞行更为合适。不过,地球人也许有那么一天,脑袋突然开了窍,折腾出了比磁悬浮更厉害的反重力发动机,那么《阿拉蕾》、《七龙珠》、《太空堡垒》等阿宅们耳熟能详的动漫种的飞行器,通通都会变为现实。希望那一天咱们在这短暂的一生中还能看到……
海底两万里与一切都用电
在凡尔纳童鞋写的n多科幻小说中,《海底两万里》算是重中之重估计没有童鞋会有反对意见。在这本出版于1869年的科幻小说中,除了对绚丽的海底风光进行了描绘之外,最吸引地球人的莫过于那艘超越了同时代科技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其实诺第留斯号只不过是个音译,这玩意儿应该叫做鹦鹉螺号,是个地球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船名,凡尔纳童鞋不过是进行了借用而已。对于诺第留斯号而言,咱们以尼摩船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巨大的雪茄,70米长,8米宽,最高航速每小时50节,排水量1500吨。虽然咱们现在看来,这样的参数实在是稀松平常,但是在19世纪末,如果真有这样一艘潜艇绝对可以算是工程上的奇迹。不光如此,诺第留斯号还用到了双层耐压船壳、电力驱动方式、螺旋桨推进、流线型艇身等超越当时技术的设计,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海面上航行的船还在采用明轮推进,铁甲舰才刚刚出现木有多久。
虽然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咱们就已经看出这家伙详细描绘了一艘潜艇的方方面面,以至于不少童鞋都认为潜艇源于这本科幻小说,但是事实上潜艇这玩意儿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在那个画蛋蛋画到蛋疼的达·芬奇的手稿中了。由于潜艇具有不受海面风浪影响的安全性与潜于水下不容易被发现的隐匿性,从一开始就用在了军事上面。不过正是因为这两大优势,让当时的地球人认为潜艇木有半点绅士风度,战争中艇员都以海盗罪论处,所以这玩意儿的发展非常缓慢,差不多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才赢来了第一个春天。
在那个时候之前,潜艇虽然已经被地球人造了出来,但是这玩意儿的动力,不是人力就是用蒸汽机驱动。对于前者,采用人力驱动实在是太不靠谱,真是有一夜回到古罗马时代的感觉;而后者,虽然采用了动力比人力要大得多的蒸汽机,但是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不能烧锅炉,只能用剩余的蒸汽驱动。很明显,无论是这两种驱动方式中的哪一种,都是不能满足潜艇这种水下航行的船的需要的。
虽然潜艇有着如此之多的麻烦,不过还是有个叫做约翰·霍兰的花旗国人在看过《海底两万里》之后,清楚地认识到了潜艇的优势,从1878年就是开始对潜艇的折腾。这一折腾就这听了近20年,终于在1897年5月17日,霍兰童鞋立功了——造出了霍兰·Ⅵ号潜艇。这艘潜艇虽然长度只有区区15米,与诺第留斯号70米的长度相去甚远,同时上面装的汽油机还不如现在奥拓上的功率大,但是这潜 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却与诺第留斯号一样,用到了蓄电池驱动电动机来推进。在海面航行时,以汽油机为动力,最高航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续航力为1000海里;而在水下潜航时,则以电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5海里,续航力50海里。正是因为霍兰造的潜艇拥有了现代潜艇完整的结构,所以地球人将现代潜艇之父这个称号给了这个花旗国人。也正是那时开始,一艘艘诺第留斯号不再停留在科幻小说上,从常规潜艇到核潜艇,从攻击潜艇到导弹潜艇,各种用途、结构的潜艇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第二次地球大乱斗之后,地球人的第一艘核潜艇竟然非常巧合地也叫诺第留斯号,虽然这继承的只是花旗国以往的船名,而不是与误传的那样,为的是纪念凡尔纳,但是在1957年2月4日,这艘潜艇突破航行60000海里的记录,达到《海底两万里》中的同名潜艇所航行距离,还是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纪念活动。
如果说凡尔纳在科幻小说中描写的诺第留斯号上的一切超越了当时的科技水平,那么在思想上,这个高产的作家也准确地指明了地球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是在《海底两万里》中,这家伙指出诺第留斯号上面,航行靠的是电,照明靠的是电,烹饪靠的是电,娱乐靠的是电,甚至连打猎也靠的是电……总之一句话,一切都用电。
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电能毫无疑问是咱们未来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可是在100多年以前,在那个电能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道路两旁还点亮着煤气灯的年代,托马斯·爱迪生还没进入自己事业的上升期,一个靠码字为生的法兰西共和国作家,竟然能预见到电能的未来,这不能不说具有前瞻性。虽然现在咱们的道路上跑着的还是用化石能源的汽车,大多数电能还是通过化石能源而获得,但是新兴的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与地热能等方式已经不再停留在图纸上,电力驱动的汽车数量也在突飞猛进。对于这些,咱们的未来也许正如凡尔纳童鞋说的那样:一切都用电。等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用电只不过是一句再稀松平常的话而已……
氢气球非洲探险与热气球环球飞行
除了《海底两万里》之外,咱们前面说的那位法兰西共和国高产的科幻作家其实一开始并不顺利,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拉进了黑名单,反正凡尔纳童鞋的第—本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竟然被出版方拒了17次。17次啊,这个是个神马概念,换做是其他童鞋早就放弃了。这本让凡尔纳童鞋成名的科幻小说讲述的是19世纪上半叶,许多探险家、地理学家、旅行家虽然对非洲进行了艰难而啦绝的探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地图,却始终无法探明东经14度到33度之间的非洲地区:此时,英国旅行家塞缪尔·弗格森决定打破前人探险的成果,对非洲这个地区进行考察。虽然遭到众人的怀疑,他还是伙同他的朋友肯尼迪和他的仆人乔从非洲的桑给巴尔出发,乘坐他自行设计的氢气球,向北一路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最后终于到达了法国驻塞内加尔河的属地,从而完成了前人未竟的事业,打破了众人的猜测和疑惑。
当然,在这本以探索非洲为主线的科幻小说中,与《海底两万里》的诺第留斯号一样,那个名为巨人号的气球同样吸引着咱们的眼光。巨人号装满了氢气,属于封了口的充气气球,而咱们现在常用的气球主要是没封口的热气球。这玩意儿说起来,其实要比那两个都姓莱特的兄弟造的大风筝还要早120多年上天,是地球人最早的飞行器之一。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这玩意儿离人民群众的生活相当的遥远,别说是在气球上呆五星期了,就是在上面呆上几个小时,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儿。这一切的一切直到第二次地球大乱斗之后,密卦陛能更好的球体材料普及,热气球才成为一项体育运动。
不过普通的热气球很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而且还要通过不断加热球体内空气的温度才能获得更多浮力,所以这玩意儿比飞机还要难以控制。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普通的热气球最多不过算是体育运动的工具,飞上天让广大人民群众过过飞行瘾也就罢了。不过,地球上总有那么一群—不怕苦,二不怕咒的家伙,成天盘算着要在热气球上做文章。在这里面最厉害的,莫过于热气球环球飞行了。其实对于环球飞行而言,明明开着飞机、帆船就可以一用热气球来玩,完全就是自己给自己找折腾。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叫万恶的西方那几个山头个个都是有票子的主儿,人家成天不愁吃不愁穿,现在思下热气球环球飞行的淫欲又有什么不可以?在这些家伙里而,花旗国有个叫做史蒂夫·福赛特的有钱人就其中之一。
要让热气球能环球飞行,那还得重新进行一下设计。说起来,福赛特造的自由精神号在结构上竟然与100多年之前,《气球上的五星期》中的巨人号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将气球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其中外部气球用来存储加热的空气,而内部的气球则通过加减氦气来调节外部气球的容积。这样一来,热气球在飞行的时候,无论在什么高度,都不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了。虽然热气球经过了重新设计,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平流层飞行,不过要真正实现环球飞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这难度不光是来自技术层面上,而且还多少有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其实,早在这次环球飞行之前,福赛特童鞋已经有环球飞行与环球航行的经验,不过对于热气球,这家伙竟然是到第6次才真正成功——前面5次不是因为热气球出问题,从8700米空中掉进大海,就是遇到恶劣的天气不得不结束飞行,反正这家的运气可谓是灰常糟糕。
不过上帝总是眷顾有恒心、有准备的人,福赛特童鞋终于在2002年6月18日开始转运。这次热气球环球飞行将起点设在澳大利亚西部,以南极大陆为轴心飞越新西兰、南太平洋东部、南美洲大陆,跨过南大西洋,掠过非洲大陆,穿越印度洋,进入南太平洋西部,最后与起点交汇,即位于东经117度线上的澳大利亚南部海岸,总航程为27000多公里。也正是这次飞行,为福赛特童鞋赢得了单人热气球环球飞行第一人的称号。
八十天环游地球与环球飞行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了今天环球航行、环球飞行都不是神马难事,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有个叫麦哲伦的船长就完成了环球航行,虽然时间上是多了那么一点,但是还是能完成任务。可是时光倒流到100多年以前,要在80天之内绕地球一圈,那可绝对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不过这倒是难不倒凡尔纳童鞋,这家伙脑袋一合计,又写了本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世界》来解决这个问题。既然名为《八十天环游世界》,那么讲的自然是日不落帝国的菲利斯·福格这个有钱又有闲的主儿,带着仆人,在前有艰险,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一路上过关斩将、挥金无数、英雄救美,最终用了80天环游世界的故事。咱们如果回顾—下这80天所走过的路,就不难看出,凡尔纳童鞋对于各种交通工具的熟练应用与对各地时间 的准确把控。
其实无论是在《八十天环游世界》中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常识,就速度而言很明显船舶比火车慢,火车比飞机慢。而在那本科幻小说中,飞机这个速度最快的玩意儿并木有出现,所以才有不断在火车与船舶之间不停倒腾的故事。不过在飞机出现之后没几年,就有不少人打起了用这玩意儿搞次环球飞行的主意,在这里面积极性最高的当数唐纳德·道格拉斯童鞋。如果有童鞋对地球人航空史稍微有那么点熟悉,就应该知道唐纳德·道格拉斯童鞋创立了唐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就是后来被波音吞并的麦道的前身。至于这家伙搞这次公关活动目的嘛,那可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卜环球飞行不过是道格拉斯童鞋的活广告,还不是想多卖出几架飞机。
1924年,道格拉斯童鞋为了这次环球飞行,特别造了4架飞机称为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分别用西雅图、芝加哥、波士顿与新奥尔良来命名。这次环球飞行于当年的4月6日从西雅图开始,虽然出发不久西雅图号就撞山挂了,但是剩下的3架飞机还是挺顺利地飞到了亚细亚大陆,最后到达欧罗巴大陆。在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飞到咱们这片的时候,由于木有合适的机场,只有装上浮筒在水面上降落。据说在降落之后,甚至还得到了蒋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到达欧罗巴大陆之后,经过了修整,这3架飞机进行了环球飞行最后的航程。本来飞完这段,回到花旗国,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就功成名就了。可是,故事总是那么转折,在大西洋上面波士顿号又出现故障,只得迫降海面。最后,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只有2架在9月28日回到了起点西雅图。虽然道格拉斯童鞋搞的这次环球飞行总共用了175天,不过这些时间还要包括地面或水面的前期准备、飞机的机械维护与当地的沟通。如果扣除这些时间,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总共飞行时间远远低于凡尔纳童鞋所描写的80天。
从那以后,地球上机场的数量越来越多,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环球飞行的时间越来越短。到了第二次地球大乱斗之后,地球人又用B,29的升级版B,50完成了第一次不着陆环球飞行,总共用了94小时多一点,还不到4天。而在喷气时代到来之后,这个时间就更短了。如果那个让领导先走的协和号还能再天上飞,那么不要说80天环游世界,就是提前1天环游世界都有可能。对于这本科幻小说,咱们这里还是套用伟大领袖曾经讲过的一句话——现在环游世界,80天太多,只争朝夕!
炮弹登月与阿波罗计划
1865年,已经成名的凡尔纳童鞋的大脑全力运转,码出了—,本以登月为目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在这本科幻小说里面,虽然故事给咱们天马行空的感觉,但是里面的故事却又符合逻辑。简而言之就是在花旗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的扛把子巴比康想出了一个将要轰动全球、无愧于19世纪的试验——向月球宣战,铸造一门100倍径,差不多274米长的大炮,向月球发射一颗直径为9英尺,也就是近3米,被称为炮弹车厢的载人炮弹,将地球人送上月球去遛弯。法兰西共和国的冒险家米歇尔·阿尔当得知之后,迅速响应大炮俱乐部的号召。与巴比康、尼切尔船长组队之后,这个炮弹登月3人组克服了非议、资金等困难,终于1864年12月1-日这个天文学上十八一遇的好日子,由佛罗里达的坦帕被大炮轰上了天。其实对于凡尔纳童鞋想去月亮的这个科学幻想,咱们这片儿早在5000年前靠着嫦娥奔月就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当然那只是在神话中。而在现实中,地球人登上月亮看嫦娥姐姐,那还是上个世纪60年代事儿。那时候,地球上有两个超级山头都喜欢装冷酷,谁也看不惯谁,反正双方都在暗地里发力,看谁能最终扳倒对方。于是老毛子开始不断地将铁皮桶子发射到太空,而花旗国也不甘落后,全力以赴为登上月球做着准备。这花旗国去月亮看嫦娥姐姐的事儿,就是咱们日后所熟知的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从那时候开始花旗国第一大烧钱组织NASA先后往太空中发射了阿波罗7号到10号(本来这里面还有阿波罗1号的,但是当时花旗国的科技民工迷信越纯的东东越好,所以在指令舱中用了纯氧,结果一个小小的短路引起的火灾让3位精英还没离开地面,就挂在了发射塔上),分别实现了载人飞行与绕月飞行。有了前面4次飞行打下的基础,花旗国终于在1969年的7月16日,用土星5号发射了阿波罗1_号,将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克尔·科林斯与巴兹·奥尔德林这3个精英送到了太空,踏上了飞向月球的轨道。阿波罗11号由服务舱、指令舱与登月舱组成,3位精英平时呆的指令舱其呼号就被称为哥伦比亚,而且这一名称正好来自《从地球到月球》中那颗载人炮弹。经过了近5天的飞行,登月舱在月球的静海着陆,当阿姆斯特朗的一条腿踏在松软的月球表面的时候,留下了那旬日后流传千古的话:这是俺的一个小踉跄,但却是全部地球人翻出的一个大跟头(That's 0ne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Ieap formankind)。至此,在凡尔纳童鞋出版《从地球到月球》的]00多年以后,地球人真正踏上了月亮。从那一刻开始,地球人全面进入了太空时代。虽然花旗国没有像《从地球到月球》中的那样,用大炮将3位精英一下子轰到太空中去,而是用推力巨大的火箭将阿波罗11号发射到太空,但是发射土星5号的地方却是在佛罗里达半岛的卡纳维纳尔角。这个地方竟然与科幻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地坦帕差不多就在同一纬度上,唯一的不同是卡纳维纳尔角在佛罗里达半岛的东边,而坦帕在佛罗里达半岛的西边。从这一点上而言,咱们现在不能不佩服起那个来自法兰西共和国的高产作家来。
环绕月球与阿波罗13号
其实凡尔纳童鞋在《从地球到月球》中,只是描写了炮弹登月的前期过程,最多算是给当时的读者挖了个大坑。为了赚更多的票子,靠卖文赚钱的这家伙又出版了另一本科幻小说《环绕月球》,算是《从地球到月球》的续作。既然是续作,那么里面讲的自然是咱们前面说过的炮弹登月3人组,在佛罗里达的坦帕被轰上天之后所发生的故事。
按照正常逻辑,这炮弹登月3人组应该就此成功登月。不过好事总是多磨,偏偏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在地球与月球之间,遇上了一颗在太空中运转的火流星,这玩意儿的引力影响了炮弹车厢的轨道,登月肯定是不要想了,只能在太空漂流。难道炮弹登月3人组就这样在太空中无休止地飘流下去,直到世界末日为止?答案肯定不是这样的,好在这一千人等个顶个都是介于牛A到牛C之间的主儿,在环绕月球之后,他们最终成功利用了月球引力让炮弹车厢回到了返回地球的轨道上。最后坠入太平洋中。
虽然炮弹登月因为那颗火流星的影响,并木有在凡尔纳童鞋的科幻小说 中成功,但是在地球人的登月史上,还真有发生过一件与《环绕月球》中差不多的事儿。就在阿姆斯特朗童鞋说出那句小踉跄、大跟头名言的第二年,花旗国又发射了阿波罗13号。本来如果一切正常,上面的3位精英中的两位应该可以在月球上的弗拉·毛罗高地上登陆。不过这哥仨出发的时候肯定木有去拜四面佛,运气确实不那么好,在阿波罗13号距离地球321860公里的地方,吉姆·洛威尔说出那句至今都经常被电影、电视引用、演绎的名言:休士顿,我们有麻烦了(Houston,we have aD.roblem),而这个麻烦就是服务舱中的液氧储藏罐发生了爆炸。虽然后来查明造成这次爆炸的原因还是由于短路造成的,但是有一种说法与凡尔纳童鞋在《环绕月球》中的情节非常相似——有小行星击中了服务舱。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爆炸,反正总之一句话,阿波罗]3号损失了大量氧气与电力,是不可能登月了。其实不可能登月都还算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3位精英还能不能安全回到地球……
在地球上开着一辆快没油的破车回家肯定是个难题,更何况是在太空中?想要回地球哪里是那么简单的。本来阿波罗13号在发生爆炸就已经是个大麻烦一可是还有新的麻烦接踵而来。服务舱的液氧储藏罐爆炸之后,那里的电力与氧气是不能再用了太空中的哥仨只能搞下基,挤到原来只能呆两人的登月舱中。本来登月舱上只能维持两人两天,但是现在一下子多了一个人,而且还要在上面呆4天,这确实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好在天上天下通力合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倒腾出了个新的过滤器才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在爆炸之后,阿波罗13号直接掉头,还是有机会返回地球的。不过在321860公里之外,谁都不知道用来推进的服务舱损坏到底有多严重,为了安全起见,万恶的NASA只能让哥仨另谋出路。想来想去,3位精英只能选择绕过月球,利用月球引力将这玩意儿送上返回地球的轨道,再用登月舱的火箭来加速,以每小时5400英里,差不多两倍步枪子弹的初速飞离月球。从这点来看,NASA与100多年以前的凡尔纳童鞋倒也算是不谋而合。在液氧储藏罐爆炸之后的第三天,阿波罗13号最终落到了太平洋中,上面的哥仨虽然无不先谢郭嘉,感激涕零,但事实上3位精英也更应该谢谢凡尔纳才对。
阿波罗13号虽然木有成功登月,但是由于成功地在300000公里外实施了太空营救,其意义已经超过了登月本身。前面咱们说的这一切,如果各位童鞋有兴趣,完全可以参考汤姆·汉克斯投资并主演的同名电影。这部电影虽然票房不怎么好,但是里面的情节还算是准确、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况的。
机器人三定律与现实
虽然凡尔纳童鞋是个高产的写手,但是由于这家伙生活的时代是在19世纪末,隐藏在那一大堆科幻小说中,地球人都是猪脚,木有一部以外星人或机器人为中心的科幻小说。不过地球人在第二次世界大乱斗之后,特别是那个叫做尤里,力叻Ⅱ林的帅锅飞行员上了太空之后,一切可就不同了,新的科幻小说层出不穷,在这里面艾萨克·阿西莫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家伙的一生完全可以用著作等身来形容,总共写了500多本图书。这些图书除了哲学类之外,几乎涵盖整个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的所有类别。估计凡尔纳童鞋要是在泉下有知,看到了阿西莫夫童鞋都只有了泪奔的命。
说起来,阿西莫夫童鞋的科幻小说绝对不像凡尔纳童鞋那样大量引用物理、天文、地理知识,而是着重刻画科幻小说中的社会结构。在这些科幻小说里面,阿西莫夫童鞋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这条定律可以说是贯穿了机器人系列科幻小说的全部。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地球人,或袖手旁观坐视地球人受到伤害。
第二定律: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地球人的命令。
第三定律:在不违背第一及第=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这三条定律非常明确地定义了机器人与地球人之间的关系,是阿西莫夫科幻小说中,所有机器人的行为准则。一旦机器人不再准守这三条定律,它们将给地球人带来伤害。到了1985年,阿西莫夫童鞋又在《机器人与帝国》这本科幻小说中,在机器人三定律中添加了比其他三条级别都要高的第零定律,从而扩展成为了机器人四定律。
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地球人的整体利益,或袖手旁观坐视地球人的整体利益受到伤害。
也许是阿西莫夫童鞋考虑得不够完善,后来在机器人四定律的基础之上,罗杰·克拉克童鞋经过思考进行了扩展,添加了元定律、第四定律与繁殖定律。其中,元定律在第零定律之前,而繁殖定律则是对机器人行为准则新的补充。
元定律:机器人可以什么也不做,除非它的行动符合机器人定律。第四定律:机器人必须履行内置程序所赋予的责任,除非这与其他高阶定律冲突。
繁殖定律:机器人不得参与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除非新的机器人的行为服从机器人定律。
对于上面一大堆定律,由于咱们现在还木有一个具有主观思考能力的机器人被造出来,所以这些与机器人三定律有关的东东还是停留在科学幻想阶段,特别是在许多好莱坞电影中。这里面比较有名的算是《终结者》系列、《骇客帝国》系列与《我,机器人》了。在这些电影中,无论是杀人机器终结者1-800,还是将地球人作为电池的Maffix,或者那个叫桑尼的NS-5机器人,所设定的情节都是违反了机器人三定律与其扩展定律,来描写机器人给地球人带来的伤害。虽然至今机器人三定律在现实的机器人中并木有得到应用,但目前大多数搞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科技民工对它还是比较认同的,如果有一天,地球人真的造出了与自己模样差不多,具有主观思考能力的机器人,也许机器人三定律将跳出科幻小说,正式进入到地球人的现实世界,成为机器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侏罗纪公园与克隆技术
咱们可以肯定地说:阿西莫夫童鞋绝对是个好同志,给咱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科幻小说,不过花旗国除了这家伙之外,还有不少写科幻小说的家伙也很厉害,这里面就有迈克尔·克莱顿。说起克莱顿童鞋来,估计许多童鞋都木有什么带入感,其实只要说起一个大胡子导演在1 992年拍的《侏罗纪公园》,那这些童鞋应该就会亲切很多了。木有错,这部让恐龙复活的电影就是改变自1990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说,作者自然是前面咱们提到的克莱顿童鞋。
克莱顿童鞋与咱们熟悉的鲁迅先生一样,早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写了《死亡手术室》赚了不少票子,后来还得到了爱伦·坡最佳小说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下定决心弃医从文,在赚版税的同时拯救起了花旗国人民群众的灵魂来。这家伙在自己的科幻小说中,由于当年专业基础还算过硬,所以经常将医学、 生物学方面的最新发现或概念穿插其中,再加上时不时来点惊悚的情节,由此获得了惊悚科幻小说之父的称号。这家伙在《侏罗纪公园》中描述了一只蚊子在侏罗纪吸了恐龙的血,还木有消化就给松香封住,变成了一块上等的琥珀。当这块琥珀被发掘出来之后,地球人从中抽取了恐龙的血液,然后分离出DNA,再用青蛙的DNA去修补恐龙DNA中丢失的片段,最后竟让这种在7千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的巨型动物回归世界。
当然,咱们在这里说的重点可不是恐龙到底能不能被克隆,因为这一点已经在1996年7月6日,就被那头名叫多利的克隆羊所证实,而是克隆技术会不会导致克隆出的动物基因出现变异才是咱们关心的地方。对于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侏罗纪公园》中是怎么讲的。为了控制恐龙的繁殖,在侏罗纪公园中所有的恐龙都是雌性。也就是说侏罗纪公园定了个计划生育政策,想让恐龙OOXX,恐龙才能OOXX。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由于在克隆的时候使用了青蛙的DNA去修复恐龙的DNA,而那种青蛙会在长期木有雄性的情况下,变性成为雄性。这样一来,恐龙的数量不但没能控制住,而且反倒增多了不少。这正好证明了《侏罗纪公园》中最重要的一句话:生命会找到出路(Life will find the way),而这个系列也因为挖了这么一个大坑,才能继续写下去。
回到现实中来,在这里咱们先不说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恐龙则是爬行动物,这两个物种在DNA上的差异,单单是从电影的情节中,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克隆动物的基因可能会变异的情况。有了科幻小说中的例子,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头名叫多利的克隆羊。多利作为地球上第一只克隆的高等动物,以它今时今日的地位完全不用担心会不会有想吃掉自己的灰太狼,不仅食宿不用去担心,而且每天还有专门的民工伺候,用羊中的女王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女王一般的多利应该健康长寿才是,可是这家伙只活了6岁就见马克思去了,而普通绵羊大多可以活到12岁,足足比多利多出了一倍。
当年克隆多利的时候,地球人先从一只有孕在身的6岁芬多斯羊中取出乳房细胞,然后停止这个细胞提供营养,一周之后这个细胞便会停止分裂。与此同时,从苏格兰羊的子宫中取出卵细胞,再将卵细胞中央的细胞核去除,并与乳房细胞融合。经过处理的细胞不断分裂后植入代孕羊的子宫,发育成胚胎,最后才诞生了地球上第一只克隆的高等动物多利。这样看来多利确实是被克隆出来的,DNA应该与芬多斯羊一样。不过在这头羊中的女王长到3岁的时候,地球人对其进行了次基因组检查,发现其染色体端粒长度比正常的短20%,而端粒缩短正好就是衰老的标志之·。根据推算,这时多利的衰老程度差不多已经到了9岁。基于这样的分析,不少地球人认为多利的早死是件意料之中的事儿。科幻小说中的克隆技术虽然现在已经得到实现,但是这玩意儿仍然停留在试验阶一段,虽然现在木有任何证据表明现有克隆技术会让基因出现变异,但是有了多利的例子,那结果如何还得两说。
拉普达与磁浮列车
说起科幻小说来,估计十之八九有童鞋要想到儒勒·凡尔纳这个高产的作家来。不过在这里《Geek》可以负责地说:你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咱们要说的并不是那个法兰西共和国的公民,而是来自日不落帝国的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为乔纳森·斯威夫特流传最为广泛的小说,咱们泱泱中华的子民,在大清帝国的同治十一年四月十五到四月十八,也就是1872年5月21至24日,通过当时的《申报》就已经拜读了q而在那个时候,凡尔纳童鞋开始自己的作家生涯还不到10年。
在《格列佛游记》中,这家伙描述了一个直径为7公里多,名为拉普达的飞岛。这个飞岛之所以能够在空中运动,靠的就是底部一颗巨大的磁石。这颗磁石样子好像当时织布工用的梭子,中间粗,两端细。细的两端,一端具有吸力,另一端具有推力。如果把磁石竖起来,让有吸力的一端指向地球,飞岛就会下降;而让磁石有推力的那一端指向地球,飞岛就径直往上升。虽然有了磁力如此强大的磁石,拉普达也不是可以无限上升的,由于磁石磁力大小的影响,这个岛最高能升到海拔6.5公里的地方。
看到这里,这里肯定又有童鞋想起了某位姓宫崎的大胡子老头早年的电影。木有错,《天空之城》就是源予18世纪出版的《格列佛游记》。对于这本小说而言,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由于这玩意儿多次被搬上儿童读物,以多种艺术形式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基本上属于童话一级,绝对算不得科普作品。可是在里面,磁石那么一个神奇的东东,吸引着咱们的目光一如果能找到或造出一颗能够抵消地球引力的磁石,地球人不靠任何动力就能在空中运动,这是多么和谐的事儿啊。
虽然磁石的工作原理相当朴素,但是要造这玩意儿却不那么简单,不少地球人都投入相当大的热情。不过这一切的一切在1842年,被一个叫做山姆·恩绍的数学家泼了一桶冷水——这家伙就用一篇洋洋洒洒几千个单词的论文,完整地通过公式与数字证明了实现类似拉普达的磁悬浮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合力,包括了引力、静电场及静磁场会使物体本身变得很不稳定。既然磁悬浮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盖棺定论了那么咱们现在经常听到的磁悬浮又是什么呢?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类似拉普达的磁悬浮不可能实现,但是后来地球人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哪怕是黑暗中仅有的那一丝曙光。上个世纪20年代,魏玛共和国的赫尔曼·肯佩尔利用了磁悬浮的不稳定性,让列车在运动中漂浮在空中。虽然这种技术严格意义上应该被称为磁浮,而且只能让列车离开轨道几厘米高度,但是这样一来,由于木有了与轨道直接接触,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阻力仅仅来自空气,自然要比那些在轨道上跑的列车快很多。1970年以后,不少山头都参与到磁浮列车的研发中来,特别是德意志联邦的西门子就一直搞这个东东,速度纪录不断地被刷新,成为了高速铁路时代的新星。甚至在咱们这片,在为高速铁路定下全部采用耻辱号的基调之前,还下了30多亿元的血本造了一条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在这条总长30公里的示范线上,来自德意志联邦的磁浮列车以最高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不到8分钟就跑完单程。
如果说磁浮列车是拉普达的现实版,那么就列车升起的那点高度确实不那么厚道,也许咱们套用一句烂俗的广告词——贴地飞行更为合适。不过,地球人也许有那么一天,脑袋突然开了窍,折腾出了比磁悬浮更厉害的反重力发动机,那么《阿拉蕾》、《七龙珠》、《太空堡垒》等阿宅们耳熟能详的动漫种的飞行器,通通都会变为现实。希望那一天咱们在这短暂的一生中还能看到……
海底两万里与一切都用电
在凡尔纳童鞋写的n多科幻小说中,《海底两万里》算是重中之重估计没有童鞋会有反对意见。在这本出版于1869年的科幻小说中,除了对绚丽的海底风光进行了描绘之外,最吸引地球人的莫过于那艘超越了同时代科技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其实诺第留斯号只不过是个音译,这玩意儿应该叫做鹦鹉螺号,是个地球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船名,凡尔纳童鞋不过是进行了借用而已。对于诺第留斯号而言,咱们以尼摩船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巨大的雪茄,70米长,8米宽,最高航速每小时50节,排水量1500吨。虽然咱们现在看来,这样的参数实在是稀松平常,但是在19世纪末,如果真有这样一艘潜艇绝对可以算是工程上的奇迹。不光如此,诺第留斯号还用到了双层耐压船壳、电力驱动方式、螺旋桨推进、流线型艇身等超越当时技术的设计,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海面上航行的船还在采用明轮推进,铁甲舰才刚刚出现木有多久。
虽然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咱们就已经看出这家伙详细描绘了一艘潜艇的方方面面,以至于不少童鞋都认为潜艇源于这本科幻小说,但是事实上潜艇这玩意儿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在那个画蛋蛋画到蛋疼的达·芬奇的手稿中了。由于潜艇具有不受海面风浪影响的安全性与潜于水下不容易被发现的隐匿性,从一开始就用在了军事上面。不过正是因为这两大优势,让当时的地球人认为潜艇木有半点绅士风度,战争中艇员都以海盗罪论处,所以这玩意儿的发展非常缓慢,差不多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才赢来了第一个春天。
在那个时候之前,潜艇虽然已经被地球人造了出来,但是这玩意儿的动力,不是人力就是用蒸汽机驱动。对于前者,采用人力驱动实在是太不靠谱,真是有一夜回到古罗马时代的感觉;而后者,虽然采用了动力比人力要大得多的蒸汽机,但是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不能烧锅炉,只能用剩余的蒸汽驱动。很明显,无论是这两种驱动方式中的哪一种,都是不能满足潜艇这种水下航行的船的需要的。
虽然潜艇有着如此之多的麻烦,不过还是有个叫做约翰·霍兰的花旗国人在看过《海底两万里》之后,清楚地认识到了潜艇的优势,从1878年就是开始对潜艇的折腾。这一折腾就这听了近20年,终于在1897年5月17日,霍兰童鞋立功了——造出了霍兰·Ⅵ号潜艇。这艘潜艇虽然长度只有区区15米,与诺第留斯号70米的长度相去甚远,同时上面装的汽油机还不如现在奥拓上的功率大,但是这潜 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却与诺第留斯号一样,用到了蓄电池驱动电动机来推进。在海面航行时,以汽油机为动力,最高航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续航力为1000海里;而在水下潜航时,则以电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5海里,续航力50海里。正是因为霍兰造的潜艇拥有了现代潜艇完整的结构,所以地球人将现代潜艇之父这个称号给了这个花旗国人。也正是那时开始,一艘艘诺第留斯号不再停留在科幻小说上,从常规潜艇到核潜艇,从攻击潜艇到导弹潜艇,各种用途、结构的潜艇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第二次地球大乱斗之后,地球人的第一艘核潜艇竟然非常巧合地也叫诺第留斯号,虽然这继承的只是花旗国以往的船名,而不是与误传的那样,为的是纪念凡尔纳,但是在1957年2月4日,这艘潜艇突破航行60000海里的记录,达到《海底两万里》中的同名潜艇所航行距离,还是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纪念活动。
如果说凡尔纳在科幻小说中描写的诺第留斯号上的一切超越了当时的科技水平,那么在思想上,这个高产的作家也准确地指明了地球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是在《海底两万里》中,这家伙指出诺第留斯号上面,航行靠的是电,照明靠的是电,烹饪靠的是电,娱乐靠的是电,甚至连打猎也靠的是电……总之一句话,一切都用电。
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电能毫无疑问是咱们未来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可是在100多年以前,在那个电能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道路两旁还点亮着煤气灯的年代,托马斯·爱迪生还没进入自己事业的上升期,一个靠码字为生的法兰西共和国作家,竟然能预见到电能的未来,这不能不说具有前瞻性。虽然现在咱们的道路上跑着的还是用化石能源的汽车,大多数电能还是通过化石能源而获得,但是新兴的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与地热能等方式已经不再停留在图纸上,电力驱动的汽车数量也在突飞猛进。对于这些,咱们的未来也许正如凡尔纳童鞋说的那样:一切都用电。等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用电只不过是一句再稀松平常的话而已……
氢气球非洲探险与热气球环球飞行
除了《海底两万里》之外,咱们前面说的那位法兰西共和国高产的科幻作家其实一开始并不顺利,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拉进了黑名单,反正凡尔纳童鞋的第—本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竟然被出版方拒了17次。17次啊,这个是个神马概念,换做是其他童鞋早就放弃了。这本让凡尔纳童鞋成名的科幻小说讲述的是19世纪上半叶,许多探险家、地理学家、旅行家虽然对非洲进行了艰难而啦绝的探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地图,却始终无法探明东经14度到33度之间的非洲地区:此时,英国旅行家塞缪尔·弗格森决定打破前人探险的成果,对非洲这个地区进行考察。虽然遭到众人的怀疑,他还是伙同他的朋友肯尼迪和他的仆人乔从非洲的桑给巴尔出发,乘坐他自行设计的氢气球,向北一路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最后终于到达了法国驻塞内加尔河的属地,从而完成了前人未竟的事业,打破了众人的猜测和疑惑。
当然,在这本以探索非洲为主线的科幻小说中,与《海底两万里》的诺第留斯号一样,那个名为巨人号的气球同样吸引着咱们的眼光。巨人号装满了氢气,属于封了口的充气气球,而咱们现在常用的气球主要是没封口的热气球。这玩意儿说起来,其实要比那两个都姓莱特的兄弟造的大风筝还要早120多年上天,是地球人最早的飞行器之一。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这玩意儿离人民群众的生活相当的遥远,别说是在气球上呆五星期了,就是在上面呆上几个小时,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儿。这一切的一切直到第二次地球大乱斗之后,密卦陛能更好的球体材料普及,热气球才成为一项体育运动。
不过普通的热气球很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而且还要通过不断加热球体内空气的温度才能获得更多浮力,所以这玩意儿比飞机还要难以控制。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普通的热气球最多不过算是体育运动的工具,飞上天让广大人民群众过过飞行瘾也就罢了。不过,地球上总有那么一群—不怕苦,二不怕咒的家伙,成天盘算着要在热气球上做文章。在这里面最厉害的,莫过于热气球环球飞行了。其实对于环球飞行而言,明明开着飞机、帆船就可以一用热气球来玩,完全就是自己给自己找折腾。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叫万恶的西方那几个山头个个都是有票子的主儿,人家成天不愁吃不愁穿,现在思下热气球环球飞行的淫欲又有什么不可以?在这些家伙里而,花旗国有个叫做史蒂夫·福赛特的有钱人就其中之一。
要让热气球能环球飞行,那还得重新进行一下设计。说起来,福赛特造的自由精神号在结构上竟然与100多年之前,《气球上的五星期》中的巨人号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将气球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其中外部气球用来存储加热的空气,而内部的气球则通过加减氦气来调节外部气球的容积。这样一来,热气球在飞行的时候,无论在什么高度,都不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了。虽然热气球经过了重新设计,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平流层飞行,不过要真正实现环球飞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这难度不光是来自技术层面上,而且还多少有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其实,早在这次环球飞行之前,福赛特童鞋已经有环球飞行与环球航行的经验,不过对于热气球,这家伙竟然是到第6次才真正成功——前面5次不是因为热气球出问题,从8700米空中掉进大海,就是遇到恶劣的天气不得不结束飞行,反正这家的运气可谓是灰常糟糕。
不过上帝总是眷顾有恒心、有准备的人,福赛特童鞋终于在2002年6月18日开始转运。这次热气球环球飞行将起点设在澳大利亚西部,以南极大陆为轴心飞越新西兰、南太平洋东部、南美洲大陆,跨过南大西洋,掠过非洲大陆,穿越印度洋,进入南太平洋西部,最后与起点交汇,即位于东经117度线上的澳大利亚南部海岸,总航程为27000多公里。也正是这次飞行,为福赛特童鞋赢得了单人热气球环球飞行第一人的称号。
八十天环游地球与环球飞行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了今天环球航行、环球飞行都不是神马难事,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有个叫麦哲伦的船长就完成了环球航行,虽然时间上是多了那么一点,但是还是能完成任务。可是时光倒流到100多年以前,要在80天之内绕地球一圈,那可绝对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不过这倒是难不倒凡尔纳童鞋,这家伙脑袋一合计,又写了本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世界》来解决这个问题。既然名为《八十天环游世界》,那么讲的自然是日不落帝国的菲利斯·福格这个有钱又有闲的主儿,带着仆人,在前有艰险,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一路上过关斩将、挥金无数、英雄救美,最终用了80天环游世界的故事。咱们如果回顾—下这80天所走过的路,就不难看出,凡尔纳童鞋对于各种交通工具的熟练应用与对各地时间 的准确把控。
其实无论是在《八十天环游世界》中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常识,就速度而言很明显船舶比火车慢,火车比飞机慢。而在那本科幻小说中,飞机这个速度最快的玩意儿并木有出现,所以才有不断在火车与船舶之间不停倒腾的故事。不过在飞机出现之后没几年,就有不少人打起了用这玩意儿搞次环球飞行的主意,在这里面积极性最高的当数唐纳德·道格拉斯童鞋。如果有童鞋对地球人航空史稍微有那么点熟悉,就应该知道唐纳德·道格拉斯童鞋创立了唐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就是后来被波音吞并的麦道的前身。至于这家伙搞这次公关活动目的嘛,那可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卜环球飞行不过是道格拉斯童鞋的活广告,还不是想多卖出几架飞机。
1924年,道格拉斯童鞋为了这次环球飞行,特别造了4架飞机称为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分别用西雅图、芝加哥、波士顿与新奥尔良来命名。这次环球飞行于当年的4月6日从西雅图开始,虽然出发不久西雅图号就撞山挂了,但是剩下的3架飞机还是挺顺利地飞到了亚细亚大陆,最后到达欧罗巴大陆。在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飞到咱们这片的时候,由于木有合适的机场,只有装上浮筒在水面上降落。据说在降落之后,甚至还得到了蒋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到达欧罗巴大陆之后,经过了修整,这3架飞机进行了环球飞行最后的航程。本来飞完这段,回到花旗国,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就功成名就了。可是,故事总是那么转折,在大西洋上面波士顿号又出现故障,只得迫降海面。最后,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只有2架在9月28日回到了起点西雅图。虽然道格拉斯童鞋搞的这次环球飞行总共用了175天,不过这些时间还要包括地面或水面的前期准备、飞机的机械维护与当地的沟通。如果扣除这些时间,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总共飞行时间远远低于凡尔纳童鞋所描写的80天。
从那以后,地球上机场的数量越来越多,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环球飞行的时间越来越短。到了第二次地球大乱斗之后,地球人又用B,29的升级版B,50完成了第一次不着陆环球飞行,总共用了94小时多一点,还不到4天。而在喷气时代到来之后,这个时间就更短了。如果那个让领导先走的协和号还能再天上飞,那么不要说80天环游世界,就是提前1天环游世界都有可能。对于这本科幻小说,咱们这里还是套用伟大领袖曾经讲过的一句话——现在环游世界,80天太多,只争朝夕!
炮弹登月与阿波罗计划
1865年,已经成名的凡尔纳童鞋的大脑全力运转,码出了—,本以登月为目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在这本科幻小说里面,虽然故事给咱们天马行空的感觉,但是里面的故事却又符合逻辑。简而言之就是在花旗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的扛把子巴比康想出了一个将要轰动全球、无愧于19世纪的试验——向月球宣战,铸造一门100倍径,差不多274米长的大炮,向月球发射一颗直径为9英尺,也就是近3米,被称为炮弹车厢的载人炮弹,将地球人送上月球去遛弯。法兰西共和国的冒险家米歇尔·阿尔当得知之后,迅速响应大炮俱乐部的号召。与巴比康、尼切尔船长组队之后,这个炮弹登月3人组克服了非议、资金等困难,终于1864年12月1-日这个天文学上十八一遇的好日子,由佛罗里达的坦帕被大炮轰上了天。其实对于凡尔纳童鞋想去月亮的这个科学幻想,咱们这片儿早在5000年前靠着嫦娥奔月就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当然那只是在神话中。而在现实中,地球人登上月亮看嫦娥姐姐,那还是上个世纪60年代事儿。那时候,地球上有两个超级山头都喜欢装冷酷,谁也看不惯谁,反正双方都在暗地里发力,看谁能最终扳倒对方。于是老毛子开始不断地将铁皮桶子发射到太空,而花旗国也不甘落后,全力以赴为登上月球做着准备。这花旗国去月亮看嫦娥姐姐的事儿,就是咱们日后所熟知的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从那时候开始花旗国第一大烧钱组织NASA先后往太空中发射了阿波罗7号到10号(本来这里面还有阿波罗1号的,但是当时花旗国的科技民工迷信越纯的东东越好,所以在指令舱中用了纯氧,结果一个小小的短路引起的火灾让3位精英还没离开地面,就挂在了发射塔上),分别实现了载人飞行与绕月飞行。有了前面4次飞行打下的基础,花旗国终于在1969年的7月16日,用土星5号发射了阿波罗1_号,将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克尔·科林斯与巴兹·奥尔德林这3个精英送到了太空,踏上了飞向月球的轨道。阿波罗11号由服务舱、指令舱与登月舱组成,3位精英平时呆的指令舱其呼号就被称为哥伦比亚,而且这一名称正好来自《从地球到月球》中那颗载人炮弹。经过了近5天的飞行,登月舱在月球的静海着陆,当阿姆斯特朗的一条腿踏在松软的月球表面的时候,留下了那旬日后流传千古的话:这是俺的一个小踉跄,但却是全部地球人翻出的一个大跟头(That's 0ne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Ieap formankind)。至此,在凡尔纳童鞋出版《从地球到月球》的]00多年以后,地球人真正踏上了月亮。从那一刻开始,地球人全面进入了太空时代。虽然花旗国没有像《从地球到月球》中的那样,用大炮将3位精英一下子轰到太空中去,而是用推力巨大的火箭将阿波罗11号发射到太空,但是发射土星5号的地方却是在佛罗里达半岛的卡纳维纳尔角。这个地方竟然与科幻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地坦帕差不多就在同一纬度上,唯一的不同是卡纳维纳尔角在佛罗里达半岛的东边,而坦帕在佛罗里达半岛的西边。从这一点上而言,咱们现在不能不佩服起那个来自法兰西共和国的高产作家来。
环绕月球与阿波罗13号
其实凡尔纳童鞋在《从地球到月球》中,只是描写了炮弹登月的前期过程,最多算是给当时的读者挖了个大坑。为了赚更多的票子,靠卖文赚钱的这家伙又出版了另一本科幻小说《环绕月球》,算是《从地球到月球》的续作。既然是续作,那么里面讲的自然是咱们前面说过的炮弹登月3人组,在佛罗里达的坦帕被轰上天之后所发生的故事。
按照正常逻辑,这炮弹登月3人组应该就此成功登月。不过好事总是多磨,偏偏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在地球与月球之间,遇上了一颗在太空中运转的火流星,这玩意儿的引力影响了炮弹车厢的轨道,登月肯定是不要想了,只能在太空漂流。难道炮弹登月3人组就这样在太空中无休止地飘流下去,直到世界末日为止?答案肯定不是这样的,好在这一千人等个顶个都是介于牛A到牛C之间的主儿,在环绕月球之后,他们最终成功利用了月球引力让炮弹车厢回到了返回地球的轨道上。最后坠入太平洋中。
虽然炮弹登月因为那颗火流星的影响,并木有在凡尔纳童鞋的科幻小说 中成功,但是在地球人的登月史上,还真有发生过一件与《环绕月球》中差不多的事儿。就在阿姆斯特朗童鞋说出那句小踉跄、大跟头名言的第二年,花旗国又发射了阿波罗13号。本来如果一切正常,上面的3位精英中的两位应该可以在月球上的弗拉·毛罗高地上登陆。不过这哥仨出发的时候肯定木有去拜四面佛,运气确实不那么好,在阿波罗13号距离地球321860公里的地方,吉姆·洛威尔说出那句至今都经常被电影、电视引用、演绎的名言:休士顿,我们有麻烦了(Houston,we have aD.roblem),而这个麻烦就是服务舱中的液氧储藏罐发生了爆炸。虽然后来查明造成这次爆炸的原因还是由于短路造成的,但是有一种说法与凡尔纳童鞋在《环绕月球》中的情节非常相似——有小行星击中了服务舱。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爆炸,反正总之一句话,阿波罗]3号损失了大量氧气与电力,是不可能登月了。其实不可能登月都还算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3位精英还能不能安全回到地球……
在地球上开着一辆快没油的破车回家肯定是个难题,更何况是在太空中?想要回地球哪里是那么简单的。本来阿波罗13号在发生爆炸就已经是个大麻烦一可是还有新的麻烦接踵而来。服务舱的液氧储藏罐爆炸之后,那里的电力与氧气是不能再用了太空中的哥仨只能搞下基,挤到原来只能呆两人的登月舱中。本来登月舱上只能维持两人两天,但是现在一下子多了一个人,而且还要在上面呆4天,这确实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好在天上天下通力合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倒腾出了个新的过滤器才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在爆炸之后,阿波罗13号直接掉头,还是有机会返回地球的。不过在321860公里之外,谁都不知道用来推进的服务舱损坏到底有多严重,为了安全起见,万恶的NASA只能让哥仨另谋出路。想来想去,3位精英只能选择绕过月球,利用月球引力将这玩意儿送上返回地球的轨道,再用登月舱的火箭来加速,以每小时5400英里,差不多两倍步枪子弹的初速飞离月球。从这点来看,NASA与100多年以前的凡尔纳童鞋倒也算是不谋而合。在液氧储藏罐爆炸之后的第三天,阿波罗13号最终落到了太平洋中,上面的哥仨虽然无不先谢郭嘉,感激涕零,但事实上3位精英也更应该谢谢凡尔纳才对。
阿波罗13号虽然木有成功登月,但是由于成功地在300000公里外实施了太空营救,其意义已经超过了登月本身。前面咱们说的这一切,如果各位童鞋有兴趣,完全可以参考汤姆·汉克斯投资并主演的同名电影。这部电影虽然票房不怎么好,但是里面的情节还算是准确、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况的。
机器人三定律与现实
虽然凡尔纳童鞋是个高产的写手,但是由于这家伙生活的时代是在19世纪末,隐藏在那一大堆科幻小说中,地球人都是猪脚,木有一部以外星人或机器人为中心的科幻小说。不过地球人在第二次世界大乱斗之后,特别是那个叫做尤里,力叻Ⅱ林的帅锅飞行员上了太空之后,一切可就不同了,新的科幻小说层出不穷,在这里面艾萨克·阿西莫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家伙的一生完全可以用著作等身来形容,总共写了500多本图书。这些图书除了哲学类之外,几乎涵盖整个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的所有类别。估计凡尔纳童鞋要是在泉下有知,看到了阿西莫夫童鞋都只有了泪奔的命。
说起来,阿西莫夫童鞋的科幻小说绝对不像凡尔纳童鞋那样大量引用物理、天文、地理知识,而是着重刻画科幻小说中的社会结构。在这些科幻小说里面,阿西莫夫童鞋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这条定律可以说是贯穿了机器人系列科幻小说的全部。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地球人,或袖手旁观坐视地球人受到伤害。
第二定律: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地球人的命令。
第三定律:在不违背第一及第=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这三条定律非常明确地定义了机器人与地球人之间的关系,是阿西莫夫科幻小说中,所有机器人的行为准则。一旦机器人不再准守这三条定律,它们将给地球人带来伤害。到了1985年,阿西莫夫童鞋又在《机器人与帝国》这本科幻小说中,在机器人三定律中添加了比其他三条级别都要高的第零定律,从而扩展成为了机器人四定律。
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地球人的整体利益,或袖手旁观坐视地球人的整体利益受到伤害。
也许是阿西莫夫童鞋考虑得不够完善,后来在机器人四定律的基础之上,罗杰·克拉克童鞋经过思考进行了扩展,添加了元定律、第四定律与繁殖定律。其中,元定律在第零定律之前,而繁殖定律则是对机器人行为准则新的补充。
元定律:机器人可以什么也不做,除非它的行动符合机器人定律。第四定律:机器人必须履行内置程序所赋予的责任,除非这与其他高阶定律冲突。
繁殖定律:机器人不得参与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除非新的机器人的行为服从机器人定律。
对于上面一大堆定律,由于咱们现在还木有一个具有主观思考能力的机器人被造出来,所以这些与机器人三定律有关的东东还是停留在科学幻想阶段,特别是在许多好莱坞电影中。这里面比较有名的算是《终结者》系列、《骇客帝国》系列与《我,机器人》了。在这些电影中,无论是杀人机器终结者1-800,还是将地球人作为电池的Maffix,或者那个叫桑尼的NS-5机器人,所设定的情节都是违反了机器人三定律与其扩展定律,来描写机器人给地球人带来的伤害。虽然至今机器人三定律在现实的机器人中并木有得到应用,但目前大多数搞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科技民工对它还是比较认同的,如果有一天,地球人真的造出了与自己模样差不多,具有主观思考能力的机器人,也许机器人三定律将跳出科幻小说,正式进入到地球人的现实世界,成为机器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侏罗纪公园与克隆技术
咱们可以肯定地说:阿西莫夫童鞋绝对是个好同志,给咱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科幻小说,不过花旗国除了这家伙之外,还有不少写科幻小说的家伙也很厉害,这里面就有迈克尔·克莱顿。说起克莱顿童鞋来,估计许多童鞋都木有什么带入感,其实只要说起一个大胡子导演在1 992年拍的《侏罗纪公园》,那这些童鞋应该就会亲切很多了。木有错,这部让恐龙复活的电影就是改变自1990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说,作者自然是前面咱们提到的克莱顿童鞋。
克莱顿童鞋与咱们熟悉的鲁迅先生一样,早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写了《死亡手术室》赚了不少票子,后来还得到了爱伦·坡最佳小说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下定决心弃医从文,在赚版税的同时拯救起了花旗国人民群众的灵魂来。这家伙在自己的科幻小说中,由于当年专业基础还算过硬,所以经常将医学、 生物学方面的最新发现或概念穿插其中,再加上时不时来点惊悚的情节,由此获得了惊悚科幻小说之父的称号。这家伙在《侏罗纪公园》中描述了一只蚊子在侏罗纪吸了恐龙的血,还木有消化就给松香封住,变成了一块上等的琥珀。当这块琥珀被发掘出来之后,地球人从中抽取了恐龙的血液,然后分离出DNA,再用青蛙的DNA去修补恐龙DNA中丢失的片段,最后竟让这种在7千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的巨型动物回归世界。
当然,咱们在这里说的重点可不是恐龙到底能不能被克隆,因为这一点已经在1996年7月6日,就被那头名叫多利的克隆羊所证实,而是克隆技术会不会导致克隆出的动物基因出现变异才是咱们关心的地方。对于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侏罗纪公园》中是怎么讲的。为了控制恐龙的繁殖,在侏罗纪公园中所有的恐龙都是雌性。也就是说侏罗纪公园定了个计划生育政策,想让恐龙OOXX,恐龙才能OOXX。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由于在克隆的时候使用了青蛙的DNA去修复恐龙的DNA,而那种青蛙会在长期木有雄性的情况下,变性成为雄性。这样一来,恐龙的数量不但没能控制住,而且反倒增多了不少。这正好证明了《侏罗纪公园》中最重要的一句话:生命会找到出路(Life will find the way),而这个系列也因为挖了这么一个大坑,才能继续写下去。
回到现实中来,在这里咱们先不说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恐龙则是爬行动物,这两个物种在DNA上的差异,单单是从电影的情节中,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克隆动物的基因可能会变异的情况。有了科幻小说中的例子,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头名叫多利的克隆羊。多利作为地球上第一只克隆的高等动物,以它今时今日的地位完全不用担心会不会有想吃掉自己的灰太狼,不仅食宿不用去担心,而且每天还有专门的民工伺候,用羊中的女王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女王一般的多利应该健康长寿才是,可是这家伙只活了6岁就见马克思去了,而普通绵羊大多可以活到12岁,足足比多利多出了一倍。
当年克隆多利的时候,地球人先从一只有孕在身的6岁芬多斯羊中取出乳房细胞,然后停止这个细胞提供营养,一周之后这个细胞便会停止分裂。与此同时,从苏格兰羊的子宫中取出卵细胞,再将卵细胞中央的细胞核去除,并与乳房细胞融合。经过处理的细胞不断分裂后植入代孕羊的子宫,发育成胚胎,最后才诞生了地球上第一只克隆的高等动物多利。这样看来多利确实是被克隆出来的,DNA应该与芬多斯羊一样。不过在这头羊中的女王长到3岁的时候,地球人对其进行了次基因组检查,发现其染色体端粒长度比正常的短20%,而端粒缩短正好就是衰老的标志之·。根据推算,这时多利的衰老程度差不多已经到了9岁。基于这样的分析,不少地球人认为多利的早死是件意料之中的事儿。科幻小说中的克隆技术虽然现在已经得到实现,但是这玩意儿仍然停留在试验阶一段,虽然现在木有任何证据表明现有克隆技术会让基因出现变异,但是有了多利的例子,那结果如何还得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