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犹如一座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感悟新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任务呢?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一、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
  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
  1.导语设计具有新奇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导语设计必须新奇,让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2.导语设计具有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应力求达到美感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导语设计不乏知识性。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二、导语设计的基本方法
  明确了导语设计的要求,导语的设计呈现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根据侧重点不同,导语设计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型和知识启迪型。
  1.情境渲染型。
  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常有以下的方法。
  (1)摹实境、调激情。是指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我在试讲《狼》一文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收到了听课者的好评。
  (2)讲故事、增趣味。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如有位教师在讲授《竞选州长》时,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轶事:马克·吐温发表了《竞选州长》的小说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对这位小说家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呵。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听完这则小故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幽默辛辣,读了《竞选州长》这篇课文,就更能了解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
  2.知识启迪型。
  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一言概之,是以“导”激“情”;而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则是工具性的体现: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一言概之,是以“导”启“思”。常有以下方法。
  (1)设疑问、引思考。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于漪老师教鲁迅的《孔乙己》时这样导入:“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2)温旧故、引新知。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如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一颗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于漪老师带领学生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地去赏《春》。
  三、教学感悟
  要上好一节初中语文课,需要注意的环节很多,教师要有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从而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参考文献:
  [1]于漪主编.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主编.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一、背景  诗歌欣赏课对于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体会母语的音韵美,有重要意义。但在中学教材中诗歌只是纯粹作为欣赏艺术让学生品味,并没有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因为在中招考试中,作为四大文体之一的诗歌,一直不提倡让学生写,在评价体系内也没有分值体现,这不利于现代诗歌真正在中学课堂登陆。但在高考中,检测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又不可缺少。让中学生真正学会赏析诗歌,做好高中的过渡是不无裨益的。  二、教学目的  (
[目的]:  本文通过蛋白组学方法比较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suisserotype2,SS2)强、无毒株分泌蛋白,分析二者蛋白表达的差异,以期进一步了解SS2的致病机制明确该菌株间致病
语文目标教学搞了十多年,现已深入人心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语文课堂目标教学还未能走出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一部分教师理念落后,生搬模式,硬套方法,没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三主内容,也没有真正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变革,只注重教法,不注重学法,割裂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语文课堂目标教学,必须突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拓展想象空间,开展各种活动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应用    多媒体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弥补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
摘 要: 教师要通过组织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的新天地,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索。本文阐述了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明确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要鼓励阅读积累,强化课外阅读习惯 ;要借帮多媒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模式 目标 积累 多媒体    在高中阶段推行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