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述了《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及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班级管理“文”“武”“势”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9-02
将军统帅千军万马,战胜敌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把自己手下的人马管理好,令行禁止。令进,虽刀山火海无所畏惧;令止,虽地裂山崩亦不为所动。因此,管理军队在《孙子兵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几乎篇篇都有论述。实际上,不仅军队,其它行业部门也需要良好的管理,如企业管理、学校管理等等。关于《孙子兵法》和企业管理方面的论文已发表了许多,本文侧重联系学校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加以论述。
一、“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孙子兵法》行军篇)
“文”,仁恩;“武”,威罚(十一家注孙子,李荃注)。首先,班主任必须爱护学生,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问题,如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问题,助学贷款问题等等。如此,学生就会感到班主任是可亲可敬的人,是靠山。就会乐于听从班主任的指挥。“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子兵法》地形篇)“将视卒如子,则士卒将视将如父。未有父在危难,而子不致死。” (十三家注孙子,张预注)“故虽死与死,虽危与危。”(十三家注孙子,梅尧臣注)说到底,师生的人格关系是平等的关系,班主任不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尊敬班主任,在需要学生配合工作时,学生就会敷衍了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反其道而行之。
其次,要严明法纪。不能因为同学生的关系亲密而废掉了法纪。不能只纵不管。“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孙子兵法》地形篇)破坏法纪的往往是和班主任关系最亲密的人,影响最坏的也往往是这些人。因为他们是班主任最常接触的人、最信任的人。如果他们发生问题、破坏了纪律,别人谁还去遵守纪律?如果他们不去为集体贡献力量,别人又谁肯为集体出力?
赏和罚都是管理的手段,不可专用。专用罚,会成为暴君,众叛亲离;专用赏,会变得懦弱无能,部下混乱不堪,不能治理。受赏者,应该感到荣誉得之不易,是自己艰苦努力的结果,倍加珍惜;受罚者,应该感到罪无可赦,理当受罚。所谓是非清楚,赏罚分明。“赏贵轻,罚贵重”, 赏要赏到地位最低的人,哪怕他平时的表现最普通,学习成绩最差,只要他作出了某一方面的成绩,就要赏,这会使学生感到公平,任何人有了成绩都会得到奖励,每个人都有前进的动力;罚要罚到地位最高的人,如某学生是校内教工或领导的子弟,有很优越的社会关系,如果他犯了错误,就一定要罚,而且要重罚。让大家看到,王法无情,没有谁可以例外。
“文”“武”的次序不可颠倒,必须先“文”后“武”。在批评教育和处罚之前必须先讲清道理,以理服人,先礼而后兵。例如,某学生经常上课迟到、逃课、不出操 ,影响很坏。对此该如何处理呢?一种方法简单明快,根据这个学生违纪的情况,按校纪校规予以惩处;第二种方法麻烦一点,班主任主动找学生谈话,了解他违纪的原因,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和校纪校规对于维护学校纪律的意义,并给他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表现的好可以减轻处罚或免予处罚,如果表现的差将加重处罚。显然,第二种方法对于挽救这个学生要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即使受到处罚,也心服口服,完全是自己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若免予处罚,违纪学生会从心里感激班主任,是班主任帮助了他,今后班主任的工作他会积极地支持。一个班级,表现特别差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一般是只有几个人,如果能够把他们教育好,这个班级问题也就不大了。
《孙子兵法》对这个问题阐述的特别清楚:“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二、“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孙子兵法》(势篇),意即:管理众多的人如同管理很少的人一样,是因为组织分配合理(“分数”,组织分配)。
有时,一个老师要管理几个班级,一、二百人。班主任不可能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都去管,要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积极性和作用。选拔学习好、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群众威信高的同学任班长和团支书。实际上,大学的班主任,只要选好了班长和团支书,就解决了关键的问题。大量的工作是要靠他们去做的。能力强的班长和团支书,甚至比班主任的直接工作更有效力。有人介绍监狱里管理犯人的经验时说:管理犯人的最好办法时用犯人去管。道理很简单,犯人最了解犯人,他们整天生活劳动在一起,知道每一个人是怎什么一回事,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同样地,由学生管理班级效果也是最好的,班主任起到一个监控作用就行了。班主任做班级干部的后台,给他们权利。有时候,可以让他们“先斩后奏”“独断专行”。班级评选先进和优秀也让他们说了算。让学生清楚,班级干部是在代替班主任行使权力,是在执行班主任和学校的意图,是有权威的。班级干部也会因肩负重任而努力工作,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
班长下面有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等等,分管各方面的工作。因此,班长也不必事必亲躬,把工作分派下去监督执行就可以了。
有了这样的管理,小的班级可以管好,大的班级也可以管好。
所以,任用好带头的班级干部,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是班主任工作的必修课程。
三、“求之于势”
让马喝水的方法有三种:1.把马牵引到河边。2.把水桶放到马的嘴边。3.在马吃草的时候,把盐放到草中,当马感到口渴的时候,再把水桶放到马的嘴边。显然,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实现目标之前,先造成一种“势”,然后因其势而利导之,不勉强,不造作,形成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的局面。对于这种“势”,《孙子兵法》有多方面的论述,如:“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势篇),“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孙子兵法》九地篇),造成“登高而去其梯” (《孙子兵法》九地篇)有进无退的形势。
我曾接任成教学院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工作。当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教室的卫生没人搞。各班级的普遍做法是:由班级干部按照学生的学号临时安排学生搞。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弊病。第一,学生不知道自己何时应该扫地。第二,它的随机性很强,如轮到扫地的同学不在,就让下一号同学顶替,很混乱。班级干部叫学生扫地,叫不动,没人响应。学生总是说:“怎么又轮到我?”不情愿。久而久之,谁也不履行职责了,教室成了垃圾场。我接任后,改变了一下做法:编出值日轮流表,全班分成十组。每组的编排都是设计好的,一名班级干部任组长,一名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任副组长。他们是可以起到带头作用的,班级干部在班级有地位、有荣誉感责任感,党员在平时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且一般都在预备期,还要接受考察,积极分子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平时的表现甚为关键,因此会加倍努力。在《孙子兵法》中,这叫“兵有选锋”。每组都安排一、二名女学生,男女混编,大学生都处于青春期,对异性有一种特殊的爱面子的心理,不愿在异性面前丢脸,让人家说自己偷懒。同时,再三申明纪律,对于不参加值日扫地者,按学校规定,累计二次,给以计过处分,绝不手软。这样,形成一个强大的“决积水于千仞之溪” (《孙子兵法》形篇)之“势”,每个人都被置于有责任的境地,利害攸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孙子兵法》九地篇)。很快,班级的面貌大为改观,在每周的检查评比中,由倒数第一,一跃而成为先进班级。
参考文献:
[1]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78.4
[2]《孙子兵法》教本.刘春著刘思起著.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7
【关键词】《孙子兵法》班级管理“文”“武”“势”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9-02
将军统帅千军万马,战胜敌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把自己手下的人马管理好,令行禁止。令进,虽刀山火海无所畏惧;令止,虽地裂山崩亦不为所动。因此,管理军队在《孙子兵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几乎篇篇都有论述。实际上,不仅军队,其它行业部门也需要良好的管理,如企业管理、学校管理等等。关于《孙子兵法》和企业管理方面的论文已发表了许多,本文侧重联系学校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加以论述。
一、“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孙子兵法》行军篇)
“文”,仁恩;“武”,威罚(十一家注孙子,李荃注)。首先,班主任必须爱护学生,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问题,如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问题,助学贷款问题等等。如此,学生就会感到班主任是可亲可敬的人,是靠山。就会乐于听从班主任的指挥。“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子兵法》地形篇)“将视卒如子,则士卒将视将如父。未有父在危难,而子不致死。” (十三家注孙子,张预注)“故虽死与死,虽危与危。”(十三家注孙子,梅尧臣注)说到底,师生的人格关系是平等的关系,班主任不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尊敬班主任,在需要学生配合工作时,学生就会敷衍了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反其道而行之。
其次,要严明法纪。不能因为同学生的关系亲密而废掉了法纪。不能只纵不管。“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孙子兵法》地形篇)破坏法纪的往往是和班主任关系最亲密的人,影响最坏的也往往是这些人。因为他们是班主任最常接触的人、最信任的人。如果他们发生问题、破坏了纪律,别人谁还去遵守纪律?如果他们不去为集体贡献力量,别人又谁肯为集体出力?
赏和罚都是管理的手段,不可专用。专用罚,会成为暴君,众叛亲离;专用赏,会变得懦弱无能,部下混乱不堪,不能治理。受赏者,应该感到荣誉得之不易,是自己艰苦努力的结果,倍加珍惜;受罚者,应该感到罪无可赦,理当受罚。所谓是非清楚,赏罚分明。“赏贵轻,罚贵重”, 赏要赏到地位最低的人,哪怕他平时的表现最普通,学习成绩最差,只要他作出了某一方面的成绩,就要赏,这会使学生感到公平,任何人有了成绩都会得到奖励,每个人都有前进的动力;罚要罚到地位最高的人,如某学生是校内教工或领导的子弟,有很优越的社会关系,如果他犯了错误,就一定要罚,而且要重罚。让大家看到,王法无情,没有谁可以例外。
“文”“武”的次序不可颠倒,必须先“文”后“武”。在批评教育和处罚之前必须先讲清道理,以理服人,先礼而后兵。例如,某学生经常上课迟到、逃课、不出操 ,影响很坏。对此该如何处理呢?一种方法简单明快,根据这个学生违纪的情况,按校纪校规予以惩处;第二种方法麻烦一点,班主任主动找学生谈话,了解他违纪的原因,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和校纪校规对于维护学校纪律的意义,并给他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表现的好可以减轻处罚或免予处罚,如果表现的差将加重处罚。显然,第二种方法对于挽救这个学生要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即使受到处罚,也心服口服,完全是自己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若免予处罚,违纪学生会从心里感激班主任,是班主任帮助了他,今后班主任的工作他会积极地支持。一个班级,表现特别差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一般是只有几个人,如果能够把他们教育好,这个班级问题也就不大了。
《孙子兵法》对这个问题阐述的特别清楚:“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二、“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孙子兵法》(势篇),意即:管理众多的人如同管理很少的人一样,是因为组织分配合理(“分数”,组织分配)。
有时,一个老师要管理几个班级,一、二百人。班主任不可能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都去管,要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积极性和作用。选拔学习好、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群众威信高的同学任班长和团支书。实际上,大学的班主任,只要选好了班长和团支书,就解决了关键的问题。大量的工作是要靠他们去做的。能力强的班长和团支书,甚至比班主任的直接工作更有效力。有人介绍监狱里管理犯人的经验时说:管理犯人的最好办法时用犯人去管。道理很简单,犯人最了解犯人,他们整天生活劳动在一起,知道每一个人是怎什么一回事,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同样地,由学生管理班级效果也是最好的,班主任起到一个监控作用就行了。班主任做班级干部的后台,给他们权利。有时候,可以让他们“先斩后奏”“独断专行”。班级评选先进和优秀也让他们说了算。让学生清楚,班级干部是在代替班主任行使权力,是在执行班主任和学校的意图,是有权威的。班级干部也会因肩负重任而努力工作,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
班长下面有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等等,分管各方面的工作。因此,班长也不必事必亲躬,把工作分派下去监督执行就可以了。
有了这样的管理,小的班级可以管好,大的班级也可以管好。
所以,任用好带头的班级干部,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是班主任工作的必修课程。
三、“求之于势”
让马喝水的方法有三种:1.把马牵引到河边。2.把水桶放到马的嘴边。3.在马吃草的时候,把盐放到草中,当马感到口渴的时候,再把水桶放到马的嘴边。显然,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实现目标之前,先造成一种“势”,然后因其势而利导之,不勉强,不造作,形成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的局面。对于这种“势”,《孙子兵法》有多方面的论述,如:“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势篇),“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孙子兵法》九地篇),造成“登高而去其梯” (《孙子兵法》九地篇)有进无退的形势。
我曾接任成教学院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工作。当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教室的卫生没人搞。各班级的普遍做法是:由班级干部按照学生的学号临时安排学生搞。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弊病。第一,学生不知道自己何时应该扫地。第二,它的随机性很强,如轮到扫地的同学不在,就让下一号同学顶替,很混乱。班级干部叫学生扫地,叫不动,没人响应。学生总是说:“怎么又轮到我?”不情愿。久而久之,谁也不履行职责了,教室成了垃圾场。我接任后,改变了一下做法:编出值日轮流表,全班分成十组。每组的编排都是设计好的,一名班级干部任组长,一名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任副组长。他们是可以起到带头作用的,班级干部在班级有地位、有荣誉感责任感,党员在平时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且一般都在预备期,还要接受考察,积极分子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平时的表现甚为关键,因此会加倍努力。在《孙子兵法》中,这叫“兵有选锋”。每组都安排一、二名女学生,男女混编,大学生都处于青春期,对异性有一种特殊的爱面子的心理,不愿在异性面前丢脸,让人家说自己偷懒。同时,再三申明纪律,对于不参加值日扫地者,按学校规定,累计二次,给以计过处分,绝不手软。这样,形成一个强大的“决积水于千仞之溪” (《孙子兵法》形篇)之“势”,每个人都被置于有责任的境地,利害攸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孙子兵法》九地篇)。很快,班级的面貌大为改观,在每周的检查评比中,由倒数第一,一跃而成为先进班级。
参考文献:
[1]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78.4
[2]《孙子兵法》教本.刘春著刘思起著.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