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绘本教学研究中,努力寻找适合第一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的数学绘本,引领学生通过数学绘本的阅读,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内容,身临其境地体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探寻数学绘本和常规课堂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根据“童心”选绘本,并匹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形成第一学段数学绘本教学的目录;契合“童行”改绘本,有改编文字、增加形式、调整内容等方式;引导“童画”创绘本,和学生一起创编适合的数学绘本。
关键词:数学绘本教学挑选改编创作
第一学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绘本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其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等优势弥补了传统教材的不足。在日常教学中,选择与数学内容紧密配合的绘本,加以简单的处理和积极的改编,然后以之引领学生阅读思考、探索交流,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思维能量。
在数学绘本教学研究中,我们努力寻找适合第一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的数学绘本,引领学生通过数学绘本的阅读,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内容,身临其境地体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积累更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探寻数学绘本和常规课堂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
一、根据“童心”选绘本
所谓“童心”,就是儿童的心理。我们应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精心挑选适合的数学绘本。
目前,新蕾出版社引进的美国版《数学帮帮忙》、长春出版社引进的韩国版《数学绘本》和韩国版《从小爱数学》是比较流行的数学绘本。这三套引进版数学绘本各有以下特点:
1.《数学帮帮忙》。这套书的版面小,图小字多,图画背景接近生活场景,具有真实的生活感和现场感。因此,更适合二、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时会有些难度,需要教师或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
2.《数学绘本》。这套书的版面大,图大字少,图画背景比较有童趣,富有童话色彩,故事性强,利于学生想象。它对于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更有益处,而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也有一定帮助。
3.《从小爱数学》。这套书的版面较大,图大字少,图画背景更贴近生活实际,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它对于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更有益处,而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也大有帮助。
我们对这三套数学绘本阅读、理解、分析、研究后,将“故事”和“数学逻辑”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挖掘其中的数学教育资源(表1所示为《数学帮帮忙》的梳理情况)。
然后,根据绘本蕴含的数学知识匹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形成第一学段数学绘本教学的目录(表2所示为匹配一年级上册得到的目录)。表1
主题故事数学逻辑数与运算小凯特的大收藏加法熄灯的时间到!加法宇宙小子位值制计数法我的小九九乘法每人都有份!除法来自夏令营的信分数甜甜的糖果屋加减法漫长的等待估算量与计量100磅的难题重量游戏日日期到点啦,麦克斯!时间上车喽!时刻表续表
主题故事数学逻辑图形与几何猫咪城堡立体图形宾果找骨头方位小鸡搬家周长摇滚数学日平面圖形山姆的脚印格子面积外公的神秘藏宝坐标图探索规律超级眼镜数字规律晚霞项链规律统计与概率外婆的纽扣宝盒分类倒霉蛋布拉德概率马克的零用钱条形统计图恼人的水痘数据图表我们的校服象形统计图表2
单元知识点推荐绘本故事数一数认数《零不只是没有》《我的123》《卡卡和他的牛》《妖怪笨笨吃饭团》《纺车,纺车,纺起来》比一比比较《都陵村168号》《比比看,谁大?谁小?》分一分分类《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一起一起分类病》《外婆的纽扣宝盒》《小鬼加布》《兔子太太回来了》认识图
形(一)立体图形《谁偷走了西瓜》《清扫机器人咕咚》《猫咪城堡》《鲤鱼报恩记》《糊涂国王摸月亮》10以内
的加法
和减法加法和减法《都到我这里来》《阳阳数鸡蛋》《鼓鼓和蛋蛋的梦想》《奶奶的红裙子》《有想除掉的东西》《小凯特的大收藏》《熄灯时间到!》续表
单元知识点推荐绘本故事认识
11-20
各数认数《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古罗马人的数字》《最小的风妖精》20以内
的进位
加法进位加法《汪汪的生日派对》《斯克鲁奇的圣诞之夜》补充1:
规律1图形《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小蚂蚁阿南西找钥匙》补充2:
规律2数字《超级眼镜》补充3:
估算估算《漫长的等待》《忙碌的运动会》《猜一猜,算一算》二、契合“童行”改绘本
“童行”指儿童的行为特征和学习习惯。第一学段的学生更喜欢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喜欢丰富的画面,但也容易被其分散注意力。所以,我们对每一个选中的数学绘本故事进行创改,使其契合“童行”。
(一)改编文字
因为选用的都是引进版的数学绘本,应用于数学教学时,第一个面临的就是语言和文字的问题。美国版的绘本文字内容多,其中的人名直接翻译后比较长,也比较复杂,不利于学生阅读、提取信息。于是,我们将绘本中生涩、复杂的内容和姓名改写成适合学生的口语化文字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姓名等,让学生更有亲近感,让绘本更加易读。
(二)增加形式
我们将数学绘本内容插入PPT后,还配上了音乐,让故事有声化;然后,引导学生分角色配乐朗读,使数学绘本更有童话感,使学生更有代入感。学生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悦享学习,很好地激发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课上,随着情节的慢慢推进,教师借助多媒体,聚焦一些数学知识的关键点和疑难点,辅以圈、画、动、放大等处理方式,使绘本愈加生动。课尾,增加一些拓展本课知识点的数学思维练习、操作活动以及趣味性的挑战过关等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绘本与数学的有机融合,还能学以致用,发展数学思维。 (三)调整内容
对绘本内容,不能完全照搬、照读、照教,而应根据学情进行调整,使之契合当前的学生和课堂。比如,二年级上册《平均分》第2课时匹配的是《从小爱数学》中的绘本故事《欧利和他的懒弟弟》。这节课主要学习按几份平均分,即根据有几份,拿出几个,分给每一份;再拿出几个,分给每一份。但因为分的数字较为简单,又有第1课时的前概念,学生往往会直接得出最终结果。故在绘本故事开头补充生活中的发牌情境,为学生铺设本课学习的认知“渡桥”。再如,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匹配的是《从小爱数学》中的绘本故事《保罗大叔分比萨》。数学绘本的画面感很强,有时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这节课一开始“平均分”的复习不需要太多的画面,只需要主人公和一个饼即可。故化繁为简,留下需要的绘本元素(如图1),便于学生集中认知。
图1
三、引导“童画”创绘本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数学绘本,不仅可以“拿来主义”,还可以因“班”制宜,和学生一起创编,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所理解、所想象的故事,即“童画”。学生在创编数学绘本的过程中,亲近数学,想象的翅膀尽情舒展,与数学理解齐飞,基于阅读的多元表达(包括创造)肆意流淌,与数学理解汇合。
初始阶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画出数学知识。比如,在一年级学习“5以内的加法”后,可以尝图2
试改变数学作业形式,让学生自由创作有关加法的“童画”,可以画植物、动物、卡通人物等。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得以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得到提升。
其实,我们平时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数学故事,只是这些故事比较概括,缺乏故事的情节,也缺乏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趣性,難以夺人眼球。我们可以将其艺术化处理,加入矛盾的情节,加入起因、经过、结果,加入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等。这样,就能成为鲜活的数学故事(图2所示为一位学生所画的数学故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都编写出了自己满意的数学故事。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编写绘本脚本,主要任务是根据数学核心知识来设计相应的图画。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脚本与故事之间的差别:脚本具有的明显特征就是关注画面,以及画面镜头要有语言表达或内心独白的情节;可以将故事分割成几个连贯的场景,对场景中的画面和人物加以润色;最后,通过绘本将它们整理串联起来,形成脚本。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师生数学绘本创作的步骤:(1)根据学习内容,编写数学“童画”;(2)确定自创绘本的页数及脚本;(3)确定绘本的角色造型;(4)绘制样稿并确定基本的色调;(5)完成整本绘本的创作;(6)检查画面关系和文字、语句等,使图画和文字完美结合。
后期,学生创作的数学绘本故事完全可以成为数学绘本教学的资源。比如,2019年一次市级优质课比赛中,我就整合了学生创作的两个数学绘本故事,结合教材内容,上了一节数学绘本教学公开课《角的初步认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反响。
当数学遇见绘本,数学学习不再是冰冷的、坚硬的,它变得可爱、可亲、温暖、趣味。学生在数学绘本中收获的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滋养,还有情感的熏陶、历史的追寻、文化的润泽、品格的内化等。而这美好的一切源自数学绘本,又将高于数学绘本,最终往复于数学绘本。
关键词:数学绘本教学挑选改编创作
第一学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绘本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其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等优势弥补了传统教材的不足。在日常教学中,选择与数学内容紧密配合的绘本,加以简单的处理和积极的改编,然后以之引领学生阅读思考、探索交流,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思维能量。
在数学绘本教学研究中,我们努力寻找适合第一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的数学绘本,引领学生通过数学绘本的阅读,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内容,身临其境地体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积累更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探寻数学绘本和常规课堂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
一、根据“童心”选绘本
所谓“童心”,就是儿童的心理。我们应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精心挑选适合的数学绘本。
目前,新蕾出版社引进的美国版《数学帮帮忙》、长春出版社引进的韩国版《数学绘本》和韩国版《从小爱数学》是比较流行的数学绘本。这三套引进版数学绘本各有以下特点:
1.《数学帮帮忙》。这套书的版面小,图小字多,图画背景接近生活场景,具有真实的生活感和现场感。因此,更适合二、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时会有些难度,需要教师或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
2.《数学绘本》。这套书的版面大,图大字少,图画背景比较有童趣,富有童话色彩,故事性强,利于学生想象。它对于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更有益处,而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也有一定帮助。
3.《从小爱数学》。这套书的版面较大,图大字少,图画背景更贴近生活实际,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它对于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更有益处,而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也大有帮助。
我们对这三套数学绘本阅读、理解、分析、研究后,将“故事”和“数学逻辑”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挖掘其中的数学教育资源(表1所示为《数学帮帮忙》的梳理情况)。
然后,根据绘本蕴含的数学知识匹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形成第一学段数学绘本教学的目录(表2所示为匹配一年级上册得到的目录)。表1
主题故事数学逻辑数与运算小凯特的大收藏加法熄灯的时间到!加法宇宙小子位值制计数法我的小九九乘法每人都有份!除法来自夏令营的信分数甜甜的糖果屋加减法漫长的等待估算量与计量100磅的难题重量游戏日日期到点啦,麦克斯!时间上车喽!时刻表续表
主题故事数学逻辑图形与几何猫咪城堡立体图形宾果找骨头方位小鸡搬家周长摇滚数学日平面圖形山姆的脚印格子面积外公的神秘藏宝坐标图探索规律超级眼镜数字规律晚霞项链规律统计与概率外婆的纽扣宝盒分类倒霉蛋布拉德概率马克的零用钱条形统计图恼人的水痘数据图表我们的校服象形统计图表2
单元知识点推荐绘本故事数一数认数《零不只是没有》《我的123》《卡卡和他的牛》《妖怪笨笨吃饭团》《纺车,纺车,纺起来》比一比比较《都陵村168号》《比比看,谁大?谁小?》分一分分类《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一起一起分类病》《外婆的纽扣宝盒》《小鬼加布》《兔子太太回来了》认识图
形(一)立体图形《谁偷走了西瓜》《清扫机器人咕咚》《猫咪城堡》《鲤鱼报恩记》《糊涂国王摸月亮》10以内
的加法
和减法加法和减法《都到我这里来》《阳阳数鸡蛋》《鼓鼓和蛋蛋的梦想》《奶奶的红裙子》《有想除掉的东西》《小凯特的大收藏》《熄灯时间到!》续表
单元知识点推荐绘本故事认识
11-20
各数认数《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古罗马人的数字》《最小的风妖精》20以内
的进位
加法进位加法《汪汪的生日派对》《斯克鲁奇的圣诞之夜》补充1:
规律1图形《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小蚂蚁阿南西找钥匙》补充2:
规律2数字《超级眼镜》补充3:
估算估算《漫长的等待》《忙碌的运动会》《猜一猜,算一算》二、契合“童行”改绘本
“童行”指儿童的行为特征和学习习惯。第一学段的学生更喜欢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喜欢丰富的画面,但也容易被其分散注意力。所以,我们对每一个选中的数学绘本故事进行创改,使其契合“童行”。
(一)改编文字
因为选用的都是引进版的数学绘本,应用于数学教学时,第一个面临的就是语言和文字的问题。美国版的绘本文字内容多,其中的人名直接翻译后比较长,也比较复杂,不利于学生阅读、提取信息。于是,我们将绘本中生涩、复杂的内容和姓名改写成适合学生的口语化文字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姓名等,让学生更有亲近感,让绘本更加易读。
(二)增加形式
我们将数学绘本内容插入PPT后,还配上了音乐,让故事有声化;然后,引导学生分角色配乐朗读,使数学绘本更有童话感,使学生更有代入感。学生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悦享学习,很好地激发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课上,随着情节的慢慢推进,教师借助多媒体,聚焦一些数学知识的关键点和疑难点,辅以圈、画、动、放大等处理方式,使绘本愈加生动。课尾,增加一些拓展本课知识点的数学思维练习、操作活动以及趣味性的挑战过关等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绘本与数学的有机融合,还能学以致用,发展数学思维。 (三)调整内容
对绘本内容,不能完全照搬、照读、照教,而应根据学情进行调整,使之契合当前的学生和课堂。比如,二年级上册《平均分》第2课时匹配的是《从小爱数学》中的绘本故事《欧利和他的懒弟弟》。这节课主要学习按几份平均分,即根据有几份,拿出几个,分给每一份;再拿出几个,分给每一份。但因为分的数字较为简单,又有第1课时的前概念,学生往往会直接得出最终结果。故在绘本故事开头补充生活中的发牌情境,为学生铺设本课学习的认知“渡桥”。再如,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匹配的是《从小爱数学》中的绘本故事《保罗大叔分比萨》。数学绘本的画面感很强,有时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这节课一开始“平均分”的复习不需要太多的画面,只需要主人公和一个饼即可。故化繁为简,留下需要的绘本元素(如图1),便于学生集中认知。
图1
三、引导“童画”创绘本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数学绘本,不仅可以“拿来主义”,还可以因“班”制宜,和学生一起创编,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所理解、所想象的故事,即“童画”。学生在创编数学绘本的过程中,亲近数学,想象的翅膀尽情舒展,与数学理解齐飞,基于阅读的多元表达(包括创造)肆意流淌,与数学理解汇合。
初始阶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画出数学知识。比如,在一年级学习“5以内的加法”后,可以尝图2
试改变数学作业形式,让学生自由创作有关加法的“童画”,可以画植物、动物、卡通人物等。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得以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得到提升。
其实,我们平时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数学故事,只是这些故事比较概括,缺乏故事的情节,也缺乏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趣性,難以夺人眼球。我们可以将其艺术化处理,加入矛盾的情节,加入起因、经过、结果,加入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等。这样,就能成为鲜活的数学故事(图2所示为一位学生所画的数学故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都编写出了自己满意的数学故事。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编写绘本脚本,主要任务是根据数学核心知识来设计相应的图画。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脚本与故事之间的差别:脚本具有的明显特征就是关注画面,以及画面镜头要有语言表达或内心独白的情节;可以将故事分割成几个连贯的场景,对场景中的画面和人物加以润色;最后,通过绘本将它们整理串联起来,形成脚本。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师生数学绘本创作的步骤:(1)根据学习内容,编写数学“童画”;(2)确定自创绘本的页数及脚本;(3)确定绘本的角色造型;(4)绘制样稿并确定基本的色调;(5)完成整本绘本的创作;(6)检查画面关系和文字、语句等,使图画和文字完美结合。
后期,学生创作的数学绘本故事完全可以成为数学绘本教学的资源。比如,2019年一次市级优质课比赛中,我就整合了学生创作的两个数学绘本故事,结合教材内容,上了一节数学绘本教学公开课《角的初步认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反响。
当数学遇见绘本,数学学习不再是冰冷的、坚硬的,它变得可爱、可亲、温暖、趣味。学生在数学绘本中收获的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滋养,还有情感的熏陶、历史的追寻、文化的润泽、品格的内化等。而这美好的一切源自数学绘本,又将高于数学绘本,最终往复于数学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