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高校设备管理中所存在相关问题的分析,阐明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应用于高校设备管理中的优越性以及相关的应用要点,从而有效解决高校设备管理系统之间协作的相关问题,同时还应当进一步重视对学校相关管理机制的完善创新,研究能够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高校;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145-03
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管理对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一体化动态管理的相关行为。比如制造企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直至使用、淘汰的一系列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1]。这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一经提出,就行之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有效提升整体的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更好的避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复性劳动,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对客户服务实现不断优化。由此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如今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中[2]。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均未实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但是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模式则存在诸多问题。本次研究希望促进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高校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解决高校设备的管理工作效率及水平。
一、高校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管理数据无法实现共享追踪管理
现阶段高校所运用的诸多设备管理系统,通常无法实现对设备编码的统一化识别。设备有关管理数据也并未能够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交换,尤其是针对计划论证及采购阶段,基于整体客观层面上,存在较多的变化及未确定因素,因此无法实现设备管理系统的信息实时共享。高校在进行设备的生命周期追踪管理时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数据核实,动用诸多管理系统,容易出现差错,而这正是导致现如今高校设备管理中,发生资产实物账目及财务账目两者之间的不同程度偏差关键因素[3]。
(二)综合统计功能效率较低
由于设备管理中的数据库及数据标准并未实现两者统一,针对现阶段的设备管理系统,并未能够实现跨数据库的综合查询统计功能,而一旦发生此种设备管理需求,就需要高校投入一定的时间、人力[4]。在获取相关设备數据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查询核实管理系统数据库,因此导致设备管理中统计效率较低,工作重复性较多,也无法确保设备管理有关数据的完整可靠性。
(三)部门之间无法良好展开沟通协作
在高校设备的管理实施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是由高校的多个部门所共同实现的,但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容易发生部门之间的管理信息漏洞情况,致使设备管理信息无法衔接,因而导致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进度较为滞后。但是计划论证部门通常也无法及时、方便地对管理实施情况加以了解。因而导致诸多设备在购进之后,发生设备信息共享不及时的情况,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优越性
(一)确保数据完整性、实效性、准确性
高校设备管理在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过程中,能够形成设备管理信息的统一数据库,并且在多个数据库之间,形成实时信息数据更新及共享。确保高校的不同部门能够实现设备信息交流实时性,更能够随时获取所需的设备准确、完整信息。比如,通过构建一体化设备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能够将经过采购后的设备作为“待入库资产”[5],构建相应的设备管理档案信息。之后根据该档卡信息便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设备的有关分布具体情况。不仅有效避免了发生重复购进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部分贵重类仪器设备,长期处于闲置亟待维护的状态。
(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避免漏洞
一体化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针对高校设备的庞大信息,起到强大的数据搜集及处理功能,还能够更好的根据高校在开展实验教学,及有关科研工作过程中。根据不同部门的设备使用工作需求,根据设备的有关管理数据信息,实现综合化的管理处理,从而生成相应的设备使用数据快速生成,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6]。并且在构建设备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之后,高校的不同部门就可以借助该系统,直接实现对设备管理的购置、闲置、维修相应状况加以了解。不同的部门之间也可以形成相互监督的协同化工作进度,有效提高设备的管理工作水平。
三、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应用要点
(一)科学制定购置计划
在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中,首先就是购置仪器作为此种管理模式的初始开端,只有确保购置计划的安排妥当合理性,有关设备的性能指标能够确保高效使用,从而逐步将其运用于科研教学任务,提升高效的资金效益。经过有关实践证明通过科学制定设备购置计划,能够基于本源处避免发生设备重复购置、盲目性购置情况,以此行之有效的达到高校设备购置经费的节约最大化,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仪器设备由于其教学任务不足而被搁置的情况[7]。因此通过首先根据高校教学工作开展中,有关实验教学大纲,学科性教学计划建设方面,在做到全面的市场调研工作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的设备购置计划。基于高校有关专业专家教师的购置意见基础之上,确认高校的现有仪器设备是否满足教学新增需求,将设备购置计划提交学校完成最终决策。之后根据所需要购置的设备指标及功能需求,完成设备供应厂商的筛选,确保仪器设备的高精尖使用性能,避免发生资源浪费。
(二)进行验收移交,培养操作人员
在根据购置计划购置设备后,应该及时进行清点,验收设备,保证设备数量与质量的完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售后纠纷,延误设备的使用,在验收设备时要根据购置清单在现场逐一进行核对确认,确保没有问题后再验收,在验收完成后将设备购买的发票与设备的技术资料等交给管理部门,让管理部门记录在案,设备、设备的配件与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等交给使用该设备的相关部门,明确使用部门的责任,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研究使用说明书,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帮助操作人员熟悉操作的流程,知道如何对设备进行日程维护与清理,能够熟练地使用设备的安全保险,让操作人员通过培训养成定期检查设备、维护设备的习惯,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加强使用管理,提高资源效率
在仪器设备完成验收符合使用标准之后,即可进入日常管理阶段,包括了设备使用入账、调配、运行、维护及维修工作内容。在日常管理阶段,应当及时做好对设备具体情况的分类编号管理,及时登记、保管记录及出借说明、设备调拨以及设备事故等情况,都应当构建详细的账卡,从而展开定期的检查核对[8]。实验室专职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外借、调拨等,从而切实可行的提升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效率。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需求,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应的技术管理,重视定期开展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多元化的设备保养规则,实施自修为主、外修为辅,从而确保设备的故障问题尽可能地解决于萌芽阶段,提升设备的完好保存率及使用率。同时还应当重视效率化设备管理,效益管理贯彻了仪器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因此仪器设备的管理者,应当重视对仪器设备的效益发挥及考核,从而行之有效的提升以设备所达到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基于实验室为考核单位,针对实验室的有关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具体开展数量、实验课程相应人数,实验室学生的具体实验能力培养情况加以考核。构建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效益化管理机制,实现科学有效的动态化、网络化设备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四)记录设备运行,掌握设备状况
设备的每一次运行都应该被记录在案,高校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改造、维修等都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的数据,对设备运行情况的记录是高校的宝贵的财富,能够促进高校对设备的研究与改造。高校要制定设备运行档案,让操作人员在运行设备时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在结束设备使用后对记录进行归纳整理,上传到高校设备运行档案中,让操作人员在总结的过程中积累操作设备的经验,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设备使用部门可以将设备运行档案提供给管理部门,让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与运行中出现的小问题优化维修方法,提高维修效率,也可以将设备运行档案提供给生产开发设备的厂家,对厂家进行积极地反饋,让厂家掌握自家设备的具体情况,改进设备,优化设备的设计方案,生产出更优秀的设备。
(五)重视后期管理,挖掘资源效益
高校的仪器设备淘汰报废阶段,是高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中的关键环节,由此这一环节也直接关系了能够可以行之有效,防止设备作为高校隐形资产的流失,通过逐步增强设备的报废程序管理,从而行之有效的避免发生设备的积压浪费情况,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对有关残值加以回收。针对报废设备通过根据不同的类别,实现自然报废、技术淘汰、损失较为严重、挤压等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通过根据有关废弃仪器设备的报废类别归属,以此行之有效的实现对后续仪器设备的合理运用。
同时根据所报废的设备类别,采用不同的针对性处理举措。通过构建闲置的仪器设备校内网上调剂平台,在该平台上通过对有关闲置仪器设备的有关功能,以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信息加以公开,通过借助校内调剂,将设备资源盘活。通过组建有关仪器设备的实习基地,将报废的设备充分利用其中,从而行之有效的对学生本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培养。根据并无任何拆除利用价值,根据公开、公正、公平的相应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对仪器设备具体使用残值加以收回。
本次研究通过阐明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应用于高校设备管理中的优越性,同时分析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之间的协作有关问题。提出通过制定设备购置计划、以及设备的使用管理、报废设备管理等三个阶段,在当前高校设备管理问题基础之上,实现了不同管理阶段的独立管理,同时又确保了关联管理,形成了相应的管理统一有机体。通过借助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现对高校设备的管理工作开展,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玉厚,乔威,朱榜芹.运用PLM模式的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211-213.
〔2〕赖芸,何征,肖沙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的高校贵重设备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8):269-271.
〔3〕刘长宏,朱再明,吕剑波.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05):164-166.
〔4〕罗文斌,柳俊,易哲.信息化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在烟草企业中的应用——以中烟公司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4,(12):11-14.
〔5〕Zhang Xiaomeng, Wang Yimin, Zhang Xiaoheng. Large-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Theory[J]. Laboratory Science, 2017,(01): 182-184.
〔6〕徐召,胡宁,王攀,等.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02):282-284.
〔7〕凌辉,黄凯,刘雪蕾等.强化流程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9):291-295.
〔8〕丁佳萍,张鞠成,王志康.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的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体系[J].中国医疗设备,2015,(06):154-15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高校;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145-03
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管理对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一体化动态管理的相关行为。比如制造企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直至使用、淘汰的一系列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1]。这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一经提出,就行之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有效提升整体的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更好的避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复性劳动,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对客户服务实现不断优化。由此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如今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中[2]。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均未实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但是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模式则存在诸多问题。本次研究希望促进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高校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解决高校设备的管理工作效率及水平。
一、高校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管理数据无法实现共享追踪管理
现阶段高校所运用的诸多设备管理系统,通常无法实现对设备编码的统一化识别。设备有关管理数据也并未能够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交换,尤其是针对计划论证及采购阶段,基于整体客观层面上,存在较多的变化及未确定因素,因此无法实现设备管理系统的信息实时共享。高校在进行设备的生命周期追踪管理时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数据核实,动用诸多管理系统,容易出现差错,而这正是导致现如今高校设备管理中,发生资产实物账目及财务账目两者之间的不同程度偏差关键因素[3]。
(二)综合统计功能效率较低
由于设备管理中的数据库及数据标准并未实现两者统一,针对现阶段的设备管理系统,并未能够实现跨数据库的综合查询统计功能,而一旦发生此种设备管理需求,就需要高校投入一定的时间、人力[4]。在获取相关设备數据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查询核实管理系统数据库,因此导致设备管理中统计效率较低,工作重复性较多,也无法确保设备管理有关数据的完整可靠性。
(三)部门之间无法良好展开沟通协作
在高校设备的管理实施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是由高校的多个部门所共同实现的,但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容易发生部门之间的管理信息漏洞情况,致使设备管理信息无法衔接,因而导致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进度较为滞后。但是计划论证部门通常也无法及时、方便地对管理实施情况加以了解。因而导致诸多设备在购进之后,发生设备信息共享不及时的情况,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优越性
(一)确保数据完整性、实效性、准确性
高校设备管理在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过程中,能够形成设备管理信息的统一数据库,并且在多个数据库之间,形成实时信息数据更新及共享。确保高校的不同部门能够实现设备信息交流实时性,更能够随时获取所需的设备准确、完整信息。比如,通过构建一体化设备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能够将经过采购后的设备作为“待入库资产”[5],构建相应的设备管理档案信息。之后根据该档卡信息便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设备的有关分布具体情况。不仅有效避免了发生重复购进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部分贵重类仪器设备,长期处于闲置亟待维护的状态。
(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避免漏洞
一体化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针对高校设备的庞大信息,起到强大的数据搜集及处理功能,还能够更好的根据高校在开展实验教学,及有关科研工作过程中。根据不同部门的设备使用工作需求,根据设备的有关管理数据信息,实现综合化的管理处理,从而生成相应的设备使用数据快速生成,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6]。并且在构建设备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之后,高校的不同部门就可以借助该系统,直接实现对设备管理的购置、闲置、维修相应状况加以了解。不同的部门之间也可以形成相互监督的协同化工作进度,有效提高设备的管理工作水平。
三、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应用要点
(一)科学制定购置计划
在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中,首先就是购置仪器作为此种管理模式的初始开端,只有确保购置计划的安排妥当合理性,有关设备的性能指标能够确保高效使用,从而逐步将其运用于科研教学任务,提升高效的资金效益。经过有关实践证明通过科学制定设备购置计划,能够基于本源处避免发生设备重复购置、盲目性购置情况,以此行之有效的达到高校设备购置经费的节约最大化,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仪器设备由于其教学任务不足而被搁置的情况[7]。因此通过首先根据高校教学工作开展中,有关实验教学大纲,学科性教学计划建设方面,在做到全面的市场调研工作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的设备购置计划。基于高校有关专业专家教师的购置意见基础之上,确认高校的现有仪器设备是否满足教学新增需求,将设备购置计划提交学校完成最终决策。之后根据所需要购置的设备指标及功能需求,完成设备供应厂商的筛选,确保仪器设备的高精尖使用性能,避免发生资源浪费。
(二)进行验收移交,培养操作人员
在根据购置计划购置设备后,应该及时进行清点,验收设备,保证设备数量与质量的完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售后纠纷,延误设备的使用,在验收设备时要根据购置清单在现场逐一进行核对确认,确保没有问题后再验收,在验收完成后将设备购买的发票与设备的技术资料等交给管理部门,让管理部门记录在案,设备、设备的配件与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等交给使用该设备的相关部门,明确使用部门的责任,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研究使用说明书,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帮助操作人员熟悉操作的流程,知道如何对设备进行日程维护与清理,能够熟练地使用设备的安全保险,让操作人员通过培训养成定期检查设备、维护设备的习惯,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加强使用管理,提高资源效率
在仪器设备完成验收符合使用标准之后,即可进入日常管理阶段,包括了设备使用入账、调配、运行、维护及维修工作内容。在日常管理阶段,应当及时做好对设备具体情况的分类编号管理,及时登记、保管记录及出借说明、设备调拨以及设备事故等情况,都应当构建详细的账卡,从而展开定期的检查核对[8]。实验室专职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外借、调拨等,从而切实可行的提升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效率。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需求,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应的技术管理,重视定期开展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多元化的设备保养规则,实施自修为主、外修为辅,从而确保设备的故障问题尽可能地解决于萌芽阶段,提升设备的完好保存率及使用率。同时还应当重视效率化设备管理,效益管理贯彻了仪器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因此仪器设备的管理者,应当重视对仪器设备的效益发挥及考核,从而行之有效的提升以设备所达到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基于实验室为考核单位,针对实验室的有关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具体开展数量、实验课程相应人数,实验室学生的具体实验能力培养情况加以考核。构建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效益化管理机制,实现科学有效的动态化、网络化设备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四)记录设备运行,掌握设备状况
设备的每一次运行都应该被记录在案,高校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改造、维修等都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的数据,对设备运行情况的记录是高校的宝贵的财富,能够促进高校对设备的研究与改造。高校要制定设备运行档案,让操作人员在运行设备时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在结束设备使用后对记录进行归纳整理,上传到高校设备运行档案中,让操作人员在总结的过程中积累操作设备的经验,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设备使用部门可以将设备运行档案提供给管理部门,让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与运行中出现的小问题优化维修方法,提高维修效率,也可以将设备运行档案提供给生产开发设备的厂家,对厂家进行积极地反饋,让厂家掌握自家设备的具体情况,改进设备,优化设备的设计方案,生产出更优秀的设备。
(五)重视后期管理,挖掘资源效益
高校的仪器设备淘汰报废阶段,是高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中的关键环节,由此这一环节也直接关系了能够可以行之有效,防止设备作为高校隐形资产的流失,通过逐步增强设备的报废程序管理,从而行之有效的避免发生设备的积压浪费情况,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对有关残值加以回收。针对报废设备通过根据不同的类别,实现自然报废、技术淘汰、损失较为严重、挤压等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通过根据有关废弃仪器设备的报废类别归属,以此行之有效的实现对后续仪器设备的合理运用。
同时根据所报废的设备类别,采用不同的针对性处理举措。通过构建闲置的仪器设备校内网上调剂平台,在该平台上通过对有关闲置仪器设备的有关功能,以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信息加以公开,通过借助校内调剂,将设备资源盘活。通过组建有关仪器设备的实习基地,将报废的设备充分利用其中,从而行之有效的对学生本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培养。根据并无任何拆除利用价值,根据公开、公正、公平的相应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对仪器设备具体使用残值加以收回。
本次研究通过阐明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应用于高校设备管理中的优越性,同时分析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之间的协作有关问题。提出通过制定设备购置计划、以及设备的使用管理、报废设备管理等三个阶段,在当前高校设备管理问题基础之上,实现了不同管理阶段的独立管理,同时又确保了关联管理,形成了相应的管理统一有机体。通过借助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现对高校设备的管理工作开展,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玉厚,乔威,朱榜芹.运用PLM模式的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211-213.
〔2〕赖芸,何征,肖沙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的高校贵重设备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8):269-271.
〔3〕刘长宏,朱再明,吕剑波.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05):164-166.
〔4〕罗文斌,柳俊,易哲.信息化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在烟草企业中的应用——以中烟公司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4,(12):11-14.
〔5〕Zhang Xiaomeng, Wang Yimin, Zhang Xiaoheng. Large-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Theory[J]. Laboratory Science, 2017,(01): 182-184.
〔6〕徐召,胡宁,王攀,等.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02):282-284.
〔7〕凌辉,黄凯,刘雪蕾等.强化流程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9):291-295.
〔8〕丁佳萍,张鞠成,王志康.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的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体系[J].中国医疗设备,2015,(06):154-15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