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剧译制研究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居住着47个民族成分,居住着2181万少数民族群众,在辛苦的劳作之余,他们需要文化娱乐节目来丰富生活、愉悦精神,而用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的影视作品正是各民族同胞最为喜爱并乐于选择的文化传播娱乐形式,是他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快餐,是各民族同胞进行文化交流、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最有效的途径。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译制作品在民族地区有着最客观的文化传播基础和广阔的需求市场。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剧译制;研究
  1 引言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使新疆呈现出多民族、多语种、多宗教的多元文化形态。在13个世居民族中,除了汉族、回族、满族和达斡尔族使用汉语言外,其他9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这使得新疆的文化呈现出异常的多样性。加之新疆等多民族地区汉语普及率较低,给各民族文化交流和沟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民语影视译制业发展已有50多年。从最初和上海电影制片厂联合译制到完全独立译制;从刚开始的一年只能译制几部片子到如今每年译制70多部电影,20多部科教片,千余集电视剧,并实现了电视节目的同步译播;近两年,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我区民语影视译制事业有了更长足的发展,果实丰硕。现在,无论年译制数量还是质量都名列全国11家省级民语译制机构的前茅。
  2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剧译制发展状况
  2.1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視业译制起步阶段
  新疆民语影视译制的开始可追溯到1958年3月,国家文化部决定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和正在筹备中的新疆电影制片厂联合进行故事片的维吾尔语译制工作。1958年到2005年,天山电影制片厂译制电影2000多部。此后,我区在1958年成立了第一家维吾尔语电视剧译制机构和第一家哈萨克语电视剧译制机构。到上世纪90年代后,新疆各地广电部门成立影视译制机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先后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和田、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鲁木齐等地建立起了影视译制部门,主要为当地电视台提供译制片,年译制量从建立初期的十几集增加到几百集。
  2.2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业的繁荣时期
  为了做大做强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剧的译制,努力满足全疆少数民族观众的需求,2005年,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新疆电视台原影视剧译制中心与天山电影制片厂影视剧译制部合并成立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并由政府投资2800多万元,建成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大楼,译制中心内配备了国内一流的网络化译制生产工作设备。其中,正在使用的“网络化影视译制系统”是全国第一大影视音频制作网,其规模和技术含量为全国之最,备受各省级电视台同行们的关注。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的成立形成了我区以自治区广播影视译制中心为龙头,地州市译制机构为两翼的译制生产新格局。我区民语影视年译制生产量也达到了2500集以上。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在2005年启动了“千集捐赠电视剧”工程后,有效缓解了我区民语影视剧译制片源紧缺的困难。这些都进一步加快了我区民语影视译制工作前进的步伐。
  2007年3月,新疆电视台首次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并机直接译播了全国两会的报道,实现了维吾尔语同步直接译播。此后,全国及自治区的大型会议、活动的宣传报道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与汉语频道同步直接译播成了常态化。如今,新疆电视台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新闻联播》的译播只比中央电视台晚两个小时,《焦点访谈》《国际时讯》《世界周刊》《人与自然》《致富而经》和新疆电视台的专题栏目《丝路·发现》等六档新闻和专题类栏目也基本能实现次日译播。据统计,2012年,我区全年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平均日译播节目达256分钟。
  2012年5月,新疆电视台开始以柯尔克孜语译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疆新闻联播》。同步译播的节目极大地满足了少数民族观众在第一时间收看重大新闻的需求,并有效地推进了中央及我区整体宣传报道工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19个援疆省市对我区各影视译制机构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帮助。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将无偿捐赠的电视剧数量从1000集增加到2000集,动画片从1.2万分钟增加到3.6万分钟。我区民语影视译制工作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3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剧译制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
  3.1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剧译制的重要意义
  电视由于文化形象视觉语言的特殊性,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产品。影视剧译制作品是民族群众获取信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宣传党的民族惠民政策、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平台,是各民族群众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因此译制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节目对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保证地方稳定,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意义。
  3.2 新疆少数民族影视剧的发展前景
  2017年新疆影视的发展又有新的突破,创造了一批主题鲜明、制作精良,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影视作品。截止到2017年底 ,全疆上报备案电影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7%,审查完成6部电影;上报备案的电视剧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73%,拍摄完成电视剧3部共128集。影视剧与社会主旋律贴得更近,都是在讲述当下新疆的发展与各项惠民政策带来的巨变,展现新疆各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将阳光励志、积极向上的故事搬上了荧幕,内容很吸引观众。
  结语:
  新疆影视剧的译制是吸收外界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族际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对一个地区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秩序有着潜在的影响。新疆各族影视工作者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紧扣时代脉搏,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创作激情,创作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地域特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影视剧作品,综合来看,这些影视剧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主题是围绕自治区中心工作开展的,弘扬主旋律、倡导主流价值、培育社会正能量,内容几乎都是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让观众内心受到鼓舞的美好故事。
  参考文献:
  [1] 蒋雪娇.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译制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 中国语言文字,2011.
  [2] 杨婧. 新疆本土影视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哲学与人文科学,2008.
其他文献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改革之路能够从“摸着石头过河”起步,到今天可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新历史方位,正是由于四十年来改革奋进的伟大事业不断迈上新高度。  人说“四十不惑”。“不惑”,在古代意味着“遇事能明辨不疑”,《论语·子罕》里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含义就是“智慧而自信”。四十周年这个时间节点意味着,我们应该深入发掘中国智慧,从而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
期刊
本期丝路脉动的监测时间范围从2019年10月1日到10月31日。当月,在香港局势恶化、周边安全风险增加的态势下,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并首访尼泊尔,推动国家间友好往来。同月,广交会在广州举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广交会重要目标国;我国与太平洋及加勒比岛国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共建。地方层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互联网领域合作,省市海外投资活动丰
期刊
10月底至11月中旬,笔者先后赴巴西和智利参加了2019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当代中国与世界——2019中拉智库对话会和金砖同家人文交流论坛暨联拍联播纪录片全球首映式等活动,走访了巴西知名智库瓦加斯基金会,实地调研了国家电网巴控公司,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人文交流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更为直接和深刻的认识。  拥抱“一带一路”正成为越来越多拉美国家的共识  从地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机遇”和“太平洋意识”成为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考量,“强化与中国的合作纽带”已普遍上升为拉美国家的外交优先目标。在这种局面下,中拉关系在新世纪的头十五年间获得了非常高效的推进,合作效果不仅能从经贸合作规模得到充分体现,而且也反映在中拉双边、多边等多个维度下的合作机制建设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中拉双方,总体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曰标。自2015年开始,拉美经济呈现下行
期刊
根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当时的设想并未将拉美和加勒比罔家(以下简称拉美国家)包括在内。  拉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  在2017年5月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致开幕词时指出:“一带
期刊
古巴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拉美国家,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颗“加勒比海上的明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2018年11月,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访华期间,两同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今年4月,古巴参加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古两囤在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围绕共建“一带一路”相关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占巴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参赞李兹培( Lisbet
期刊
编者按;作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智库在今天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带_路”的建设实践中,国内智库将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如伺做出更多贡献?从2018年2期开始,《丝路嘹望>“智库谈”栏目每期介绍一个智库,与读者分享智库如何积极作为,为“一带—路’建设提供智慧支持,为决策者出谋划策。本刊本期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中俄蒙合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兴波。 
期刊
到柬埔寨,怎能不看《吴哥的微笑》?  柬埔寨暹粒以吴哥窟闻名于世。白天逛吴哥窟,晚上看《吴哥的微笑》演出,已经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选择。  《吴哥的微笑》是中国第一个国外驻场演出节目,由中国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文投)与柬埔寨国家文化部联合创作。截至2019年5月底共演出了3400多场,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200万人观看,9年来总收入达到了3000多万美元,为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解构主义建筑中的符号解构与空间情感塑造的理论意义及实践运用。从解构主义的背景、理论、实践入手,对解构主义基本概况进行介绍及解构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介绍。通过分析丹尼尔·李伯斯金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案例,展现解构主义建筑中符号解构与空间情感塑造的运用与实践。总结了解构主义建筑中的符号解构与空间情感塑造所带来的形式美感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解构主义;符号解构;空间情感;犹太人博物
期刊
摘 要:曾令荣是广西当代优秀青年作曲家,《海耕谣》是其重要的一部合唱作品,该作品中多处使用京族海歌《党的恩情比海深》中的音乐素材,本论文对其中应用了这首海歌中音乐素材的几处结合其和声编配进行论述。  关键词:广西;合唱作品;海耕谣;京族海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民歌的海洋,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丰厚,为合唱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合唱创作从一开始便走出一条民族化发展道路。经过几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