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96-02
语言感知能力俗称为语感,是一种能够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培养应当从孩子启蒙阶段抓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为原则,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从语言的基础知识教学,即让学生在字词教学中迈开第一步,初步建立起语感,再通过“咬文嚼字”训练,加强语感,最后鼓励、指导学生大胆进行语言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语感。
一、将字词教学和认知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语感
字词教学是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语文世界,初步建立起语感的重要手段。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性思维占主导,在低年级字词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如何让学生把要学的字词与现实中的事物结合起来,形成认知联系,从中积累新字词,学会把枯燥的语言文字转换成生动的认知画面,建立起基本的语感。对此,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具体教学。第一,利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字词与相应的事物建立联系。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字词内容选取相应的实物、图片,或者配上与之相适应的动作、表情等,让学生逐步对字词建立起表象意识,初步建立语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悯农》一文中的“锄”“禾”“盘中餐”等词语、句子时,笔者采取了出示插图的直观形式,使学生把词同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掌握了字词句的含义。第二,引导学生把字词与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于一些信息量较大、较难理解的字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对字词进行分析,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语言感知能力得到相应的开发,培养良好的语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四册课文《北京》中的“首都”一词时,笔者先跟学生解释“首都”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分析“首都”一词在文中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首都”这个词时,就能把它同北京联系起来,其语感得到了有效建立。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较浅薄,教师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与认识的事物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语感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在训练中加强语感
“咬文嚼字”是加强语感的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语言分析训练来培养语感,学生体会到所用字词的精妙之处,增强了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了语言的合理运用能力。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具体教学。
(一)换词比较法
笔者先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课文句中的意思,然后使用另一词汇代替该词,令学生体会原词使用的巧妙之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对“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这句话进行“咬文嚼字”。
师:在这句话中,“攥着”是什么意思?
生1:紧紧地抓着。
生2:牢牢地握着。
师:如果把“攥着”改为“抓着”好不好?
生3:不好。因为“抓着”显得不够使劲。
师:对!“抓着”一词只是表示拿着物品的一个动作,语气不够强烈,“攥着”这个词表示小洁想把纸拿得稳稳的,怕纸掉进湖里,破坏了湖的美丽。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比较法分析句子用词的妙处,让学生掌握了词语运用的方法,增强了语言的分析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二)联系上下文体会法
对一些句子的分析涉及段意或是文意,这就要求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体会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纵观全文,把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从而正确把握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是要下雨了吗”这句话进行体会。
师: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吗?
生1:不相信。因为小白兔没有马上回家。
师:后面小白兔又遇见了谁呀?
生2:又遇见了小鱼,小白兔问了小鱼为什么跑出水面后才回了家。
师:对的!所以文中的“是要下雨了吗”是个反问句,联系上下文后可得知,这句话体现出小白兔对小燕子的话是将信将疑的心理。
教师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和特点,能让学生掌握句子,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全方位把握,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培养语感
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能反复训练巩固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并形成良好的语感。对此,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具体教学。一是熟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没有捷径可寻,认真熟读和背诵课文是提高语感的有效方法。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背诵,积累语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引导学生连续朗读。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朗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最后,要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跟着教师朗诵,把朗读变为熟读、背诵,把课文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日常用语。二是重视复述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是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首先要从复述一句话开始训练,让学生意识到同样的意思表述起来可用多个语句替换,之后进行一段话的复述训练,最后复述整篇文章。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语感能力方面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读懂句子、了解句子叙述顺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训练。
总之,语感要依靠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为学生所掌握。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要耐心、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反复接触语言材料,积极进行语感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语感,形成语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96-02
语言感知能力俗称为语感,是一种能够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培养应当从孩子启蒙阶段抓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为原则,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从语言的基础知识教学,即让学生在字词教学中迈开第一步,初步建立起语感,再通过“咬文嚼字”训练,加强语感,最后鼓励、指导学生大胆进行语言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语感。
一、将字词教学和认知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语感
字词教学是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语文世界,初步建立起语感的重要手段。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性思维占主导,在低年级字词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如何让学生把要学的字词与现实中的事物结合起来,形成认知联系,从中积累新字词,学会把枯燥的语言文字转换成生动的认知画面,建立起基本的语感。对此,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具体教学。第一,利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字词与相应的事物建立联系。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字词内容选取相应的实物、图片,或者配上与之相适应的动作、表情等,让学生逐步对字词建立起表象意识,初步建立语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悯农》一文中的“锄”“禾”“盘中餐”等词语、句子时,笔者采取了出示插图的直观形式,使学生把词同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掌握了字词句的含义。第二,引导学生把字词与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于一些信息量较大、较难理解的字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对字词进行分析,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语言感知能力得到相应的开发,培养良好的语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四册课文《北京》中的“首都”一词时,笔者先跟学生解释“首都”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分析“首都”一词在文中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首都”这个词时,就能把它同北京联系起来,其语感得到了有效建立。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较浅薄,教师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与认识的事物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语感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在训练中加强语感
“咬文嚼字”是加强语感的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语言分析训练来培养语感,学生体会到所用字词的精妙之处,增强了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了语言的合理运用能力。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具体教学。
(一)换词比较法
笔者先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课文句中的意思,然后使用另一词汇代替该词,令学生体会原词使用的巧妙之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对“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这句话进行“咬文嚼字”。
师:在这句话中,“攥着”是什么意思?
生1:紧紧地抓着。
生2:牢牢地握着。
师:如果把“攥着”改为“抓着”好不好?
生3:不好。因为“抓着”显得不够使劲。
师:对!“抓着”一词只是表示拿着物品的一个动作,语气不够强烈,“攥着”这个词表示小洁想把纸拿得稳稳的,怕纸掉进湖里,破坏了湖的美丽。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比较法分析句子用词的妙处,让学生掌握了词语运用的方法,增强了语言的分析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二)联系上下文体会法
对一些句子的分析涉及段意或是文意,这就要求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体会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纵观全文,把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从而正确把握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是要下雨了吗”这句话进行体会。
师: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吗?
生1:不相信。因为小白兔没有马上回家。
师:后面小白兔又遇见了谁呀?
生2:又遇见了小鱼,小白兔问了小鱼为什么跑出水面后才回了家。
师:对的!所以文中的“是要下雨了吗”是个反问句,联系上下文后可得知,这句话体现出小白兔对小燕子的话是将信将疑的心理。
教师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和特点,能让学生掌握句子,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全方位把握,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培养语感
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能反复训练巩固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并形成良好的语感。对此,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具体教学。一是熟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没有捷径可寻,认真熟读和背诵课文是提高语感的有效方法。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背诵,积累语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引导学生连续朗读。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朗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最后,要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跟着教师朗诵,把朗读变为熟读、背诵,把课文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日常用语。二是重视复述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是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首先要从复述一句话开始训练,让学生意识到同样的意思表述起来可用多个语句替换,之后进行一段话的复述训练,最后复述整篇文章。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语感能力方面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读懂句子、了解句子叙述顺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训练。
总之,语感要依靠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为学生所掌握。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要耐心、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反复接触语言材料,积极进行语感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语感,形成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