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过去海面变化情况是预测未来的重要基础.从沿海地区考古地层中寻找过去海面变化的证据,将对探讨气候波动与海面变化的关系,及其对聚落形态、文化变迁影响的人地关系提供十分重要的线索.对江苏海安青墩、东台陶庄和开庄、宜兴骆驼墩遗址地层AMS14C测年、GPS-CORS系统高程测量和海相微体古生物鉴定分析发现,青墩遗址距地表389489 cm(13.18.5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0.65-1.65 m)、陶庄遗址距地表156230 cm(12.69.2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0.970.23 m)、开庄遗址距地表228390 cm(10.37.8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0.03-1.59 m)、骆驼墩遗址距地表255279 cm(12.09.2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1.080.84 m)为显著的海相沉积地层,揭示在苏北海安青墩、东台陶庄和开庄地区全新世初至7.8 cal ka BP为浅海沉积环境,并经历了海退成陆过程;而苏南太湖西部宜兴骆驼墩遗址全新世初至9.2 cal ka BP可能经历过短暂的滨海沉积环境.这为寻找该区新石器早期遗址提供了海拔高程和年代学方面的线索和依据.对苏州澄湖湖底62处古水井和102处灰坑顶底部GPS-CORS系统的测量也发现,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夏商周和战国时期,水井井口和灰坑顶部多在1985黄海高程0-2 m之间,井底和灰坑底部多在-3 m左右;六朝和宋代水井的井口和灰坑顶部曾低于-1 m,水井井底和灰坑底部曾低于-4 m,表明澄湖是宋代以后才逐渐演变为湖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