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核固定/滑动型人工颈椎间盘应力特征对比及关节面摩擦学优化设计

来源 :摩擦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了髓核固定型和滑动型人工颈椎间盘应力和变形特征,根据应力和λ值(最小膜厚与等效粗糙度之比),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关节面摩擦学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两款球窝假体应力集中均发生在相对运动关节面和组件连接处,且髓核上表面应力最大值呈环形分布特征.滑动型相对固定型,优势是运动模式更丰富、应力传递更均匀,劣势是复杂运动会加大髓核应力(从1.36 MPa到2.43 MPa).固定型的髓核变形量仅是滑动型的22.5%,但总变形均集中在前后两端.关节面参数对应力影响权重是球缺高度>球头半径>球窝间隙,且高度和半径越大、间隙越小越好;对润滑状态影响权重是球窝间隙>球头半径,且间隙越小、半径越大,润滑状态越佳.半径、间隙和高度的最佳组合为16.00 mm、10.0 μm和1.2 mm,在此组合下滑动型假体最大应力数值最小(2.79 MPa),且润滑状态最佳(λ值0.573).
其他文献
研究首先对不同丙烯腈质量分数的丁腈橡胶(18%、26%和41%,即N18、N26和N41)进行浸泡试验分析基于溶胀时间的静态溶胀行为.然后进一步对溶胀前后的丁腈橡胶样品进行圆型及角型磨
采用球-盘点接触光干涉油膜与摩擦力测量装置观察了滑滚条件下接触区润滑状态与润滑剂回填效应.结果显示,在定量供油和恒定滑滚比下,不同供油量使接触区呈现出从边界润滑状态
深受犍陀罗艺术影响的龟兹人体艺术,追本溯源要延伸到古希腊艺术史。龟兹艺术家们吸取了古希腊和犍陀罗艺术的精髓,抓住了人类感受最亲切、最微妙、最能触发激情的视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