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从“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教好初三数学.
【关键词】 积极;提高;研究;引导
结合本人多年初三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要教好初三数学,其关键在于教师要积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途径一:加强对教材的拓展研究. 研究教材,要努力做到:能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一步抽象概括,将每一节内容最实质的地方指出来. 教材上讲到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我们不仅要注意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判定、性质定理,公式等,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最实质的东西,必须深入挖掘、透彻领悟. 研究教材,要注意教材例、习题的基础性和典范性,我们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不同的方式深入挖掘其进一步的教学功能,特别是解题功能. 教材例、习题中有许多地方都具有基础性、典范性,很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的研究.
途径二:加强对考纲及考题的拓展研究. 研究历年中考试题,要注意做细致的分类研究. 确定好具体的研究类型之后,就需要我们先亲自动笔做历年全国各地中考中的此类型试题,做了之后,就要注意分析、归纳:(1)想一想具体考查的方式、方法是怎样的;(2)想一想解题中的规律、特点是什么;(3)想一想试题设计的根源和考查意图是什么;(4)想一想我自己能否以此为基础设计同类型问题;(5)想一想我自己能否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写出一篇很有新意,且适合初三学生使用的好文章.
途径三:加强对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拓展研究.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学的方式、方法的不断研究.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数学科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这样的:做为新授课,应该由“特殊”到“一般”(即通过对特殊问题的分析、解决,并从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规律特点);再由“一般”到“特殊”(即应用规律、特点去求解具体问题). 做为复习课应该由同类型最简单、最特殊的问题出发,逐步增加难度. 这样处理的优点是:可以先让学生明确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具体方法,当逐步增加试题难度时,学生也不会感到陌生,有信心,自然也想试一试,看一看自己求解同类型变式问题的能力到底如何.
途径四:反思自我教学过程. 教学,没有绝对的完美. 但通过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做到更好(比自己以前). 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如下的反思:课堂上自我感觉明显地讲得不够透彻的地方,其原因是什么,又如何改进,通过反思,可以逐步理清缘由,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具体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备课和上课这两个主要环节.
二、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
如何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能否真正“高效”. 只有通过对学生的深入研究,才能真正明确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途径一:我们可通过每一道试题1~2人的板演及其余学生练习本上的求解过程,努力寻找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多参与,以充分暴露其存在的疑难问题,例如:基本知识点是否清楚,基本的算理、算法是否知道,基本的变形技巧、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等能否灵活运用.
途径二:我们可通过对数学作业的批阅,从中发现学生在各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上都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同时也能看出学生在解题思路上有哪些具体的优、缺点. 对于这些具体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积累第一手的资料,即将这些情况要进行归类整理,进一步探究原因,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前或辅导时间加以有针对性的点评,因为针对性比较强、比较具体,再加上点评的到位、透彻,所以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途径三:我们可通过每周的数学日记、每月的数学考练以及和个别学生的细致谈话,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程度. 坚持这样做,有利于做好阶段性的反思、总结工作,也有利于指导我们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研究”有关的规律、特点. 每年数学中考试卷中都有一些非解答题是可以根据有关的规律、特点,而轻松获解的. 这其中的缘由有二:(1)数学学科本身就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特点;(2)数学试题的命制往往是根据一些规律、特点而灵活设计的. 当我们平时研究清楚有关的规律、特点之后,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自然就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而且往往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将中考中所谓的“较难题”变成了“较易题”!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兵教兵”. 不少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都有这样的困惑:如何进一步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课的效果呢?通过查找资料我找到了一个方法——采取“兵教兵”.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兵教兵”可极大地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中等生和困难生,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可给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丢弃“胆怯”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自信心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但“兵教兵”不宜过多,应把握好“度”的问题,提高影响,增强效果.
综上,只要我们教师心系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大胆实施新课标理念,就一定能够教好初三数学.
【关键词】 积极;提高;研究;引导
结合本人多年初三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要教好初三数学,其关键在于教师要积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途径一:加强对教材的拓展研究. 研究教材,要努力做到:能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一步抽象概括,将每一节内容最实质的地方指出来. 教材上讲到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我们不仅要注意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判定、性质定理,公式等,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最实质的东西,必须深入挖掘、透彻领悟. 研究教材,要注意教材例、习题的基础性和典范性,我们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不同的方式深入挖掘其进一步的教学功能,特别是解题功能. 教材例、习题中有许多地方都具有基础性、典范性,很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的研究.
途径二:加强对考纲及考题的拓展研究. 研究历年中考试题,要注意做细致的分类研究. 确定好具体的研究类型之后,就需要我们先亲自动笔做历年全国各地中考中的此类型试题,做了之后,就要注意分析、归纳:(1)想一想具体考查的方式、方法是怎样的;(2)想一想解题中的规律、特点是什么;(3)想一想试题设计的根源和考查意图是什么;(4)想一想我自己能否以此为基础设计同类型问题;(5)想一想我自己能否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写出一篇很有新意,且适合初三学生使用的好文章.
途径三:加强对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拓展研究.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学的方式、方法的不断研究.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数学科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这样的:做为新授课,应该由“特殊”到“一般”(即通过对特殊问题的分析、解决,并从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规律特点);再由“一般”到“特殊”(即应用规律、特点去求解具体问题). 做为复习课应该由同类型最简单、最特殊的问题出发,逐步增加难度. 这样处理的优点是:可以先让学生明确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具体方法,当逐步增加试题难度时,学生也不会感到陌生,有信心,自然也想试一试,看一看自己求解同类型变式问题的能力到底如何.
途径四:反思自我教学过程. 教学,没有绝对的完美. 但通过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做到更好(比自己以前). 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如下的反思:课堂上自我感觉明显地讲得不够透彻的地方,其原因是什么,又如何改进,通过反思,可以逐步理清缘由,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具体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备课和上课这两个主要环节.
二、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
如何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能否真正“高效”. 只有通过对学生的深入研究,才能真正明确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途径一:我们可通过每一道试题1~2人的板演及其余学生练习本上的求解过程,努力寻找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多参与,以充分暴露其存在的疑难问题,例如:基本知识点是否清楚,基本的算理、算法是否知道,基本的变形技巧、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等能否灵活运用.
途径二:我们可通过对数学作业的批阅,从中发现学生在各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上都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同时也能看出学生在解题思路上有哪些具体的优、缺点. 对于这些具体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积累第一手的资料,即将这些情况要进行归类整理,进一步探究原因,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前或辅导时间加以有针对性的点评,因为针对性比较强、比较具体,再加上点评的到位、透彻,所以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途径三:我们可通过每周的数学日记、每月的数学考练以及和个别学生的细致谈话,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程度. 坚持这样做,有利于做好阶段性的反思、总结工作,也有利于指导我们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研究”有关的规律、特点. 每年数学中考试卷中都有一些非解答题是可以根据有关的规律、特点,而轻松获解的. 这其中的缘由有二:(1)数学学科本身就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特点;(2)数学试题的命制往往是根据一些规律、特点而灵活设计的. 当我们平时研究清楚有关的规律、特点之后,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自然就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而且往往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将中考中所谓的“较难题”变成了“较易题”!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兵教兵”. 不少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都有这样的困惑:如何进一步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课的效果呢?通过查找资料我找到了一个方法——采取“兵教兵”.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兵教兵”可极大地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中等生和困难生,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可给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丢弃“胆怯”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自信心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但“兵教兵”不宜过多,应把握好“度”的问题,提高影响,增强效果.
综上,只要我们教师心系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大胆实施新课标理念,就一定能够教好初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