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夕:不同于西方情人节的奔放和浪漫。中国的情人节总是充满了羞涩和含蓄。那些拙干表达的情意在千年的七夕节中。将爱恋传递了下来。
于是在那个美丽晴朗的初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一年一度美丽而浪漫的鹊桥相会延续着不老的传说。与此同时,无数个凡间的女子也带着虔诚和祈祷坐在星空下,向着上苍求赐美满姻缘。期盼着“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不朽誓言在自己的身上成为真实,期盼着那些个神秘的礼物递来爱意,递来幸福。在时代的变迁中,代表着爱情的定情物栉风沐雨几经变迁,带动着不同时代的爱情主题,生动地演绎了半个世纪的彩色婚恋故事。
新时代爱情:无色之爱定情物:笔记本电脑 愈贵爱愈浓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礼物代表你的心。现在的1990后新新人类,凭几句海誓山盟或者柔情蜜意已经很难让对方感动,除非,除非你把最先进的最昂贵的礼物放在她的手里,幸福瞬间便降临了。不能说1990后势利,这原本就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既然爱,就狠狠爱。把你认为最能代表你的心和诚意的礼物拿出来,笔记本,数码相机,更有甚者,借着七夕,更是将一把车钥匙,或者一套房子的钥匙交到女友的手中,博取一片芳心,奢侈程度令人咋舌。但因此,女孩就愿意将自己还稚嫩的身体和青春的心交出去。这,也是现实。
先来看一组有趣的数字:据有关调查显示,70%大学生对异性性器宫“了解甚少”或“不了解”;50%大学生不知道安全套的使用时机;31.83%高中学生有拥抱、接吻、抚摸等边缘性行为;10%大学女生承认有性经历;34.5%高中生有特殊异性朋友;54.3%的女生不知道如何计算安全期。
在此前提下,新新一代却响亮地喊出了自己的语录“性行为可以促进爱的发展。”更有1990后的女生骇人地提出“集体做人流才有趣”。如果说现在的年轻人还没有过网恋的经历,基本属于特别珍稀、特别奇怪的人类,如果不是特别迟钝,就是特别坚定。除此之外,裸体婚纱照,性爱日记,性爱视频,性爱音频,裸体照……小情侣们之间的花样层出不穷,没有不敢公开的,只有没想到公开的,更有甚者,将自己的隐私晒出来,与众共享,不知道,爱情在他们还正在成长的稚嫩的身上演绎的是心灵慰藉,还是仅仅只有鱼水之欢?
婚恋观:后现代速食爱情
早晨恋爱,晚上分手。早晨是情侣,晚上是陌路。早晨相识,晚上同居,不新鲜。1990后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爱情是什么?就是游戏?只能说是滥情,甚至是无情,只是一场场游戏的开始和结束。反正年轻,有的是时间,所以什么都不在乎了,看着大家异样的眼神,他们甩甩染得五颜六色的头发,然后告诉你说:这叫尊重人性!
根源:
综观现在国内热播的韩剧,港剧,没有哪一部是没有几个热火朝天的镜头的,所有的这些画面,根植在我们的1990后少年小小的、朦胧的心里。慢慢发芽、开花。他们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长大,近墨者不黑才怪。其次,身为独生子女的1990后不是在保姆或者爷爷奶奶的怀抱里长大就是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大,缺少爱和过分爱成为这代人身上的两个极端。极端加上好奇心作怪,凡事都想去试试,于是试同居。试结婚,试离婚,能试的都让他们提前试了个遍。而且,不管对与错,他们不掩藏,不遮盖,不虚伪。他们遇到事情时喜欢说:“这有什么?”要不就是,“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两厢情愿的事。”他们先性后爱,其实不是因为想爱,而是人活着是为了享乐的,是为了潇洒走一回爱一回的。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扯淡。这个道理1990后们深知,于是“过把瘾就死”,“死了都要爱”,成为让人匪夷所思的口号。
1990年代:褐色之爱定情物:玫瑰花+巧克力
还记得《奋斗》里的那段台词吗?
杨晓芸:“我想跟你好,谁也拦不了;我想跟你处,谁也挡不住!”
夏琳:“吃橘子吗?吃,我把皮剥了;不吃,我把你的皮剥了。”
陆涛:“我告诉你夏琳,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老婆了,想找死就找别的男人说话看看!”——专一与博爱并存是1980后的爱情观?
这个时代男孩所谓的爱情攻势以玫瑰花加巧克力最有典型和有效。不管什么节日,不管什么场合,不管什么主题,带着一大捧香艳的玫瑰花再加上一盒情深意浓的德芙巧克力,任凭再矜持的女孩也会露出满意羞涩的笑容。当然,爱情甜蜜度取决于玫瑰花束的大小,和巧克力的精致程度。有的男孩再别出心裁的来一大束蓝色妖姬,十有八九,女孩会当即芳心暗许,爱情,这就大功告成了。
婚恋观:爱情至上
“只要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成了很多人的爱情观念。没有人认为你时常挂在嘴边的老婆或老公真的是你已经办了法律手续的合法配偶,他们都知道那大概只是目前与你一起生活的伴侣;没有人再好奇地向你打听你新交的朋友的岁数,假如你越轨犯科或红杏出墙,不用担心你的另一半会寻死觅活跟你没完没了,大家都明白这个年代谁离开谁都活得挺好;假如你还没有结婚先有了孩子,不用担心旁人歧视和鄙夷的目光,相反,他们大多数肯定是佩服和赞赏——你太酷了……这的确是我你生活的现状。
但确确实实存在的事实就是,1980后的两种并存的婚恋观念:即时享用型。在拥有爱情的时候,会想得到对方的全部,并且以最快的速度,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耐性,不会花很多时间去花前月下,经历许久蠢蠢欲动的时间,他们可以轻松的讲述起自己的性爱史,喜欢网恋,喜欢一夜情。哪怕爱过剩,也不能营养不良。根源: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1980后的爱情婚姻责任单薄,跟父母从小过分溺爱,凡事帮孩子拿主意,养成孩子缺少忍让性、宽容度有直接关系,加上对家庭的经济依赖太强,所以他们比起1970年代的人有更强的物质意识,从小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一个月的工资半个月花完不说。还会经常换新手机,并且必须两人一人一部,mp3、数码相机甚至电脑要置办就得是一人一台。有调查显示,在已成婚的“独生代”家庭中,有30%聘用计时工来做家务,20%由父母定期为其整理房间,80%的家庭长期在双方父母家里“蹭饭”,30%的夫妇自己的脏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试想,当父母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时,这些要求自然而然的就会加到另一半的身上,换了他又怎么会每次都乐意呢?于是爱情就生气了,婚姻就动摇了,于是两个人走远了,目光便会流连在远处。新的一轮感情正在酝酿当中,下一秒,爱又会降临到谁的头上呢……
1980年代:紫色之爱定情物:情书 笔记本
童年的记忆还飘着奶糖的香味,青春的岁月在流行歌曲里流淌,他们不富裕却不缺少兄弟姐妹的疼爱,黑白电视和小人书上都是新鲜和成长的浪漫。那里有诗歌的朦胧与美好,有邓丽君的歌喉悠扬委婉,有琼瑶式的爱情千回百转。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变迁的时代里,诸多1970后的性格里一半是传统,一半是现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他们对爱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可身心又屈服在现实主义下。于是,这一代人的爱情,就成了件尴尬的事儿。
这种欲说还休的爱当面是忐忑,背后是冲动,于是,千言万语都写在纸上,笔记本上的日记和情事成了最浪漫的心声。常常两个各居异地的男女,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能收到对方的信或者看到对方的相思日记,然后一个人躲在宿舍里看半天,一个人偷偷的乐着,要是这个时候被人抢了过去再大声地读出里面几句让人脸红耳赤的热辣情话,心里的爱就更加笃定了。
那些粉红的暗紫的带纹和有香味的信纸成了情侣们最煞费心思的事情,千挑万选要找出能代表自己心意的信封和信纸,于是那个时候,一张薄薄的信纸就被玩出了很多花样,叠成心型,叠成心连心的,别出心裁一点的,还有红线再勾出一个丘比特的小箭。那些若有若无的淡淡的香味诉说着曾经年少时氤氲的情事。
婚恋观:信誓旦旦,永不分离;未雨绸缪,时刻准备。
根源:
如今,1970年代的人都已经奔四了,彼时,他们的学校明确规定:不准谈恋爱。于是他们埋头读书,白白浪费掉学校里的花前月下美好景致,国家忽然一声令下,大学生啊,你们想结婚就结吧。那些曾经美丽的校花当年谨遵教诲,面若冰霜地放走了心爱之人,后肠子都悔青了,唯一能留作纪念的,便是那些已经发黄的书信,翻出来看看,聊以自慰。
不难看出,他们依然带着上辈人对爱情的压抑和保守,所以到了他们的手里,依然怯怯懦懦,想放又不敢放开,想保守又蠢蠢欲动。于是胆大的狠下心,也学个1980后,想爱就爱。来个婚前同居,像他们一样先以身相许再见招拆招,步步为营。问之:要套狼去吗?她答:是。隔段时日再见,问:狼套到否?答:否。理由:还是舍不得孩子。这便是其中的差异了,1980后的小孩同居不是为了套狼,她们的眼里根本没有狼。她们只是为了自我。没有别的,1970后就不一样了,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感情需求,却搞得凄凄惨惨,跟1980后比。她们玩不起,和信心相比,她们更多的是危机感,没有游戏,只想有一个家。可是家对1980后来说,太遥远,人家还没玩够呢。
处于夹心饼干中间的1970年代人则是“孤独自我”的一代,他们处于保守和反叛的交汇处,骨子里的保守和现代反叛的教育糅合形成了独特、矛盾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他们不相信天荒地老,没想过从一而终,却也不怎么游戏爱情,本质上还是渴望传统的情感与生活方式。
1970年代:越穷越光荣定情物:《毛主席语录》
这是个嫌富爱贫的年代,鄙视财富与金钱在这个年代达到顶峰。如今说来轻松,那年月农村的富农是耻辱的象征、罪人的符号。就因为富农的标签,健壮、帅气的小伙子打光棍的例子很多,对于很多成分高的家庭,通过儿女换亲解决儿子打光棍的问题,一度成为婚嫁的典型方式。
从这一点来讲,1960后的人的爱情婚姻多少有些悲哀的色彩。但那时候经济刚刚复苏,一切都在慢慢的尝试中,尝试里依然摆脱不了红色的痕迹。即使在结婚证里也赫然的隽刻着结婚证语录:“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最后还要“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爱情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这是一件无比庄严的事情,男女谈恋爱也要忠诚于毛主席,经人介绍后,两个人羞答答的见个面,眉目传情后,双方都满意。于是,一本精装的《毛主席语录》便代表了这桩婚事的圆满。哪怕在新婚之夜,也要齐声背诵毛主席语录,向主席保证自己认真生活的信念和决心。
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敢面对自己的情感,把握不住自己的情感,这可能就是1960年代人的情感经历。可是1960年代的人却大多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因为那个时候基本都是别人介绍的,大体情况都是比较般配的,加上1960年代人的婚姻理念、道德标准、家庭观念的影响,他们基本都是打倒四人帮以后首先考出来的大中专毕业生,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大多数家庭都很稳定,夫妻感情也不错。在这个高离婚年代他们却都呆在围城内悠然自得这不能不说这也是1960年代人的情感特色!
婚恋观:爱,就是相濡以沫。
特质:
提起父母辈的爱情,我一度嗤之以鼻:你们那也叫爱情?你们知道什么是浪漫?什么是感情?连“我爱你”都没说,就糊里糊涂的结婚了。一直我的想法就是这个,我想很多人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可是,到现在我才明白,他们才是真正的爱情,才是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才是真正的浪漫。
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三转一响(三转即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一响就是收音机)。在那样物质贫乏的年代,千千万万对夫妻演绎了真实而感人的爱情婚姻。看看《王贵与安娜》便知,那时,爱,其实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户口,身份,尊严,还有大爱无言,只有懂得爱的人才知道,什么才是爱。
就比如安娜出生于上海,户口就是她的身份她的地位甚至她的尊严的有力象征。王贵出身农村,这种骨子里的鄙视与这个男人是谁长什么样都没有关系的,只因为,他们之间悬殊,他们感情不平衡。
这样的感情在如今看来,是1980后,1990后绝对不在乎的,爱了便爱了,不爱就散了。计较太多,倒显得不正常。可是,他们,是1960年代的人。爱情相同,不同的是时代,和各个时代下人们的心态。就导致了一场场的悲喜剧。在隐忍的压抑和面对感情的诱惑时,他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克制。
跨越了十几年,安娜终于放下作为城里人的骄傲,在楼道里等他回家,为他弄热饭菜,看他累得睡着了,默默为他洗脚,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微笑,却又是那么的甜蜜。爱,就是相濡以沫。
1960年代:红色之爱定情物:手帕
严酷的环境往往是动人爱情的最好的舞台。这一代人的群体特征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经历过上山下乡,沐浴过改革春风;在感情上,他们的责任心大于一切,在如今的离婚排行榜上,很难寻到1950年代人的踪影。看一则很有意思的夫妻留言(黄新原:《真情如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灵芝同志:
望你经常回忆自己幼时贫苦生活,保持自己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更望你永远保持努力学习的精神,争取做一个布尔什维克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你的爱人 良
于1952年10月15晚
而电视上及相关时代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男女情侣之间的最好的定情物就是手帕。一般情侣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手帕也就可以俘获芳心,机关干部能送出一个丝质的手帕,那就是一辈子的珍藏了。上面的鸳鸯戏水,或者春暖花开,姹紫嫣红,或者只有简单的四个字“永结同心”。都无不代表着一颗颗向往幸福的心。
婚恋观:追求爱情,忠于革命
特质:
还记得艾米那本百读不厌的书吗?《山楂树之恋》,它无疑用最生动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50年代的感人爱情故事。那个含蓄的怯懦的静秋,那个很男人的老三,没有很传奇的色彩,只是演绎了诸多平凡人的爱情。在那样一个压抑的年代,他没有因为静秋的家庭成分而鄙夷她,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区司令的儿子而高高在上,他可以一次次地忍受酒鬼的压榨。即使他已经身患白血病。也没有回到老家养病,而是协助查清勘探队的工作环境是否会诱发白血病;虽然夹杂着诸多苦涩心痛,但总是让人忍不住地去触及,去体验,去感受。爱得那么小心,要无视自己的内心,再将爱自己的那颗心捏在手上把弄,只能长叹一声。原来爱情是如此的不功利不烟火,真的可以那么纯洁、干净,只有这样的爱情才配叫爱情吗?
编后语:
合上书,芸芸五十年的中国婚恋在七夕的重彩下。婉若河水里激起的七彩浪花。跳动的是每个不同阶段的韵律,不变的是爱的永恒。爱情像鸦片,一旦遇上了、动心了,就总是希望能永远沉醉其中,感受它的飘飘然的浪漫,轻易不愿摆脱;婚恋像一壶美酒。只是,五六十年代的人知道浅尝辄止才最迷人,而七八十年代的人只喜欢暴饮的刺激,醉过,痛过,清醒过,还是回到当初的原点,那个在五六十年代入演绎的最朴素的方式,相爱,相守,相伴。牛郎和织女因为日久分开而显得相聚是那么的弥足珍贵,而今的厮守却只能让感情变质得更快,抛却繁华之后,才发现我们所有的不过是一颗脆弱的玻璃般的心。我们的爱情究竟是怎么了?看看我们的父母,想想他们,让爱情还原出本来的面目,让爱新些,让情久些,让幸福变得更永恒些,我想,七夕的繁星下,再看牛郎和织女,我们会庆幸,爱依旧,人依旧,情依旧。
于是在那个美丽晴朗的初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一年一度美丽而浪漫的鹊桥相会延续着不老的传说。与此同时,无数个凡间的女子也带着虔诚和祈祷坐在星空下,向着上苍求赐美满姻缘。期盼着“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不朽誓言在自己的身上成为真实,期盼着那些个神秘的礼物递来爱意,递来幸福。在时代的变迁中,代表着爱情的定情物栉风沐雨几经变迁,带动着不同时代的爱情主题,生动地演绎了半个世纪的彩色婚恋故事。
新时代爱情:无色之爱定情物:笔记本电脑 愈贵爱愈浓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礼物代表你的心。现在的1990后新新人类,凭几句海誓山盟或者柔情蜜意已经很难让对方感动,除非,除非你把最先进的最昂贵的礼物放在她的手里,幸福瞬间便降临了。不能说1990后势利,这原本就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既然爱,就狠狠爱。把你认为最能代表你的心和诚意的礼物拿出来,笔记本,数码相机,更有甚者,借着七夕,更是将一把车钥匙,或者一套房子的钥匙交到女友的手中,博取一片芳心,奢侈程度令人咋舌。但因此,女孩就愿意将自己还稚嫩的身体和青春的心交出去。这,也是现实。
先来看一组有趣的数字:据有关调查显示,70%大学生对异性性器宫“了解甚少”或“不了解”;50%大学生不知道安全套的使用时机;31.83%高中学生有拥抱、接吻、抚摸等边缘性行为;10%大学女生承认有性经历;34.5%高中生有特殊异性朋友;54.3%的女生不知道如何计算安全期。
在此前提下,新新一代却响亮地喊出了自己的语录“性行为可以促进爱的发展。”更有1990后的女生骇人地提出“集体做人流才有趣”。如果说现在的年轻人还没有过网恋的经历,基本属于特别珍稀、特别奇怪的人类,如果不是特别迟钝,就是特别坚定。除此之外,裸体婚纱照,性爱日记,性爱视频,性爱音频,裸体照……小情侣们之间的花样层出不穷,没有不敢公开的,只有没想到公开的,更有甚者,将自己的隐私晒出来,与众共享,不知道,爱情在他们还正在成长的稚嫩的身上演绎的是心灵慰藉,还是仅仅只有鱼水之欢?
婚恋观:后现代速食爱情
早晨恋爱,晚上分手。早晨是情侣,晚上是陌路。早晨相识,晚上同居,不新鲜。1990后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爱情是什么?就是游戏?只能说是滥情,甚至是无情,只是一场场游戏的开始和结束。反正年轻,有的是时间,所以什么都不在乎了,看着大家异样的眼神,他们甩甩染得五颜六色的头发,然后告诉你说:这叫尊重人性!
根源:
综观现在国内热播的韩剧,港剧,没有哪一部是没有几个热火朝天的镜头的,所有的这些画面,根植在我们的1990后少年小小的、朦胧的心里。慢慢发芽、开花。他们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长大,近墨者不黑才怪。其次,身为独生子女的1990后不是在保姆或者爷爷奶奶的怀抱里长大就是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大,缺少爱和过分爱成为这代人身上的两个极端。极端加上好奇心作怪,凡事都想去试试,于是试同居。试结婚,试离婚,能试的都让他们提前试了个遍。而且,不管对与错,他们不掩藏,不遮盖,不虚伪。他们遇到事情时喜欢说:“这有什么?”要不就是,“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两厢情愿的事。”他们先性后爱,其实不是因为想爱,而是人活着是为了享乐的,是为了潇洒走一回爱一回的。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扯淡。这个道理1990后们深知,于是“过把瘾就死”,“死了都要爱”,成为让人匪夷所思的口号。
1990年代:褐色之爱定情物:玫瑰花+巧克力
还记得《奋斗》里的那段台词吗?
杨晓芸:“我想跟你好,谁也拦不了;我想跟你处,谁也挡不住!”
夏琳:“吃橘子吗?吃,我把皮剥了;不吃,我把你的皮剥了。”
陆涛:“我告诉你夏琳,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老婆了,想找死就找别的男人说话看看!”——专一与博爱并存是1980后的爱情观?
这个时代男孩所谓的爱情攻势以玫瑰花加巧克力最有典型和有效。不管什么节日,不管什么场合,不管什么主题,带着一大捧香艳的玫瑰花再加上一盒情深意浓的德芙巧克力,任凭再矜持的女孩也会露出满意羞涩的笑容。当然,爱情甜蜜度取决于玫瑰花束的大小,和巧克力的精致程度。有的男孩再别出心裁的来一大束蓝色妖姬,十有八九,女孩会当即芳心暗许,爱情,这就大功告成了。
婚恋观:爱情至上
“只要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成了很多人的爱情观念。没有人认为你时常挂在嘴边的老婆或老公真的是你已经办了法律手续的合法配偶,他们都知道那大概只是目前与你一起生活的伴侣;没有人再好奇地向你打听你新交的朋友的岁数,假如你越轨犯科或红杏出墙,不用担心你的另一半会寻死觅活跟你没完没了,大家都明白这个年代谁离开谁都活得挺好;假如你还没有结婚先有了孩子,不用担心旁人歧视和鄙夷的目光,相反,他们大多数肯定是佩服和赞赏——你太酷了……这的确是我你生活的现状。
但确确实实存在的事实就是,1980后的两种并存的婚恋观念:即时享用型。在拥有爱情的时候,会想得到对方的全部,并且以最快的速度,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耐性,不会花很多时间去花前月下,经历许久蠢蠢欲动的时间,他们可以轻松的讲述起自己的性爱史,喜欢网恋,喜欢一夜情。哪怕爱过剩,也不能营养不良。根源: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1980后的爱情婚姻责任单薄,跟父母从小过分溺爱,凡事帮孩子拿主意,养成孩子缺少忍让性、宽容度有直接关系,加上对家庭的经济依赖太强,所以他们比起1970年代的人有更强的物质意识,从小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一个月的工资半个月花完不说。还会经常换新手机,并且必须两人一人一部,mp3、数码相机甚至电脑要置办就得是一人一台。有调查显示,在已成婚的“独生代”家庭中,有30%聘用计时工来做家务,20%由父母定期为其整理房间,80%的家庭长期在双方父母家里“蹭饭”,30%的夫妇自己的脏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试想,当父母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时,这些要求自然而然的就会加到另一半的身上,换了他又怎么会每次都乐意呢?于是爱情就生气了,婚姻就动摇了,于是两个人走远了,目光便会流连在远处。新的一轮感情正在酝酿当中,下一秒,爱又会降临到谁的头上呢……
1980年代:紫色之爱定情物:情书 笔记本
童年的记忆还飘着奶糖的香味,青春的岁月在流行歌曲里流淌,他们不富裕却不缺少兄弟姐妹的疼爱,黑白电视和小人书上都是新鲜和成长的浪漫。那里有诗歌的朦胧与美好,有邓丽君的歌喉悠扬委婉,有琼瑶式的爱情千回百转。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变迁的时代里,诸多1970后的性格里一半是传统,一半是现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他们对爱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可身心又屈服在现实主义下。于是,这一代人的爱情,就成了件尴尬的事儿。
这种欲说还休的爱当面是忐忑,背后是冲动,于是,千言万语都写在纸上,笔记本上的日记和情事成了最浪漫的心声。常常两个各居异地的男女,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能收到对方的信或者看到对方的相思日记,然后一个人躲在宿舍里看半天,一个人偷偷的乐着,要是这个时候被人抢了过去再大声地读出里面几句让人脸红耳赤的热辣情话,心里的爱就更加笃定了。
那些粉红的暗紫的带纹和有香味的信纸成了情侣们最煞费心思的事情,千挑万选要找出能代表自己心意的信封和信纸,于是那个时候,一张薄薄的信纸就被玩出了很多花样,叠成心型,叠成心连心的,别出心裁一点的,还有红线再勾出一个丘比特的小箭。那些若有若无的淡淡的香味诉说着曾经年少时氤氲的情事。
婚恋观:信誓旦旦,永不分离;未雨绸缪,时刻准备。
根源:
如今,1970年代的人都已经奔四了,彼时,他们的学校明确规定:不准谈恋爱。于是他们埋头读书,白白浪费掉学校里的花前月下美好景致,国家忽然一声令下,大学生啊,你们想结婚就结吧。那些曾经美丽的校花当年谨遵教诲,面若冰霜地放走了心爱之人,后肠子都悔青了,唯一能留作纪念的,便是那些已经发黄的书信,翻出来看看,聊以自慰。
不难看出,他们依然带着上辈人对爱情的压抑和保守,所以到了他们的手里,依然怯怯懦懦,想放又不敢放开,想保守又蠢蠢欲动。于是胆大的狠下心,也学个1980后,想爱就爱。来个婚前同居,像他们一样先以身相许再见招拆招,步步为营。问之:要套狼去吗?她答:是。隔段时日再见,问:狼套到否?答:否。理由:还是舍不得孩子。这便是其中的差异了,1980后的小孩同居不是为了套狼,她们的眼里根本没有狼。她们只是为了自我。没有别的,1970后就不一样了,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感情需求,却搞得凄凄惨惨,跟1980后比。她们玩不起,和信心相比,她们更多的是危机感,没有游戏,只想有一个家。可是家对1980后来说,太遥远,人家还没玩够呢。
处于夹心饼干中间的1970年代人则是“孤独自我”的一代,他们处于保守和反叛的交汇处,骨子里的保守和现代反叛的教育糅合形成了独特、矛盾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他们不相信天荒地老,没想过从一而终,却也不怎么游戏爱情,本质上还是渴望传统的情感与生活方式。
1970年代:越穷越光荣定情物:《毛主席语录》
这是个嫌富爱贫的年代,鄙视财富与金钱在这个年代达到顶峰。如今说来轻松,那年月农村的富农是耻辱的象征、罪人的符号。就因为富农的标签,健壮、帅气的小伙子打光棍的例子很多,对于很多成分高的家庭,通过儿女换亲解决儿子打光棍的问题,一度成为婚嫁的典型方式。
从这一点来讲,1960后的人的爱情婚姻多少有些悲哀的色彩。但那时候经济刚刚复苏,一切都在慢慢的尝试中,尝试里依然摆脱不了红色的痕迹。即使在结婚证里也赫然的隽刻着结婚证语录:“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最后还要“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爱情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这是一件无比庄严的事情,男女谈恋爱也要忠诚于毛主席,经人介绍后,两个人羞答答的见个面,眉目传情后,双方都满意。于是,一本精装的《毛主席语录》便代表了这桩婚事的圆满。哪怕在新婚之夜,也要齐声背诵毛主席语录,向主席保证自己认真生活的信念和决心。
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敢面对自己的情感,把握不住自己的情感,这可能就是1960年代人的情感经历。可是1960年代的人却大多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因为那个时候基本都是别人介绍的,大体情况都是比较般配的,加上1960年代人的婚姻理念、道德标准、家庭观念的影响,他们基本都是打倒四人帮以后首先考出来的大中专毕业生,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大多数家庭都很稳定,夫妻感情也不错。在这个高离婚年代他们却都呆在围城内悠然自得这不能不说这也是1960年代人的情感特色!
婚恋观:爱,就是相濡以沫。
特质:
提起父母辈的爱情,我一度嗤之以鼻:你们那也叫爱情?你们知道什么是浪漫?什么是感情?连“我爱你”都没说,就糊里糊涂的结婚了。一直我的想法就是这个,我想很多人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可是,到现在我才明白,他们才是真正的爱情,才是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才是真正的浪漫。
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三转一响(三转即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一响就是收音机)。在那样物质贫乏的年代,千千万万对夫妻演绎了真实而感人的爱情婚姻。看看《王贵与安娜》便知,那时,爱,其实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户口,身份,尊严,还有大爱无言,只有懂得爱的人才知道,什么才是爱。
就比如安娜出生于上海,户口就是她的身份她的地位甚至她的尊严的有力象征。王贵出身农村,这种骨子里的鄙视与这个男人是谁长什么样都没有关系的,只因为,他们之间悬殊,他们感情不平衡。
这样的感情在如今看来,是1980后,1990后绝对不在乎的,爱了便爱了,不爱就散了。计较太多,倒显得不正常。可是,他们,是1960年代的人。爱情相同,不同的是时代,和各个时代下人们的心态。就导致了一场场的悲喜剧。在隐忍的压抑和面对感情的诱惑时,他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克制。
跨越了十几年,安娜终于放下作为城里人的骄傲,在楼道里等他回家,为他弄热饭菜,看他累得睡着了,默默为他洗脚,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微笑,却又是那么的甜蜜。爱,就是相濡以沫。
1960年代:红色之爱定情物:手帕
严酷的环境往往是动人爱情的最好的舞台。这一代人的群体特征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经历过上山下乡,沐浴过改革春风;在感情上,他们的责任心大于一切,在如今的离婚排行榜上,很难寻到1950年代人的踪影。看一则很有意思的夫妻留言(黄新原:《真情如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灵芝同志:
望你经常回忆自己幼时贫苦生活,保持自己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更望你永远保持努力学习的精神,争取做一个布尔什维克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你的爱人 良
于1952年10月15晚
而电视上及相关时代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男女情侣之间的最好的定情物就是手帕。一般情侣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手帕也就可以俘获芳心,机关干部能送出一个丝质的手帕,那就是一辈子的珍藏了。上面的鸳鸯戏水,或者春暖花开,姹紫嫣红,或者只有简单的四个字“永结同心”。都无不代表着一颗颗向往幸福的心。
婚恋观:追求爱情,忠于革命
特质:
还记得艾米那本百读不厌的书吗?《山楂树之恋》,它无疑用最生动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50年代的感人爱情故事。那个含蓄的怯懦的静秋,那个很男人的老三,没有很传奇的色彩,只是演绎了诸多平凡人的爱情。在那样一个压抑的年代,他没有因为静秋的家庭成分而鄙夷她,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区司令的儿子而高高在上,他可以一次次地忍受酒鬼的压榨。即使他已经身患白血病。也没有回到老家养病,而是协助查清勘探队的工作环境是否会诱发白血病;虽然夹杂着诸多苦涩心痛,但总是让人忍不住地去触及,去体验,去感受。爱得那么小心,要无视自己的内心,再将爱自己的那颗心捏在手上把弄,只能长叹一声。原来爱情是如此的不功利不烟火,真的可以那么纯洁、干净,只有这样的爱情才配叫爱情吗?
编后语:
合上书,芸芸五十年的中国婚恋在七夕的重彩下。婉若河水里激起的七彩浪花。跳动的是每个不同阶段的韵律,不变的是爱的永恒。爱情像鸦片,一旦遇上了、动心了,就总是希望能永远沉醉其中,感受它的飘飘然的浪漫,轻易不愿摆脱;婚恋像一壶美酒。只是,五六十年代的人知道浅尝辄止才最迷人,而七八十年代的人只喜欢暴饮的刺激,醉过,痛过,清醒过,还是回到当初的原点,那个在五六十年代入演绎的最朴素的方式,相爱,相守,相伴。牛郎和织女因为日久分开而显得相聚是那么的弥足珍贵,而今的厮守却只能让感情变质得更快,抛却繁华之后,才发现我们所有的不过是一颗脆弱的玻璃般的心。我们的爱情究竟是怎么了?看看我们的父母,想想他们,让爱情还原出本来的面目,让爱新些,让情久些,让幸福变得更永恒些,我想,七夕的繁星下,再看牛郎和织女,我们会庆幸,爱依旧,人依旧,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