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过去的信息技术课堂往往注重“实用性”,某些计算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把计算机教育课上成电脑操作技能培训课的倾向,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一般化,教学质量更是止步不前。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我采取了多种方法,从培养学生兴趣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探索在新环境下的教学方法。
重视激趣
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知识本身既枯燥又抽象,要想让学生自觉学好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讲到Flash动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从网上搜索一些动画作品来欣赏,老师为同学们播放课前准备的几个小的动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如讲到即时通讯这一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展示他们自己的QQ号,学生一般对QQ号的等级更感兴趣,可以先让他们欣赏同学的号码(最好是级别高的号码),然后再讲解这背后的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Photoshop的知识我采用了让学生处理自己照片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提前用数码相机为每名同学拍照,运用所学为自己的照片做出种种特效,这比修改图片更有趣,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学习中,每个学生在自然倾向、个人爱好、动机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是差异教学的前提,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产生的差异似乎更大一些,更明显一些。
再者,由于我们的学生家庭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家境宽裕,他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可能更早一些,而有的学生甚至到现在家里也没能配备电脑,因而造成了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差异太大,出现讲的内容有些同学不需要听、有些同学听不懂的情况。
那么在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如何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差异教学就在教学实践中被提出来了。
首先,我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大组,A组的学生为发展层的学生,他们一般可以达到自学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度;B组的学生属于那种提高层的学生,他们是可能自学不行,但经别人稍微一指点就能明白;C组为基础层。三组的划分一般是教师依据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及情感智能的差异来确定的,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意愿,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可以再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调整组别。
其次,我为每个大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举个例子来说,在教学网页制作的时候我就为这三个组设置了三层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C组是1.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的启动 2.文字、图片、水平线、表格的插入 3.对文字进行修饰 4.设置超链接到网页 5.文件保存;B组是1.完成C组的全部内容 2.背景及背景音乐的设置 3.书签链接设置 4.设置超链接到运行程序 5.网页中表格的嵌套及属性设置;A组是1.完成B、C组的全部内容 2.字幕的设置 3.网页过渡设置 4.申请主页空间,实现上传。这种分层的任务能够适应每组学生不同的需求,针对自己的能力来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都能从课堂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符合共同进步的目标。
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的课堂,完全可以发展成这样: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同学之间相互探讨、相互研究、相互切磋,小组合作组长引领,老师仅仅作为一个课堂的组织者,或者说是一个主持人。因为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新颖,“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教师我们不要低估学生们的能力,要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往往他们的思维会让你意想不到,能够让你耳目一新。
我在上课时,就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挑出几个学习比较出色的学生做组长,组长有困难可以和我或其他同学商量,然后再去辅导组内的其他学生。这样,课堂上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小老师,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并且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得到新的启发。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我们更要不断研究探索新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当做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唯此才能把我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总之,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也与时俱进,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进行调整。
重视激趣
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知识本身既枯燥又抽象,要想让学生自觉学好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讲到Flash动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从网上搜索一些动画作品来欣赏,老师为同学们播放课前准备的几个小的动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如讲到即时通讯这一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展示他们自己的QQ号,学生一般对QQ号的等级更感兴趣,可以先让他们欣赏同学的号码(最好是级别高的号码),然后再讲解这背后的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Photoshop的知识我采用了让学生处理自己照片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提前用数码相机为每名同学拍照,运用所学为自己的照片做出种种特效,这比修改图片更有趣,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学习中,每个学生在自然倾向、个人爱好、动机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是差异教学的前提,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产生的差异似乎更大一些,更明显一些。
再者,由于我们的学生家庭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家境宽裕,他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可能更早一些,而有的学生甚至到现在家里也没能配备电脑,因而造成了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差异太大,出现讲的内容有些同学不需要听、有些同学听不懂的情况。
那么在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如何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差异教学就在教学实践中被提出来了。
首先,我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大组,A组的学生为发展层的学生,他们一般可以达到自学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度;B组的学生属于那种提高层的学生,他们是可能自学不行,但经别人稍微一指点就能明白;C组为基础层。三组的划分一般是教师依据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及情感智能的差异来确定的,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意愿,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可以再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调整组别。
其次,我为每个大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举个例子来说,在教学网页制作的时候我就为这三个组设置了三层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C组是1.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的启动 2.文字、图片、水平线、表格的插入 3.对文字进行修饰 4.设置超链接到网页 5.文件保存;B组是1.完成C组的全部内容 2.背景及背景音乐的设置 3.书签链接设置 4.设置超链接到运行程序 5.网页中表格的嵌套及属性设置;A组是1.完成B、C组的全部内容 2.字幕的设置 3.网页过渡设置 4.申请主页空间,实现上传。这种分层的任务能够适应每组学生不同的需求,针对自己的能力来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都能从课堂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符合共同进步的目标。
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的课堂,完全可以发展成这样: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同学之间相互探讨、相互研究、相互切磋,小组合作组长引领,老师仅仅作为一个课堂的组织者,或者说是一个主持人。因为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新颖,“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教师我们不要低估学生们的能力,要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往往他们的思维会让你意想不到,能够让你耳目一新。
我在上课时,就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挑出几个学习比较出色的学生做组长,组长有困难可以和我或其他同学商量,然后再去辅导组内的其他学生。这样,课堂上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小老师,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并且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得到新的启发。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我们更要不断研究探索新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当做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唯此才能把我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总之,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也与时俱进,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