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做合一”,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样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优、创造的能力便会得到发展。
关键词:电子技术;做中学做中教;技能
随着普教课程改革的深入,课改理念已经被中小学校所应用和推广,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却相对滞后。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巩固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下,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课题。国家规划新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就充分体现了在 “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这种特色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相一致。作为职业学校的电类专业教师,如何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是电类专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如何通过《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程来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特色呢?文章在课改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精心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教育心理学认为:内化的因素必须通过先导因子的刺激才能被激活,即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需要在外部因素的诱导下产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源于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善于吸收新知识。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并且乐此不疲。“做中学、做中教”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三极管放大特性”教学中,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在制作时先不接入三极管,门铃只能发出很小的响声,此时,引导学生带着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去学习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完成理论讲解之后,让学生在电路中接入三极管放大电路,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增大了很多,当学生拿出自己的成果时,充分体验到智力劳动的艰辛以及掌握探索发现的喜悦,并将成功的喜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
倡导师生互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专业课,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光靠老师、光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是不能说明其中的变化,学生以后遇到的也许就是你不曾讲到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揭示、学法由学生自己去归纳。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学习中尝到了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例如,晶体三极管管脚判别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边看书、边查阅相关资料、边自己动手实践、再让不同组的学生当场演示。最后老师总结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容易出错之处。孰优孰劣,一眼就可看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思维积极,发言踊跃,也逐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造实践条件,完善动手操作技能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实践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培养合格职校生,更应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学生创造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1.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动手热情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每学期校内电子技能大比武,参加每年区、市、省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对动手操作充满渴望与激情。
2.更新实验途径,增加动手操作机会
让学生多参加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其勤动手、认真观察、善于分析总结,培养探索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加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教学,对于演示性实验,通常是由教师做示范进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操作规程和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电路工作原理。有的实验如能够将其改为学生实验的,可以改为学生实验,多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3.增加实习环节,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通过分阶段实习实训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操作技能。
加强小组协作,培养沟通合作意识
随着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注重对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交流、学习,注意发挥群体效益。
例如:在电子学科创意作品大赛活动中,从课题的选择、准备、展开到成果总结和反思,学生根据自己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的周详计划。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进行互动的交流,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各种类型同学相处,如何发表和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并遵守小组统一意见,保证小组合作的组织性、纪律性。有了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与各种不同的同学相处经验,为他们如何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鼓励学生创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教师劳动的本身就充满了创造性。我们的传统教育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听话,教师并不喜欢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经常提“问题”的学生,教育思想的保守,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纵观科学发展史,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牛顿到瓦特……是无数科学家创造的历史。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一天性,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思考、不循常规,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究的思维独创性。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最富有创新的内涵,专业课教师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任。光完成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精心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创新的兴趣和欲望,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体现学生自己的创意。例如:学习直流稳压电源时,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后,老师再要求学生制作“声音报警直流稳压电源”、“光控报警直流稳压电源”等等,最后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实践,用实物形式给出了上述问题的解答。对于学生创新所得出的一切结论,老师要给予肯定,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拥有的创新欲望和尝试。这样,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和创新的愉悦,就会始终保持创新的兴趣。
“做中学、做中教”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就业需要,并能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电子技术;做中学做中教;技能
随着普教课程改革的深入,课改理念已经被中小学校所应用和推广,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却相对滞后。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巩固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下,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课题。国家规划新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就充分体现了在 “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这种特色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相一致。作为职业学校的电类专业教师,如何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是电类专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如何通过《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程来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特色呢?文章在课改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精心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教育心理学认为:内化的因素必须通过先导因子的刺激才能被激活,即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需要在外部因素的诱导下产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源于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善于吸收新知识。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并且乐此不疲。“做中学、做中教”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三极管放大特性”教学中,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在制作时先不接入三极管,门铃只能发出很小的响声,此时,引导学生带着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去学习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完成理论讲解之后,让学生在电路中接入三极管放大电路,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增大了很多,当学生拿出自己的成果时,充分体验到智力劳动的艰辛以及掌握探索发现的喜悦,并将成功的喜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
倡导师生互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专业课,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光靠老师、光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是不能说明其中的变化,学生以后遇到的也许就是你不曾讲到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揭示、学法由学生自己去归纳。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学习中尝到了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例如,晶体三极管管脚判别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边看书、边查阅相关资料、边自己动手实践、再让不同组的学生当场演示。最后老师总结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容易出错之处。孰优孰劣,一眼就可看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思维积极,发言踊跃,也逐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造实践条件,完善动手操作技能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实践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培养合格职校生,更应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学生创造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1.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动手热情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每学期校内电子技能大比武,参加每年区、市、省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对动手操作充满渴望与激情。
2.更新实验途径,增加动手操作机会
让学生多参加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其勤动手、认真观察、善于分析总结,培养探索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加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教学,对于演示性实验,通常是由教师做示范进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操作规程和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电路工作原理。有的实验如能够将其改为学生实验的,可以改为学生实验,多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3.增加实习环节,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通过分阶段实习实训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操作技能。
加强小组协作,培养沟通合作意识
随着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注重对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交流、学习,注意发挥群体效益。
例如:在电子学科创意作品大赛活动中,从课题的选择、准备、展开到成果总结和反思,学生根据自己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的周详计划。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进行互动的交流,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各种类型同学相处,如何发表和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并遵守小组统一意见,保证小组合作的组织性、纪律性。有了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与各种不同的同学相处经验,为他们如何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鼓励学生创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教师劳动的本身就充满了创造性。我们的传统教育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听话,教师并不喜欢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经常提“问题”的学生,教育思想的保守,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纵观科学发展史,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牛顿到瓦特……是无数科学家创造的历史。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一天性,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思考、不循常规,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究的思维独创性。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最富有创新的内涵,专业课教师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任。光完成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精心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创新的兴趣和欲望,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体现学生自己的创意。例如:学习直流稳压电源时,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后,老师再要求学生制作“声音报警直流稳压电源”、“光控报警直流稳压电源”等等,最后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实践,用实物形式给出了上述问题的解答。对于学生创新所得出的一切结论,老师要给予肯定,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拥有的创新欲望和尝试。这样,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和创新的愉悦,就会始终保持创新的兴趣。
“做中学、做中教”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就业需要,并能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