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学位项目的建设与实践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030)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要建设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高校,未来不仅需要关注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更应该注重国际教育的质量,重点打造高水平的国际学位项目,来吸引优质的留学生来华攻读学位,从而在国际教育的舞台上,树立我国优质高教教育的国际品牌和形象。文章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介绍该校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学位项目的实践和经验。
  关键词:国际学位项目;来华留学生;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1-0026-02
  Abstract: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world class university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cus on building high level international degree programs to attract high-quality students, and establish the international brand and image of the quality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ak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degree progra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international degree program;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一、來华留学生的规模和研究现状
  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培养高素质的来华留学毕业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留学中国计划》,以及近期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校的发展要求。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提出:为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步伐,要统筹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在国家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持续投入和大力建设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2015年,来华留学总数达到397635人,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184,799人,占来华生总数的46.47%,比2014年增加20,405人,同比增加12.41%。[1] 这充分说明中国高校的学位项目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有市场。但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位留学生比例和国际学位项目的质量相比,我国高校的学位项目的留学生人数还亟待提高,国际学位项目的质量离世界一流行列还有待进一步的建设。
  目前,国内关于来华留学生的研究多集中于如何扩大招生规模、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沟通研究以及来华学习的动机研究,而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丁笑炯曾在2010年针对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面向上海地区的四所高校进行调研,建议留学生项目的设计和管理应以来华留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设计培养方案,提供符合学生所需的服务和行政支持,才能够保障留学生的持续增长和满意度的提高。[2] 浙江万里学院尝试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留学生的来华体验和学习活动,希望藉此扩大非学位项目留学生的招生规模。[3]这些调查和研究在扩大留学生规模的同时,也都开始关注如何通过满足留学生的求学需求,提升留学生的满意度,从而达到数量和质量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水平国际学位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建设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学位项目的建设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自建校之初便将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留学生培养一直是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学位留学生的不断增加,如何做好学位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培养具有多元文化和国际视野的创新领袖人才,打造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品牌形象,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强调学院办学,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国际办学主动性
  学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体,在国际人才培养方面,更应该具备较多的自主性。上海交通大学国内的招生以招生办的统筹协调为主,而国际招生则将决定权下放到学院,由学院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实际教学能力,提出可行的建设方案并实施。因此,在国际项目的建设上,学校的角色更偏重于支持和服务,而学院才是国际项目的招生、培养、服务乃至就业指导的主体。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沪交外[2014]128号文件,留学生培养费的分配比例再度提高,自费硕、博士生的学费全部归学院支配,奖学金学生的学费,学校只留下20-30%作为统筹分配,并主要用来设置校级奖学金和资助新的全英文课程体系的建设,其余均由学院自主分配和使用。学校对二级学院国际化办学的信任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学院国际化办学的信心和积极性。2011年,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根据自身政治学科的特点,由院长牵头成立国际学位项目工作小组,邀请多位外籍华裔教授和海归博士参与项目设计和课程筹备工作。经过多次论证和调查,确定以“中国政治与经济”为全英文硕士项目的名称和研究方向,招收国际留学生到中国身临其境地看中国,学中国,懂中国,并通过系列的课程设计,帮助留学生透过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去分析发展背后的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趋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当代中国。在此过程中,学校在师资引进、课程培养以及招生宣传方面积极配合学院,做好服务和支持的工作。2012年,该项目正式面向全球招生,凭借中国特色的项目设计和课程体系,该项目的一年便录取报到了21位留学生,其中17位为发达国家生源。   截止2016年,全校已经建设国际硕士项目7个,包括“中国政治与经济”、“中国公共政策”、“中国商务”、“中国法”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且每年均有1-2个新的国际学位项目推出,在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上,较往年均获得了显著提高。
  (二)引进学术精英,打造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长期堅持“人才强校”主战略,以制度激励为核心,全面启动终生较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常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助理教授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提供自由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薪酬待遇,帮助申报青年千人等重要人才计划,依托学科平台和学术声誉优势,为青年人才的科研和教学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和保障。此外,学校在近年来还逐步构建引智创新基地培育专项、校级重点交流专项、国际科研合作种子专项、学校引智专项等分层次、有侧重、可持续发展的外国专家引智体系。2015年,学校共聘请国外专家162人,近千余名短期专家。
  学校目前的国际学位项目,均以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的教授领衔,开展课程体系的设计和管理工作,而每个课程的授课则多由教学团队进行,即由1位经验丰富的教授带领2到3位青年海归博士共同授课。这样的教学团队授课方式既减轻了单个老师的全英文授课压力,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互相借鉴,同时也使留学生有机会通过课堂结识更多该研究的老师,从而便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选择合适的导师。
  (三)破除语言壁垒,建设全英文课程的同时注重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
  对于大部分的留学生而言,学习汉语是其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一个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调查也发现,即使是对修读语言类文科专业的留学生而言,使用中文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毕业论文,也是非常困难的。[2]因此,为了减少因为语言障碍给留学生的专业学习带来困扰和障碍,国内高校越来越多地开设全英文课程。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每年开设近200门全英文授课的课程,并且打通本、硕、博以及各学院之间的选课系统,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选课自由。与此同时,学校重点建设《初级汉语》和《中国文化概括》两门针对留学生的必修公共课,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为全校留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的课程。而在各个国际项目的培养方案中,也提出在培养留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鼓励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中文,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为自己的留学经历额外加分。部分学院还为没有汉语基础的留学生新生组织“语伴”(BUDDY PROGRAM),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在异国他乡的校园生活的同时,帮助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口语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样的设计和培养方案既满足了留学生对汉语学习和文化体验的需求,又能够破除语言壁垒,帮助留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达到中西文化结合,保障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无缝连接式的行政支持和服务
  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学位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的管理内容趋于一致,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学校虽然倡导“趋同化”管理,但是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尤其是行政、服务人员的外语水平、服务意识、留学生不同的宗教习俗、紧急事件的涉外处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中外学生共同管理。为了统筹留学生招生、奖学金评审、培养费管理、签证、实习申请、校友服务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在2013年通过校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成立了留学生发展中心,作为留学生工作的统筹管理部门,从招生到管理以及毕业指导和校友会工作,配合各个学院收集、处理和反馈各类留学生管理事务,提供无缝连接式的行政支持和服务。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在校留学生处理各项事务的效率和对学校服务的满意度。
  (五)提高学生满意度,保障高水平国际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在做好培养体系、师资储备、管理服务和课程特色的同时,做好国际项目的质量监控,可以及时反馈留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授课技巧、管理服务以及自我提高方面的满意度,并将发现的问题以数据分析的方式反馈到学校的相关部门和教学团队,作为改进教学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在传统的教学评估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将从2016年开始针对学位留学生开展满意度调查,关注学位留学生对学术咨询、教学效果、奖学金评审、行政服务、校园氛围与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通过不断提高学位留学生的培养和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国际学位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够建设出符合世界一流大学要求的高水平的国际项目,从而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高素质的来华留学毕业生,在国际教育舞台上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高等教育的品牌,从而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发布:http://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04/t20160414_238263.html.
  [2]丁笑炯.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的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0(6).
  [3]贺继军,张蓉,潘羽.来华留学生招生的“项目化”设计与实践——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6).
  作者简介:彭晶晶(1986-),汉族,女,江苏连云港人,文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方向:国际教育、比较教育、高教管理。
  俞晓丽(1990-),汉族,女,上海金山人,文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实证调查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阅读习惯现状和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閱读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特点,并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阅读习惯;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063-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em
期刊
摘 要:影响高校课堂教学的因素较多,文章认为“既有信息”是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关注的要素。通过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经过两次问卷调研,确认了大学生“既有信息”的存在,明确了其价值,继而在课堂提问、课上讨论及课后作业布置方面针对“既有信息”的衔接与利用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既有信息;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教学体系逐步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由传统课堂授课向实验室教师答疑转变。高校建立的各种仿真实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以便学生更加吻合市场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有利于扩大就业领域和提高就业率。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是对早期单一仿真实训的传承与发展,更加真实地模拟市场环境下的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及服务中介的交易活动,更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临沂大学为例,分析了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难题,论述了对电子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给出了解决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难题的对策。该研究对于其他开设机械类专业的同类高校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125-02  Abstract: Takin
期刊
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阶段,人文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社会调查的必要性及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作者认为,通过该教学环节的实施,将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力培养及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人文地理教学;社会调查;民族预科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155-03  Abstract: Setting the b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作为研究依据,结合国家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总要求,对高校发展党员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研究。文中以广州商学院发展党员信息化平台建设实践为例,详细论述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功能设计和平台建设如何开展。  关键词:高校;发展党员工作;信息化;《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180-
期刊
摘 要:高校的贫困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更多关注的是怎样合理、公平、高效地分配各项资助资源,而对贫困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本课题拟从公益积分制度出发,探寻贫困生日常教育与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公益实践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解决贫困生心理、心态以及诚信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教育;公益积分;公益积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
期刊
摘 要:精细化职业指导强调“精”“细”二字,具有专业化、全程化、具体化或个性化等特征。文章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从专业化职业指导工作团队、全程化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具体化不同学生群体的职业指导和个性化职业咨询服务等四个方面,深入论述高校实施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策略。  关键词:精细化职业指导;全程化;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202-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调整。曹妃甸作为新的经济开发区对河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河北地方高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  关键词:地方高校;培养模式;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文化体系完善和发展,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影响结合的因素分析,从而寻找二者的结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