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资产规模约为1.5万亿,俨然成为金融业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
8年,资产翻了62倍。
截至2015上半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资产规模约为1.5万亿,俨然成为金融业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
不可忽视的现状是,尽管经历了高速增长,目前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尚与信托、保险等金融业态10万亿级的规模有一定距离,而且金融租赁公司以往业务模式相对单一,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如何重新调整资产结构和业务模式?如何转型?未来还充满不确定性。
光大金融租赁干农民的活
“金融租赁公司的产品特点更能迎合实体经济的发展,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系租赁公司依靠各家银行股东的分支行渠道优势以及客户资源得以迅速发展。”光大金融租赁公司总裁潘明忠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
但另一方面,不断壮大的金融租赁也不得不面临“成长的烦恼”:机构数量膨胀的同时,同质化倾向也日趋严重;快速增长的资产规模对资本金提出更高要求;背后隐藏的风控难题正逐渐凸显。
但潘明忠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来讲,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企业来说,哪个行业最赚钱、风险低,这个行业的资产集中度就会比较高,所以许多金融租赁行业会出现趋同,这就需要考虑资产的买卖、转移和证券化,在资产的组合中,寻找到自己的特色。”
作为最早进入工程机械行业的商业银行,光大银行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光大金融租赁也得以依托母行优势迅速拓展业务。
“光大租赁在工程机械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有了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品牌的时候,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整体萎缩了,所以我们必须寻找别的领域,谋划第二次创业。”潘明忠表示。
根据潘明忠的介绍,2014年公司在工程机械行业开始收缩,在煤炭、钢铁行业进行探索,取得收益之后已基本退出。
另一方面,在消费经济将成为重要的新增长点的背景下,医疗、养老、健康等领域也开始被租赁行业所重视。潘明忠表示:“光大租赁后来转向做医疗,投入规模超过30个亿,以及2014年底2015年初开始进入政府平台业务,截至2015年9月底,投放规模为205亿元。”
资产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资本金对业务规模的束缚也逐渐明显。2007年以来,包括民生租赁、工银租赁和交银租赁等相继完成了几次增资扩股,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金融租赁行业的增资潮仍将继续。
潘明忠给《英才》记者算了一笔账,光大金融租赁此前的注册资本金为8亿元,按照8%的资本金充足率计算,最多能够扩充12.5倍,资产最大也只能做到120亿的规模。“所以2014年银监会要求我必须尽快完成增资。”
2014年10月,光大金融租赁三位股东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增资,加上净利润转换为资本金,光大金融租赁的资本金增至37亿元。
除了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通过母公司增资外,发行债券也是光大金融租赁补充资金的一大方式。”
“我只是种几块地,希望把它种的好一点。”采访接近尾声,潘明忠再次对《英才》记者强调,他更愿意把金融租赁行业比喻成“农民的活儿”,谁更精耕细作,谁就能获得更大成功。
农银租赁聚焦龙头
与许多金融租赁公司的负责人一样,农银租赁董事长高克勤也出身自母行的公司业务部。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他不断提及的一个词就是“行司联动”,即农业银行与农银租赁在金融租赁业务上相互支持。
相比于“五大行”设立的工银租赁、交银租赁等公司属于“第一批”组建,农银租赁成立的时间稍晚一些,成立于2010年,截至2014年末,农银租赁的总资产约为370亿元。
高克勤将农银租赁目前的阶段特点概括为“转型”,其目标是要根据农银租赁以及母行的特点,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在母行优势的差异化方面,高克勤认为,农行相比于其他几大银行有较为鲜明的特点。首先,农行的特点是跨城乡的客户、三农产业客户比较多;第二,农行在民营企业和部分央企中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很多央企的市场都在农村或县域地区,而很多民营企业也是之前乡镇企业演变过来的。”
而农银租赁的转型也正是围绕着这些“优势”展开:聚焦优势、寻找“易租”和发展潜力较大的细分行业。在转型过程中最有特点的便是农业产业化相关设备的租赁,农银租赁已经纳入到农机补贴的试点范围内。
目前,农银租赁在农业领域主要围绕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前产后企业以及农机设备等三个方面逐步展开。而由于农业产业分布往往与核心城市有一定距离,比如在东北、西南等地区,农行的网点优势为农银租赁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比如,在广西产糖区原本雇用的外籍劳工由于政策问题无法入境生产,当地甘蔗采集就需要由人工收割转为机器收购,甘蔗收割的农机就可以采取租赁的形式,对于农银租赁来说,问题是如何管理出租设备,因此如果通过当地的分行、支行进行代管就使租赁成为了可能,“目前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尝试新的租赁产品。”这个例子给高克勤带来了很多启发。
除了要聚焦之外,高克勤认为,农银租赁在转型过程中也要注重专业化和国际化。“租赁公司专业化集中体现在资产管理能力上,这与我们业务模式有紧密联系。”
相比与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在对资产管理的专业化上并未有太多优势,尤其是在一些细分行业,融资租赁公司更了解情况。但这也使两类租赁公司的合作成为了可能。
“2014年之前,基本上两类租赁公司是各做各的,但这之后,两类公司之间的合作机会要比竞争更多。”高克勤告诉《英才》记者,而这实际上也是对租赁公司“聚焦”的另一种解读。
而面对未来,高克勤认为,金融租赁行业仍具备增长潜力。
“第一是市场开发程度仍比较低,未来的增速要高于信托行业,甚至超过银行——因为银行会被功能性的产品逐步替代,这是大趋势;第二是租赁行业很好地契合了我们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高说,农银租赁转型完成后,也会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
8年,资产翻了62倍。
截至2015上半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资产规模约为1.5万亿,俨然成为金融业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
不可忽视的现状是,尽管经历了高速增长,目前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尚与信托、保险等金融业态10万亿级的规模有一定距离,而且金融租赁公司以往业务模式相对单一,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如何重新调整资产结构和业务模式?如何转型?未来还充满不确定性。
光大金融租赁干农民的活
“金融租赁公司的产品特点更能迎合实体经济的发展,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系租赁公司依靠各家银行股东的分支行渠道优势以及客户资源得以迅速发展。”光大金融租赁公司总裁潘明忠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
但另一方面,不断壮大的金融租赁也不得不面临“成长的烦恼”:机构数量膨胀的同时,同质化倾向也日趋严重;快速增长的资产规模对资本金提出更高要求;背后隐藏的风控难题正逐渐凸显。
但潘明忠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来讲,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企业来说,哪个行业最赚钱、风险低,这个行业的资产集中度就会比较高,所以许多金融租赁行业会出现趋同,这就需要考虑资产的买卖、转移和证券化,在资产的组合中,寻找到自己的特色。”
作为最早进入工程机械行业的商业银行,光大银行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光大金融租赁也得以依托母行优势迅速拓展业务。
“光大租赁在工程机械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有了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品牌的时候,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整体萎缩了,所以我们必须寻找别的领域,谋划第二次创业。”潘明忠表示。
根据潘明忠的介绍,2014年公司在工程机械行业开始收缩,在煤炭、钢铁行业进行探索,取得收益之后已基本退出。
另一方面,在消费经济将成为重要的新增长点的背景下,医疗、养老、健康等领域也开始被租赁行业所重视。潘明忠表示:“光大租赁后来转向做医疗,投入规模超过30个亿,以及2014年底2015年初开始进入政府平台业务,截至2015年9月底,投放规模为205亿元。”
资产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资本金对业务规模的束缚也逐渐明显。2007年以来,包括民生租赁、工银租赁和交银租赁等相继完成了几次增资扩股,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金融租赁行业的增资潮仍将继续。
潘明忠给《英才》记者算了一笔账,光大金融租赁此前的注册资本金为8亿元,按照8%的资本金充足率计算,最多能够扩充12.5倍,资产最大也只能做到120亿的规模。“所以2014年银监会要求我必须尽快完成增资。”
2014年10月,光大金融租赁三位股东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增资,加上净利润转换为资本金,光大金融租赁的资本金增至37亿元。
除了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通过母公司增资外,发行债券也是光大金融租赁补充资金的一大方式。”
“我只是种几块地,希望把它种的好一点。”采访接近尾声,潘明忠再次对《英才》记者强调,他更愿意把金融租赁行业比喻成“农民的活儿”,谁更精耕细作,谁就能获得更大成功。
农银租赁聚焦龙头
与许多金融租赁公司的负责人一样,农银租赁董事长高克勤也出身自母行的公司业务部。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他不断提及的一个词就是“行司联动”,即农业银行与农银租赁在金融租赁业务上相互支持。
相比于“五大行”设立的工银租赁、交银租赁等公司属于“第一批”组建,农银租赁成立的时间稍晚一些,成立于2010年,截至2014年末,农银租赁的总资产约为370亿元。
高克勤将农银租赁目前的阶段特点概括为“转型”,其目标是要根据农银租赁以及母行的特点,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在母行优势的差异化方面,高克勤认为,农行相比于其他几大银行有较为鲜明的特点。首先,农行的特点是跨城乡的客户、三农产业客户比较多;第二,农行在民营企业和部分央企中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很多央企的市场都在农村或县域地区,而很多民营企业也是之前乡镇企业演变过来的。”
而农银租赁的转型也正是围绕着这些“优势”展开:聚焦优势、寻找“易租”和发展潜力较大的细分行业。在转型过程中最有特点的便是农业产业化相关设备的租赁,农银租赁已经纳入到农机补贴的试点范围内。
目前,农银租赁在农业领域主要围绕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前产后企业以及农机设备等三个方面逐步展开。而由于农业产业分布往往与核心城市有一定距离,比如在东北、西南等地区,农行的网点优势为农银租赁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比如,在广西产糖区原本雇用的外籍劳工由于政策问题无法入境生产,当地甘蔗采集就需要由人工收割转为机器收购,甘蔗收割的农机就可以采取租赁的形式,对于农银租赁来说,问题是如何管理出租设备,因此如果通过当地的分行、支行进行代管就使租赁成为了可能,“目前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尝试新的租赁产品。”这个例子给高克勤带来了很多启发。
除了要聚焦之外,高克勤认为,农银租赁在转型过程中也要注重专业化和国际化。“租赁公司专业化集中体现在资产管理能力上,这与我们业务模式有紧密联系。”
相比与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在对资产管理的专业化上并未有太多优势,尤其是在一些细分行业,融资租赁公司更了解情况。但这也使两类租赁公司的合作成为了可能。
“2014年之前,基本上两类租赁公司是各做各的,但这之后,两类公司之间的合作机会要比竞争更多。”高克勤告诉《英才》记者,而这实际上也是对租赁公司“聚焦”的另一种解读。
而面对未来,高克勤认为,金融租赁行业仍具备增长潜力。
“第一是市场开发程度仍比较低,未来的增速要高于信托行业,甚至超过银行——因为银行会被功能性的产品逐步替代,这是大趋势;第二是租赁行业很好地契合了我们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高说,农银租赁转型完成后,也会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