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瑶族女装再设计研究

来源 :丝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chenggo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市场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个难题,金秀瑶族服饰在日趋衰微的当下,对金秀大瑶山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从《瑶山情》民族服饰创作金奖个案入手,通过实地考察与设计实践,运用解构、再整合的方法,分别从金秀瑶族女装的结构分解与重组进行造型的凝练、从面料的叠加与拼贴进行改良、从图案元素的采集与拣选进行重构、从民族元素的提炼与升华对整体风格进行延伸这四个方面进行再设计的探索,提出在保留金秀瑶族女装基本民族元素与风格的前提下,侧重实用功能表现的主张,从现代着装理念及审美角度进行再设计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金秀瑶族;女装设计;再设计;瑶山情;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 TS941.1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03(2017)01-0051-05
  Abstract: In current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ethnic culture ha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As the costume of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tends to decline, it is urgent to study the costume culture of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gold award of the “Yaoshan Love” ethnic costume design and explores the redesign of the womens wear for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in combination of the field study, design, practice, deconstruction and reintegration method from four aspects: the design and modeling by deconstructing and reintegrating the clothes, fabric improvement through overlaying and collaging, reintegration by pattern collections and selections, and expansion of the general style by refining and sublimating the ethnic factors.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reserving the basic ethnic factor and style of the womens wear for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utility function is stressed, and that the redesig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odern wearing idea and aesthetic view.
  Key words: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design of womens wear; redesign; Yaoshan Love; ethnic culture
  瑤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族系,其服饰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后汉书·南蛮传》载:当时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瑶族先民“盘瓠蛮”,已会“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裳,制裁皆有尾形……衣裳斑斓,语言侏离”[1],并在不断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凝重而绚丽多彩的民族特色。
  瑶族灿烂的服饰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但如今正面临被新的社会环境消解的生存危机。目前,对瑶族服饰的研究成果很多,如玉时阶《试论瑶族文化与瑶族族源的渊源关系》[2]、梁汉昌《瑶族服饰文化源流探析》[1]等从不同的视角对瑶族服饰文化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而针对金秀瑶族女装社会适应性再设计的实践研究存在不足,本文从发展与现代审美的角度,通过再设计的方法对金秀瑶族女装进行探索与升华。
  “再设计”是日本设计师原研哉2003年所发起的一次跨文化设计创新与推广活动,旨在设计回归原点,强调人文关怀及生态环保等设计理念[3]。笔者认为“再设计”是在生态环保基础上,寻求本质上的具有人性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本文所提出的“再设计”是指通过对金秀瑶族女装的着装方式、面料与制作工艺等进行理解与重新思考,为了传承民族文化,挖掘民族元素并合理地应用于现代女装,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与市场需求,对金秀瑶族女装的重新设计。
  1 金秀瑶族女装的再设计构思
  金秀瑶族根植于广西中东部,在有岭南桂冠之美誉的大瑶山,那里分布着茶山瑶、盘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五个金秀瑶族支系。他们在这片古老而险峻的山壑间繁衍生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属于大瑶山特有的风俗,成为研究瑶族文化的珍宝。著名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4]千百年来,瑶族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神秘而淳朴的民风滋养下大放异彩,形成了如以长鼓舞和盘王大歌为代表的歌舞文化,以瑶族织锦、挑花、刺绣为代表的工艺文化,以瑶族服饰为代表的服饰文化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变迁,这些瑶族服饰在不断的融合与变异中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语言,这些服饰凝聚和传承着金秀瑶族的文化内涵、信仰及审美情趣。金秀瑶族五个支系的服饰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在面料上采用瑶族妇女用勤劳的双手织染的土布(多为黑色),加上琳琅满目、五彩斑斓的刺绣图案[5],给人以淳朴、厚实而精美的视觉感受;在造型上多以宽大的交领斜襟,沿衣领边缘绣以花边。穿着时以左边压右边,然后用红色织花带为腰带进行捆绑固定,衣摆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加上以花边装饰的绑腿,构成了整体且丰富的层次感。   《瑶山情》是为广西金秀大瑶山的瑶族所设计的现代民族女装,其整体效果呈现出专业化、本土性的特点,突显广西民族地域特色,得到专家、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博览会服饰类金奖。《瑶山情》瑶族女装设计与传统女装相比,更多的是考虑在不失金秀瑶族民族特色的情况下,以现代设计的思维和表现手法对其民族元素进行整合。抓住其宽领斜襟、边缘绣花及下摆层次的丰富性这一特点,运用解构设计的理念进行再设计,既保留了金秀瑶族女装的神韵又兼具鲜明的时尚性。在面料上选取了大众化、较环保的竹节棉和质感独特的香云纱,与传统的土布相比,这些面料既舒适环保又不易褪色,对于占有市场有一定的优势。在着装方式上考虑到传统女装过于繁杂这一弊端与节奏较快的现代人的生活有些脱节,对之提出了简洁而便于操作的要求。《瑶山情》中瑶族女装结合现代人较为习惯的着装方式,采用拉链或纽扣固定,斜襟、织花腰带及下摆的叠加层次均处理为一种装饰,既保留了金秀瑶族女装典型的具代表意义的特点,又不失美观,着装方式相对简洁、方便。
  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速,中国民间工艺文化普遍面临被新时代元素消解的可能,而金秀瑶族的服饰也面临着同样难以逆转的趋势。服饰是人类文化最早的物化形式,是记录人类文明的具象符号[6]。这些符号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并非单纯的物质材料的组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服装正是物质和社会意识的综合体[7]。笔者从当地也了解到这些靓丽精致的服饰现在已经很少亮相,只在重大节日时才展示其魅丽。一边体验着淳朴、浓厚而精美的民族服饰,一边感受着大瑶山的现代气息。这些体验与感受带给人们一种强烈冲击的同时,不免让人担忧金秀瑶族精美而绚丽服饰的传承。
  2 《瑶山情》瑶族女装的再设计
  创作伊始,本着挖掘金秀瑶族民族元素,结合时尚语境特征,设计既具瑶族特色,同时兼具市场价值的服饰作品,笔者走访了下古陈、门头、六拉等几个有代表性的瑶族村寨,对广西金秀大瑶的民族服饰进行了实地调查,运用“解构”的设计手法对之进行再设计。
  “解构”一词据称来自马丁·海德格尔的名著《存在与时间》,具有“分解”“翻掘”“揭示”之意。“解构”在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评、分解论及解构主义等[8]。在本文中的解构是再设计的一种设计表现形式,指的是将瑶族女装的结构分解、拆卸,而后按照现代服饰的制作工艺进行设计。解构主义理念吻合现代服装的发展需要,它摒弃了传统的设计形式,重塑了个性化的新形象。然而解构并非彻底瓦解传统服装的审美涵义,而是从功能与形式的对立,转向两者的交叉与重合[9]。
  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不仅要融入瑶族服饰的元素符号,还要考虑其变迁与传承等问题,特别是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瑶族服饰的发展困难重重,新一代的瑶族民众多穿着现代服饰,同时传统瑶族服饰的实用性、功能性等均未能满足现代人的着装需求。在此情况下,为了促进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的延续与保护,需要对之加以改良与再设计。《瑶山情》设计的瑶族女装是根据瑶族服饰的斜襟宽领、多层下摆、色彩鲜亮等具典型特征的符号,运用解构设计的理念,对金秀瑶族传统女装的造型结构、图案、面料等进行再设计。
  2.1 金秀瑶族女装造型的再设计
  金秀瑶族女性服装的结构特征十分显著,主要特点是上衣为交领对襟,无口,以色彩饱满靓丽的手织腰带围腰,下着至膝盖的短裤,如图1所示。在现代服装设计过程中,可吸取其不同的造型,如花篮瑶女装为增强层次感而叠加下摆、瑶族女性服饰的侧缝开口及双排扣外套等[10]。
  从现代设计的视角来看,《瑶山情》女装对原有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造,把金秀传统瑶族女装的款式结构(领部、肩部、胸部、腰部等部位)重新分解,进行再设计。如保留层次感的同时,将套装改为裙装,采用侧缝拉链简化穿着程序,用欧根纱将领口进行夸张,门襟功能的简化或不规则的结构线设计等。并在不同位置采取收省道的处理方法来塑造女性曲线,裙摆采用不对称几何造型,组合出新的更符合现代人穿着习惯的服装,形成了与传统金秀瑶族女装不一样的结构样式,如图2所示。
  2.2 金秀瑶族女装面料的改良
  金秀瑶族女装主要以自织自染的手工土布为主,面料环保,但植物染料相对于化工染料又存在色牢度差的缺点,脱色问题给产品的市场竞争带来一定的阻力。在《瑶山情》女装设计过程中,为了增加金秀瑶族女装与市场的亲和力,对其面料进行了改良。
  其一,选取市场较环保而常见的竹节棉与香云纱作为主要面料。其二,在基本面料的基础上运用拼贴装饰。如图3选用了半透明的欧根纱与具时尚感的亮片结合,银色的亮片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装饰在黑色的竹节棉里并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三,运用重叠的形式进行装饰以改变面料的外观形态。面料的重叠是指把几种不同质感或色彩的面料进行叠加、重叠,形成一种重重叠叠、相互渗透、虚实相间的别样效果[11]。图4将面料裁成带状,采用重复的构成形式将其叠加缝合在底料上,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层次感与厚重感。
  2.3 金秀瑶族女装图案的重构
  金秀瑶族女装的图案丰富、特色鲜明,内容主要取材于生活中的植物、动物、人物及故事传说等,其中主要以几何纹为主,多用刺绣、挑花与织锦以连续纹样的形式分布在领襟、袖口、裤腿等部位。这些图案色彩鲜明、线条简洁、庄重大方,有很强的装饰性,不仅显示了瑶族妇女的艺术才华,也饱含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12]。金秀瑶族女装的装饰复杂而美丽,彰显了瑶族服饰的特点。在《瑶山情》女装的设计中,将原有的图案做了重构处理,如图5(a)是提取金秀瑤族最具代表性的八角花图案,装饰在裤子的口袋部分,与裤脚及上衣的图案呼应,相得益彰;图5(b)是将金秀瑶族女装衣领与衣襟等宽度边饰图案的面积及分布做了适当的调整。保留图案的同时,弱化原来大面积热闹的图案,设计上下边饰线条的长短、粗细变化,让图案与黑色面料形成强烈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典雅、宁静的感受,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图案选用机绣花边图案,一方面由于手工绣制图案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现代人无法抵制经济的驱动,让手工瑶绣几乎落寞。   2.4 金秀瑶族女装再设计中整体风格的延伸
  金秀瑶族女装整体风格可概括为长襟窄袖,短裤,底层叠加外翻,色彩暖郁奔放,给人整体印象呈现短装利索、便于农务操作的特点,这是瑶族源于农耕文明的生活环境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考虑到更广泛的使用群体,笔者在再设计过程中从视觉意义上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风格的延伸。采用解构的手法将瑶族传统女装进行分解、重新组合,在凝练整体风格的同时,使用长襟、叠加等设计语言来夸张,化繁为简,冲击了人们的视觉。此设计风格的延伸更具个性化,呈现了自我与张扬的个性。在面料上将传统瑶族女装厚重内敛的风格扩展为较为舒缓的竹节棉及香云纱,并运用拼贴、叠加等形式完成了对金秀传统瑶族女装堆砌风格的延伸,如图6所示。不仅体现了金秀瑶族女装整体风格的延伸,更符合服装形式美的要求,还展现了服装的层次感与秩序性,使之适应于现代都市生活审美需求。
  在现代瑶族服装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把握瑶族服饰的整体风格,通过对其民族元素的提炼与升华,来保证设计的神似,彰显瑶族服饰的底蕴。《瑶山情》女装设计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造型设计更加舒展,强调了女性体型的摇曳多姿。装饰由繁入简,色彩由喧入雅。从整体风格上对原始服装元素做了大胆的改进,保持了金秀瑶族女装基本的造型要素。
  3 结 语
  通过对金秀瑶族女装原始形态的分析、研究,运用分解与重构的设计手法,寻找其与现代生活方式、起居习惯相契合的形式。将现代审美与传统瑶族服饰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体现了金秀瑶族的民族风情文化。在再设计过程中整合了金秀瑶族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使之为现代服饰设计服务。在2011年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上,金秀瑶族女装再设计作品《瑶山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获得了服饰类奖项的金奖。
  参考文献:
  [1]梁漢昌.瑶族服饰文化源流探析[J].文艺研究,2011(2):77.
  LIANG Hanchang. Yao nationality clothing culture origin analysis[J].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2011(2):77.
  [2]玉时阶.试论瑶族文化与瑶族族源的渊源关系[J].学术论坛,2001(6):125.
  YU Shiji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ao culture and its ethnic origin[J]. Academic Forum,2001(6):125.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9-70.
  HARA kenya. In the Design of the Design[M]. Jinan: Shan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6:39-70.
  [4]金秀瑶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金秀年鉴:1988—2002[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4.
  Jinxiu Yao National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 Annals Office. Jinxiu Yearbook: 1988-2002[M]. Nanning: Guangxi Nationality Publishing House,2005:4.
  [5]邬烈炎.解构主义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41.
  WU Lieyan. Deconstruction Design[M]. Nanjing: Jiangsu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1:41.
  [6]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层意蕴[J].复旦学报,1997(3):62.
  LIN Shaoxiong.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in-depth implication[J]. Fudan University Journal,1997(3):62.
  [7]曾艳红.服饰:文化的一种载体及传播媒介[J].丝绸,2013,50(1):60.
  ZENG Yanhong. Clothing: a kind of cultural carrier and communication medium[J]. Journal of Silk,2013,50(1):60.
  [8]尹录英.瑶族传统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轻工科技,2015(1):84-85.
  YIN Luying. The application of Yaos traditional clothing elements in the clothing design research[J]. Light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1):84-85.
  [9]王春燕.解构主义风格服装中的线形表现及应用[J].丝绸,2015,52(2):55.
  WANG Chunyan. Expre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e in deconstructivism style garments[J]. Journal of Silk,2015,52(2):55.
  [10]何仟.解读广西侗族女装服饰的艺术元素[J].大舞台,2015(9):218-219.
  HE Qian. Interpretation of Guangxi Dong art elements of womens clothing[J]. Big Stage,2015(9):218-219.
  [11]冯袆,苏洁.服装造型设计中面料再造的探索与实践[J].丝绸,2008(7):17.
  FENG Hui, SU Jie.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abric redesign in garments styling design[J]. Journal of Silk,2008(7):17.
  [12]程朗.瑶族服饰审美简析[J].广西民族研究,1992(4):116-118.
  CHENG Lang. Yaos aesthetic analysis[J]. Study of Ethnics in Guangxi,1992(4):116-118.
其他文献
摘要: 鲜茧缫丝目前在中国一些生丝主产区具有较大规模和份额,鲜茧生丝按照商检标准检验与干茧生丝并无明显差别,但在织造过程中出现了较多质量问题。通过对干茧生丝、鲜茧生丝在浸渍前后的清洁、洁净、抱合等质量指标的检验,探明了生丝浸渍前后的质量差别;分析了生丝浸渍后抱合指标严重下降的原因,为识别鲜茧渗透缫制的生丝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减压自动煮茧机设备及工艺可以显著改变丝胶的黏合度,从而提高生丝浸渍后抱
期刊
摘要: 2019年《电子商务法》的实施使跨境电商平台成为跨国消费的首选渠道,因此,研究跨境电商平台用户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设立了用户体验和购买意愿之间的假设关系模型。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验证了几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研究发现:用户体验中实用、产品、服务、关联四项要素正向影响购买意愿;体验价值和信任度起到中介作用,且消费者体验
期刊
摘要: 临安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就得以蓬勃发展,但其目前发展正面临着衰退。文章基于历史经典特色产业的传承与保护视角,结合对临安蚕桑产业所开展的农户、行业协会、政府等多层面实地调研,认为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研究认为,应树立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制定一系列促进临安蚕桑可持续发展的提档升级战略,推动文化传承与价值促进相协调,包括充分利用蚕桑丝织文化,打造临安蚕桑自有品牌,将共育
期刊
摘要: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分别使用钛酸四丁酯、硫酸钛和四氯化钛在聚酯纤维表面负载纳米Ti02颗粒,比较了不同Ti02前驱体改性聚酯纤维紫外线辐照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染料的能力,并使用捕获剂探索硫酸钛合成的Ti02颗粒光催化降解染料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种。结果表明,不同Ti02前驱体水热改性的聚酯纤维光催化性能差异较大,硫酸钛得到的Ti02改性聚酯纤维光催化性能最优,主要是因为硫酸钛水热生成并负载到聚酯纤
期刊
摘要: 传统镶滚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装饰工艺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审美价值。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镶滚手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需要开辟新的途径来适应现代化转型。文章解读了传统镶滚工艺的种类及在传统凤尾裙中的设计运用。从现代化设计的角度对传统镶滚工艺现代化创新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传统镶滚凤尾裙在多元化环境下的现代化发展方式与工艺技法,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前提下镶滚工艺得以创新和发展。研究结果
期刊
摘要: 文章以近代民众对于服饰变革的反应与着装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近代文献及各地方志中的史料进行研究。发现当时民众对于西装的态度存在支持、反对和辩证三种类型,其中反对的声音最多;发现民国后期全国各地穿西装者普遍增多,与此同时西服业规模逐步扩大。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国货面料制作西装解决了利权外溢的问题,关键在于发展中国民族毛纺织业,价格问题亦会迎刃而解;同时相对长袍马褂而言,穿西装更适合近代国人的工作
期刊
摘要: 现有关于袿衣的研究多停留在对于袿衣上“纖”与“髾”的阐释中,缺乏对于袿衣起源、发展及形制演变的论述。文章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指出汉代袿衣源自周礼的“三翟”遗俗,并依据考古中的图像,将袿衣分为“袍制袿衣”和“襦裙制袿衣”两种。汉代流行的是“袍制袿衣”,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是“襦裙制袿衣”,袿衣形制的转变符合东汉晚期袍服式微,魏晋南北朝时期襦裙渐成主流的历史趋势。另外,文章指出顾恺之笔下的袿衣女性
期刊
2012年,《南京条约》签订120周年时,我在南京静海寺策划了“近代海战图展览”。静海寺是当年议约《南京条约》的地方,现在这里挂着一口巨大的警世钟。如今的静海寺是改革开放后复建的,但这个地址却是老静海寺的旧址。当年建寺的目的与后来议约《南京条约》,恰好是相反的两个纪念之意。  静海寺建于永乐十七年(1419),这一年,刚好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载誉归来”之时。朱棣为了纪念下西洋开创的“远扬国威,万国
期刊
摘要: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袴褶”的词源及所指之物、穿着普遍性、流行推广,以及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画像砖、陶俑、壁画等。发现颜师古所注“袴褶”并非《急就篇》中“袴褶”所指本义。袴褶成为了鲜卑胡服与汉服之间向对方相互靠拢的“折衷体”,“袴褶”的流行是政令推动与自发演化的双重结果。以袴褶为代表的上衣下裤形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传
期刊
摘要: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2001—2014年宁波市纺织工业碳排放量,应用脱钩弹性理论对宁波市纺织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进而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宁波市纺织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表现为1年扩张连接(2002年)、2年扩张性负脱钩(2003、2005年)、3年弱脱钩(2004、2006、2007年)、7年强脱钩(20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