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中的女教师是一群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优秀群体,她们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女教师的科研潜力没能完全发挥出来,与男教师相比,女教师的科研实力相对较弱。本文通过对女教师科研现状的分析,探讨进一步提升女教师的科研动力及信心,使女教师真正充分实现作为现代知识女性的价值。
【关键词】高校 女教师 科研 动力 信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b)-0111-03
目前在我国女性已与男性一样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据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增长了两倍,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也从38.31%增加到43.95%,平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1]。女博士的比例增长更快。笔者在对浙江科技学院教职工情况调研中得知目前女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女教师占总数的48%,具有硕士学历的女教师占总数的41.6%,具有博士学历的女教师占总数的13.2%。特别是随着新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男孩、女孩完全一样接受现代化的教育。现代研究表明,当人的知识达到某一层次后,便迫切地需要在社会上发挥,以求认同感和满足成就感。同样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能力越高,自信心就越强,对传统的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陈腐观念的认同程度就越低,自我成就的愿望也越强烈,学术成就也比较大。
高校女教师是女性中学历和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群体,她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大多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她们都注重自身容貌、气质和修养,内在的美与外在美的融合使她们独具魅力,是高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高校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并无实质区别,他们一样拥有知识,拥有自己的事业并对自身有较高的期望值。她们也一样教书育人并在学术的殿堂中耕耘。大多女教师在家是个贤妻良母,在校是个学术骨干,整天忙碌的身影,实现自己作为知识女性的人生价值。
1 高校女教师的科研现状
高校教师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群体,他们中的性别歧视或性别隔离现象基本消除。高校中的女教师人数占近半,是学校教学、科研中不可轻视的重要力量。女教师与男教师一样站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接受着同样的科研业绩考核。参加调查的高校女教师中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主持或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或者出版教材、专著等。她们在科研领域的优势并不比男性差。调查显示,高校女教师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她们对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越来越感到难以接受和认同,对教育、科研、行政管理等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在年轻一代的女教师中,由于实现计划生育,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又支持子女的事业,所以有更多的女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
虽然目前在教学科研等的各个领域中都能到女性的身影,特别是近年来女性的科研意识、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但科研领域中“阳盛阴衰”现象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高校教师中。女教师总体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还是无法与男教师相比,顶尖科技专家中,女性仍是凤毛麟角。如对浙江科技学院近五年的科研项目的调查中发现,女性为项目负责人从2001年占14%,2005年上升到28%。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的获奖中女性仅占26%,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的女教师占 25%,女教授人数占总数的17%。长江学者、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没有女教师的身影;151第二层次人才女性占20%,“151”第三层次的人才中女教师只占34%,这些一方面说明高校中女性成材的艰辛与不易,另一方面也说明女教师们科研动力、信心不足,女教师的科研潜力没能完全发挥出来。正如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说:“在科研成果领域里,没有显性的性别歧视,但是隐性的东西、文化的影响,还是存在并阻碍她们成长的。”[2]
1.1 外在的压力增大,内在的动力不足
高等教育大发展以后,各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对教师的科研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岗位聘任、科研考核、业绩奖励等一系列措施,让高校中的教师时刻有一种紧迫感。现在高校教师大都认为工作压力偏大,而女教师又承受着多重的压力。有来自家庭、社会的高期望值压力,又有来自内心的自我成就的压力。所以很多女教师感言活得很累,工作压力太大。而另一方面,女教师们的科研内在动力不足。高校中的女教师一方面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另一方面她们也导入世俗的传统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女性会压抑了自己成才的愿望。新近一项在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所作的专题调查表明,敢于参加社会竞争,大胆追求事业成功的女大学生在整个女生群体中只占极少数,这些知识女性们认为,以往妇女要求男女平等解放自身,这种解放的沉重代价是婚姻家庭的松散和女性风度魅力的丧失。高校女教师曾经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这样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带到她们现在的科研、教学工作中,成为她们事业发展的阻力。
在谈到阻碍高校女教师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时,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家庭与事业难以两全”是阻碍她们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所形成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世俗观念还根深蒂固,并在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当代女性的精神世界中。在工作事业上,大部分女教师还不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愿积极主动地同男性竞争,对一些复杂的带挑战性和尖端的科学研究工作存在恐惧感,不敢去尝试。许多即使获得高学历的知识女性对科学研究事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在高层次有作为的知识女性越来越少,无论从人数还是从成就上,无论从科学研究的质还是从科学研究的量上看,明显逊色于男性。”因为一个为了事业而不顾家庭的女强人在社会上还是家里都不被看好,因此大部分女教师缺乏竞争和拼搏精神。
1.2 自弱心理影响女老师科研期望
自弱心理降低女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期望,降低了女教师追求成功的热情和勇气,并直接影响女教师的科研潜力发挥。她们认为社会上、历史上男性事业成功比例大大高于女性,并以此为自己寻找合理的借口,表现在工作中就是缺乏竞争意识、不够自信,不愿也不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阻碍了女教师科研方面的成就。一方面,她们有高学历、高素质,因而也有追求事业成功的强烈愿望,但另一方面,她们往往对自己的成就有一种恐惧,对失败存在着顾虑与担忧,著名心理学家霍纳称这一现象为“成就恐惧症”。还有一个内在原因是,不少教师不想成为“女强人”、“女能人”,这样反而失去了周围人的社会认同,变成“孤独”的成功者。
女性的心理普遍很脆弱,就是高校特殊职业群体的知识女性也是如此。张向葵等曾对全国15所有代表性大学知识女性心理特点的调查分析,在个性方面,高校知识女性比知识男性较多地保留着传统中国女性的气质特征,如内向、温和、含蓄、踏实、克制、坚韧、凝重等;从情绪稳定性上来看,知识女性的烦恼、困惑、紧张、不安与焦虑明显高于知识男性;从职业动机上看,与普通女性相比,知识女性的职业效能感较高,但与知识男性相比则来自各方面的冲突较多,压力较大,如学术水平的提高、评职晋级、进修读学位等都要与男性标准相同,甚至有些方面还要略优于男性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3]。女教师想在科研方面作出成绩,关键的一點在于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克服自身心理上的劣势,要自信自强、勇敢拼搏。
1.3 女性的特点及客观因素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到什么地步,家庭仍然是整个社会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细胞。女主人是家庭结构的主要角色,有着天然的义不容辞的家庭责任。一般来说,科研工作要求具有连续性,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且一旦投入就可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没有节假日的连轴转。而女教师要因为生育和抚育子女的而不得不暂时中断科研工作。高校中不少男教师希望自己的团队成员或合作伙伴是有现代意识、洒脱、能干、竞争力强和有事业心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妻子则应是相夫教子、温柔贤淑和贤妻良母式的传统女性。由于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还较低,一般家庭中女性在家务上的付出多于男性,她们肩上的担子往往比男性更为沉重。女教师们绝大多数既是职业女性又是家庭主妇。通常情况下,高校教师对自身双重角色的期望值都很高,既想成就事业,又要拥有和谐幸福的家庭。但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事业与家庭两者兼顾并非容易。多数的女教师追求家庭与事业并重,她们不愿放弃对事业及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也不期望因为对事业的追求而破坏甚至舍弃家庭带来的幸福。她们努力包容传统人和现代人应有的能力和品行,力求在更高的层次上成为较为完整的女性。而实现的冲突让她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另外对不同性别群体来说,在社会选择和自我选择过程中,由于其社会地位或社会优势的不平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社会资源分配、奖励分配和角色表现上的不平等[4]。这也是科研领域中“马太效应”的一种体现。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由于现有项目评选制度的局限,很多研究资源是与领导职务相关的,而女性在科研机构中担当领导职务的比较少,申请项目及研究经费相对较难。学术环境中的隐性歧视,阻碍着女性的科研事业。女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成就不容易被男教师甚至同性女教师承认。正如西方有一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曾说的:“女子要作出双倍于男子的成绩才会被承认有男子的一半那么好。”
2 提升科研动力和信心的探讨
研究表明,对女性中的大多数,科学和生育相容,但兼顾研究职业、结婚和生育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条理性和一整套的个人适应能力[5]。一群杰出女科学家的成功经历早已证明,就科研而论,女性在生理和智力上并不比男性逊色。女性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原因不完全是知识储备的问题,而是历史、文化、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英国社会学家对上万人的成功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决定一个人成功重要因素中,80%属于个人“态度”等主观因素,只有7%属于运气、机遇、环境、天赋、背景等所谓的客观因素。这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关键在于这个人的“态度”[6]。有什么样的期望,就会有什么样的信念;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而有了态度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结果,最终就会取得成功。由于职业特点,高校女教师较其他行业的女性有更充足的可支配时间,如何调整心态抓紧人生中每一个宝贵的时光,是高校女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1 挑战传统,赢得未来
传统的男女分工或偏见阻碍了女性聪明才智的发挥,承认男女之间有生理差别而非智力差别。女性也有心理上的优势,相对于男性来说,她们更是以柔韧性见长,其忍耐力和承受力更强一些,而这种忍耐力和承受力,会激发出女性自身内部的潜能,推动她们开拓创新。女性往往能长期专注一件事,感觉敏锐,观察细致,长于记忆,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有语言的天赋,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在认知活动中有耐心。女性独特的视角,会发现新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不但可以成为工作动力,也可能成为工作独创性的源泉,女性完全能凭借优势与优秀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取得成功。心理学家认为,从成就认知方式看,男性的竞争性功利性使得男性比较重视行动的结果和效果,而女性更强调行动过程的重要性,不太计较暂时的得失,能深入细节、持之以恒。居里夫人、吴建雄的科研事例就证明了这一点[7]。
营造良好心境是高校女教师们的必修课。心理学家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心境是被拉长了的情绪”,它使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都留下明显的烙印,并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高校中的女女教师都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具有多种潜能,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体力的作用降到了最低限度,为女性在社会生产领域与男性进行平等竞争创造了新的机会。要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先从自我改造入手。只有勇敢地挣脱束缚自己心灵的绳索,才能在工作中抓紧每一个机会。
2.2 不断学习,增加动力
女性要先具备与男性平等互利的能力,然后才能走向平等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作为女教师首先牢记要不断的学习,有意识地不断扩充、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新问题。要开展科研工作,首先要选定一个科研主攻目标。对每个人来说,选择目标的过程,就是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习过程。心理学家认为,从生理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更富有耐性与坚韧性,一旦确立了目标,多数人能够排除障碍、坚持到底。成功女人她们一般都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自信心,同时还具有不迷信权威的开拓创新能力。事实上,她们的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积累和培养形成的。作为女人,既然选择了高校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就应该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必须以教学科研并重。女教师有意识地坚持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要积极地自我容纳。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要学会全面审视自己,对自己的问题、缺点和错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更不能自暴自弃。要克服女性中较常出现的虚荣心、嫉妒心及自弱心。必须树立那种有着顽强的毅力和永远充足的自信,敢于面向抉择与挑战,敢于追求卓越超群的理念,不要停留在疑虑、恐惧和懦弱中,而应面对人生勇往直前。
高校中的女教师大都在较好的学术环境中工作,无论是继续深造、学术交流或获取相关的研究信息都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條件。高校教师的弹性工作制对每一个女教师来说都是个考验,如何利用人生的每个光阴,相信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2.3 强化团队协作精神,不断自我完善
现在已进入大科学时代,团队协作精神是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品德之一。培养合作精神是时代的发展需要。科研工作有竞争,更需要合作。高校女教师应善于同他人交流和合作,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攻关。要化“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化“同性相斥”为“同性相印”。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善于与他人合作、与丈夫合作的女教师比那些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女性更容易出成果,其学术水平和地位也随之提高。
高校知识女性要想有所成就,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自我完善。自我完善就是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和知识技能的增强。要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身份以及社会群体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认识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自我修养逐渐形成高尚的情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拼弃那些消极的自卑、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等心理。在工作中培养优良的品质,从消极的心态中摆脱出来,不断完善自己。运用自己的独特个性,创造性地为社会服务。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适应工作并能够具有开拓进取的各种知识技能,这就要求高校知识女性要具备创新进取精神,积累储存新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以独立的个性面对社会,完全担负起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培养奋斗意识。要有意识地认识自己的潜能,并把它发扬光大。克服惰性。除了发现自己的特有潜能之外,还要发挥精神力量,克服惰性,逾越自我。
2.4 带着快乐的心境工作
当今密码学界的巾国英雄王小云说过“你的观点在哪里应该要有自己的感觉,不能人云亦云。长期的选择、积累、思索和探求让她带领的女子团队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而她们的研究就像音乐创作一们有趣[8]科研工作是艰苦的,这就需要女性调整心态,工作中感悟人生,寻求探索的快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方华和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叶玉如都说:“成功和鲜花只是科研生涯中无心的点缀,倒是不断的失败体验、寂寞淡静的心态、专注的精神,伴随着科研的漫长岁月。
女性因为有知识,就有能力主导自己的生活,而要自觉地培养和掌握自己的心境,保持经久快乐,须谨记心理学家的十六字箴言:“振奋精神,自得其乐,广泛爱好,乐于交往。”詹姆斯说过:“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你要找到快乐的方法,那就是振奋精神。”幸福是一种心境,而非状态。常为自己所有而高兴,不为自己所无而忧虑,就是自得其乐的主要方法。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可以陶冶情操,增加乐趣。广泛交友更是保持心境快乐必不可少的环节。女性只有与男性一样贡献与社会,才能找到完整的生命意义和价值。高校女教師要真正撑起“半边天“,不仅需要自身的睿智和勤勉,更有待于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5 结语
美国著名神经学家本-巴里斯,为了科研事业,在饱受性别歧视之后,毅然改性。她(他)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称在阻碍女性进入科技界的原因中,偏见比基因扮演着更大的角色。因此要真正发挥女性的半边天作用,还需要女性自身的努力及全社会的支持和鼓励。 一个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帮助,离不开国家的培养,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远贵,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教育导刊,2006,10,P21.
[2] 钟华,在困境中开放的玫瑰,科学时报20040310,国际新闻栏目.
[3] 张向葵,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特点的调查研究,心理学探新,2001,3,P63.
[4] 林聚任,论中国科学界的性别分化与性别隔离,科学学研究2000年3月,P98-112).
[5] 美.乔纳森著,张纪昌译,婚姻生育对女性科学家科研成果的影响,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3P.
[6] 于光,脑内投篮,青年文摘,2005,8,红版式P51.
[7] 董美珍,女性科学家的科研风格探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P24-26.
[8] 许杰.风云人物.钱江晚报第四版,2006-9-25.
【关键词】高校 女教师 科研 动力 信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b)-0111-03
目前在我国女性已与男性一样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据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增长了两倍,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也从38.31%增加到43.95%,平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1]。女博士的比例增长更快。笔者在对浙江科技学院教职工情况调研中得知目前女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女教师占总数的48%,具有硕士学历的女教师占总数的41.6%,具有博士学历的女教师占总数的13.2%。特别是随着新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男孩、女孩完全一样接受现代化的教育。现代研究表明,当人的知识达到某一层次后,便迫切地需要在社会上发挥,以求认同感和满足成就感。同样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能力越高,自信心就越强,对传统的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陈腐观念的认同程度就越低,自我成就的愿望也越强烈,学术成就也比较大。
高校女教师是女性中学历和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群体,她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大多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她们都注重自身容貌、气质和修养,内在的美与外在美的融合使她们独具魅力,是高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高校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并无实质区别,他们一样拥有知识,拥有自己的事业并对自身有较高的期望值。她们也一样教书育人并在学术的殿堂中耕耘。大多女教师在家是个贤妻良母,在校是个学术骨干,整天忙碌的身影,实现自己作为知识女性的人生价值。
1 高校女教师的科研现状
高校教师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群体,他们中的性别歧视或性别隔离现象基本消除。高校中的女教师人数占近半,是学校教学、科研中不可轻视的重要力量。女教师与男教师一样站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接受着同样的科研业绩考核。参加调查的高校女教师中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主持或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或者出版教材、专著等。她们在科研领域的优势并不比男性差。调查显示,高校女教师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她们对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越来越感到难以接受和认同,对教育、科研、行政管理等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在年轻一代的女教师中,由于实现计划生育,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又支持子女的事业,所以有更多的女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
虽然目前在教学科研等的各个领域中都能到女性的身影,特别是近年来女性的科研意识、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但科研领域中“阳盛阴衰”现象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高校教师中。女教师总体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还是无法与男教师相比,顶尖科技专家中,女性仍是凤毛麟角。如对浙江科技学院近五年的科研项目的调查中发现,女性为项目负责人从2001年占14%,2005年上升到28%。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的获奖中女性仅占26%,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的女教师占 25%,女教授人数占总数的17%。长江学者、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没有女教师的身影;151第二层次人才女性占20%,“151”第三层次的人才中女教师只占34%,这些一方面说明高校中女性成材的艰辛与不易,另一方面也说明女教师们科研动力、信心不足,女教师的科研潜力没能完全发挥出来。正如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说:“在科研成果领域里,没有显性的性别歧视,但是隐性的东西、文化的影响,还是存在并阻碍她们成长的。”[2]
1.1 外在的压力增大,内在的动力不足
高等教育大发展以后,各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对教师的科研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岗位聘任、科研考核、业绩奖励等一系列措施,让高校中的教师时刻有一种紧迫感。现在高校教师大都认为工作压力偏大,而女教师又承受着多重的压力。有来自家庭、社会的高期望值压力,又有来自内心的自我成就的压力。所以很多女教师感言活得很累,工作压力太大。而另一方面,女教师们的科研内在动力不足。高校中的女教师一方面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另一方面她们也导入世俗的传统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女性会压抑了自己成才的愿望。新近一项在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所作的专题调查表明,敢于参加社会竞争,大胆追求事业成功的女大学生在整个女生群体中只占极少数,这些知识女性们认为,以往妇女要求男女平等解放自身,这种解放的沉重代价是婚姻家庭的松散和女性风度魅力的丧失。高校女教师曾经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这样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带到她们现在的科研、教学工作中,成为她们事业发展的阻力。
在谈到阻碍高校女教师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时,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家庭与事业难以两全”是阻碍她们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所形成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世俗观念还根深蒂固,并在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当代女性的精神世界中。在工作事业上,大部分女教师还不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愿积极主动地同男性竞争,对一些复杂的带挑战性和尖端的科学研究工作存在恐惧感,不敢去尝试。许多即使获得高学历的知识女性对科学研究事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在高层次有作为的知识女性越来越少,无论从人数还是从成就上,无论从科学研究的质还是从科学研究的量上看,明显逊色于男性。”因为一个为了事业而不顾家庭的女强人在社会上还是家里都不被看好,因此大部分女教师缺乏竞争和拼搏精神。
1.2 自弱心理影响女老师科研期望
自弱心理降低女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期望,降低了女教师追求成功的热情和勇气,并直接影响女教师的科研潜力发挥。她们认为社会上、历史上男性事业成功比例大大高于女性,并以此为自己寻找合理的借口,表现在工作中就是缺乏竞争意识、不够自信,不愿也不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阻碍了女教师科研方面的成就。一方面,她们有高学历、高素质,因而也有追求事业成功的强烈愿望,但另一方面,她们往往对自己的成就有一种恐惧,对失败存在着顾虑与担忧,著名心理学家霍纳称这一现象为“成就恐惧症”。还有一个内在原因是,不少教师不想成为“女强人”、“女能人”,这样反而失去了周围人的社会认同,变成“孤独”的成功者。
女性的心理普遍很脆弱,就是高校特殊职业群体的知识女性也是如此。张向葵等曾对全国15所有代表性大学知识女性心理特点的调查分析,在个性方面,高校知识女性比知识男性较多地保留着传统中国女性的气质特征,如内向、温和、含蓄、踏实、克制、坚韧、凝重等;从情绪稳定性上来看,知识女性的烦恼、困惑、紧张、不安与焦虑明显高于知识男性;从职业动机上看,与普通女性相比,知识女性的职业效能感较高,但与知识男性相比则来自各方面的冲突较多,压力较大,如学术水平的提高、评职晋级、进修读学位等都要与男性标准相同,甚至有些方面还要略优于男性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3]。女教师想在科研方面作出成绩,关键的一點在于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克服自身心理上的劣势,要自信自强、勇敢拼搏。
1.3 女性的特点及客观因素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到什么地步,家庭仍然是整个社会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细胞。女主人是家庭结构的主要角色,有着天然的义不容辞的家庭责任。一般来说,科研工作要求具有连续性,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且一旦投入就可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没有节假日的连轴转。而女教师要因为生育和抚育子女的而不得不暂时中断科研工作。高校中不少男教师希望自己的团队成员或合作伙伴是有现代意识、洒脱、能干、竞争力强和有事业心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妻子则应是相夫教子、温柔贤淑和贤妻良母式的传统女性。由于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还较低,一般家庭中女性在家务上的付出多于男性,她们肩上的担子往往比男性更为沉重。女教师们绝大多数既是职业女性又是家庭主妇。通常情况下,高校教师对自身双重角色的期望值都很高,既想成就事业,又要拥有和谐幸福的家庭。但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事业与家庭两者兼顾并非容易。多数的女教师追求家庭与事业并重,她们不愿放弃对事业及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也不期望因为对事业的追求而破坏甚至舍弃家庭带来的幸福。她们努力包容传统人和现代人应有的能力和品行,力求在更高的层次上成为较为完整的女性。而实现的冲突让她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另外对不同性别群体来说,在社会选择和自我选择过程中,由于其社会地位或社会优势的不平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社会资源分配、奖励分配和角色表现上的不平等[4]。这也是科研领域中“马太效应”的一种体现。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由于现有项目评选制度的局限,很多研究资源是与领导职务相关的,而女性在科研机构中担当领导职务的比较少,申请项目及研究经费相对较难。学术环境中的隐性歧视,阻碍着女性的科研事业。女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成就不容易被男教师甚至同性女教师承认。正如西方有一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曾说的:“女子要作出双倍于男子的成绩才会被承认有男子的一半那么好。”
2 提升科研动力和信心的探讨
研究表明,对女性中的大多数,科学和生育相容,但兼顾研究职业、结婚和生育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条理性和一整套的个人适应能力[5]。一群杰出女科学家的成功经历早已证明,就科研而论,女性在生理和智力上并不比男性逊色。女性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原因不完全是知识储备的问题,而是历史、文化、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英国社会学家对上万人的成功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决定一个人成功重要因素中,80%属于个人“态度”等主观因素,只有7%属于运气、机遇、环境、天赋、背景等所谓的客观因素。这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关键在于这个人的“态度”[6]。有什么样的期望,就会有什么样的信念;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而有了态度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结果,最终就会取得成功。由于职业特点,高校女教师较其他行业的女性有更充足的可支配时间,如何调整心态抓紧人生中每一个宝贵的时光,是高校女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1 挑战传统,赢得未来
传统的男女分工或偏见阻碍了女性聪明才智的发挥,承认男女之间有生理差别而非智力差别。女性也有心理上的优势,相对于男性来说,她们更是以柔韧性见长,其忍耐力和承受力更强一些,而这种忍耐力和承受力,会激发出女性自身内部的潜能,推动她们开拓创新。女性往往能长期专注一件事,感觉敏锐,观察细致,长于记忆,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有语言的天赋,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在认知活动中有耐心。女性独特的视角,会发现新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不但可以成为工作动力,也可能成为工作独创性的源泉,女性完全能凭借优势与优秀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取得成功。心理学家认为,从成就认知方式看,男性的竞争性功利性使得男性比较重视行动的结果和效果,而女性更强调行动过程的重要性,不太计较暂时的得失,能深入细节、持之以恒。居里夫人、吴建雄的科研事例就证明了这一点[7]。
营造良好心境是高校女教师们的必修课。心理学家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心境是被拉长了的情绪”,它使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都留下明显的烙印,并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高校中的女女教师都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具有多种潜能,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体力的作用降到了最低限度,为女性在社会生产领域与男性进行平等竞争创造了新的机会。要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先从自我改造入手。只有勇敢地挣脱束缚自己心灵的绳索,才能在工作中抓紧每一个机会。
2.2 不断学习,增加动力
女性要先具备与男性平等互利的能力,然后才能走向平等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作为女教师首先牢记要不断的学习,有意识地不断扩充、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新问题。要开展科研工作,首先要选定一个科研主攻目标。对每个人来说,选择目标的过程,就是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习过程。心理学家认为,从生理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更富有耐性与坚韧性,一旦确立了目标,多数人能够排除障碍、坚持到底。成功女人她们一般都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自信心,同时还具有不迷信权威的开拓创新能力。事实上,她们的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积累和培养形成的。作为女人,既然选择了高校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就应该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必须以教学科研并重。女教师有意识地坚持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要积极地自我容纳。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要学会全面审视自己,对自己的问题、缺点和错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更不能自暴自弃。要克服女性中较常出现的虚荣心、嫉妒心及自弱心。必须树立那种有着顽强的毅力和永远充足的自信,敢于面向抉择与挑战,敢于追求卓越超群的理念,不要停留在疑虑、恐惧和懦弱中,而应面对人生勇往直前。
高校中的女教师大都在较好的学术环境中工作,无论是继续深造、学术交流或获取相关的研究信息都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條件。高校教师的弹性工作制对每一个女教师来说都是个考验,如何利用人生的每个光阴,相信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2.3 强化团队协作精神,不断自我完善
现在已进入大科学时代,团队协作精神是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品德之一。培养合作精神是时代的发展需要。科研工作有竞争,更需要合作。高校女教师应善于同他人交流和合作,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攻关。要化“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化“同性相斥”为“同性相印”。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善于与他人合作、与丈夫合作的女教师比那些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女性更容易出成果,其学术水平和地位也随之提高。
高校知识女性要想有所成就,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自我完善。自我完善就是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和知识技能的增强。要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身份以及社会群体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认识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自我修养逐渐形成高尚的情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拼弃那些消极的自卑、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等心理。在工作中培养优良的品质,从消极的心态中摆脱出来,不断完善自己。运用自己的独特个性,创造性地为社会服务。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适应工作并能够具有开拓进取的各种知识技能,这就要求高校知识女性要具备创新进取精神,积累储存新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以独立的个性面对社会,完全担负起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培养奋斗意识。要有意识地认识自己的潜能,并把它发扬光大。克服惰性。除了发现自己的特有潜能之外,还要发挥精神力量,克服惰性,逾越自我。
2.4 带着快乐的心境工作
当今密码学界的巾国英雄王小云说过“你的观点在哪里应该要有自己的感觉,不能人云亦云。长期的选择、积累、思索和探求让她带领的女子团队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而她们的研究就像音乐创作一们有趣[8]科研工作是艰苦的,这就需要女性调整心态,工作中感悟人生,寻求探索的快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方华和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叶玉如都说:“成功和鲜花只是科研生涯中无心的点缀,倒是不断的失败体验、寂寞淡静的心态、专注的精神,伴随着科研的漫长岁月。
女性因为有知识,就有能力主导自己的生活,而要自觉地培养和掌握自己的心境,保持经久快乐,须谨记心理学家的十六字箴言:“振奋精神,自得其乐,广泛爱好,乐于交往。”詹姆斯说过:“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你要找到快乐的方法,那就是振奋精神。”幸福是一种心境,而非状态。常为自己所有而高兴,不为自己所无而忧虑,就是自得其乐的主要方法。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可以陶冶情操,增加乐趣。广泛交友更是保持心境快乐必不可少的环节。女性只有与男性一样贡献与社会,才能找到完整的生命意义和价值。高校女教師要真正撑起“半边天“,不仅需要自身的睿智和勤勉,更有待于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5 结语
美国著名神经学家本-巴里斯,为了科研事业,在饱受性别歧视之后,毅然改性。她(他)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称在阻碍女性进入科技界的原因中,偏见比基因扮演着更大的角色。因此要真正发挥女性的半边天作用,还需要女性自身的努力及全社会的支持和鼓励。 一个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帮助,离不开国家的培养,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远贵,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教育导刊,2006,10,P21.
[2] 钟华,在困境中开放的玫瑰,科学时报20040310,国际新闻栏目.
[3] 张向葵,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特点的调查研究,心理学探新,2001,3,P63.
[4] 林聚任,论中国科学界的性别分化与性别隔离,科学学研究2000年3月,P98-112).
[5] 美.乔纳森著,张纪昌译,婚姻生育对女性科学家科研成果的影响,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3P.
[6] 于光,脑内投篮,青年文摘,2005,8,红版式P51.
[7] 董美珍,女性科学家的科研风格探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P24-26.
[8] 许杰.风云人物.钱江晚报第四版,200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