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和感悟,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要及时地发现问题、挖掘、延伸,让学生体验和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创设情境;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45-02
在思品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常常在创设情境后,提出一些直奔主题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看书回答或者就事论事一带而过,只说一些原则话。从表面上看,教师注重了创设情境,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但所创设情境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没有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是没有对事例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剖析,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对事例进行拓展和延伸,没有找到情感的共鸣点,不能迸发思维的火花,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在案例教学法研究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下面结合几个课例作些分析与探讨。
一、动中求问,抓住活动的转折点
有位教师在八年级思品第一课“同学,朋友”时,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同学们主动和自己的好朋友握握手,看看有几位好朋友。于是,同学们穿梭在教室里,有的在握手,还有的在拥抱。几分钟后,教室里慢慢安静下来,教师说“我很高兴,却又悲哀,高兴的是你们有那么多好朋友,悲哀的是没有一个同学和老师握手,难道教师在班里一个好朋友也没有吗?”同学们一怔,对视了几秒钟,有的同学大胆地说:“你是老师啊!”老师又说:“对呀,我是老师,可又是班里的一员,为什么没有人和老师握手呢?”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在思考。老师接着说:“这不怪你们,完全怪老师,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主动走下去以平等的身份和同学们握手,所以同学们把老师给忘了。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老师怎样才能和同学们交上朋友呢?”,想了一会儿,一个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说:“老师要走下讲台。”另一个同学说“老师要主动”,还有的同学说“老师要先握手”……,这时老师笑了,他轻轻地走下讲台,伸出自己的手说“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愿意!”教室里伸出了无数只小手……,老师和每一个小手握在了一起。在同学们非常的高兴时,老师说:“同学们请想一想,怎样才能交上好朋友呢?朋友之间又应当怎样相处呢?”同学们一边想一边回答着,一节课就在这样欢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很显然,在这堂课上,老师为了教会学生们交朋友和如何与朋友相处,没有生硬地提出问题,没有空洞地讲出几条理由,让同学们记住,而是用一个小游戏创设了一个情境,在同学们热情高涨时,话锋一转提出一个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老师没有交到朋友?”让同学们去思考、探索,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达到了情感的交流。这种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具有鲜明的生动性、趣味性、现实性,自然而清新。老师巧妙地利用这个转折点,及时抛出几个值得思考地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明白了许多有价值的道理,课堂效果很好。
二、挖掘情境,找到学生的感悟点
例如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营造气氛,在上课时先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但是放完歌以后,就开始讲授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利用歌词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十分可惜。假如在放完歌后,让学生认真体会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细细琢磨每一个用词,提出为什么用五十六朵“花”?“中华”是什么意思?“兄弟姐妹”表达了什么含义?“是一家”是什么意思?我们这个“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是怎样管理的呢?等等,一步步地去推进,让学生去思考、探讨,自然而又有趣,一个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我们的思品课堂上,并不缺乏创设情境的习惯和资源,缺乏的是对情境的进一步分析和挖掘,不能充分利用情境每一个有价值的环节,创设出能够让学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达到创设情境的理想效果。
三、延伸情境,让情感向前再走一步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情境中出现的难点或矛盾,也就是学生的兴趣点,及时提出问题,顺势引导,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八年级“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一课,一个教师举了学生和教师产生矛盾的例子,然后大谈学生应该如何主动和老师去沟通。有一位教师同样也是举这个例子,在同学们交流完成后,他进一步提出“假如你是老师,当学生到你办公室承认错误时,你会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呢?”并让学生扮演老师,进行现场模拟表演,有的“横眉冷对,大声呵斥”,有的“和风细雨,谆谆诱导”,有的“置之不理,任其站立”,还有一位“老师”,当看到学生走进办公室时,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搬了一个凳子让学生坐下,又倒了一杯水递给他,并轻轻地为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深情地注视着学生说了一句“你好,请坐。”……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教室里安静下来后,老师只说了一句“师生沟通的桥梁是平等和理解”。通过让学生换位表演,体验到了师生平等、理解、沟通的重要性,达到了换位思考的作用,可谓事半功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让他们懂得生活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这是空洞说教和死记硬背所不能完成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十分重要,教师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走进生活,得到体验,受到启发,在思考和感悟中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活动中,要及时地发现问题、挖掘情境、延伸引导,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创设情境不能生搬硬套,没有一定之规,需要教师大胆的创设、及时的发现和巧妙的引导,但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地探究和体验,在实践中思考和理解社会的要求,不断矫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创设情境;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45-02
在思品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常常在创设情境后,提出一些直奔主题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看书回答或者就事论事一带而过,只说一些原则话。从表面上看,教师注重了创设情境,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但所创设情境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没有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是没有对事例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剖析,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对事例进行拓展和延伸,没有找到情感的共鸣点,不能迸发思维的火花,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在案例教学法研究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下面结合几个课例作些分析与探讨。
一、动中求问,抓住活动的转折点
有位教师在八年级思品第一课“同学,朋友”时,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同学们主动和自己的好朋友握握手,看看有几位好朋友。于是,同学们穿梭在教室里,有的在握手,还有的在拥抱。几分钟后,教室里慢慢安静下来,教师说“我很高兴,却又悲哀,高兴的是你们有那么多好朋友,悲哀的是没有一个同学和老师握手,难道教师在班里一个好朋友也没有吗?”同学们一怔,对视了几秒钟,有的同学大胆地说:“你是老师啊!”老师又说:“对呀,我是老师,可又是班里的一员,为什么没有人和老师握手呢?”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在思考。老师接着说:“这不怪你们,完全怪老师,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主动走下去以平等的身份和同学们握手,所以同学们把老师给忘了。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老师怎样才能和同学们交上朋友呢?”,想了一会儿,一个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说:“老师要走下讲台。”另一个同学说“老师要主动”,还有的同学说“老师要先握手”……,这时老师笑了,他轻轻地走下讲台,伸出自己的手说“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愿意!”教室里伸出了无数只小手……,老师和每一个小手握在了一起。在同学们非常的高兴时,老师说:“同学们请想一想,怎样才能交上好朋友呢?朋友之间又应当怎样相处呢?”同学们一边想一边回答着,一节课就在这样欢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很显然,在这堂课上,老师为了教会学生们交朋友和如何与朋友相处,没有生硬地提出问题,没有空洞地讲出几条理由,让同学们记住,而是用一个小游戏创设了一个情境,在同学们热情高涨时,话锋一转提出一个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老师没有交到朋友?”让同学们去思考、探索,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达到了情感的交流。这种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具有鲜明的生动性、趣味性、现实性,自然而清新。老师巧妙地利用这个转折点,及时抛出几个值得思考地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明白了许多有价值的道理,课堂效果很好。
二、挖掘情境,找到学生的感悟点
例如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营造气氛,在上课时先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但是放完歌以后,就开始讲授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利用歌词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十分可惜。假如在放完歌后,让学生认真体会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细细琢磨每一个用词,提出为什么用五十六朵“花”?“中华”是什么意思?“兄弟姐妹”表达了什么含义?“是一家”是什么意思?我们这个“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是怎样管理的呢?等等,一步步地去推进,让学生去思考、探讨,自然而又有趣,一个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我们的思品课堂上,并不缺乏创设情境的习惯和资源,缺乏的是对情境的进一步分析和挖掘,不能充分利用情境每一个有价值的环节,创设出能够让学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达到创设情境的理想效果。
三、延伸情境,让情感向前再走一步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情境中出现的难点或矛盾,也就是学生的兴趣点,及时提出问题,顺势引导,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八年级“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一课,一个教师举了学生和教师产生矛盾的例子,然后大谈学生应该如何主动和老师去沟通。有一位教师同样也是举这个例子,在同学们交流完成后,他进一步提出“假如你是老师,当学生到你办公室承认错误时,你会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呢?”并让学生扮演老师,进行现场模拟表演,有的“横眉冷对,大声呵斥”,有的“和风细雨,谆谆诱导”,有的“置之不理,任其站立”,还有一位“老师”,当看到学生走进办公室时,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搬了一个凳子让学生坐下,又倒了一杯水递给他,并轻轻地为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深情地注视着学生说了一句“你好,请坐。”……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教室里安静下来后,老师只说了一句“师生沟通的桥梁是平等和理解”。通过让学生换位表演,体验到了师生平等、理解、沟通的重要性,达到了换位思考的作用,可谓事半功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让他们懂得生活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这是空洞说教和死记硬背所不能完成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十分重要,教师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走进生活,得到体验,受到启发,在思考和感悟中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活动中,要及时地发现问题、挖掘情境、延伸引导,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创设情境不能生搬硬套,没有一定之规,需要教师大胆的创设、及时的发现和巧妙的引导,但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地探究和体验,在实践中思考和理解社会的要求,不断矫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