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式教学浅谈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klie198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牵引式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对牵引式教学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以室内设计为样例从目的式牵引、项目式牵引、问题式牵引、差异化培养四个方面进行简要概述,通过目标分解重组进行目标式牵引,通过项目合作参与提升操作能力,通过问题提出、剖析、解决强化互动。
  关键词:牵引式教学;目的式牵引;项目式牵引;问题式牵引;差异化培养
  伴随社会的发展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室内设计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大中专院校均开设了这门课程。由于各学校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等不同,有的偏重理论,有的偏向实际应用。培养高端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大中专院校应当时刻坚持的理念。近年来,一些文学与艺术设计学院紧贴这一教学培养宗旨,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修养深、设计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但是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依然发现,现实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主动性不足,探索力度不够,对艺术的理解依赖性强,造成了毕业后设计工作中创新能力差、主动作为少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更高、更远的发展。为此,开展室内设计专业的牵引式教学课题研究,是当前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方式方法转变并突破当前瓶颈的重要手段。通过差异化教学比较、项目定量分析、质量定性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突出学生主观学习愿望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手段,实现毕业学生艺术修养深厚、独创思维强烈、项目操作熟练,完全迎合当前社会的人才需要。
  所谓牵引式教学,是指通过采取激发性的措施,注重发挥学生主动作为意识,从而实现教学完整配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纵观欧美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培养,都以各式各样的牵引为支撑,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主要进行的牵引式教学主要有目的式牵引、项目式牵引、问题式牵引、差异化培养等手段。
  目的式牵引,就是将培养目的作为教学中心。以学院艺术设计教学为例,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实际操作为目的,在整个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确定了解自己为期三年学习的目标和应该掌握的能力,将能力进行要素量化、分项。依据大纲培养目标,制订自己的学习重点和方向,做到个性化学习,调动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软件学习中,有的学生将3DMAX作为最重要科目,那么在保证其他科目平衡的情况下,就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放在对这个软件的学习上,达到精通的目标要求。目的式牵引是以培养专业兴趣爱好为主要内容,对教学对象实施逐个了解,掌握其对专业方向的爱好,在同一教学大环境下,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行为。
  项目式牵引,是在制订好目的式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单位和教学目的,加强与外单位合作,开展项目式教学,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能力,特别是室内设计这种操作性、实践性强的专业,项目式牵引教学具备更为重要的教学优势。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在设定的项目中完成,教学对象可以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做到边学边做边用,可以高效地保证一个分课程过后,迅速定位教学专业在室内设计中的定位和方向,基本能达到日后深化专业知识,进一步精通学习该专业方向课程的目的,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项目实践经验,在日后的工作能够迅速进入状态。
  问题式牵引,就是在实施教学内容之前,以问题引导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问题式牵引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做到对教学内容重难点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具备相当的教学经验,能够迅速判断教学对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预期,制订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牵引下关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保证教学质量。问题式牵引,还可以扩大互动效应,在教学之前主张教学对象对内容进行必要的预习,然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式教学,在探讨过程中掌握基本内容,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保证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差异化培养,是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而展开进行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评估进行量化,在进行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对教学专业有大体了解,实施全面的教学测验,从而大致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搭配学习,调动学生的自主探讨热情。差异化教学还要注重与学生沟通,针对的学习兴趣,展开差异化培养,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结合教学以外的时间,全方位地进行培养,细化教学细节,做到在生活中教,在生活中学,使学生走出校门能够迅速适应社会,进行工作。
  四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应该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分析,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多管齐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使之能够真正达到教学要求,专业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的专业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红敏.问题牵引式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扩展[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3).
  [2]许向阳,王元珍.问题牵引的汇编语言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
  [3]刘细发,夏家莉.基于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项目牵引式”教学模式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4]张丽平,罗慧英.项目式教学法在技术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5]赵莹.基于项目式教学法的《三维动画制作(Maya)》课程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
  作者简介:王灵,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学院文学与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助教。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些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日趋深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其已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结合实例探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  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借助
在启蒙思想高扬的十八世纪,人们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因此有不少学者纷纷踏入了借探索“自然”来著书立说的行列,卢梭便是其中的一员。与理性至上的主流自然理论观所不同的是,卢梭并不认可理性在自然理论中的核心价值,在他看来,“自然”和“社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自然状态下只有感性而没有理性这类来自社会状态的产物。对卢梭而言,自然理论构成了其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回归自然”和建立“民主
隐喻是一种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隐喻不止是一种语言的表面现象,更是深层的认知机制,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们的判断,使语言结构化。随着现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如何对隐喻进行正确的口译,实现跨文化的沟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占据了重要的研究地位。框架理论由戈夫曼在1974年提出,是语言学研究中用来研究隐喻的重要方法论,随后框架理论成为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根据框架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不仅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还有多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典诗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
空气轴承在精密及超精密制造领域中应用广泛,其原因在于其精度高、低摩擦、污染小等特性。然而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质所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以及空气静压轴承承载性能较低、刚度低的问题是空气静压主轴的主要问题。其中承载能力、气膜厚度、刚度,转速等参数成为影响轴系稳定性的关键要素。因此对于空气静压轴承的性能参数的测量对提高和改善轴承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力学理论和流体力学知识,设计研制了 一台空气静压主轴性能测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资源现状、周边社区居民的健身现状以及高校与社区共享的现状等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