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接受根治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根治术的病理学确诊结肠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术后行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且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排除术前接受新辅助抗肿瘤治疗、伴有感染性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以及术后3个月内因非肿瘤原因死亡的患者。共258例结肠癌患者被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男146例,女112例,中位年龄55(22~85)岁。100例(38.8%)肿瘤位于右半结肠,158例(61.2%)肿瘤位于左半结肠部位。194例(75.2%)肿瘤为高、中分化,64例(24.8%)为低分化。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7版TNM肿瘤病理分期,196例(76.0%)为ⅢA和ⅢB期、62例(24.0%)为ⅢC期。术前癌胚抗原水平中位数3.8(0.3~287.5)μg/L,术后辅助化疗疗程中位数6(1~8)个。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术前LMR预测3年总生存结局的最佳临界值,根据该临界值将全组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计算并以Log-rank方法比较两组3年肿瘤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ROC曲线显示,术前LMR预测3年总生存结局的最佳临界值为4.29,其中低LMR组(LMR<4.29)143例,高LMR组(LMR ≥ 4.29)115例。与高LMR组相比,低LMR组中男性[62.2%(89/143)比50.4%(58/115),χ2=4.167,P=0.041]、右半结肠癌[44.8%(64/143)比31.3%(36/115),χ2=4.858,P=0.028]和肿瘤最大径>4 cm[60.1%(86/143)比33.0%(38/115),χ2= 18.748,P<0.001]的比例更高。全组随访3.0~74.0(中位数46.0)个月,高LMR组与低LMR组的3年肿瘤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8%比78.9%,P=0.210);而低LMR组的3年总生存率低于高L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6%比97.2%,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LMR(HR=2.841,95%CI:1.146~7.043,P=0.024)、右半结肠癌(HR=2.865,95%CI:1.312~6.258,P=0.008)和术后辅助化疗<6个疗程(HR=0.420,95%CI:0.188~0.935,P=0.034)影响患者总体生存期。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LMR(HR=2.550,95%CI:1.024~6.347,P=0.004)和右半结肠癌(HR=2.611,95%CI:1.191~5.723,P=0.017)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外周血LMR水平可以有效预测接受根治性治疗后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低LMR提示预后不良,需要强化术后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