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转换角色,还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笔者在讲完《短暂的隋朝》后,细细的回味本课并仔细阅读课标和课改理念,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反思,并重新设计了教案,下面将我的教学过程和教后的反思展示如下,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新课改 观摩课 教学 反思
Think more about a class of studying and emulating
Wen Zhanhong
【Abstract】The new course reform not only needs teachers to change their roles but also emphasizes teachers’ self thinking more and more. After the writer has explained the text, The Transitory Sui Dynasty, she has called to mind and ponder the text and also read the course standard and the idea of the course reform carefully and felt that there are many points in teaching that text which is worth thinking more about it, so the new teaching plan is designed. The following is the teaching course and more thinking about teaching, hoping to get the comment or criticism from each colleague.
【Keywords】New course reform A class of studying and emulating Teaching Repeated thinking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居高临下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我在讲完《短暂的隋朝》后,细细的回味本课并仔细阅读课标和课改理念,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反思,并重新设计了教案,下面将我的教学过程和教后的反思展示如下,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隋朝历史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它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继承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并将其发扬光大,沿用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把北魏的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和生活安定;它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被唐朝沿用和进一步完善,并深深影响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唐朝所沿用;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作用在唐朝得到充分发挥;隋朝对北魏府兵制的沿用与改进被唐朝所继承;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为唐初统治者所吸收。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长城和运河是人类历史的两大奇迹,如果说长城是阳刚雄健的一撇的话,那么运河便是阴柔深沉的一捺,这一撇一捺共同构筑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字。长城是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那么运河又是最大限度的交流与沟通,它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如此壮观的人类奇迹是如何开通的?历经千年风吹雨打后而今又有什么变化?它的开通对隋朝、对唐朝又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和探究。
[思想]恰当的引入不但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更好地为后面组织教学服务。所以《话说运河》的情景导入给了本节课一个很好的气氛渲染,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2.新课。
2.1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1.1 隋朝的建立:
(1)建国:①时间:581年;②人物:杨坚;③都城:长安;④年号:开皇;⑤方式:外戚夺权。
(2)改革:开皇之治。
2.1.2 隋朝的统一。
(1)隋朝的统一:589年灭陈。
【探究】隋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②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南北差距缩小;
③隋朝相对强大;
④陈朝比较弱小;
⑤长期分裂,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⑥隋文帝励精图治,“开皇之治”使隋国力大增。
(2)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南北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知识巩固】:
1.杨坚建立隋朝的方式是( )。
A.武装政变B.外戚篡权
C.利用农民起义D.消灭割据
2.隋的统一的必然性是( )。
①各族人民相互融合;②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④陈朝的腐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环节导入】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又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在短短的38年中还留下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程建设。下面我们进入本节重点知识——隋朝的建设。
2.2 隋朝的建设。
2.2.1 兴建两都(长安、洛阳)。
展示1大兴城复原图(从建筑学、美学、历史学角度评价大兴城,感叹帝王的威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展示2大兴城的平面结构图(反映城市的规划、建筑的水平,惊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探究】兴建两都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环节导入】如果说兴建两都从侧面反映了隋的经济实力的话,那么直接展现隋经济实力的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问题——广设仓库。
2.2.2 广设仓库(了解仓库的名称和位置及其储备量;引导启发学生根据仓库的名称和位置及其储备量来说明:①隋朝农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②剥削程度严重;让历史走进现实,告诫统治者勤政爱民、心存百姓、和谐社会。)
【环节导入】在38年的统治中,隋朝还有一项人工奇迹,引出下一个问题——大运河。
2.2.3 开通运河:展示大运河扬州段。
【讲述】通过展示大运河扬州段蓝天白云下流动的运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片中所蕴含的人文、历史和地理信息,培养学生通过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掌握运河,用数字分解法将大运河肢解。
【知识引伸】通过学生收集到的关于古代大运河的保护措施和现代大运河的申遗工作的资料,强化学生对中华古文化的保护意识,让历史走进现实。
【环节导入】大运河开通了南北交通大动脉,加强了隋炀帝对江南的控制,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他还下令在北方修筑弛道,改善了北方的交通条件。引出下一个问题——修筑弛道。
2.2.4 修筑弛道。
【环节导入】上述四大工程建设不仅是隋朝经济实力的充分体现,更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集中展示。然而创造了如此辉煌历史的劳动人民又是怎样生活的呢?引出下一个问题——隋朝的灭亡。
2.3 隋朝的灭亡。
2.3.1 隋的灭亡——时间、地点。
2.3.2 隋灭亡的原因。
【感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3.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隋的建立和实现全国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建立后采取的各项措施,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至于隋的短暂,其根源在于隋的暴政,这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唐朝的统治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4.教学反思。
4.1 教学设计落实新课标、体现新课改。关于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导入、探究问题,屏幕展示古代诗人(胡曾、皮日休、李敬方等)关于大运河的评价,由古代大运河走进现代大运河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并阐述观点,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包缆课堂的演员和导演,而是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顾问,是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由原来的教师一讲到底,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互相交流,师生、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师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2 把激情带入课堂。教师每一堂课都能做到自己有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情,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励学生的情感,我想这样的老师和他的课学生一定非常的喜欢。以前我也比较注重把激情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讲本节课时,我先用《话说运河》的片头引导学生去探究大运河,并意识到它和长城有着类似的着眼点。在导语的设计上尽量用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气和自己高昂的激情,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此后,这样的激情经常在课堂上出现,连学生都深深的被感染了。
4.3 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问题是放飞思维和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而且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教学就无法进行,它也是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所以在本课中,我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
4.4 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在课堂上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课堂上还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教师牵引着学生主动地解决。如果能给学生一些质疑时间,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解,就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成为教学的参与者了。
【关键词】新课改 观摩课 教学 反思
Think more about a class of studying and emulating
Wen Zhanhong
【Abstract】The new course reform not only needs teachers to change their roles but also emphasizes teachers’ self thinking more and more. After the writer has explained the text, The Transitory Sui Dynasty, she has called to mind and ponder the text and also read the course standard and the idea of the course reform carefully and felt that there are many points in teaching that text which is worth thinking more about it, so the new teaching plan is designed. The following is the teaching course and more thinking about teaching, hoping to get the comment or criticism from each colleague.
【Keywords】New course reform A class of studying and emulating Teaching Repeated thinking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居高临下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我在讲完《短暂的隋朝》后,细细的回味本课并仔细阅读课标和课改理念,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反思,并重新设计了教案,下面将我的教学过程和教后的反思展示如下,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隋朝历史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它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继承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并将其发扬光大,沿用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把北魏的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和生活安定;它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被唐朝沿用和进一步完善,并深深影响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唐朝所沿用;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作用在唐朝得到充分发挥;隋朝对北魏府兵制的沿用与改进被唐朝所继承;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为唐初统治者所吸收。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长城和运河是人类历史的两大奇迹,如果说长城是阳刚雄健的一撇的话,那么运河便是阴柔深沉的一捺,这一撇一捺共同构筑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字。长城是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那么运河又是最大限度的交流与沟通,它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如此壮观的人类奇迹是如何开通的?历经千年风吹雨打后而今又有什么变化?它的开通对隋朝、对唐朝又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和探究。
[思想]恰当的引入不但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更好地为后面组织教学服务。所以《话说运河》的情景导入给了本节课一个很好的气氛渲染,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2.新课。
2.1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1.1 隋朝的建立:
(1)建国:①时间:581年;②人物:杨坚;③都城:长安;④年号:开皇;⑤方式:外戚夺权。
(2)改革:开皇之治。
2.1.2 隋朝的统一。
(1)隋朝的统一:589年灭陈。
【探究】隋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②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南北差距缩小;
③隋朝相对强大;
④陈朝比较弱小;
⑤长期分裂,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⑥隋文帝励精图治,“开皇之治”使隋国力大增。
(2)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南北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知识巩固】:
1.杨坚建立隋朝的方式是( )。
A.武装政变B.外戚篡权
C.利用农民起义D.消灭割据
2.隋的统一的必然性是( )。
①各族人民相互融合;②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④陈朝的腐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环节导入】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又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在短短的38年中还留下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程建设。下面我们进入本节重点知识——隋朝的建设。
2.2 隋朝的建设。
2.2.1 兴建两都(长安、洛阳)。
展示1大兴城复原图(从建筑学、美学、历史学角度评价大兴城,感叹帝王的威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展示2大兴城的平面结构图(反映城市的规划、建筑的水平,惊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探究】兴建两都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环节导入】如果说兴建两都从侧面反映了隋的经济实力的话,那么直接展现隋经济实力的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问题——广设仓库。
2.2.2 广设仓库(了解仓库的名称和位置及其储备量;引导启发学生根据仓库的名称和位置及其储备量来说明:①隋朝农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②剥削程度严重;让历史走进现实,告诫统治者勤政爱民、心存百姓、和谐社会。)
【环节导入】在38年的统治中,隋朝还有一项人工奇迹,引出下一个问题——大运河。
2.2.3 开通运河:展示大运河扬州段。
【讲述】通过展示大运河扬州段蓝天白云下流动的运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片中所蕴含的人文、历史和地理信息,培养学生通过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掌握运河,用数字分解法将大运河肢解。
【知识引伸】通过学生收集到的关于古代大运河的保护措施和现代大运河的申遗工作的资料,强化学生对中华古文化的保护意识,让历史走进现实。
【环节导入】大运河开通了南北交通大动脉,加强了隋炀帝对江南的控制,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他还下令在北方修筑弛道,改善了北方的交通条件。引出下一个问题——修筑弛道。
2.2.4 修筑弛道。
【环节导入】上述四大工程建设不仅是隋朝经济实力的充分体现,更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集中展示。然而创造了如此辉煌历史的劳动人民又是怎样生活的呢?引出下一个问题——隋朝的灭亡。
2.3 隋朝的灭亡。
2.3.1 隋的灭亡——时间、地点。
2.3.2 隋灭亡的原因。
【感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3.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隋的建立和实现全国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建立后采取的各项措施,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至于隋的短暂,其根源在于隋的暴政,这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唐朝的统治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4.教学反思。
4.1 教学设计落实新课标、体现新课改。关于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导入、探究问题,屏幕展示古代诗人(胡曾、皮日休、李敬方等)关于大运河的评价,由古代大运河走进现代大运河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并阐述观点,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包缆课堂的演员和导演,而是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顾问,是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由原来的教师一讲到底,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互相交流,师生、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师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2 把激情带入课堂。教师每一堂课都能做到自己有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情,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励学生的情感,我想这样的老师和他的课学生一定非常的喜欢。以前我也比较注重把激情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讲本节课时,我先用《话说运河》的片头引导学生去探究大运河,并意识到它和长城有着类似的着眼点。在导语的设计上尽量用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气和自己高昂的激情,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此后,这样的激情经常在课堂上出现,连学生都深深的被感染了。
4.3 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问题是放飞思维和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而且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教学就无法进行,它也是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所以在本课中,我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
4.4 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在课堂上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课堂上还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教师牵引着学生主动地解决。如果能给学生一些质疑时间,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解,就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成为教学的参与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