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美两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在指导思想、管理理念、工作机制、工作内容、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参考美国学生工作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学生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美国 学生工作 学生事务
[中图分类号] G5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7-0061-03
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其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也保持了良好的同步发展态势。中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经过长期的积累也有许多自身的特点。通过中美两国学生工作指导思想、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工作队伍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参考美国学生工作的经验,对于我国学生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美两国学生工作指导思想的比较
(一)美国高校事务哲学指导思想浅析
影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性主义、新人道主义、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另外,宗教思想对美国高校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1.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者高度推崇人类的理性思维。在高等教育方面,理性主义者认为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应当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成熟服务。其对于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的影响在于它确定了学生事务工作的重要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业服务,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这种哲学思想强调学校定的教学科研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主导作用,忽视课堂以外的问题。
2. 新人道主义
新人道主义强调意志自律、人格平等,认为人最高层次的存在境界和最高价值实现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新人道主义哲学指导思想认为,高等教育不仅应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和提高,同时还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关注课外活动对学生智力开发、提升学术的支持作用。它直接促成了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学生服务”模式的形成。
3.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暗含平等和民主思想。实用主义者确立了工作经验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为高等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奠定了观念基础,大大促进了美国学生工作由“学生服务”模式向“学生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用主义思想强调学校专业设置应考虑社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注重实践的效果,高度重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和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强调学生工作应当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等多需要。但实用主义过于注重结果,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
4.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重视人的现实存在,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人的精神和灵魂,呼吁“学术自由”,强调学生对于自身学习和发展的责任。存在主义哲学指导思想直接促成“学生发展”的学生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控制学生行为的管理模式最终由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所取代。
(二)中国高校学生工作哲学指导思想
1. 传统哲学思想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居于主体地位,对于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深远。主要影响表现为:高度凸显“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人才培养必须“德才兼备”,养成学生的理想人格,达到全面发展。同时,崇尚集体主义,要求个人精神服从群体意志,倡导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
(2)法治主义思想。法治主义思想注重依靠法令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统治和管理。该理论辐射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主张对学生实施严格的纪律约束和监督管理,维持学校良好的秩序,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但其本质是“人治”,和现代“法治”精神有本质区别。这种做法漠视了学生的个人权利,容易导致学校行政权力的强势对学生合法利益的侵害,不利于现代大学民主、平等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现代公民素质的养成,难以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符合时代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 现代学生管理思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要求设置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机构,其中学生教育工作主要负责“端正学生的政治立场,坚定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生管理工作则围绕“以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等基础建设”展开。学生教育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要求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学生管理则要保证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各高校对片面强调“政治挂帅”进行反思, 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二、中美两国学生工作管理理念比较
1937年,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对学生特征的看法》的报告,指出:“教育机构的指导思想或驾驭机构有责任考虑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的智力能力和成就,他的感情组成,他的身体状况,他的社会关系,他的职业态度和技能,他的道德和宗教价值观念,他的经济能力,他的美学欣赏。简而言之,应当强调学生作为一个人去发展而不仅仅是对他进行智力训练。”1987年,全美学生管理协会在纪念《对学生特征看法》时指出:美国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既满足学生的要求,又符合学校的办学目的,使学校和学生成功地适应和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还重申了学生事务的宗旨,即:提高和支持院校的教学使命,通过鼓励创新精神并确定行为界线,促进共同理想,维护个人权利,鼓励独立思考和学生的联合行动。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要求为具有不同天赋、不同需要、不同目的、不同个性的全体学生服务,注重学生个体的引导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发生了极大改变,对高校学生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我国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主要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强调“德育首位”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随着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范围不断拓展,在继续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控制和规范以外,还开始关注心理、职业规划、创业等多方面指导,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中美学生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比较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覆盖到学生活动、教学辅助、生活辅助和学生事务工作等方面,内容广泛。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相应分为招生、注册、就业、住宿、体育运动、咨询和健康服务等机构,都在学生事务副校长的统一领导下,与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美国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结构趋于扁平化,体现出如下特点: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较宽,管理活动的分权化程度较高;服务功能强,专业化突出;机构独立设置,功能高度分化;垂直化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灵活;组织机构根据职能设置,分工细致;学生团队自主管理。其缺点在于,由于管理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自身,相对比较松散,对于不住在学校宿舍内的学生缺乏有效管理。
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党政共管体制,采取校、系、年级(班级)逐级管理、条块结合的运作方式。在校一级一般由一位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分管全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处(部)、校团委是学校层面学生工作管理的主体。一般学生工作处(部)负责奖、助、贷学金、勤工助学、就业等,校团委负责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教务处负责教学和学籍管理,后勤处或后勤公司负责食宿等生活管理,招生办公室负责招生工作。院系一级的学生工作,由院系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政治辅导员具体负责,院系学生工作队伍接受学生工作处(部)、校团委等校级职能部门和院系党(委)总支、行政的双重领导,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学生管理等各方面。
四、中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比较
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很受认可的职业方向和职业选择。管理人员的聘任要求明确、程序公开。岗位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岗位的管理人员一般为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学生事务实践、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硕士;初级岗位管理人员积累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后,若取得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可申请中级岗位;高级管理人员除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学术功底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生事务管理经历和实践经验。其中,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学生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其管理人员须有由持有职业规划师资格证书或行医执照的心理学专家或精神病学专家来担任。另外,美国不少高校设有高等教育学生行政专业,并招收研究生,直接培养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全美范围内成立有学生事务人员协会和职业组织,推行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注重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我国教育部规定,学生工作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应该为 1:150~200。目前,从人员配备的数量上看,几乎所有高校自称基本达到标准。但也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还要提高的情况。比如,辅导员队伍人员构成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从专业方面而言,我国高校目前尚未开设学生工作方面的专业,没有直接培养专业的高校学生工作方面的人才,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毕业生参与学生工作的也比较少,大部分辅导员毕业于思想政治专业或毕业后直接留校负责学院学生工作;从学历层次而言,大部分一线辅导员为本科生直接留校,硕士研究生较少从事这一工作,博士研究生从事这一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偏向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太多关注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格、政治立场,但在具体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上则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相应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职业发展等培训也要加强,学生管理队伍难以实现专业化。
五、启示及借鉴
中美两国学生工作各有优势。例如,我国高校强调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在规章制度、管理条例上体现了较强的教育性和严格的约束性,组织结构上校、院(系)两级职责分明,条块结合的学生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使得高校对学生工作的领导、协调能力强,尤其是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或需要全员参加的工作效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高校过于强调共性,实行“千校一面”,对学生个性发展重视不够。这使学生习惯于被管理和被引导,而在这方面美国高校的做法有较突出的优势,值得我国借鉴。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和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以服务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工作的重点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在学生宿舍区,美国学校把最好的地方作为学生工作场地,加强窗口服务建设,提供好的环境。应从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注重开展各项相关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素质养成等教育。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关怀学生,满足其正当需求;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培养提供机会,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二)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建立规范、高效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过去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高校学生管理出现很多需要完善的问题。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加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有章可循,以确保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高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学生具有独立人格,是具有完全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必须转变学生是被严格管理者的观念。针对学生的任何决定一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保障学生享有申诉的权利。对于重大事件要制定预案,对突发事件要有完善的应急机制。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学生干部队伍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三)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辅导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刻不容缓。第一,应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高校应设置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上全面培养和输送高校学生工作的专门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问题。第二,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在学校中的政治地位和相应的生活待遇,增加辅导员这个职业的社会认可度。比如,可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单独的职称评定,解决辅导员发展的后顾之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动力和信心,稳定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第三,应对在职辅导员进行系统、持续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心理辅导、应急处理、职业规划、军训工作、创业引导等方面的内容,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形成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平.美国高校学生工作[M].北京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5.
[2] 李江,牛光辉.中美高校学生工作哲学指导思想之比较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5.
[3] 张帆.中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比较与借鉴[J].教书育人,2009,(12):21.
[4] 李江.中美高校学生工作指导思想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2009,(3):1.
[5] 周倩.中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比较[J].教育与现代化,2005,(12):28.
[6] 李江,牛光辉.中美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比较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7,(10):8.
[7] 张国良.中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之比较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8.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关键词]中国美国 学生工作 学生事务
[中图分类号] G5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7-0061-03
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其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也保持了良好的同步发展态势。中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经过长期的积累也有许多自身的特点。通过中美两国学生工作指导思想、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工作队伍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参考美国学生工作的经验,对于我国学生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美两国学生工作指导思想的比较
(一)美国高校事务哲学指导思想浅析
影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性主义、新人道主义、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另外,宗教思想对美国高校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1.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者高度推崇人类的理性思维。在高等教育方面,理性主义者认为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应当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成熟服务。其对于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的影响在于它确定了学生事务工作的重要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业服务,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这种哲学思想强调学校定的教学科研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主导作用,忽视课堂以外的问题。
2. 新人道主义
新人道主义强调意志自律、人格平等,认为人最高层次的存在境界和最高价值实现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新人道主义哲学指导思想认为,高等教育不仅应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和提高,同时还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关注课外活动对学生智力开发、提升学术的支持作用。它直接促成了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学生服务”模式的形成。
3.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暗含平等和民主思想。实用主义者确立了工作经验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为高等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奠定了观念基础,大大促进了美国学生工作由“学生服务”模式向“学生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用主义思想强调学校专业设置应考虑社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注重实践的效果,高度重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和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强调学生工作应当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等多需要。但实用主义过于注重结果,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
4.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重视人的现实存在,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人的精神和灵魂,呼吁“学术自由”,强调学生对于自身学习和发展的责任。存在主义哲学指导思想直接促成“学生发展”的学生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控制学生行为的管理模式最终由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所取代。
(二)中国高校学生工作哲学指导思想
1. 传统哲学思想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居于主体地位,对于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深远。主要影响表现为:高度凸显“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人才培养必须“德才兼备”,养成学生的理想人格,达到全面发展。同时,崇尚集体主义,要求个人精神服从群体意志,倡导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
(2)法治主义思想。法治主义思想注重依靠法令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统治和管理。该理论辐射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主张对学生实施严格的纪律约束和监督管理,维持学校良好的秩序,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但其本质是“人治”,和现代“法治”精神有本质区别。这种做法漠视了学生的个人权利,容易导致学校行政权力的强势对学生合法利益的侵害,不利于现代大学民主、平等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现代公民素质的养成,难以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符合时代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 现代学生管理思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要求设置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机构,其中学生教育工作主要负责“端正学生的政治立场,坚定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生管理工作则围绕“以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等基础建设”展开。学生教育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要求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学生管理则要保证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各高校对片面强调“政治挂帅”进行反思, 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二、中美两国学生工作管理理念比较
1937年,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对学生特征的看法》的报告,指出:“教育机构的指导思想或驾驭机构有责任考虑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的智力能力和成就,他的感情组成,他的身体状况,他的社会关系,他的职业态度和技能,他的道德和宗教价值观念,他的经济能力,他的美学欣赏。简而言之,应当强调学生作为一个人去发展而不仅仅是对他进行智力训练。”1987年,全美学生管理协会在纪念《对学生特征看法》时指出:美国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既满足学生的要求,又符合学校的办学目的,使学校和学生成功地适应和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还重申了学生事务的宗旨,即:提高和支持院校的教学使命,通过鼓励创新精神并确定行为界线,促进共同理想,维护个人权利,鼓励独立思考和学生的联合行动。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要求为具有不同天赋、不同需要、不同目的、不同个性的全体学生服务,注重学生个体的引导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发生了极大改变,对高校学生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我国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主要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强调“德育首位”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随着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范围不断拓展,在继续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控制和规范以外,还开始关注心理、职业规划、创业等多方面指导,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中美学生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比较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覆盖到学生活动、教学辅助、生活辅助和学生事务工作等方面,内容广泛。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相应分为招生、注册、就业、住宿、体育运动、咨询和健康服务等机构,都在学生事务副校长的统一领导下,与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美国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结构趋于扁平化,体现出如下特点: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较宽,管理活动的分权化程度较高;服务功能强,专业化突出;机构独立设置,功能高度分化;垂直化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灵活;组织机构根据职能设置,分工细致;学生团队自主管理。其缺点在于,由于管理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自身,相对比较松散,对于不住在学校宿舍内的学生缺乏有效管理。
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党政共管体制,采取校、系、年级(班级)逐级管理、条块结合的运作方式。在校一级一般由一位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分管全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处(部)、校团委是学校层面学生工作管理的主体。一般学生工作处(部)负责奖、助、贷学金、勤工助学、就业等,校团委负责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教务处负责教学和学籍管理,后勤处或后勤公司负责食宿等生活管理,招生办公室负责招生工作。院系一级的学生工作,由院系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政治辅导员具体负责,院系学生工作队伍接受学生工作处(部)、校团委等校级职能部门和院系党(委)总支、行政的双重领导,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学生管理等各方面。
四、中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比较
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很受认可的职业方向和职业选择。管理人员的聘任要求明确、程序公开。岗位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岗位的管理人员一般为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学生事务实践、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硕士;初级岗位管理人员积累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后,若取得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可申请中级岗位;高级管理人员除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学术功底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生事务管理经历和实践经验。其中,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学生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其管理人员须有由持有职业规划师资格证书或行医执照的心理学专家或精神病学专家来担任。另外,美国不少高校设有高等教育学生行政专业,并招收研究生,直接培养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全美范围内成立有学生事务人员协会和职业组织,推行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注重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我国教育部规定,学生工作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应该为 1:150~200。目前,从人员配备的数量上看,几乎所有高校自称基本达到标准。但也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还要提高的情况。比如,辅导员队伍人员构成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从专业方面而言,我国高校目前尚未开设学生工作方面的专业,没有直接培养专业的高校学生工作方面的人才,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毕业生参与学生工作的也比较少,大部分辅导员毕业于思想政治专业或毕业后直接留校负责学院学生工作;从学历层次而言,大部分一线辅导员为本科生直接留校,硕士研究生较少从事这一工作,博士研究生从事这一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偏向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太多关注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格、政治立场,但在具体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上则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相应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职业发展等培训也要加强,学生管理队伍难以实现专业化。
五、启示及借鉴
中美两国学生工作各有优势。例如,我国高校强调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在规章制度、管理条例上体现了较强的教育性和严格的约束性,组织结构上校、院(系)两级职责分明,条块结合的学生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使得高校对学生工作的领导、协调能力强,尤其是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或需要全员参加的工作效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高校过于强调共性,实行“千校一面”,对学生个性发展重视不够。这使学生习惯于被管理和被引导,而在这方面美国高校的做法有较突出的优势,值得我国借鉴。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和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以服务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工作的重点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在学生宿舍区,美国学校把最好的地方作为学生工作场地,加强窗口服务建设,提供好的环境。应从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注重开展各项相关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素质养成等教育。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关怀学生,满足其正当需求;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培养提供机会,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二)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建立规范、高效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过去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高校学生管理出现很多需要完善的问题。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加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有章可循,以确保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高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学生具有独立人格,是具有完全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必须转变学生是被严格管理者的观念。针对学生的任何决定一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保障学生享有申诉的权利。对于重大事件要制定预案,对突发事件要有完善的应急机制。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学生干部队伍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三)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辅导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刻不容缓。第一,应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高校应设置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上全面培养和输送高校学生工作的专门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问题。第二,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在学校中的政治地位和相应的生活待遇,增加辅导员这个职业的社会认可度。比如,可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单独的职称评定,解决辅导员发展的后顾之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动力和信心,稳定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第三,应对在职辅导员进行系统、持续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心理辅导、应急处理、职业规划、军训工作、创业引导等方面的内容,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形成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平.美国高校学生工作[M].北京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5.
[2] 李江,牛光辉.中美高校学生工作哲学指导思想之比较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5.
[3] 张帆.中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比较与借鉴[J].教书育人,2009,(12):21.
[4] 李江.中美高校学生工作指导思想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2009,(3):1.
[5] 周倩.中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比较[J].教育与现代化,2005,(12):28.
[6] 李江,牛光辉.中美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比较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7,(10):8.
[7] 张国良.中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之比较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8.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