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PTEN—P13K/AKT信号传导途径对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PTE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胃癌细胞株MKN28中(转染组);同样方法转染空载体和等量的PBS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对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的影响及对P13K、AKT、Caspase-3、Caspase-9的影响。MTT检测细胞生长曲线,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P1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未转染PTEN的胃癌细胞株MKN28(处理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PBS,抑制P13K活性后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时间依赖性检验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结果成功构建PTEN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至胃癌细胞株MKN28中,获得稳定过表达PTEN的细胞模型。MTT检测发现转染组胃癌细胞株MKN28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呈时间依赖性(r=0.938,P〈0.05)。转染组平均凋亡率达到27.86%±4.78%,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0.01%±0.01%(t=9.527,P〈0.05)。转染PTEN后,转染组P13K蛋白表达量为0.25±0.03,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93±0.16及阴性对照组的0.96±0.15(t=7.235,8.883,尸〈0.05)。转染组活化的AKT(P.AKT)蛋白表达量为0.214-0.03,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93±0.13及阴性对照组的0.91±0.12(t=9.347,9.802,P〈0.05)。而转染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量分别为0.86±0.11和0.87±0.12,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0.16±0.03和0.18±0.04及空白对照组的0.15±0.02和0.16±0.03(t=10.634,10.999,9.448,9.942,P〈0.05)。抑制P13K活性后,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28.60%±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2%±0.06%(t=10.961,P〈0.05)。Westernblot检测发现处理组P13K和P—AKT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8±0.02和0.11±0.叭,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3±0.14和0.90±0.12(t=9.186,11.363,P〈0.05);同时处理组PTE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5±0.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1±0.08(t:9.577,P〈0.05)。处理组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Caspase-9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2和0.88±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5±0.02和0.21±0.03(t=8.685,10.178,P〈0.05)。结论高表达PTEN可以抑制P13K/AKT途径,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抑制P13K途径可以促进PTEN的表达,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胃癌细胞的凋亡。
PTEN—P13K/AKT信号传导途径对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探讨PTEN—P13K/AKT信号传导途径对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PTE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胃癌细胞株MKN28中(转染组);同样方法转染空载体和等量的PBS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对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的影响及对P13K、AKT、Caspase-3、Caspase-9的影响。MTT检测细胞生长曲线,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机 构】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430060
【出 处】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2年11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DNMTs)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997年4月至2007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和39例胆总管囊肿患者(对照组)胆管组织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NMT1、DNMT3a、DNMT3b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胆管癌组与对照组的胆管组织中DNMTs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DN
目的 探讨CT、X线小肠钡餐造影及消化内镜检查对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期与慢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是否有活动性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28例)与慢性期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T、X线小肠钡餐造影及消化内镜检查等影像学征象的差异,并通过与术中探查结果比较,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效能.计数资料采用x2检
门静脉缺损可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等进行修补,自体静脉来源有限、取材不便,人造血管组织相容性较差,修补静脉易形成血栓、门静脉狭窄等情况.2011年1月至12月我中心采用自体腹膜修补门静脉治疗6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关键词:肝肿瘤;门静脉癌栓;自体腹膜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因黑便10 d于2012年3月20日入院.患者无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否认抗凝药物及毒物摄入史,无手术、出血及输血史,无异常出血家族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5次/min,血压115/80 mm Hg(1 mm Hg=0.133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睑结膜中度苍白,可见肝掌及蜘蛛痣.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
期刊
近日,本刊收到瑞士HINARI(Health Internet Work Access to Research Initiative)的来信,《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被列为HINARI合作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内镜治疗的127例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ismuth Ⅰ型60例、Ⅱ型35例、Ⅲ型21例、Ⅳ型11例.分析不同Bismuth分型良性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效果.结果 127例患者入院后施行胆道成像+ERCP确定狭窄部位及严重程度.16例(其中BismuthⅢ型7例、
医学及相关领域学科的持续发展推动着传统外科向以精确决策和精准操作为特征的精准外科转化.最大化清除病灶、最小创伤侵袭和最大程度脏器保护是精准外科的追求目标.由于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和生物学特性,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极具挑战性.为了达到精准外科的要求,术前需对肝门部解剖结构、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肝脏功能储备情况等予以充分了解,同时对于术前预处理、肝切除技术和血管、胆管重建技术应予充分掌握。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0年4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412例肝移植术后4例发生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出现腹腔大出血,2例合并胆管出血和胆汁漏.所有患者有腹腔积液,3例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通过剖腹探查和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平均破裂出血时间为24.6 d(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