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浅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认为人生要义是“立功、立德、立言”,“言”是“功、德”的表述,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所以有“文章乃经国之大业”的认同。同时,古人亦对经由这些凝聚功德的所立之言的阅读所产生的教化功能寄予厚望,认为阅读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进而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及至个人的阅读体验则以于谦说得更为生动,他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因此,阅读的意义就不仅仅限定在阅读本身了。就个人而言,阅读提高语文水平,更能促进个体对各门学科的学习;阅读有助于智力的开发,奠定人终身发展的基础;阅读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发育,提升思想道德水准。就其社会意义而言,古人提倡的“诗教”谓之“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是也。
  而在当下泛娱乐化,亦即全民娱乐,全面娱乐,在以“搏出位”为最高目的的庸俗文化充斥社会各个阶层的社会背景下,以快餐文化为对象的浅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而浅阅读的表征为快速、追求新奇和功利,这种浅尝辄止丢弃的是阅读过程中情感的沉浸,思想的交会,是在语言文字的涵泳中对人生意义的追索,失却的更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关照自我生活的艰难经历之后的深层精神愉悦。究其原因既有经济快速发展之下造成的人心浮躁,科技发展带来的多维和便捷的阅读方式的变革等原因,更有深受社会发展影响的教育本身的原因。教育日趋功利化,各类学校几成各种形式的考试培训机构的现实,压缩了学生的阅读时空,各类书店充斥的是教辅、漫画或者类似“鸳鸯蝴蝶派”之属的书籍,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日益减少,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日益淡薄。
  小学语文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具备时代精神的未来建设者的重任。文化的传承依靠人,人的培养必得一定量和质的阅读作保证,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和领悟,掌握语言工具,受到文化熏陶,在积淀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我们的文化方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小学阶段是人学习,特别是记忆的黄金时期,立足于课堂,着力于课外,既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更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引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热爱阅读,学会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共识共鸣,形成阅读气场
  清代李渔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的环境就是一种教育,这种环境包括读书的硬件条件、环境布置和师生行为的相互引领等。
  首先是师生、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整体认同。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师大量的讲授和无益的机械练习挤占了学生阅读实践的时空。作为负有课程领导责任的学校层面来说,须要为语文教学松绑,使教师和学生从繁琐的语文应试教学中解脱出来,回归语文教学“多读多写”的本源上来。学校成立“学生课外阅读推进领导小组”,制定计划和相关制度,全面负责课外阅读实施工作。广泛开展宣传,使教师和家长普遍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中。建立由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组成的课外阅读共同体,保障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并给予即时指导。
  其次是氛围的创设和读书时空的保障。
  朱永新教授多次建议把孔子诞辰作为我国的读书节,国外也有很多利用读书日成功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的例证,所以,通过读书主题活动来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就显得十分必要。读书节、校园书市、书签设计比赛、主题单元交流会等活动,涵括教师、学生、家庭等层面,这样的主题活动既能吸引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在阅读实践中经历过程,磨练意志,品尝成功的喜悦,又是更深层次的读书宣传与动员。同时,注重安静、舒心、便捷的读书环境的创设。在教室、楼道转角等处设立书架、书桌,摆放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阅览室、电子图书室等做到窗明几净外,布置富有童趣。
  二、精讲精读,掌握读书方法
  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渊曾感叹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学生对阅读的“欲罢不能”来自于教师的“循循然善诱人”。这种“善诱”,既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等阅读品质的培养,更是在阅读实践中对方法的传授和运用。
  首先是培养对书的热爱和阅读的兴趣。古人读书前要净手焚香,其敬惜字纸的态度更是对知识和文化的礼敬,这种发自内心的敬畏有利于读书态度的端正。都说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教师在课内通过自己的言行来给学生做示范,使其感受到老师对读书的热爱,对书的爱惜是真诚而可敬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对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表现不断加以鼓励和强化,使其在不断的肯定中学会爱书,爱读书。
  其次是探索和运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的方法是可以讲授的,但更是在实践中依靠阅读者自己探索出来的。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在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比如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熟练运用速读法、精读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内容的同时,也要揣摩其修辞的妙用,语言的韵味;军事、历史等经典作品的阅读更要注重其思想内容的领会。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也非常重要,使其摒弃那些格调低下、粗制滥造的庸俗读物,在对经典著作的阅读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成长。
  三、善读善思,养成良好习惯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阅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阅读是伴随人的终生,关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事。
  新的《课程标准》亦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是养成静心读书,凝神思考的习惯。读书贵在“会心”,阅读者与作者会心,与所读之文中的情、景、物会心。要有此“会心”的境界,读书时必得静心,静心则能入心,入心方能有所感有所思。所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静气”是关乎阅读成效的大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从容地读;给学生安静的环境让其静静地读;让学生自己确定阅读任务让其自由思考,充分发挥。
  其次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中的写写画画既是阅读过程的中思考,也是思考过程中的表达。在这写写画画中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循环往复,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先是勾画词句和自己认可的段落,再是做批注和摘抄,接下来是尽可能真实、详尽地写出心得。学生在这渐进的“动笔墨”过程中,书读得更专注,对文本领会得更深,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课外阅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任重而道远。朱永新教授为了大力推动阅读工程写了一本书,名为《改变,从阅读开始——重塑心的文化》。人的改变,语文教学的改变,也许真的就会从阅读开始,因为只要我们选对了书,那一本本散逸书香的经典著作中的人、事、景、物,包括那有温度的情感,有厚度的思想,总是在不经意中打动了阅读者,改变了人,人的改变也会改变我们这个世界。阅读是心的事业,也是心的文化,须要我们用心实践与探索。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西湖花园小学)
其他文献
思维定势,是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形式,是一种宏观思维监控意识削弱而进入模式化信息加工程序的情景。学生在数学解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常常用固定的模式、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思维定势。有些教师认为思维定势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矛盾的,提高解题能力就要训练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笔者不同意此观点,正如围棋中有“定式”,它是经各代高手反复演练,对弈双方都能获利的招式,它有固
【内容摘要】我们的历史要老师要能够善于走出课本,突出社会与文化的内容,力求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打破学科壁垒,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融合。  【关键词】中学 历史 课程 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握好该课程,具体至少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牢固树立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树立课程意识,熟悉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非常喜欢这门课,这
【内容摘要】在一些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老师无意识地、不自觉地重复着学生已“学会”的内容,造成了教学低效。那么文学作品的“先学后教”,怎么“后教”才能让教学走向“深刻”呢?本文提出了三条建议: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多元解读、唤醒学生探究文本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先学后教 深层阅读 文本语言 多元解读 文化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已
【内容摘要】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要认真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只有很好预习,学生学习才会进入角色,教师的讲解才会水到渠成,学与教才会“共同振动”。二,好的切入点,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满堂问”,所提问题没有广度,深度,反而使教学过程繁杂,产生没有价值的效果,同时又浪费时间。四,多媒体泛滥,把一些简单的
【内容摘要】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物理课堂教学逐步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由重积累变为重探求,在物理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汇和渗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 积极实践 智慧闪光  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物理课堂教学逐步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由重积累变为重探求,在物理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汇和渗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提升学生物
中国文学自古就追求“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存在很多“言外之意”,即“留白”,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焕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虚实结合的境界融入课堂。  不同的体裁,教师在教学时候,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说明文和议论文等文体,下面,笔者选取诗歌、散文
教育家卡特金说:“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地使孩子兴致勃勃地学习,那么我们的成绩就是全优的了。”可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是主动学习地起点,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法宝。为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从而达到“其进自不能已”的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着手解决下述问题,以提高课堂效率。  一、挖掘教材,探“兴趣点”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满足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的实际需求,要充分的注意到对高中数学算法教学方法的总结研究,充分结合“新课程教育”的实际要求,总结出适合高中生群体的高中数学算法教学方法。本文将结合现阶段高中数学算法课程的教学情况,思考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算法教学方法,充分认识算法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索应当如何通过数学算法教学,促进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
【内容摘要】在传统的英语语法复习课里,一般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复习效果很不理想。为改变以灌输为主的语法复习模式。笔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情出发,在一定的语境中区完成各项语法训练。让学生在观察、感悟、探索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主动获得语法知识,内化语法规则,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语法复习
【内容摘要】迁移理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很多知识点的教学以及问题的解答中都可以发挥积极的效用。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言,教师要善于发挥迁移理论的积极辅助效用。教师可以透过知识点的迁移与延伸来辅助新知教学,并且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架构。这些都是迁移理论可以发挥的功效,合理的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将会为课堂教学效率带来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迁移理论 应用  迁移理论的灵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