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登黄山的路上,我和先生不停地讨论是否要去天都峰。
天气时阴时晴,望着对面陡峭山崖上攀登着如小蚂蚁般的游客,我仍犹豫着。我们从白鹅岭到始信峰,过“梦笔生花”至“清凉台”,上狮子峰再登光明顶,现在走到这玉屏楼,少说也行走了近40里山路,我的右小腿已明显感觉到疼痛。
先生也曾几次劝我,让我休息,他独自上去。
下午三点。我坐在天都峰山脚下,望着凌空架设在陡峭悬崖之间的一架“天梯”上挪动着的游客,无限神往。上不上呢?蓦地,一股莫名的力量油然而生,我果敢对先生说:“上吧——别人都行,我们一定也行!”
我不顾先生劝阻,给他一个微笑,如箭一般冲上台阶,勇猛向上。我一只手死死抓住崖边绳索,用力向上攀登。我每用劲攀一段,就坐在石阶上喘会儿气,稍作休憩,又鼓足勇气开始继续攀登。天梯越往上走,越陡峭艰险,有的段落几乎呈九十度直角。
我们攀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矼——传说中的鲫鱼背。此石矼长十余米,两边宽度几乎不到一米,四周是连绵不断云雾缭绕的山峰,两侧是光秃秃的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它的形状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自上而下,坡陡达85度左右。我的两只手紧紧握住护索,一步一步稳步前行,眼睛根本不敢往山崖下扫视,怕看了之后会头晕目眩,再也不敢挪动脚步了。这时,对面走来一位年轻爸爸,带着年仅六七岁的男孩。“看准,抓牢!”爸爸一边握着孩子的手,一边小声叮嘱。小男孩面无惧色,稳稳地向我们走来。我被这一幕惊呆了,小孩都敢过鲫鱼背,我何须惧怕?我倚在栏杆处,给他们让道,一颗狂跳的心渐渐安定,继续向前攀。
我们终于过了鲫鱼背,短暂休憩后,继续向山顶进发,最后终于登上了天都山顶峰,海拔1810米的天都绝顶。
无限风光在险峰,四周层嶂叠峦,云雾浩瀚,铁索上密密麻麻的同心锁见证着一位位有情人的心心相印。我感觉双颊绯红,理了理凌乱的头发,卸下背包,衣服已湿了一大片,就这样带着我征程的凯歌,胜利的微笑,在“天都绝顶”俯瞰远景。
下山,有两条路:原路返回或直接下山。之前曾听游客说,直接下山充满了崎岖和艰险,比原路返回难走几许。我毅然选择了直接下山这一条路。
此时,雾霾沉沉,刚才绝顶上的游客都原路返回了,下山的路上只有我俩。茂密山麓之间的路,每一段都是陡峭和崎岖,有的地方,呈90度直角,让人看得汗涔涔的。虽然有石阶,但是级与级之间相距较远,而石阶又很短,有的长不到1米……这些我倒不害怕,只要我小心抓牢护栏,倒没什么问题。但此刻,我的左小腿肌肉也疼痛难忍,我每下一步,都感到一股绞痛袭来。
我通过摸索,总结出一条不让自己腿特别疼的规律:双手紧紧拉着边上的石头或护栏,借助手臂力量,先把左脚踩到下面,撅动屁股,再跨下右脚,放到左脚边上,再开始下一步前进,如此这样,疼痛减缓了许多,速度也慢了一半。我使出浑身劲儿,艰难下行。四周清幽茂盛的静静山林,听不见一点鸟鸣声。
天色越暗,只有我俩蹒跚行走。我让先生先走,我独自慢慢挪动。时间不等人,须趁天亮时,尽快走出这条路。每每他让我休憩时,我总咬紧牙关说,不休息了,我们快走。
先生走在前面,不时传话:慢一点,不要急,我在等你哦!我全部心思在一步一步挪动脚步,没气体力去应答。我扶着山壁、石索,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忍着疼痛往下爬,内心暗自鼓励:加油,别泄气!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我,不知转了多少弯,也不知下了多少台阶,挨过一段长长的陡峭直立的、仅容一人而过的狭小山道,我死命用双手扶住两边石壁,每下一步,似乎使出千斤力气,双条腿瑟瑟抖动。后来,先生告诉我,我下山的姿态太可怕了,与我80岁的奶奶一般。他说,他能想象我年老时的模样了。
年轻与苍老的距离只是一段长长的山路,眨眼之间,就会是垂暮。趁年轻,做一点事情,不枉来这人世一遭。不是吗?
抬头望望天空,雾茫茫的山林,湿漉漉的石块,时间已近六点,可我们还行走在茫茫山路,不知哪里才是尽头。
难怪,少有人会选择这一条路。我完全可以轻松乘坐索道下山,完全可以不爬这天都峰,完全可以不走这条艰险的路。可今天我选择了就不后悔,选择了就得承受,勇敢前行吧。
突然,我听见山间泉水叮咚叮咚地流淌声,“快了,有泉水了,希望就在眼前了!”我欣喜若狂。
挨到半山寺,紫色上衣已没一点点干的痕迹,头发沾脸颊,甭提有多狼狈了。当我知道到慈光阁还需走三公里山路,那一刹那,天旋地转,真想号啕大哭。要知道,我每下山一步,那么艰难,三公里山路,该怎么行走,我不敢想象。
我们在半山寺店前的圆凳上休息,遇到一对母子和一对情侣,只是不如我这般疲惫和狼狈。我买了一根拐杖,路已是宽阔台阶,没了可以让我手臂借力的护栏,对我来说,更艰难了。
“加油,鼓足勇气!”先生一把伸过手来,扶住了我的左手,我的右手撑起了拐杖,我万般无奈却又不得不向山下挺进。
有工作人员见我这等狼狈,说可帮我联系轿子,告之价钱昂贵。我们拒绝了,都坚持到这了,这么高价位,何必呢?我一步一步挨着,虽有先生助力,有拐杖帮助支撑,可每前进一步,依然如此艰难。随着行程时间的加长,原本不怎么疼的右腿也开始锥心地疼,每挨一步,真的好艰难。
情侣、母子都超过我们了。路上,有工作人员叮嘱,最好四人一起结伴下山,拼车容易些,但我这等缓慢,也不好意思拉别人后腿。
天色已暗,灰蒙蒙的。先生突然对我说:“这样下去不行了。快!我来背你。”“不行,不行,你也很累了,让我自己慢慢走。”我推脱着,他不由我分说,背起我快速地往下冲。这一条艰险之路的选择,竟拖累了他。我伏在他肩膀上,甚为不安。若不是我,他早已到达山下。
背了一程,累了,他把我放下,我们行走了一程,他不顾我反对,又背起了我。再次背着我飞跑,风雨同舟的感觉让我内心温暖无比。当先生第四次背起我往下赶时,终于遇见了刚才那对母子,还有已步履蹒跚的父亲。
当我们乘坐车子下山时,我看见一轮明月,张着明亮的笑脸,在黄山的松树丛林中浮游。
“我攀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8月13日这一天,攀登黄山这一幕,时时鞭策着我,犹如黄山那一轮明月,照亮着我,澄澈着我。而今,捧着这一张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证书,我知道,新的高峰在向我呼唤。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
天气时阴时晴,望着对面陡峭山崖上攀登着如小蚂蚁般的游客,我仍犹豫着。我们从白鹅岭到始信峰,过“梦笔生花”至“清凉台”,上狮子峰再登光明顶,现在走到这玉屏楼,少说也行走了近40里山路,我的右小腿已明显感觉到疼痛。
先生也曾几次劝我,让我休息,他独自上去。
下午三点。我坐在天都峰山脚下,望着凌空架设在陡峭悬崖之间的一架“天梯”上挪动着的游客,无限神往。上不上呢?蓦地,一股莫名的力量油然而生,我果敢对先生说:“上吧——别人都行,我们一定也行!”
我不顾先生劝阻,给他一个微笑,如箭一般冲上台阶,勇猛向上。我一只手死死抓住崖边绳索,用力向上攀登。我每用劲攀一段,就坐在石阶上喘会儿气,稍作休憩,又鼓足勇气开始继续攀登。天梯越往上走,越陡峭艰险,有的段落几乎呈九十度直角。
我们攀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矼——传说中的鲫鱼背。此石矼长十余米,两边宽度几乎不到一米,四周是连绵不断云雾缭绕的山峰,两侧是光秃秃的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它的形状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自上而下,坡陡达85度左右。我的两只手紧紧握住护索,一步一步稳步前行,眼睛根本不敢往山崖下扫视,怕看了之后会头晕目眩,再也不敢挪动脚步了。这时,对面走来一位年轻爸爸,带着年仅六七岁的男孩。“看准,抓牢!”爸爸一边握着孩子的手,一边小声叮嘱。小男孩面无惧色,稳稳地向我们走来。我被这一幕惊呆了,小孩都敢过鲫鱼背,我何须惧怕?我倚在栏杆处,给他们让道,一颗狂跳的心渐渐安定,继续向前攀。
我们终于过了鲫鱼背,短暂休憩后,继续向山顶进发,最后终于登上了天都山顶峰,海拔1810米的天都绝顶。
无限风光在险峰,四周层嶂叠峦,云雾浩瀚,铁索上密密麻麻的同心锁见证着一位位有情人的心心相印。我感觉双颊绯红,理了理凌乱的头发,卸下背包,衣服已湿了一大片,就这样带着我征程的凯歌,胜利的微笑,在“天都绝顶”俯瞰远景。
下山,有两条路:原路返回或直接下山。之前曾听游客说,直接下山充满了崎岖和艰险,比原路返回难走几许。我毅然选择了直接下山这一条路。
此时,雾霾沉沉,刚才绝顶上的游客都原路返回了,下山的路上只有我俩。茂密山麓之间的路,每一段都是陡峭和崎岖,有的地方,呈90度直角,让人看得汗涔涔的。虽然有石阶,但是级与级之间相距较远,而石阶又很短,有的长不到1米……这些我倒不害怕,只要我小心抓牢护栏,倒没什么问题。但此刻,我的左小腿肌肉也疼痛难忍,我每下一步,都感到一股绞痛袭来。
我通过摸索,总结出一条不让自己腿特别疼的规律:双手紧紧拉着边上的石头或护栏,借助手臂力量,先把左脚踩到下面,撅动屁股,再跨下右脚,放到左脚边上,再开始下一步前进,如此这样,疼痛减缓了许多,速度也慢了一半。我使出浑身劲儿,艰难下行。四周清幽茂盛的静静山林,听不见一点鸟鸣声。
天色越暗,只有我俩蹒跚行走。我让先生先走,我独自慢慢挪动。时间不等人,须趁天亮时,尽快走出这条路。每每他让我休憩时,我总咬紧牙关说,不休息了,我们快走。
先生走在前面,不时传话:慢一点,不要急,我在等你哦!我全部心思在一步一步挪动脚步,没气体力去应答。我扶着山壁、石索,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忍着疼痛往下爬,内心暗自鼓励:加油,别泄气!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我,不知转了多少弯,也不知下了多少台阶,挨过一段长长的陡峭直立的、仅容一人而过的狭小山道,我死命用双手扶住两边石壁,每下一步,似乎使出千斤力气,双条腿瑟瑟抖动。后来,先生告诉我,我下山的姿态太可怕了,与我80岁的奶奶一般。他说,他能想象我年老时的模样了。
年轻与苍老的距离只是一段长长的山路,眨眼之间,就会是垂暮。趁年轻,做一点事情,不枉来这人世一遭。不是吗?
抬头望望天空,雾茫茫的山林,湿漉漉的石块,时间已近六点,可我们还行走在茫茫山路,不知哪里才是尽头。
难怪,少有人会选择这一条路。我完全可以轻松乘坐索道下山,完全可以不爬这天都峰,完全可以不走这条艰险的路。可今天我选择了就不后悔,选择了就得承受,勇敢前行吧。
突然,我听见山间泉水叮咚叮咚地流淌声,“快了,有泉水了,希望就在眼前了!”我欣喜若狂。
挨到半山寺,紫色上衣已没一点点干的痕迹,头发沾脸颊,甭提有多狼狈了。当我知道到慈光阁还需走三公里山路,那一刹那,天旋地转,真想号啕大哭。要知道,我每下山一步,那么艰难,三公里山路,该怎么行走,我不敢想象。
我们在半山寺店前的圆凳上休息,遇到一对母子和一对情侣,只是不如我这般疲惫和狼狈。我买了一根拐杖,路已是宽阔台阶,没了可以让我手臂借力的护栏,对我来说,更艰难了。
“加油,鼓足勇气!”先生一把伸过手来,扶住了我的左手,我的右手撑起了拐杖,我万般无奈却又不得不向山下挺进。
有工作人员见我这等狼狈,说可帮我联系轿子,告之价钱昂贵。我们拒绝了,都坚持到这了,这么高价位,何必呢?我一步一步挨着,虽有先生助力,有拐杖帮助支撑,可每前进一步,依然如此艰难。随着行程时间的加长,原本不怎么疼的右腿也开始锥心地疼,每挨一步,真的好艰难。
情侣、母子都超过我们了。路上,有工作人员叮嘱,最好四人一起结伴下山,拼车容易些,但我这等缓慢,也不好意思拉别人后腿。
天色已暗,灰蒙蒙的。先生突然对我说:“这样下去不行了。快!我来背你。”“不行,不行,你也很累了,让我自己慢慢走。”我推脱着,他不由我分说,背起我快速地往下冲。这一条艰险之路的选择,竟拖累了他。我伏在他肩膀上,甚为不安。若不是我,他早已到达山下。
背了一程,累了,他把我放下,我们行走了一程,他不顾我反对,又背起了我。再次背着我飞跑,风雨同舟的感觉让我内心温暖无比。当先生第四次背起我往下赶时,终于遇见了刚才那对母子,还有已步履蹒跚的父亲。
当我们乘坐车子下山时,我看见一轮明月,张着明亮的笑脸,在黄山的松树丛林中浮游。
“我攀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8月13日这一天,攀登黄山这一幕,时时鞭策着我,犹如黄山那一轮明月,照亮着我,澄澈着我。而今,捧着这一张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证书,我知道,新的高峰在向我呼唤。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