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不仅是用户的需求,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减少停电损失,避免因故障停电引起的经济纠纷,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供电企业形象。本文就此阐述如何提高电力配网的可靠性。
关键词:电力;配网;可靠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影响电力配网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1.1 配电自动化水平
配电自动化是指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及其它配电技术,对配电网进行在线与离线的智能化自动监控,使配电网处于安全、可靠的最优运行状态。它的最终目的是缩短故障处理的时间,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因此,配网自动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配电网的可靠性。
1.2 配电网线路和设备
配电网线路和设备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配电线路传输的裕度和传输容量配电设备的性能、结构、制造和安装的质量及其自动化程度,相关设备设施和配电网的契合度等都直接影响着配电网输送电能的效率,进而影响着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
1.3 配电网的结构和负荷情况
配电网的结构对配网的可靠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配电网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供电的半径设计过大,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事故的影响就会过大,容易造成停电停一片的现象。另外,配电网的负荷设计,即配电网负荷的分布情况和高低、上下级网络的结构,电源容量、性能和管理等也会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
1.4 配电网的维护管理
由于配电网的使用周期长,所以它日常的维护与管理也影响着它的可靠性。但是目前,一些配电网的维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专业知识匮乏,对配电网的维护管理水平较差,在出现意外故障时,不能妥善的处理,使配电网的设施设备受到损坏,降低了配电网的可靠性。另外,雷击、风霜雨雪等一些自然灾害和周围的环境也会对配电网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
2、当前我国电力配网的现状
2.1 电网设计不合理
由于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使得电网的设计与实际使用存在较大的偏差。严重影响了电力负荷的转移以及转供,从而降低了电力配网的可靠性。
2.2 配电网的过电压
任何电气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都必须具备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受到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大气过电压以及一些特殊环境的影响,造成电气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但是一些早期的电网建设,由于技术水平、建设资金、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配电网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不足,降低了电网的安全运行以及可靠性。例如早期的电网建设当中,线路与塔架之间的绝缘常采用一个针式瓷瓶,这种低等级的绝源措施无法承受雷击作用,而且感应过电压也会引发闪络。
2.3 供配电设备更新滞后
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业生产对于用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电网中的总电流不断增加,这样一来就促使供配电系统中的变压器、电器设备以及导线等元件的容量越来越大,而且用户端电器启动控制设备、电量测量仪器的规格以及尺寸也要随之增大,所以也就使初期的投成本相应升高。电网的无功功率不足,会造成负荷端的供电电压降低,但如果电网中的无功功率过盛,则会使供电电压过高。对于供配电系统来说,如果用电额突然出现大幅度的增加,电网频率将会明显降低,导致供配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时就需要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供配电系统的频率得到有效地恢复。
2.4 设备维护管理有待提高
电力配网的维护以及管理水平也是可靠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维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操作;设备的检修以及试验;电力配网维修的带电作业;停电故障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通信联络方式;科学、合理的计划停电安排;工作人员素质以及培训工作。
3、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措施
3.1 安全生产是保障供电可靠性的基础和前提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面,供电部门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重视组织领导,逐级落实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不断完善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同时重视日常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对员工的安全劳动保护,定期组织工器具校验,对不合格的一律淘汰,对职工破损工作服定期补发。总之,供电部门要千方百计稳步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3.2 完善配电网网架,缩小停电范围
目前配电网的现状是以架空线为主;35kV、10kV、0.4kV 电压供电为主;直馈方式为主的“三主”方式,这种传统的陈旧的供电模式,是造成供电技术和可靠率低下的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加上目前城市建筑高层化、生活环境绿化、居民生活小区化的要求,蜘蛛网式的供电网还会给安全和环境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在满足功能的要求下,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适当增加“功能相同的元件”做后备。从安全可靠、经济优质上考虑配电网的优化,改变陈旧的供电模式,完善配电网结构,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对重要用户实行“双电源”,甚至“三个电源”供电方式。同时,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供电负荷要基本合理。
3.3 改革创新配电运行管理体制,提升供电可靠性水平
针对管辖范围广、设备数量多、新增设备增加快、管理人员少、电网基础薄弱等实际困难,要结合实际,积极转变配电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快速应急反应体制,推进配电运行精益化管理,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
3.4 实现配电运行专业化巡视管理
增加日常巡视力量,成立配电网线路设备巡视运行维护班,将线路的巡视维护职责上划运行班统一专业管理,对配网设备进行评级管理,建立详细的日常巡视记录,尽早发现设备故障,消除或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对查处的缺陷,按轻重缓急安排检修计劃逐个消除,实现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维护、除缺的专业化管理。
3.5 重视施工及检修质量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施工、检修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严格把关,减少故障率。特别是配电网使用的非标准金具的设计及镀锌材料的质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否则,紧接着大量严重的锈蚀金具的更换,工作量特别繁重,供电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这一项人们极易疏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6 加大防止配电网的外力破坏力度
一是责任盯防,对重要线路段的巡视保护工作要落实到人;二是在施工地段采取探沟查验确认措施,确保入地电缆等线路设备安全;三是在基建工地范围内加装警示标牌;四是适时在开挖地段用醒目手段标示电缆实际路径;五是编写《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册》,进一步加大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六是彻底清除安全距离不够及跨路线路隐患,降低外力破坏的机率。
3.7 采用先进设备采,实现配电网自动化
采用先进设备(自身故障率低),通过通信网络,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网络中各元件的运行工况,故障未发生就能及时消除。实现配电网络自动化,能自动将故障段隔离,非故障段恢复供电,通过选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管理情况、潮流动向进行采集,实施网络管理,拟定优化方案,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使99.99% 的供电可靠率得以实现。另外,联络开关与切换开关相互配合,可以使由故障造成的部分失电负荷转移到其它系统,恢复供电,从而缩短非故障线路的停电时间。
4、结束语 :
综上所述,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很多,且我国电力配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配网可靠性的提高,能降低电力的损失,有效规避因中断供电而引起的纠纷,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夏.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措施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
[2]王毅峰.浅谈配电网规划建设遇到的难题和对策[J].大科技,2012
关键词:电力;配网;可靠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影响电力配网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1.1 配电自动化水平
配电自动化是指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及其它配电技术,对配电网进行在线与离线的智能化自动监控,使配电网处于安全、可靠的最优运行状态。它的最终目的是缩短故障处理的时间,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因此,配网自动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配电网的可靠性。
1.2 配电网线路和设备
配电网线路和设备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配电线路传输的裕度和传输容量配电设备的性能、结构、制造和安装的质量及其自动化程度,相关设备设施和配电网的契合度等都直接影响着配电网输送电能的效率,进而影响着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
1.3 配电网的结构和负荷情况
配电网的结构对配网的可靠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配电网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供电的半径设计过大,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事故的影响就会过大,容易造成停电停一片的现象。另外,配电网的负荷设计,即配电网负荷的分布情况和高低、上下级网络的结构,电源容量、性能和管理等也会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
1.4 配电网的维护管理
由于配电网的使用周期长,所以它日常的维护与管理也影响着它的可靠性。但是目前,一些配电网的维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专业知识匮乏,对配电网的维护管理水平较差,在出现意外故障时,不能妥善的处理,使配电网的设施设备受到损坏,降低了配电网的可靠性。另外,雷击、风霜雨雪等一些自然灾害和周围的环境也会对配电网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
2、当前我国电力配网的现状
2.1 电网设计不合理
由于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使得电网的设计与实际使用存在较大的偏差。严重影响了电力负荷的转移以及转供,从而降低了电力配网的可靠性。
2.2 配电网的过电压
任何电气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都必须具备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受到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大气过电压以及一些特殊环境的影响,造成电气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但是一些早期的电网建设,由于技术水平、建设资金、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配电网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不足,降低了电网的安全运行以及可靠性。例如早期的电网建设当中,线路与塔架之间的绝缘常采用一个针式瓷瓶,这种低等级的绝源措施无法承受雷击作用,而且感应过电压也会引发闪络。
2.3 供配电设备更新滞后
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业生产对于用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电网中的总电流不断增加,这样一来就促使供配电系统中的变压器、电器设备以及导线等元件的容量越来越大,而且用户端电器启动控制设备、电量测量仪器的规格以及尺寸也要随之增大,所以也就使初期的投成本相应升高。电网的无功功率不足,会造成负荷端的供电电压降低,但如果电网中的无功功率过盛,则会使供电电压过高。对于供配电系统来说,如果用电额突然出现大幅度的增加,电网频率将会明显降低,导致供配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时就需要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供配电系统的频率得到有效地恢复。
2.4 设备维护管理有待提高
电力配网的维护以及管理水平也是可靠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维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操作;设备的检修以及试验;电力配网维修的带电作业;停电故障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通信联络方式;科学、合理的计划停电安排;工作人员素质以及培训工作。
3、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措施
3.1 安全生产是保障供电可靠性的基础和前提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面,供电部门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重视组织领导,逐级落实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不断完善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同时重视日常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对员工的安全劳动保护,定期组织工器具校验,对不合格的一律淘汰,对职工破损工作服定期补发。总之,供电部门要千方百计稳步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3.2 完善配电网网架,缩小停电范围
目前配电网的现状是以架空线为主;35kV、10kV、0.4kV 电压供电为主;直馈方式为主的“三主”方式,这种传统的陈旧的供电模式,是造成供电技术和可靠率低下的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加上目前城市建筑高层化、生活环境绿化、居民生活小区化的要求,蜘蛛网式的供电网还会给安全和环境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在满足功能的要求下,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适当增加“功能相同的元件”做后备。从安全可靠、经济优质上考虑配电网的优化,改变陈旧的供电模式,完善配电网结构,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对重要用户实行“双电源”,甚至“三个电源”供电方式。同时,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供电负荷要基本合理。
3.3 改革创新配电运行管理体制,提升供电可靠性水平
针对管辖范围广、设备数量多、新增设备增加快、管理人员少、电网基础薄弱等实际困难,要结合实际,积极转变配电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快速应急反应体制,推进配电运行精益化管理,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
3.4 实现配电运行专业化巡视管理
增加日常巡视力量,成立配电网线路设备巡视运行维护班,将线路的巡视维护职责上划运行班统一专业管理,对配网设备进行评级管理,建立详细的日常巡视记录,尽早发现设备故障,消除或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对查处的缺陷,按轻重缓急安排检修计劃逐个消除,实现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维护、除缺的专业化管理。
3.5 重视施工及检修质量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施工、检修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严格把关,减少故障率。特别是配电网使用的非标准金具的设计及镀锌材料的质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否则,紧接着大量严重的锈蚀金具的更换,工作量特别繁重,供电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这一项人们极易疏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6 加大防止配电网的外力破坏力度
一是责任盯防,对重要线路段的巡视保护工作要落实到人;二是在施工地段采取探沟查验确认措施,确保入地电缆等线路设备安全;三是在基建工地范围内加装警示标牌;四是适时在开挖地段用醒目手段标示电缆实际路径;五是编写《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册》,进一步加大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六是彻底清除安全距离不够及跨路线路隐患,降低外力破坏的机率。
3.7 采用先进设备采,实现配电网自动化
采用先进设备(自身故障率低),通过通信网络,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网络中各元件的运行工况,故障未发生就能及时消除。实现配电网络自动化,能自动将故障段隔离,非故障段恢复供电,通过选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管理情况、潮流动向进行采集,实施网络管理,拟定优化方案,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使99.99% 的供电可靠率得以实现。另外,联络开关与切换开关相互配合,可以使由故障造成的部分失电负荷转移到其它系统,恢复供电,从而缩短非故障线路的停电时间。
4、结束语 :
综上所述,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很多,且我国电力配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配网可靠性的提高,能降低电力的损失,有效规避因中断供电而引起的纠纷,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夏.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措施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
[2]王毅峰.浅谈配电网规划建设遇到的难题和对策[J].大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