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病后进补注意什么
人生病后正气多少会有损伤,特别是大病久病之后。正确的调养有利于恢复人体正气,防止疾病复发。
至于病后进补的问题,如果正气损伤不明显,是不需要补的。与其说补,还不如说是调养,调养有攻有守、有泻有补。病后调养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用药情况及病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不能一味乱补。
1.病后补,健脾胃
人生病后,胃口或多或少都会变差,这是很正常的,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脾胃是人生长过程中营养的根据地。所以在生病后的调养要多以健运脾胃为主,再兼顾五脏,等到脾胃功能恢复再进清补的东西,一般调养以粥、汤、蒸品为宜。
2.病后补,“药”清楚
服用某些药物会产生不适。最常见的是抗生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常见腹泻、苔腻等中医的湿重表现,要着重调理脾胃。激素容易产生阴虚火旺的表现,要滋阴清热。长期服用滋阴药容易碍脾,注意服用健运脾胃的药物及食物。服用温阳补气药容易化火伤阴,注意适当加用清润之品,解表药发散耗气,服多者汗多气弱,宜用益气健脾之品收尾。
3.病后补,看“气质”
人的体质有很大差别,有气虚而容易气短乏力的人煲点黄芪瘦肉汤就会慢慢恢复活力一样;而有些气短乏力则是因为血虚,吃黄芪瘦肉汤的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所以,在病后调补主要还是看个人的“气质”,以下为常见的四种气血阴阳虚者常用的进补药食。
气虚者宜进补:党参、北芪、人参、五爪龙等。
阳虚者宜进补:鹿茸、紫河车、枸杞、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等。
阴虚者宜进补:银耳、燕窝、百合、玉竹、石斛、黑芝麻、北沙参等。
血虚者宜进补:当归、元肉、熟地黄、制何首乌、大枣等。
病不同,对号入座找药食
1.感冒发烧,清补
平时感冒发烧,病后总是会感觉特别虚弱。其实一些急性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大多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多重,其病程中多伴高热,会生风动血、耗气伤阴。
应对方法:在这些疾病的后期应该以清余热、调理脾胃、益气养阴为主,平时适合进食如芦根、白茅根、百合、麦冬、石斛、太子参、五爪龙、鱼腥草、马齿苋、马蹄、藕、梨、丝瓜、黄瓜等食材。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外感发热性的疾病,如果是身体强壮的人,一般多见于正气充足的病人,病情短,愈后好,对正气影响不大,适当注意饮食清淡即可,无需特别调补。
2.呼吸病有痰,进补勿太早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慢性咳喘类疾病切记太早进行滋补,滋补久过容易妨碍脾胃运化,滋生痰湿从而加重病情,适得其反。
应对方法:一般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后期或缓解期,可以多食用茯苓、陈皮、南北杏、太子参、沙参、百合、莲子、芡实等食材来健运脾胃、化痰益气为主。此外,如果有肾虚的表现,还要注意补肾纳气,使用诸如虫草、核桃、蛤蚧等食材。
3.肠胃病,祛湿健脾为重
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肝病、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适量,不可温补、辛燥。因为消化系统功能失常最易形成湿热和气滞状态。
应对方法:健脾祛湿、疏肝理气是调理慢性肠胃病的关键,平时生活中可以常用陈皮、茯苓、薏苡仁、白术、扁豆、莲子、芡实、苦瓜、冬瓜、鸡骨草、谷芽、麦芽等做成粥品食用,也可做成相应汤品。
4.关节病,活血补肝肾
关节退行性变、颈椎、腰椎、类风湿等关节病,要注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应对方法:可以煲宣木瓜、葛根、牛膝、薏苡仁、乌蛇、杜仲、桑寄生、巴戟天等,多用于日常煲汤食用。
5.心脑血管要化“痰”
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塞、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类疾病,同痰瘀有关。
应对方法:调理可以多用田七、丹参、绞股蓝、银杏叶、山楂、洋葱、黑木耳、芹菜等化痰通络之品,多作为家常菜品食用,也可以入茶品。
专家建议:对于肿瘤,调理要结合邪正盛衰在攻补间权衡。肿瘤放疗后耗伤气阴者可参考上述调养法。切不可温燥太过或滋腻太过。
此外,所有疾病的病后调养不单是饮食、药膳,正常的起居作息、心态、情绪也很重要。如果能配合锻炼、穴位按摩等方式,更有助于身体恢复健康。
人生病后正气多少会有损伤,特别是大病久病之后。正确的调养有利于恢复人体正气,防止疾病复发。
至于病后进补的问题,如果正气损伤不明显,是不需要补的。与其说补,还不如说是调养,调养有攻有守、有泻有补。病后调养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用药情况及病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不能一味乱补。
1.病后补,健脾胃
人生病后,胃口或多或少都会变差,这是很正常的,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脾胃是人生长过程中营养的根据地。所以在生病后的调养要多以健运脾胃为主,再兼顾五脏,等到脾胃功能恢复再进清补的东西,一般调养以粥、汤、蒸品为宜。
2.病后补,“药”清楚
服用某些药物会产生不适。最常见的是抗生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常见腹泻、苔腻等中医的湿重表现,要着重调理脾胃。激素容易产生阴虚火旺的表现,要滋阴清热。长期服用滋阴药容易碍脾,注意服用健运脾胃的药物及食物。服用温阳补气药容易化火伤阴,注意适当加用清润之品,解表药发散耗气,服多者汗多气弱,宜用益气健脾之品收尾。
3.病后补,看“气质”
人的体质有很大差别,有气虚而容易气短乏力的人煲点黄芪瘦肉汤就会慢慢恢复活力一样;而有些气短乏力则是因为血虚,吃黄芪瘦肉汤的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所以,在病后调补主要还是看个人的“气质”,以下为常见的四种气血阴阳虚者常用的进补药食。
气虚者宜进补:党参、北芪、人参、五爪龙等。
阳虚者宜进补:鹿茸、紫河车、枸杞、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等。
阴虚者宜进补:银耳、燕窝、百合、玉竹、石斛、黑芝麻、北沙参等。
血虚者宜进补:当归、元肉、熟地黄、制何首乌、大枣等。
病不同,对号入座找药食
1.感冒发烧,清补
平时感冒发烧,病后总是会感觉特别虚弱。其实一些急性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大多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多重,其病程中多伴高热,会生风动血、耗气伤阴。
应对方法:在这些疾病的后期应该以清余热、调理脾胃、益气养阴为主,平时适合进食如芦根、白茅根、百合、麦冬、石斛、太子参、五爪龙、鱼腥草、马齿苋、马蹄、藕、梨、丝瓜、黄瓜等食材。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外感发热性的疾病,如果是身体强壮的人,一般多见于正气充足的病人,病情短,愈后好,对正气影响不大,适当注意饮食清淡即可,无需特别调补。
2.呼吸病有痰,进补勿太早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慢性咳喘类疾病切记太早进行滋补,滋补久过容易妨碍脾胃运化,滋生痰湿从而加重病情,适得其反。
应对方法:一般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后期或缓解期,可以多食用茯苓、陈皮、南北杏、太子参、沙参、百合、莲子、芡实等食材来健运脾胃、化痰益气为主。此外,如果有肾虚的表现,还要注意补肾纳气,使用诸如虫草、核桃、蛤蚧等食材。
3.肠胃病,祛湿健脾为重
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肝病、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适量,不可温补、辛燥。因为消化系统功能失常最易形成湿热和气滞状态。
应对方法:健脾祛湿、疏肝理气是调理慢性肠胃病的关键,平时生活中可以常用陈皮、茯苓、薏苡仁、白术、扁豆、莲子、芡实、苦瓜、冬瓜、鸡骨草、谷芽、麦芽等做成粥品食用,也可做成相应汤品。
4.关节病,活血补肝肾
关节退行性变、颈椎、腰椎、类风湿等关节病,要注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应对方法:可以煲宣木瓜、葛根、牛膝、薏苡仁、乌蛇、杜仲、桑寄生、巴戟天等,多用于日常煲汤食用。
5.心脑血管要化“痰”
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塞、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类疾病,同痰瘀有关。
应对方法:调理可以多用田七、丹参、绞股蓝、银杏叶、山楂、洋葱、黑木耳、芹菜等化痰通络之品,多作为家常菜品食用,也可以入茶品。
专家建议:对于肿瘤,调理要结合邪正盛衰在攻补间权衡。肿瘤放疗后耗伤气阴者可参考上述调养法。切不可温燥太过或滋腻太过。
此外,所有疾病的病后调养不单是饮食、药膳,正常的起居作息、心态、情绪也很重要。如果能配合锻炼、穴位按摩等方式,更有助于身体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