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学案模式的构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素养;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学案;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97-02
一、新课程理念下学案的编制策略
地理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在于它塑造了热爱学习知识的人,如何塑造热爱学习知识的人,也就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合作、探究,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虽然高效课堂要少讲精讲,尽量给学生更多时间,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既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又尽量发展各种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愉快地完成我们的目标,这应该是我们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学案可以做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二、地理案例的选择与编写
随着信息交流的不断发展,教师比较容易获得大量的事实材料或现成的案例。但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的差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需要对案例进行挑选和修改,甚至撰写案例。教师在案例选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创设好一个情境
一个好的情境能把学生从兴奋的课间带到课堂上来,且根据这个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使学生更加迫切地想知道由情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譬如我在上《南亚》这一节时,首先我根据学生已有知识问学生:“西游记中唐僧是到哪一国取经呢?”“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区域呢?”“泰姬陵是哪一国的?”又问:“同学们想了解南亚的哪些知识?”这时教室里开始沸腾了,同学们齐刷刷的舉手问:“南亚有多少个国家?”有的说:“我想知道南亚的气候,南亚有哪些景点?以后我到南亚去旅游,什么时候最好?”“南亚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二)学案设计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案设计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获得哪些知识、技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同时它也可用于课后学生检测字迹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太笼统,要明确,要具有检测性。比如说,《中国的地形》这堂课同学们要记住地形特点,要在图中找到重要的地形区,通过地形特点,理解中国的降水、河运、水能,要能解释水能价值等等。
(三)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小组任务和展示内容
一节课的内容往往很多,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完成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采用学案教学法,因为多了许多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环节,往往难以完成全部任务,因此需要教师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使学生既能掌握每一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又有机会得到很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譬如在设计《中国的地形》的学案时,教师可以把《中国的地形》的基础知识分成四个任务:
(任务一)我国地势特征__我国地势__高__低,大致呈__级阶梯分布。
(任务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任务三)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
A、东西走向:(1)是__、(2)是__、(3)是__、(4)是__、(5)是__。
B、东北—西南走向:⑹是__、⑺是__、⑻是__、⑼是__、⑽是__、⑾是__、⑿是__
C、弧形走向:⒀是__
D、西北—东南:⒁是__、⒂是__
E、南北走向:⒃是__⒄是__⒅是__
(任务四)主要地形区。写出下图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四大高原A:__B:__C:__D:__
四大盆地E:__F:__G:__H:__
三大平原I:__J:__K:__
三大丘陵L:__M:__N:__
三、地理案例的实施运用
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内展开。下面就以笔者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东”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则案例为例,对其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案例)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
学生先分组讨论分析,然后指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点评小结。
初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一)提出地理案例
地理案例的提出方式多种多样,有印发现场参观考察、地理文案材料、多媒体展现、教师学生描述、模拟实际情景、等。案例提出的动机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究,加深理解,或引发学生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
(二)分析讨论地理案例
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关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联系起来,研究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造一个“整体参与、充分民主、鼓励竞争”的开放式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彻底获得“自由”,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致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评价地理案例
教师可以对地理案例讨论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问题;也可以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我评价;或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案例拓展,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等创新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地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学案要深入挖掘教材,分析每一个知识点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并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因此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心思去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翻译,甚至再次创作,把知识点简化,这就需要教师用一连串的问题来构建本课堂的知识体系,所以学案中问题的呈现是学案设计好坏的关键。那么在学案问题的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把握好内容,注意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对于地理课内的知识不安排学生在课外预习、复习,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锻炼身体,了解社会。所以地理课就要高效、有效。学案的内容就不能太细,要保证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展示、合作探究、当堂检测,一般一节课的学案学生大概 12~16分钟能完成,12~16分钟学生展示,5~8分钟老师精讲重难点及学生反馈即可。
2.学案中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少用逐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不动脑筋,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有层次性,以保证每个不同基础的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并激励学生自我挑战,完成高一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潜能。
3.学案中问题的叙述语言应该亲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假如你是环保局局长,你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假如你是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面对中国的人口问题,你会怎么做?”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想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就要看书,而且要仔细看,还要边看边思考。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地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作为教师,应在平常注意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丰富的事实材料,建立相关的教学案例库,为案例教学的深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设计的学案将是我们推进高效课堂的关键。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学案,我们的高效课堂一定会取得成功!
【关键词】新课程;学案;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97-02
一、新课程理念下学案的编制策略
地理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在于它塑造了热爱学习知识的人,如何塑造热爱学习知识的人,也就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合作、探究,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虽然高效课堂要少讲精讲,尽量给学生更多时间,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既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又尽量发展各种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愉快地完成我们的目标,这应该是我们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学案可以做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二、地理案例的选择与编写
随着信息交流的不断发展,教师比较容易获得大量的事实材料或现成的案例。但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的差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需要对案例进行挑选和修改,甚至撰写案例。教师在案例选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创设好一个情境
一个好的情境能把学生从兴奋的课间带到课堂上来,且根据这个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使学生更加迫切地想知道由情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譬如我在上《南亚》这一节时,首先我根据学生已有知识问学生:“西游记中唐僧是到哪一国取经呢?”“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区域呢?”“泰姬陵是哪一国的?”又问:“同学们想了解南亚的哪些知识?”这时教室里开始沸腾了,同学们齐刷刷的舉手问:“南亚有多少个国家?”有的说:“我想知道南亚的气候,南亚有哪些景点?以后我到南亚去旅游,什么时候最好?”“南亚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二)学案设计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案设计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获得哪些知识、技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同时它也可用于课后学生检测字迹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太笼统,要明确,要具有检测性。比如说,《中国的地形》这堂课同学们要记住地形特点,要在图中找到重要的地形区,通过地形特点,理解中国的降水、河运、水能,要能解释水能价值等等。
(三)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小组任务和展示内容
一节课的内容往往很多,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完成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采用学案教学法,因为多了许多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环节,往往难以完成全部任务,因此需要教师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使学生既能掌握每一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又有机会得到很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譬如在设计《中国的地形》的学案时,教师可以把《中国的地形》的基础知识分成四个任务:
(任务一)我国地势特征__我国地势__高__低,大致呈__级阶梯分布。
(任务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任务三)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
A、东西走向:(1)是__、(2)是__、(3)是__、(4)是__、(5)是__。
B、东北—西南走向:⑹是__、⑺是__、⑻是__、⑼是__、⑽是__、⑾是__、⑿是__
C、弧形走向:⒀是__
D、西北—东南:⒁是__、⒂是__
E、南北走向:⒃是__⒄是__⒅是__
(任务四)主要地形区。写出下图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四大高原A:__B:__C:__D:__
四大盆地E:__F:__G:__H:__
三大平原I:__J:__K:__
三大丘陵L:__M:__N:__
三、地理案例的实施运用
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内展开。下面就以笔者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东”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则案例为例,对其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案例)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
学生先分组讨论分析,然后指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点评小结。
初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一)提出地理案例
地理案例的提出方式多种多样,有印发现场参观考察、地理文案材料、多媒体展现、教师学生描述、模拟实际情景、等。案例提出的动机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究,加深理解,或引发学生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
(二)分析讨论地理案例
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关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联系起来,研究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造一个“整体参与、充分民主、鼓励竞争”的开放式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彻底获得“自由”,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致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评价地理案例
教师可以对地理案例讨论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问题;也可以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我评价;或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案例拓展,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等创新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地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学案要深入挖掘教材,分析每一个知识点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并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因此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心思去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翻译,甚至再次创作,把知识点简化,这就需要教师用一连串的问题来构建本课堂的知识体系,所以学案中问题的呈现是学案设计好坏的关键。那么在学案问题的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把握好内容,注意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对于地理课内的知识不安排学生在课外预习、复习,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锻炼身体,了解社会。所以地理课就要高效、有效。学案的内容就不能太细,要保证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展示、合作探究、当堂检测,一般一节课的学案学生大概 12~16分钟能完成,12~16分钟学生展示,5~8分钟老师精讲重难点及学生反馈即可。
2.学案中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少用逐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不动脑筋,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有层次性,以保证每个不同基础的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并激励学生自我挑战,完成高一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潜能。
3.学案中问题的叙述语言应该亲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假如你是环保局局长,你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假如你是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面对中国的人口问题,你会怎么做?”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想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就要看书,而且要仔细看,还要边看边思考。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地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作为教师,应在平常注意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丰富的事实材料,建立相关的教学案例库,为案例教学的深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设计的学案将是我们推进高效课堂的关键。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学案,我们的高效课堂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