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理工科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在发生转变,理工科高校在注重大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培养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丰富第二课堂等方式将传统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科技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128-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教育部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包含人文素养与科技素养两个维度,人文素养主要体现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都是在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学习传承的基础上产生的;而科技素养主要是专业知识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实现两者相互融合。
一、理工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的动因分析
(一)新时代人才观呼唤融合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拥有精湛的技术、较高的素质、高度的人文关怀,还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呼唤高校一定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的融合:一方面强化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帮助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宏观教育政策推动融合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并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下,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任务。由此可见,宏观的教育政策推动了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的融合。
(三)教育理念的转变敦促融合
从教育观念上来讲,近年来,理工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融合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著名院士杨叔子先生指出“只有既懂得人文又有人文才能和人文精神,既懂得科技又有科技能力和科学精神,两者交融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家,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业新人”。由此可见,广大师生和管理工作者对“融合”的认识提高了、教育观念逐步转变了,“融合”的思维和视野开阔了。
二、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为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提供政策支撑
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高等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是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理工科高校要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教育轻创新教育”的观念,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从而造就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优化课程设置,为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提供保障
加强理工科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在注重科技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来说,一是课程设置综合化。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增加传统文化类、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和改善思维方式。二是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和引导,鼓励慕课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和尝试,推动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三)发挥第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为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搭建平台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学校学术科技节和文化艺术节为契机,依托相应学院,组织开展讲座论坛、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活动,真正使理工科大学生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提升。例如,我校通过开展成人礼、国学达人赛等活动,帮助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学会做事做人,学会成人成才;通过开展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
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的融合,实质上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这也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要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从根本上实现两者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丰富第二课堂等方式将两者相互吸收、相互整合,真正把理工科大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技术、创新的思维模式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焦红新.天津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35-38.
[2]陈国华.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D].成都理工大学,2007:28-36.
[3]董婷.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J].理论与实践,2016(7).
[4]臧玲玲.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
[关 键 词] 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科技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128-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教育部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包含人文素养与科技素养两个维度,人文素养主要体现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都是在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学习传承的基础上产生的;而科技素养主要是专业知识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实现两者相互融合。
一、理工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的动因分析
(一)新时代人才观呼唤融合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拥有精湛的技术、较高的素质、高度的人文关怀,还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呼唤高校一定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的融合:一方面强化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帮助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宏观教育政策推动融合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并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下,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任务。由此可见,宏观的教育政策推动了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的融合。
(三)教育理念的转变敦促融合
从教育观念上来讲,近年来,理工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融合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著名院士杨叔子先生指出“只有既懂得人文又有人文才能和人文精神,既懂得科技又有科技能力和科学精神,两者交融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家,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业新人”。由此可见,广大师生和管理工作者对“融合”的认识提高了、教育观念逐步转变了,“融合”的思维和视野开阔了。
二、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为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提供政策支撑
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高等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是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理工科高校要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教育轻创新教育”的观念,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从而造就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优化课程设置,为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提供保障
加强理工科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在注重科技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来说,一是课程设置综合化。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增加传统文化类、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和改善思维方式。二是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和引导,鼓励慕课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和尝试,推动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三)发挥第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为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搭建平台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学校学术科技节和文化艺术节为契机,依托相应学院,组织开展讲座论坛、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活动,真正使理工科大学生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提升。例如,我校通过开展成人礼、国学达人赛等活动,帮助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学会做事做人,学会成人成才;通过开展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
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的融合,实质上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这也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要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从根本上实现两者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丰富第二课堂等方式将两者相互吸收、相互整合,真正把理工科大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技术、创新的思维模式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焦红新.天津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35-38.
[2]陈国华.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D].成都理工大学,2007:28-36.
[3]董婷.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J].理论与实践,2016(7).
[4]臧玲玲.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