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应力在公路桥梁中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公路桥梁的主体结构,在边坡锚固等方面的应用也为公路建设节约了大量的施工材料。减轻自重,增强公路桥梁结构的抗渗、抗裂、抗滑作用,降低其主拉应力,提升结构刚度,具有便捷施工、设计安全等特点。因此,预应力在公路桥梁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运用价值。本文对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其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严重影响着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对于公路桥梁的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预应力技术措施的研究。
一、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涵义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预应力技术就是指在混凝土工程里通過使用预应力技术,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让混凝土构建产生的预应力将外荷载引起的拉应力减小或者消除,也就是利用混凝土产生的较高强度的抗压能力来弥补其在抗拉强度上的缺陷和不足,以延迟混凝土受拉区的开裂,避免工程质量受其影响。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强度比较高的钢材和混凝土,这样组合出来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才会具有较强的抗拉裂能力,良好的抗渗性,同时也具备了刚度大,强度高抗疲劳性更好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钢材和混凝土,将结构截面尺寸减小,结构自重降低,达到防止开裂和减少挠度 。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应用预应力技术可以让公路桥梁工程在经济的基础上达到更美观和轻巧的目标,同时,对其使用寿命也有很好的增强效果。
二、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
1、 锚固及锚具处理工艺
在预应力施工工艺中, 锚固端部横梁、 墩顶导向槽、 跨中转向横肋三个部分, 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的空间位置, 索形及张拉应力则决定了等效荷载的大小。 因为跨中转向横肋与墩顶导向槽钢绞线存在偏折, 对锚固端横梁处的锚垫板预埋位置及方向要求必须准确 转向横肋 墩顶导向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制作,在保证其弯折处的曲率半径精确的同时, 还要将转向横肋和墩顶导向槽的端部打磨平滑, 防止张拉时钢绞线被挤压或者卡滑。
2、 预应力筋的下料与处理工艺
因为在张拉完毕之后, 锚垫板与钢管中要灌浆形成粘结段,以固定预应力筋, 所以在下料的时候, 一定要将粘结段的钢绞线清洗干净, 去除 PE 层和油脂。 对于粘结段长度和位置的控制, 需要预先考虑到穿束过程中钢绞线下垂的影响, 又要考虑张拉伸长的影响, 保证两端粘结段的粘结力大致相等。
3、预应力筋的穿索工艺
由于预应力筋的长度一般都在 150 m 以上, 在穿束的时候,中间要经过多个墩顶导向槽和跨中转向装置, 如果要在箱梁内进行12 根钢绞线的整束穿索非常困难, 一般在预应力筋的穿索时,都采用单根穿索的办法 。在穿索时, 一定要注意钢绞线在全桥长的范围内都不能缠绕, 否则将会使预应力不能按要求实现 。一般来说, 在实际施工中, 都采用预先将钢绞线、 锚板孔、 密封盖小孔分别编号, 然后对12 根钢绞线分别采用单束穿索的办法, 一一对应限制钢绞线的位置, 从而避免产生钢绞线缠绕的情况。
4、预应力筋张拉工艺
桥梁加固采用两箱对称单根两端同时张拉, 张拉过程分两部分: 预紧和高应力张拉。
(1)预紧。为了达到钢绞线从松散状态到张拉完成后顺直不缠绕, 正式张拉前先要进行预紧张拉, 预紧的质量决定了整个加固效果的好坏。首先, 钢绞线在松散状态下, 即使采用了必要的措施, 但是由于钢绞线很长, 下垂量还是较大, 所以, 为保证两端粘结段长度大致相等, 预紧要两端对称进行;其次, 预紧力的大小既要保证在预紧过程中, 钢绞线绷紧且不缠绕, 又要保证在高应力张拉时钢绞线不错位, 预紧力过大或过小都达不到预紧的目的。在加固施工中, 预紧张拉力采用15%设计张拉力。
(2)高应力张拉。张拉前应对构件 (或块体)的几何尺寸、混凝土浇筑质量、 孔道位置及孔道是否畅通、 灌浆孔和排气孔是否符合要求、 构件端部预埋铁件位置等进行全面检查。高空张拉预应力筋时, 应搭设可靠的操作平台。张拉前必须对各种机具、 设备及仪表进行校验及标定。校验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 采用标准压力机检测。张拉设备应配套校验, 并在施工中配套使用, 不可混用。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 校验设备精度不低于2%。张拉时混凝土强度、 张拉值、 张拉理论伸长值都应由设计单位给出。
5、 压浆
预应力桥梁施工之中, 体外索锚固定横梁一般采用局部粘结的方式, 其粘结力都有设计标准, 一般来说, 在保证压浆密实的情况下, 粘结段的粘结力达到设计张力的108%才能满足锚固要求,所以压浆工作是一道极为重要的工序, 必须进行1∶1 的模型试验才能正式施工。 而压浆施工必须在张拉完成后 24 h 内进行, 为了保证压浆过程的均匀稳定和压浆压力适度, 一般采用手动压浆机。
三、预应力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预埋阶段主要是曲线形状的质量控制,即各控制点的标高定位要准确、牢固,相关工序是否影响或破坏波纹管,确保曲线形状、标高控制点阵正确,其他相关工序不影响孔道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张拉、灌浆阶段的质量控制,保证控制张拉应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伸长值变化是否在设计和规范范围之内。灌浆计量准确,孔道浆体饱满。
3、加强过程控制。预应力孔道接口处、孔道与灌浆孔、排气孔管连接处以及外露的灌浆孔、排气孔端都必须封堵严密,防止出现因漏浆或异物进入堵塞管孔情况。特别是下层孔道的灌浆孔、排气孔管长度大,又是斜向伸出板面,必须固定牢固。浇筑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不得接触或碰动预应力孔道和锚具,避免引起损伤或移位。设置预应力孔道和锚具的部位钢筋密集,振捣困难,容易出现塑性沉缩裂缝的部位,规定必须用钢筋棒辅以人工插捣和适度的模板外敲振,以确保此部位浇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立即对孔道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清理后,及时封堵张拉端和灌浆孔、排气孔管口,防止异物进入,以确保后续的张拉和灌浆能够顺利进行。
4、普通钢筋绑扎时,切忌猛放、猛插、防止将预应力筋外皮刺破。焊接施工时,严禁将预应力筋作搭接线,切勿在预应力筋附近不采取保护措施进行焊接。先绑扎梁的预应力筋,后绑扎板的预应力筋,梁内拉筋应待预应力筋铺设完后再绑扎,以便预应力筋穿筋定位。待梁筋就位好后才可绑扎板底筋。板面筋应待预应力筋铺设完成后,才可绑扎板面筋(即负筋)。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在张拉端及梁柱节点等关键部位,混凝土要浇捣密实。
5、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对未及时使用而降低了流动性的水泥浆,严禁采用增加水的办法来增加其流动性;浆体搅拌时,水、水泥和外加剂的用量都必须严格控制;搅拌好的浆体每次应全部卸尽,在浆体全部卸出之前,不得投入未拌和的材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在压浆前若发现管道内残留有水分或赃物,则必须考虑使用空压机先行将残留在管道中的水分或赃物排除。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道路桥梁的施工的增加而不断的提高,其中相关的技术工艺的不断发展,从另一个方面也推进了道路桥梁施工。根据我国的目前国情,大部分的公路桥梁采用的这一技术,都在不断地提高工艺技术。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既要注意工序的标准化也要注意创新型,把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扼杀在细心、规范的施工之下,还有就是大力提高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预应力技术。
参考文献:
[1] 何天宾.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6) .
[2] 黄银香.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探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8) .
[3] 王世昌,方良斌.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措施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3) .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其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严重影响着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对于公路桥梁的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预应力技术措施的研究。
一、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涵义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预应力技术就是指在混凝土工程里通過使用预应力技术,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让混凝土构建产生的预应力将外荷载引起的拉应力减小或者消除,也就是利用混凝土产生的较高强度的抗压能力来弥补其在抗拉强度上的缺陷和不足,以延迟混凝土受拉区的开裂,避免工程质量受其影响。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强度比较高的钢材和混凝土,这样组合出来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才会具有较强的抗拉裂能力,良好的抗渗性,同时也具备了刚度大,强度高抗疲劳性更好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钢材和混凝土,将结构截面尺寸减小,结构自重降低,达到防止开裂和减少挠度 。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应用预应力技术可以让公路桥梁工程在经济的基础上达到更美观和轻巧的目标,同时,对其使用寿命也有很好的增强效果。
二、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
1、 锚固及锚具处理工艺
在预应力施工工艺中, 锚固端部横梁、 墩顶导向槽、 跨中转向横肋三个部分, 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的空间位置, 索形及张拉应力则决定了等效荷载的大小。 因为跨中转向横肋与墩顶导向槽钢绞线存在偏折, 对锚固端横梁处的锚垫板预埋位置及方向要求必须准确 转向横肋 墩顶导向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制作,在保证其弯折处的曲率半径精确的同时, 还要将转向横肋和墩顶导向槽的端部打磨平滑, 防止张拉时钢绞线被挤压或者卡滑。
2、 预应力筋的下料与处理工艺
因为在张拉完毕之后, 锚垫板与钢管中要灌浆形成粘结段,以固定预应力筋, 所以在下料的时候, 一定要将粘结段的钢绞线清洗干净, 去除 PE 层和油脂。 对于粘结段长度和位置的控制, 需要预先考虑到穿束过程中钢绞线下垂的影响, 又要考虑张拉伸长的影响, 保证两端粘结段的粘结力大致相等。
3、预应力筋的穿索工艺
由于预应力筋的长度一般都在 150 m 以上, 在穿束的时候,中间要经过多个墩顶导向槽和跨中转向装置, 如果要在箱梁内进行12 根钢绞线的整束穿索非常困难, 一般在预应力筋的穿索时,都采用单根穿索的办法 。在穿索时, 一定要注意钢绞线在全桥长的范围内都不能缠绕, 否则将会使预应力不能按要求实现 。一般来说, 在实际施工中, 都采用预先将钢绞线、 锚板孔、 密封盖小孔分别编号, 然后对12 根钢绞线分别采用单束穿索的办法, 一一对应限制钢绞线的位置, 从而避免产生钢绞线缠绕的情况。
4、预应力筋张拉工艺
桥梁加固采用两箱对称单根两端同时张拉, 张拉过程分两部分: 预紧和高应力张拉。
(1)预紧。为了达到钢绞线从松散状态到张拉完成后顺直不缠绕, 正式张拉前先要进行预紧张拉, 预紧的质量决定了整个加固效果的好坏。首先, 钢绞线在松散状态下, 即使采用了必要的措施, 但是由于钢绞线很长, 下垂量还是较大, 所以, 为保证两端粘结段长度大致相等, 预紧要两端对称进行;其次, 预紧力的大小既要保证在预紧过程中, 钢绞线绷紧且不缠绕, 又要保证在高应力张拉时钢绞线不错位, 预紧力过大或过小都达不到预紧的目的。在加固施工中, 预紧张拉力采用15%设计张拉力。
(2)高应力张拉。张拉前应对构件 (或块体)的几何尺寸、混凝土浇筑质量、 孔道位置及孔道是否畅通、 灌浆孔和排气孔是否符合要求、 构件端部预埋铁件位置等进行全面检查。高空张拉预应力筋时, 应搭设可靠的操作平台。张拉前必须对各种机具、 设备及仪表进行校验及标定。校验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 采用标准压力机检测。张拉设备应配套校验, 并在施工中配套使用, 不可混用。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 校验设备精度不低于2%。张拉时混凝土强度、 张拉值、 张拉理论伸长值都应由设计单位给出。
5、 压浆
预应力桥梁施工之中, 体外索锚固定横梁一般采用局部粘结的方式, 其粘结力都有设计标准, 一般来说, 在保证压浆密实的情况下, 粘结段的粘结力达到设计张力的108%才能满足锚固要求,所以压浆工作是一道极为重要的工序, 必须进行1∶1 的模型试验才能正式施工。 而压浆施工必须在张拉完成后 24 h 内进行, 为了保证压浆过程的均匀稳定和压浆压力适度, 一般采用手动压浆机。
三、预应力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预埋阶段主要是曲线形状的质量控制,即各控制点的标高定位要准确、牢固,相关工序是否影响或破坏波纹管,确保曲线形状、标高控制点阵正确,其他相关工序不影响孔道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张拉、灌浆阶段的质量控制,保证控制张拉应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伸长值变化是否在设计和规范范围之内。灌浆计量准确,孔道浆体饱满。
3、加强过程控制。预应力孔道接口处、孔道与灌浆孔、排气孔管连接处以及外露的灌浆孔、排气孔端都必须封堵严密,防止出现因漏浆或异物进入堵塞管孔情况。特别是下层孔道的灌浆孔、排气孔管长度大,又是斜向伸出板面,必须固定牢固。浇筑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不得接触或碰动预应力孔道和锚具,避免引起损伤或移位。设置预应力孔道和锚具的部位钢筋密集,振捣困难,容易出现塑性沉缩裂缝的部位,规定必须用钢筋棒辅以人工插捣和适度的模板外敲振,以确保此部位浇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立即对孔道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清理后,及时封堵张拉端和灌浆孔、排气孔管口,防止异物进入,以确保后续的张拉和灌浆能够顺利进行。
4、普通钢筋绑扎时,切忌猛放、猛插、防止将预应力筋外皮刺破。焊接施工时,严禁将预应力筋作搭接线,切勿在预应力筋附近不采取保护措施进行焊接。先绑扎梁的预应力筋,后绑扎板的预应力筋,梁内拉筋应待预应力筋铺设完后再绑扎,以便预应力筋穿筋定位。待梁筋就位好后才可绑扎板底筋。板面筋应待预应力筋铺设完成后,才可绑扎板面筋(即负筋)。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在张拉端及梁柱节点等关键部位,混凝土要浇捣密实。
5、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对未及时使用而降低了流动性的水泥浆,严禁采用增加水的办法来增加其流动性;浆体搅拌时,水、水泥和外加剂的用量都必须严格控制;搅拌好的浆体每次应全部卸尽,在浆体全部卸出之前,不得投入未拌和的材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在压浆前若发现管道内残留有水分或赃物,则必须考虑使用空压机先行将残留在管道中的水分或赃物排除。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道路桥梁的施工的增加而不断的提高,其中相关的技术工艺的不断发展,从另一个方面也推进了道路桥梁施工。根据我国的目前国情,大部分的公路桥梁采用的这一技术,都在不断地提高工艺技术。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既要注意工序的标准化也要注意创新型,把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扼杀在细心、规范的施工之下,还有就是大力提高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预应力技术。
参考文献:
[1] 何天宾.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6) .
[2] 黄银香.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探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8) .
[3] 王世昌,方良斌.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措施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