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制度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途径之一,可以依靠高效的文化制度建设去协调政府管理机构对文化建设实施有效管理,依靠合理的文化制度去规范和促进文化行为实施主体的文化行为,依靠科学的文化制度保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制度 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在世界范围内,一个国家想要完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就必须建构起相应的表达国家意识和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制度。一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又会加速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升国际地位,增强国际文化話语权。因而,分析和探究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系统而全面地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对于塑造和谐的社会关系、从实质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加强国际影响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制度建设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具体的文化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文化制度体系之间还缺乏有效整合,文化机制还亟待填补和规范。
首先,文化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存在欠缺。我国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制度、措施还比较缺乏,保护力度还明显不够;依法管理文化市场的规范性还有待加强,有些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还没有上升到成文法的层次;文化软实力评估机制缺失,评价标准不一,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文化发展的实施主体相对单一,主要是各级政府机构、文化教育部门和官方传媒,而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普通民众较少参与其中和发挥作用,力量作用单向化,行政化色彩浓重。
其次,文化对外传播能力不强,交流效果欠佳。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度依赖政府。我国多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和推进、全权负责和管理的。这种管理机制存在一系列弊端,比如官方色彩过浓,工作体制缺乏活力;增大其他主体参与对外交流活动的难度,抑制其积极性的发挥;效率低下造成合作项目的流产,有损国际形象的树立。二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传播主体和专业人才缺乏。对外文化交流的专业队伍建设仍然滞后,尤其是优秀的文化传播“摆渡者”,即熟悉跨文化传播规律的翻译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碍。
再次,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乏力。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质,有稳定、成熟的文化结构,自成体系的精神特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核。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受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历史文化精髓的开发明显不足,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严重的普适性不足,对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发挥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制度思考
根据管理学的一般理论,任何制度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制度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因而文化制度建设本身也应该有所创新。在文化软实力制度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依靠文化制度自身的完善去解决。
第一,创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性制度。战略性制度对整个文化软实力建设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因而,任何一种制度的建设,前期的战略规划必不可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化建设越来越被世界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所重视,文化软实力逐渐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上。比如日、韩的“文化立国战略”,美、法、英的“文化战略”、“语言战略”等。对比世界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战略性文化制度还不系统,战略性措施还不完善。因此,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国家层面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
第二,完善文化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在国家文化建设系统中,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没有健全的法治保障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法务工作者应该在人大的统一安排下做好文化立法工作。各级人大应深入文化建设一线进行调研,听取文化工作者的建议,顺应文化建设的要求,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完善文化立法,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制度,逐渐使文化管理工作法治化,增加文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强化文化传承与对外交流制度。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被世界熟知,才能提高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首先,应加大文化传承制度的构建。优秀的民族文化需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要通过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培育力度,综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机制,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其次,应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制度建设,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构建对外文化传播的促进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参与的对外交流制度,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空间;构建高效的文化传播机制,利用多样化新型传播方式,最大化发挥其传播效力,促进我国文化有效对外传播。
第四,加强文化产业支持制度。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是考察一个国家文化总体实力的标志,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国家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应将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制度化、法治化;在税收、财政、外汇等方面给予文化企业,特别是外向型文化企业以优惠政策,同时完善文化产业资金引入制度,给予文化产业各方面的发展以长效的政策支持。
第五,建立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制度。首先,要对中国固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自由、平等、开放、创新的价值理念去改造传统文化中保守、封闭的部分。遵循现代文化建设规律,对传统文化进行甄选、改造、升级,使之成为适合现代社会民众接受习惯和认知方式的新的文化形态。其次,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整理,挖掘其现代内涵并赋予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精神,完成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文化是一种高度依赖个人创造力的领域,因此,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必然是人性化的,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要把培育文化创新力作为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密切关注全球文化、经济与科技结合的前沿趋势,形成文化创新的动力机制。要以有效的战略与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文化创新的领域,通过不断完善的市场化机制,让社会和人才的各类投入,在创新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形成文化创新的投入机制,以带动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分别为邢台市委党校行管教研室,河北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软实力建设视角下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4BKS062】
【参考文献】
①唐踔:《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思考》,《理论学习》,2011年第4期。
②谢立中、孙立平:《二十一世纪西方现代文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责编/杨鹏峰 刘芋艺(见习) 美编/于珊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制度 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在世界范围内,一个国家想要完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就必须建构起相应的表达国家意识和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制度。一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又会加速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升国际地位,增强国际文化話语权。因而,分析和探究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系统而全面地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对于塑造和谐的社会关系、从实质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加强国际影响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制度建设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具体的文化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文化制度体系之间还缺乏有效整合,文化机制还亟待填补和规范。
首先,文化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存在欠缺。我国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制度、措施还比较缺乏,保护力度还明显不够;依法管理文化市场的规范性还有待加强,有些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还没有上升到成文法的层次;文化软实力评估机制缺失,评价标准不一,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文化发展的实施主体相对单一,主要是各级政府机构、文化教育部门和官方传媒,而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普通民众较少参与其中和发挥作用,力量作用单向化,行政化色彩浓重。
其次,文化对外传播能力不强,交流效果欠佳。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度依赖政府。我国多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和推进、全权负责和管理的。这种管理机制存在一系列弊端,比如官方色彩过浓,工作体制缺乏活力;增大其他主体参与对外交流活动的难度,抑制其积极性的发挥;效率低下造成合作项目的流产,有损国际形象的树立。二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传播主体和专业人才缺乏。对外文化交流的专业队伍建设仍然滞后,尤其是优秀的文化传播“摆渡者”,即熟悉跨文化传播规律的翻译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碍。
再次,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乏力。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质,有稳定、成熟的文化结构,自成体系的精神特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核。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受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历史文化精髓的开发明显不足,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严重的普适性不足,对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发挥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制度思考
根据管理学的一般理论,任何制度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制度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因而文化制度建设本身也应该有所创新。在文化软实力制度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依靠文化制度自身的完善去解决。
第一,创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性制度。战略性制度对整个文化软实力建设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因而,任何一种制度的建设,前期的战略规划必不可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化建设越来越被世界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所重视,文化软实力逐渐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上。比如日、韩的“文化立国战略”,美、法、英的“文化战略”、“语言战略”等。对比世界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战略性文化制度还不系统,战略性措施还不完善。因此,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国家层面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
第二,完善文化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在国家文化建设系统中,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没有健全的法治保障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法务工作者应该在人大的统一安排下做好文化立法工作。各级人大应深入文化建设一线进行调研,听取文化工作者的建议,顺应文化建设的要求,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完善文化立法,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制度,逐渐使文化管理工作法治化,增加文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强化文化传承与对外交流制度。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被世界熟知,才能提高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首先,应加大文化传承制度的构建。优秀的民族文化需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要通过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培育力度,综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机制,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其次,应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制度建设,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构建对外文化传播的促进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参与的对外交流制度,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空间;构建高效的文化传播机制,利用多样化新型传播方式,最大化发挥其传播效力,促进我国文化有效对外传播。
第四,加强文化产业支持制度。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是考察一个国家文化总体实力的标志,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国家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应将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制度化、法治化;在税收、财政、外汇等方面给予文化企业,特别是外向型文化企业以优惠政策,同时完善文化产业资金引入制度,给予文化产业各方面的发展以长效的政策支持。
第五,建立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制度。首先,要对中国固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自由、平等、开放、创新的价值理念去改造传统文化中保守、封闭的部分。遵循现代文化建设规律,对传统文化进行甄选、改造、升级,使之成为适合现代社会民众接受习惯和认知方式的新的文化形态。其次,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整理,挖掘其现代内涵并赋予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精神,完成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文化是一种高度依赖个人创造力的领域,因此,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必然是人性化的,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要把培育文化创新力作为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密切关注全球文化、经济与科技结合的前沿趋势,形成文化创新的动力机制。要以有效的战略与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文化创新的领域,通过不断完善的市场化机制,让社会和人才的各类投入,在创新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形成文化创新的投入机制,以带动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分别为邢台市委党校行管教研室,河北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软实力建设视角下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4BKS062】
【参考文献】
①唐踔:《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思考》,《理论学习》,2011年第4期。
②谢立中、孙立平:《二十一世纪西方现代文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责编/杨鹏峰 刘芋艺(见习)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