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解题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高效环节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y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给学生许多问题解答,忽略学生的回顾解题环节,学生更不知道要回顾解题,这就使得学生错过了许多在数学解题方面本应得到的有益机会.
   一、检验解答,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做习题或作业时,由于心理上急于完成任务,所以在解答完成后常常立刻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思考,忽略对问题解答的检验.这有学习任务重、心理上依赖教师判阅的原因,但实质原因是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检验解答就是培养学生严谨学习态度的主要环节.检验解答主要是检验运算结果是否正确,推理是否有据,答案是否详尽.
   对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的检验,应该让学生掌握多种检验的方法.除了结果是否正确外,还要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条件.
   例1 先化简 (1+1x-1)÷xx2-1,再选择一个恰当的x值代入并求值.
   化简:原式=xx-1÷x(x+1)(x-1)=xx-1·(x+1)(x-1)x=x+1
   学生通过分式运算容易得到上述结果,关键是在选择适当的x的时候会出错.原式中的分母不能为0,所以x不能取1和-1.在推理运算过程中,x(x+1)(x-1)作为被除数具有了不能取0的成立条件,在化除法为乘法运算时,常常会忽视原题成立条件;同时运算中满足的成立条件也常常忽视.所以在回顾解题环节时,应该注重结果的正确和推理有据.
   数学问题常常需要考虑多种可能的结果,问题答案得出后,检验结果是否详尽是解题能力水平的一种直接体现.
   例2 半径分别为1 cm和2 cm的两圆外切,问与这两个圆都相切且半径为3 cm的圆的个数有多少?
   问题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分类的思想,即相切包括外切与内切两类,同时也包括同时外切、同时内切和一圆外切一圆内切三类.如果只是考虑外切或内切,那么肯定得不出所有正确结果.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作全面的再认识,对问题的所有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不仅强化分类思想,更能够保证答案的详尽.
   二、评价解法,拓展散敛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解题时,习惯于满足自己的解法,由于此解法是通过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出,在思维过程中进行了最优化选择,或唯一性选择,从而学生的思维易按照原来的套路进行.如果不及时的回顾解题,不同解题方法的对比、不同思维方向的碰撞、不同解题理念的交锋就不会呈现,那么学生思维的广度如何拓展?评价解法就是开拓思维广度的重要环节.
   评价解法,主要是探求方法的实质,追求解法的优化.(1)题目本身有什么特点?解题中是怎样利用这些特点找到解题突破口或成功思路的?教训是什么?(2)解题中应用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其中关键在哪里?(3)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更一般的方法,更特殊的方法?沟通其他学科的方法?更简单的方法,更多的方法?[2]
   例3 A市接到台风警报时,台风中心位于A市正南方向125 km的B处,台风以15 km/h的速度沿BC方向移动.已知A市到BC的距离AD=35 km,如果在距离台风中心40 km(包括40 km)的区域内都将受到台风影响.试问:A市是否受到台风的影响?
   解法1:如图1,台风影响的区域是半径为40 km的圆,若把台风影响的区域转化为以城市A为圆心半径是40 km的圆的范围,把这个圆形范围作为城市的防护区域,那么,台风中心的运动路线就是直线BC.通过线段AD的长度与圆A半径40 km比较,应用直线BC与圆A的位置关系的知识,可以判断城市是否收到影响.
   解法2:如图2,台风在运动过程中,台风中心0与点A之间的距离AO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线段AO在变化,那么点A与圆O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应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可以判断城市是否收到影响.
   解法3:如图3,由于台风是按照BC方向运动,而影响的区域是半径为40 km的圆,所以台风影响的所有区域可是带状区域,只要判断城市A是否在这个带状区域内,就能判定城市是否受影响.应用点A与直线BC的距离与圆半径比较,可以解决问题.
  
  
  图1 图2 图3三种解法的思路不同,应用的知识不同,但核心是运动问题,实质是动点与定点的距离变化问题.可是不同思路的碰撞,不同知识解决同一个问题,却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在教学实践中,若教师忽略回顾解题的环节与过程,学生面对大量的作业,他们更不会主动的回顾解题.从而,高效课堂、有效学习就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缺乏一次高效的训练.所以教师主导学生注重回顾解题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 罗增儒. 数学解题学引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1997.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