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意”,顾名思义是创造乐意的意思。巴赫当初写下创意曲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习琴者们会弹奏钢琴,还是学习创作乐曲的一种途径。巴赫用复调的手法一共创作了十五首三部创意曲,本文通过选用《三部创意曲》No.4,BWV.790,对巴赫的创意曲进行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巴赫;三部创意曲;BWV.790装饰音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巴赫,国内也译为巴哈,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小提琴、羽管键琴演奏家。他是一个坚定的路德教徒,一生为宗教音乐而服务,故而其创作的作品大多庄严而深沉。
一、作品类型
《三部创意曲》No.4,BWV.790是一首d小调三声部复调作品,是一种准赋格形式,一般与赋格并无太大差异,主要是主题是比較短小的动机模进形式,刚开始出现时常带自由的对位声部来进行伴奏。
从d小调的调式上就确定了该曲阴郁、优美的音乐特性,在净版谱上对于速度、表情、力度、连奏、断奏、分句等都没有标记,有编者在速度上标记要求“Andante”行板——行走的速度,表情术语“mesto”悲伤地、忧郁地,所以不难理解Andante mesto是速度从容且语重心长、喃喃细语一般地演奏。
二、主题及声部处理
演奏者在演奏三部创意曲时头脑中一定要清晰的明确三条旋律线条,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小提琴(高声部)、中提琴(中声部)以及大提琴(低声部)在进行三重奏, 三条旋律彼此呼应且不喧宾夺主。全曲主题一共出现了14次。
主题依次在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交错出现。主题的演奏始终是统一的,或跳跃,或连绵、或优美,切忌不可忽跳忽连。在三声部复调作品中,高声部由右手弹奏,低声部由左手弹奏,那么中声部大多数情况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笔者认为,在这三种旋律线条中,最难控制的是中声部,它对于左右手乃至于手指间的协调与音量的控制要求及其之高,在高、低音声部旋律行走的过程中仍需突出中声部旋律的主题。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分声部练习,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对三种声部进行划分,从而对高、中、低音声部旋律一目了然。在对于各条声部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两个声部的同时弹奏,如高——低,高——中,中——低,最后再三个声部同时弹奏,依次训练。
三、演奏难点分析
众所周知,在装饰音盛行的巴洛克时期,即兴演奏是一个常态,演奏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自由发挥,故而对于21世纪的演奏者们来说,钢琴大家们对长远的17世纪以前的装饰音的演奏有不同的见解。巴赫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使用了装饰音,但是对于装饰音的弹奏方法,他却没有在谱面上详细的标记出来。
巴赫对于上波音的具体演奏形式的解释:
巴洛克、古典早期的装饰音出现在正拍上且承担着节拍重音的作用,如谱例3-2所示,巴赫对d小调三部创意曲只在第四小节的最后一拍上标注了上波音。在巴洛克、古典早期的上波音的演奏,一般从上方二度音开始,即“上方音-本音-上方音-本音”,但若速度较快或者在本音前已经出现了上方二度音时,那么上波音就可由本音开始演奏。
笔者对比了席夫、塞尔金、古尔德三位钢琴家对于这首作品的诠释发现,席夫和塞尔金在第二小节(谱例3-3所示)的最后一拍G音上做了装饰音处理(从上方二度A-G平均交替,同谱例3-1中注释⑤),古尔德则遵循了净谱上没有进行装饰音的演奏。在第四小节最后一拍(谱例3-2所示)上,席夫、古尔德从上方二度进行了长达一拍的上波音均匀交替的演奏(同谱例3-1中注释⑤),塞尔金只进行了十六分音符时值的交替颤音(同谱例3-1中注释③)。
在第十四小节,最后一拍上的A音需要格外注意,不仅仅承担了低声部的同音连线上需要延长时值的A音,还承担了中声部的主题部分,故而,这里的同音连线属于多声部中要弹响的同音连线。
四、结语
由于巴赫所处于早于贝多芬、肖邦更早的17世纪,对于巴赫作品的风格及演奏处理很多学派都各有见地,因此,对于不同版本的谱子及演奏的研究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巴赫作品的理解,切忌“拔苗助长”,只有稳扎稳打做好初级阶段创意曲的复调练习,才能在《十二平均律》中学到更复杂且深奥的复调知识。
参考文献
[1]黄静.钢琴读谱基本技巧[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牛亚静.巴赫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奏法分析——以《创意曲集》为例[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8.
[3](澳)多洛提雅·法比安.如何诠释与演奏巴赫器乐作品中的装饰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2).
作者简介:杨蕊宁(1992—),女,贵州,助教,研究方向:钢琴。
【关键词】巴赫;三部创意曲;BWV.790装饰音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巴赫,国内也译为巴哈,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小提琴、羽管键琴演奏家。他是一个坚定的路德教徒,一生为宗教音乐而服务,故而其创作的作品大多庄严而深沉。
一、作品类型
《三部创意曲》No.4,BWV.790是一首d小调三声部复调作品,是一种准赋格形式,一般与赋格并无太大差异,主要是主题是比較短小的动机模进形式,刚开始出现时常带自由的对位声部来进行伴奏。
从d小调的调式上就确定了该曲阴郁、优美的音乐特性,在净版谱上对于速度、表情、力度、连奏、断奏、分句等都没有标记,有编者在速度上标记要求“Andante”行板——行走的速度,表情术语“mesto”悲伤地、忧郁地,所以不难理解Andante mesto是速度从容且语重心长、喃喃细语一般地演奏。
二、主题及声部处理
演奏者在演奏三部创意曲时头脑中一定要清晰的明确三条旋律线条,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小提琴(高声部)、中提琴(中声部)以及大提琴(低声部)在进行三重奏, 三条旋律彼此呼应且不喧宾夺主。全曲主题一共出现了14次。
主题依次在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交错出现。主题的演奏始终是统一的,或跳跃,或连绵、或优美,切忌不可忽跳忽连。在三声部复调作品中,高声部由右手弹奏,低声部由左手弹奏,那么中声部大多数情况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笔者认为,在这三种旋律线条中,最难控制的是中声部,它对于左右手乃至于手指间的协调与音量的控制要求及其之高,在高、低音声部旋律行走的过程中仍需突出中声部旋律的主题。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分声部练习,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对三种声部进行划分,从而对高、中、低音声部旋律一目了然。在对于各条声部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两个声部的同时弹奏,如高——低,高——中,中——低,最后再三个声部同时弹奏,依次训练。
三、演奏难点分析
众所周知,在装饰音盛行的巴洛克时期,即兴演奏是一个常态,演奏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自由发挥,故而对于21世纪的演奏者们来说,钢琴大家们对长远的17世纪以前的装饰音的演奏有不同的见解。巴赫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使用了装饰音,但是对于装饰音的弹奏方法,他却没有在谱面上详细的标记出来。
巴赫对于上波音的具体演奏形式的解释:
巴洛克、古典早期的装饰音出现在正拍上且承担着节拍重音的作用,如谱例3-2所示,巴赫对d小调三部创意曲只在第四小节的最后一拍上标注了上波音。在巴洛克、古典早期的上波音的演奏,一般从上方二度音开始,即“上方音-本音-上方音-本音”,但若速度较快或者在本音前已经出现了上方二度音时,那么上波音就可由本音开始演奏。
笔者对比了席夫、塞尔金、古尔德三位钢琴家对于这首作品的诠释发现,席夫和塞尔金在第二小节(谱例3-3所示)的最后一拍G音上做了装饰音处理(从上方二度A-G平均交替,同谱例3-1中注释⑤),古尔德则遵循了净谱上没有进行装饰音的演奏。在第四小节最后一拍(谱例3-2所示)上,席夫、古尔德从上方二度进行了长达一拍的上波音均匀交替的演奏(同谱例3-1中注释⑤),塞尔金只进行了十六分音符时值的交替颤音(同谱例3-1中注释③)。
在第十四小节,最后一拍上的A音需要格外注意,不仅仅承担了低声部的同音连线上需要延长时值的A音,还承担了中声部的主题部分,故而,这里的同音连线属于多声部中要弹响的同音连线。
四、结语
由于巴赫所处于早于贝多芬、肖邦更早的17世纪,对于巴赫作品的风格及演奏处理很多学派都各有见地,因此,对于不同版本的谱子及演奏的研究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巴赫作品的理解,切忌“拔苗助长”,只有稳扎稳打做好初级阶段创意曲的复调练习,才能在《十二平均律》中学到更复杂且深奥的复调知识。
参考文献
[1]黄静.钢琴读谱基本技巧[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牛亚静.巴赫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奏法分析——以《创意曲集》为例[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8.
[3](澳)多洛提雅·法比安.如何诠释与演奏巴赫器乐作品中的装饰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2).
作者简介:杨蕊宁(1992—),女,贵州,助教,研究方向: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