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动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出版产业在国家战略中所处地位与历史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是出版产业遵循经济规律和出版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出版产业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突围的必然要求。对于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说,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主攻方向,破、立、优是主要路径,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建成世界一流的出版产业和出版企业是主要目标,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落实的关键。
关键词:出版产业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出版产业来说,高质量发展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主线和主题,也是出版企业能否在新的产业格局调整中占据主动的关键所在。
一、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社会发展大环境所要求的,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所要求的,其中,产业规律是内因,环境变化是外因。总的来说,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必经阶段。
1.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出版产业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这就必然决定了新时代出版业的发展方向由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来推动、来规定,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来推动、来规定。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经济必须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决定了出版业必须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在国家战略中所处地位与历史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
大国竞争本质上是行业竞争,是大企竞争。出版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基础所在,应当是、必须是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最直接、最完整、最忠实、最迅速的反映,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央对文化产业的期許和要求,出版产业要在高质量发展上提高站位、领先身位、率先谋划、争取作为。出版产业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历史尤其是改革发展史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和反映者,具有悠久的优良传统、一流的价值追求,高质量发展是他们之前创造历史的不二法宝,更是他们在新时代保持基业长青的执着追求。
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遵循经济规律和出版规律的必然要求
短缺经济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和我国出版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填补需求鸿沟,因此高速度发展成为主要诉求,规模经济成为主导模式,GDP成为主要指标,产业规模的追求合乎经济规律和出版规律。而当生产要素(资金、设备、人力等)的投入超过某一个均衡点的时候,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即等量要素投入的产出越来越小,即“规模不经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版产业经历了从以“书荒”为标志的短缺经济,到以年出版50万种新书为标志的丰饶经济的巨大变迁,从一个出版小国迈向了出版大国。从图书品种来看,1978年全国图书品种不到9000种,1984年达到3万种,1994年突破10万种。进入21世纪以来,出版业加速发展,图书品种连年攀升,2004年突破20万种,2009年突破30万种,2012年突破40万种,2017年突破50万种。我们简单地梳理一下这个数据:第一个10万种,花了16年;第二个10万种花了10年;第三个10万种只花了5年;第四个10万种仅仅花了3年;第五个10万种也只花了5年。前两个10万种花了26年,后三个10万种花了13年。从单品种印数看,如果把教材教辅计算在内,1994年总印数60亿册,平均印数是6万册;2009年总印数是70亿册,平均印数2.5万册;2017年总印数92亿册,平均印数1.8万册。如果剔除了教材教辅,新书的单品种也是逐年下降的,2015年9612册,2016年9178册,2017年新书平均印数8900册。因此,从生产规模上看,我们的出版总量确实很大,但是从单品种效益上来看是逐渐递减的。这时就需要把结构优化、新动能培育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主攻方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一句话,之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增大供给端的规模,主要以数量取胜;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我们优化供给侧的结构,主要以质量取胜。
4.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突围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层面说,有关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和地区,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出版产业作为经济系统的一部分,也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从产业层面说,出版业不仅面临文化产业内相关产业的竞争,而且面临着行业新进者的激烈竞争,尤其是以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腾讯等为代表的具备巨大资金实力、数据资源、渠道优势、融合优势的新进者,正在改变行业格局和行业生态。虽然数字出版在全球出版业的营收没有超过30%,但在威科、爱思唯尔等一批世界一流出版集团已有80%左右的收入来自数字出版。不仅如此,数字化在新闻、市场营销、大数据等领域日益成为主流的力量。因此,要想在文化产业价值链上向高端迈进,就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实现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 二、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向
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工程,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急躁冒进,必须瞄准主攻方向、明确主要路径、强化主要保障、确立主要目标、扭住落实关键,协调推进、久久为功方能取得成效。
1.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主攻方向
制约出版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生产能力的不足,不是要素投入的不够,而是对新需求把握不准、对新渠道掌控不力、对新传播方式运用不精——一句话,是由于出版产业对市场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反应迟钝而带来的供需失衡。这种迟钝和失衡,既反映在出版产品的结构上,更反映在整个产业的投资结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营收结构、人才结构等方方面面。因此,从研判市场需求入手,抓住优化资源配置这个重点,整体提高出版产业的供给体系质量,以适应、满足和引导新时代的新需求,是出版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很多层面,就出版产业层面而言,最关键的就是通过对所属市场主体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不同层级、不同体量、不同特色的企业集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其发展质量。它们的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具体措施有:
——培育头部企业集群。头部企业是出版产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与底气所在,是出版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锋芒与优势所在。在资源配置上,出版产业将重点支持头部企业在增强创新活力、提高投入产出、降低内部成本等方面的投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企业数量、扩张企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头部企业的判断标准,就是在文化价值引领和社会效益贡献方面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在创新能力和资源聚集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在经济贡献和业务水平方面处于出版产业第一阵营。
——扶持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是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是出版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希望所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曾用“五六七八九”概括当前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下一步,出版产业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坚持聚焦主业、打造优势、以质取胜、规范经营、勇于创新,在提升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走出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清退低效企业。低效企业是出版产业有限资源的占用者,拉低了出版产业的总体收益率;僵尸企业则是拖垮企业的黑洞,并且具有传染性。这两类企业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和绊马索,必须下决心坚决处置和出清。对于扭亏潜力大的企业应针对性地加以改革,精准配置资源,尽快使其具备持续盈利能力。对于那些开办多年仍扭亏无望的企业应下决心关停并转。对于那些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仅靠补贴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必须坚决关停。对于那些人均产出严重低于出版产业平均水平的低效企业,要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激发活力,或者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实现落后和低效产能的出清,使出版产业和相關企业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2.破、立、优是主要路径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具体到出版产业,就是要在“破”“立”“优”上下功夫。所谓“破”,就是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止损的就止损,坚决拔掉“输液管”“呼吸机”,从而实现去产能——无效低效产能、去库存——无效低效库存、去杠杆——无效低效杠杆,为优质企业、高效板块节省资源。所谓“立”,就是树立起创新这杆大旗,通过创新补短板——资源短板、品质短板、人才短板、制度短板等,就是通过大力培育新动能,为出版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产业版图。所谓“优”,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政策供给、优化绩效评价等等,进一步降成本、提效率——降低内部摩擦成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政策滞后成本、提升政策支持效率,降低内部分配成本、提升正向激励效率等。
3.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的建设。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因此,抓好出版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守住根、筑好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用足用好这种独特优势,就能加快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西方公司的治理体系中,董事会是公司重大决策的关键所在,其背后是资本的力量,代表的是资本的利益;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中,党组党委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关键所在,其背后是党和人民,代表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一个是资本利益至上,一个是党和人民的利益至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另一方面又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了经济的高质量,而且包含着文化的高质量。
4.建成世界一流的出版产业和出版企业是主要目标
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出版产业和出版企业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和重要标志。我们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最终建成世界一流文化产业,从而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在国际文化版图中拥有主流地位,就要有足够底气和足够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就要大幅提升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和传播能力,以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5.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落实关键
任何的宏伟蓝图,最终都要落实在具体指标上。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要贯穿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全面高质量。指标体系要突出出版产业特殊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其中,社会效益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并要可量化。二是强调延续性。出版业的“十三五”规划与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总体吻合的,是符合出版产业的改革发展实际的。新的指标体系要以既有体系为主要依托加以优化。三是要突出结构性。指标设置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聚焦出版产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关键的结构性问题,重在推动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是要具备引领性。指标值的设置既要考虑宏观社会经济环境,也要考虑出版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要瞄准世界一流的定位来设置指标;要根据中央对产业的期望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未来地位来设置指标。
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出版产业所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出版产业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中心话题和发展主线。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花了40年之功,经历了无数风浪与挫折;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需要我们付出几十年的努力和奋斗,不弃微末、不舍寸功,一步一步向前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3]刘敬东,张玲玲.《实践论》《矛盾论》导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系商务印书馆)
关键词:出版产业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出版产业来说,高质量发展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主线和主题,也是出版企业能否在新的产业格局调整中占据主动的关键所在。
一、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社会发展大环境所要求的,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所要求的,其中,产业规律是内因,环境变化是外因。总的来说,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必经阶段。
1.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出版产业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这就必然决定了新时代出版业的发展方向由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来推动、来规定,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来推动、来规定。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经济必须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决定了出版业必须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在国家战略中所处地位与历史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
大国竞争本质上是行业竞争,是大企竞争。出版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基础所在,应当是、必须是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最直接、最完整、最忠实、最迅速的反映,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央对文化产业的期許和要求,出版产业要在高质量发展上提高站位、领先身位、率先谋划、争取作为。出版产业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历史尤其是改革发展史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和反映者,具有悠久的优良传统、一流的价值追求,高质量发展是他们之前创造历史的不二法宝,更是他们在新时代保持基业长青的执着追求。
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遵循经济规律和出版规律的必然要求
短缺经济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和我国出版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填补需求鸿沟,因此高速度发展成为主要诉求,规模经济成为主导模式,GDP成为主要指标,产业规模的追求合乎经济规律和出版规律。而当生产要素(资金、设备、人力等)的投入超过某一个均衡点的时候,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即等量要素投入的产出越来越小,即“规模不经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版产业经历了从以“书荒”为标志的短缺经济,到以年出版50万种新书为标志的丰饶经济的巨大变迁,从一个出版小国迈向了出版大国。从图书品种来看,1978年全国图书品种不到9000种,1984年达到3万种,1994年突破10万种。进入21世纪以来,出版业加速发展,图书品种连年攀升,2004年突破20万种,2009年突破30万种,2012年突破40万种,2017年突破50万种。我们简单地梳理一下这个数据:第一个10万种,花了16年;第二个10万种花了10年;第三个10万种只花了5年;第四个10万种仅仅花了3年;第五个10万种也只花了5年。前两个10万种花了26年,后三个10万种花了13年。从单品种印数看,如果把教材教辅计算在内,1994年总印数60亿册,平均印数是6万册;2009年总印数是70亿册,平均印数2.5万册;2017年总印数92亿册,平均印数1.8万册。如果剔除了教材教辅,新书的单品种也是逐年下降的,2015年9612册,2016年9178册,2017年新书平均印数8900册。因此,从生产规模上看,我们的出版总量确实很大,但是从单品种效益上来看是逐渐递减的。这时就需要把结构优化、新动能培育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主攻方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一句话,之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增大供给端的规模,主要以数量取胜;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我们优化供给侧的结构,主要以质量取胜。
4.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突围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层面说,有关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和地区,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出版产业作为经济系统的一部分,也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从产业层面说,出版业不仅面临文化产业内相关产业的竞争,而且面临着行业新进者的激烈竞争,尤其是以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腾讯等为代表的具备巨大资金实力、数据资源、渠道优势、融合优势的新进者,正在改变行业格局和行业生态。虽然数字出版在全球出版业的营收没有超过30%,但在威科、爱思唯尔等一批世界一流出版集团已有80%左右的收入来自数字出版。不仅如此,数字化在新闻、市场营销、大数据等领域日益成为主流的力量。因此,要想在文化产业价值链上向高端迈进,就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实现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 二、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向
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工程,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急躁冒进,必须瞄准主攻方向、明确主要路径、强化主要保障、确立主要目标、扭住落实关键,协调推进、久久为功方能取得成效。
1.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主攻方向
制约出版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生产能力的不足,不是要素投入的不够,而是对新需求把握不准、对新渠道掌控不力、对新传播方式运用不精——一句话,是由于出版产业对市场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反应迟钝而带来的供需失衡。这种迟钝和失衡,既反映在出版产品的结构上,更反映在整个产业的投资结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营收结构、人才结构等方方面面。因此,从研判市场需求入手,抓住优化资源配置这个重点,整体提高出版产业的供给体系质量,以适应、满足和引导新时代的新需求,是出版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很多层面,就出版产业层面而言,最关键的就是通过对所属市场主体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不同层级、不同体量、不同特色的企业集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其发展质量。它们的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具体措施有:
——培育头部企业集群。头部企业是出版产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与底气所在,是出版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锋芒与优势所在。在资源配置上,出版产业将重点支持头部企业在增强创新活力、提高投入产出、降低内部成本等方面的投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企业数量、扩张企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头部企业的判断标准,就是在文化价值引领和社会效益贡献方面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在创新能力和资源聚集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在经济贡献和业务水平方面处于出版产业第一阵营。
——扶持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是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是出版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希望所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曾用“五六七八九”概括当前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下一步,出版产业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坚持聚焦主业、打造优势、以质取胜、规范经营、勇于创新,在提升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走出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清退低效企业。低效企业是出版产业有限资源的占用者,拉低了出版产业的总体收益率;僵尸企业则是拖垮企业的黑洞,并且具有传染性。这两类企业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和绊马索,必须下决心坚决处置和出清。对于扭亏潜力大的企业应针对性地加以改革,精准配置资源,尽快使其具备持续盈利能力。对于那些开办多年仍扭亏无望的企业应下决心关停并转。对于那些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仅靠补贴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必须坚决关停。对于那些人均产出严重低于出版产业平均水平的低效企业,要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激发活力,或者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实现落后和低效产能的出清,使出版产业和相關企业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2.破、立、优是主要路径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具体到出版产业,就是要在“破”“立”“优”上下功夫。所谓“破”,就是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止损的就止损,坚决拔掉“输液管”“呼吸机”,从而实现去产能——无效低效产能、去库存——无效低效库存、去杠杆——无效低效杠杆,为优质企业、高效板块节省资源。所谓“立”,就是树立起创新这杆大旗,通过创新补短板——资源短板、品质短板、人才短板、制度短板等,就是通过大力培育新动能,为出版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产业版图。所谓“优”,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政策供给、优化绩效评价等等,进一步降成本、提效率——降低内部摩擦成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政策滞后成本、提升政策支持效率,降低内部分配成本、提升正向激励效率等。
3.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的建设。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因此,抓好出版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守住根、筑好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用足用好这种独特优势,就能加快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西方公司的治理体系中,董事会是公司重大决策的关键所在,其背后是资本的力量,代表的是资本的利益;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中,党组党委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关键所在,其背后是党和人民,代表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一个是资本利益至上,一个是党和人民的利益至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另一方面又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了经济的高质量,而且包含着文化的高质量。
4.建成世界一流的出版产业和出版企业是主要目标
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出版产业和出版企业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和重要标志。我们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最终建成世界一流文化产业,从而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在国际文化版图中拥有主流地位,就要有足够底气和足够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就要大幅提升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和传播能力,以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5.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落实关键
任何的宏伟蓝图,最终都要落实在具体指标上。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要贯穿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全面高质量。指标体系要突出出版产业特殊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其中,社会效益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并要可量化。二是强调延续性。出版业的“十三五”规划与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总体吻合的,是符合出版产业的改革发展实际的。新的指标体系要以既有体系为主要依托加以优化。三是要突出结构性。指标设置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聚焦出版产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关键的结构性问题,重在推动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是要具备引领性。指标值的设置既要考虑宏观社会经济环境,也要考虑出版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要瞄准世界一流的定位来设置指标;要根据中央对产业的期望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未来地位来设置指标。
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出版产业所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出版产业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中心话题和发展主线。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花了40年之功,经历了无数风浪与挫折;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需要我们付出几十年的努力和奋斗,不弃微末、不舍寸功,一步一步向前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3]刘敬东,张玲玲.《实践论》《矛盾论》导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系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