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进行调查探究,在实行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实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丰富小学生数学知识,启迪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教育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传统的“喂养”式教学是不能完成新形势下对教育的要求及人才的培养的任务。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格局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当务之急。应从多方面,多形式来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以生动的图形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接受科学思维方法的薰陶。教师更应为学生提供思维交流与碰撞的环境,为学生学习数学和实践搭建更为开放的平台,让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这稍纵即逝的思维灵感。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讨论、辩论。教师应着重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性,从小养成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习惯,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断延伸和扩展,使其真正体会数学的本质。在数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数学的“直觉”,追求内在的潜力,使数学教学课堂和数学实践活动成为锤炼学生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的主题,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但长知识,更添智慧。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者应侧重于勾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具有较好的思维习惯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善于调控自己的思路和学习情绪,具有初步的实践操作能力,善于评价实验结果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学会学习。
  我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侧重使学生通过书本上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又使已有知识得到深化,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
  1.创设质疑情境,引发学生生疑,启发学生创新
  小学生要创新,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而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必须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才可能进行。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的这一特点,根据教材内容,拓展教学活动,提出新问题,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乐于深入思考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事物的现象,发现事物中的奇异,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2.突破定势,原型启发,引导创新意识
  突破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由于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法,而产生定势心理,原型启发,才能活跃学生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放弃习惯性思维方式,跳出已知材料的限制,积极寻找与已知材料不同而有希望的中间转换信息,并利用——切逻辑和非逻辑方法推导出正确答案,从而诱导学生创新。
  3.参与活动、自立探究、引发创新
  历届全国青少年发明比赛中,许多精巧的发明出自经常参加劳动实践的农村学生之手,有关专家的调查显示: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相比,书面知识更为丰富,脑子灵活,按常理创造力更强,但由于缺乏实践,城市孩子创造力大降。所以数学教学的创新,应重视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发现或创造数学智慧。活动是连接主体的桥梁,小学生思维能力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正因如此,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可以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创新。
  只要教师教学中做到凡是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就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能完成的在教师引导下完成,随着这样的教学和
  活动次数的增加,教师的引导部分会越来越少,学生独立思维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收稿日期:2013-04-10
其他文献
下面两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家长叮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
期刊
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许多年,但是进展比较慢,原因在哪里?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1 加强思想政治教
期刊
复数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基础性题目多是关于复数的概念,复数相等及复数代数形式等;综合性题目主要考察是运算能力,及运用复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本章内容时应紧紧掌握基础知识,不宜深钻。具体来看复数的简单应用:  1.复数的概念问题  1.若复数(a2-3a+2)+(a-1)i是纯虚数,则实数a的值为( )  A.1 B.2
期刊
题记:“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他们并不是小孩子。其实,他们有好多好的想法,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赏识每个学生,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发现从事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已将近二十年了,有过成功时的喜悦,有过逆境中的彷徨,送走了一批有一批的学生,回望总结时,发现唯有走进学生心田,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能做学生心中最好的班主任,才能做好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班主任
期刊
【摘 要】教学过程中,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知识的交流也会受到影响。  【摘 要】情感;思想转变;评价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教学中,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知识的交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通过沟通思想,转变学生情绪应该
期刊
【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这表明,在现代社会里,仅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不能算作健康,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身体健康,还要求心理健康,且要有
期刊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伴随着《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诞生,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在不断的拓展,幼儿教师的培训也在学前教育发展大好时机中得到广泛的培训学习。  身为一名17年坚持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市教育局选聘的唯一一名幼教兼职教研员,我成了其中一名幸运儿,2011年有幸参加国培项目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而我也从众多参加学习的学员中脱引而出转化成为一名培训者。
期刊
【摘 要】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初中地理;创新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亘
期刊
当我们在灯下阅读文学作品,当我们在影院观看电影,当我们凝目注视一幅绘画,当我们聆听一首歌曲,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明明是同一部文艺创作,但是读者(观众、听众)的感受与评判是不一样的。人们时时为作品的主题、内涵、艺术风格乃至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争执与歧见。这就说明文艺创作由于接受者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评判。  以读者的阅读活动为研究重点的接受美学理论,强调了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要靠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