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在能力上也得到综合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以往的调查资料表明,音乐教学有这样一种状况存在:“学生大多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教材中枯燥、繁琐、理性的知识太多,同时,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学生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看得很重,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厌而畏之,缺乏了学习兴趣,音乐表现力自然发挥不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情趣化,一切从兴趣出发,并且不断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良好情绪,并从中寻求音乐表现力的发展。如在学《让世界充满爱》时,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运用直观的各种爱心图片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强烈地刺激,同时绘声绘色讲述震惊世界的海啸、抗洪救灾、各种爱心捐助等故事,将学生的听觉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在听音乐、做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力也得到了展现。
  
  二、增添课堂魅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无穷魅力在于能使人在没有任何阻碍的精神领域里自由地想象,进入与音乐情绪同步发展的状态。而以往音乐教师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表演,学生则像木偶,必须听从教师摆布,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感受,所以根本谈不上魅力可言,因而导致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美好的体验与感受被无情地压抑了。
  现在,人们意识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无论是教材编排,还是课堂设计都体现了这种魅力。当然,要达到好效果,还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感受和展示空间,以及良好的教学情绪,使学生自由体验、自由发展。如:在学习《十送红军》一课时,由于歌词内容较多,各段落之间较为相似,因此学生在记忆时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课堂上采用直观形象的即兴简笔画与诗歌朗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当黑板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出来,立刻增添了课堂的活力,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体验与美的享受,歌曲也很快掌握。
  新课程注重增添课堂魅力,并将这种美渗透在课堂的每个角落,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从而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强调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音乐要靠学习者去亲身感悟,决不能靠教师讲述完成。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强迫的学习,他们的参与性被教师所控制,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于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人云亦云”“缺乏独立见解”的学生。
  新教材在每个单元中设置增添了有趣的实践环节,通过让学生谈体会,想意境,做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如《天山之春》这一单元的教材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理念,《青春舞曲》一课中,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及其基本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歌舞表演,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由此可见,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开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方式恰恰违背了现代教育理念,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他们只是枯燥地学习音乐,被动地感受音乐,机械地模仿音乐,可以说完全是按照教育者的思路被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核心内容,新教材的编排中有许多地方是留给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例如:《雪域高原》这一单元的设计就较多地体现了创造理念。在《走进西藏》一课,让学生随着伴奏边唱边即兴做动作,这一系列的编排无不体现了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重要性。
  另外,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保证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通过上述实践证明,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使学生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获得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鉴赏能力等一系列能力,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其他文献
《弦音回响》一书,是从事小提琴演奏56年并长期热心于小提琴教学的蒋雄达的文字新作。书中着重概述了小提琴学习中应注意的一些演奏方法,左右手技术难关的解决。并对小提琴作品不同体裁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曲式特点按序讲解。同时介绍了三百余年为丰富小提琴作品,推动与拓展小提琴演奏艺术作出丰功伟绩并具有不同时代传承影响的一些演奏大师的生平经历,以及活跃于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一些演奏名家。书中还汇集了国际赛事,琴坛
期刊
我出生在一个山区。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上岭,山路相当难走,从学会走路开始就无可选择的要走这样的山路。但慢慢地我就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那就是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童年和少年时期,所到的地方就是去学校、到镇上和到亲戚家,方圆也只有几十里路。但我想那片天空和那些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定还留着我们的歌声的。我们歌喉并不怎么样,但每每走在那些山路上的时候则可以尽情地发挥,唱累了就打口哨,口哨打累了就吼,吼累了又唱
期刊
宋小明坦言:歌词创作讲求情与理,讲究语感和语体。如果一首歌词亦情亦理,语感、语体符合大众需求,那么这首歌词就是一首成功的歌词。    如果说要给一部严肃的纪录片写一首主题歌的话,我无法想象那应该是怎样的歌词怎样的旋律,“周恩来”是一个让人听起来都肃然起敬的名字,如何在短短几分钟的音乐里表现他一生的波澜壮阔、鞠躬尽瘁?如何用不到百字的篇幅来形容他近乎“完美无瑕”的人格魅力?这些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期刊
2006年,是周恩来逝世30周年,从5月17日开始袁晨野将在美国芝加哥歌剧院连演5场《尼克松在中国》。中国人谁能把莫扎特唱明白?曾在美国主演过全本《唐·璜》的袁晨野应该算一个。今年“莫扎特24小时——全球纪念音乐会”现场直播,袁晨野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唱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伯爵咏叹调“当我叹息时”、《唐·璜》唐·璜咏叹调“快准备一个狂欢的宴会”。两个花花公子,两种性格情绪,袁晨野生动鲜活、神
期刊
去年在德国德累斯顿被第一次发现的维瓦尔第作品《上帝如是说》(Dixit Dominus)于250年后的今天,被完整搬上了演奏舞台。4月22日,这部有11乐章的乐队及唱诗班合唱的作品,由德累斯顿圣安妮教堂管弦乐团演出,马提亚斯·里布里希担任指挥。   《上帝如是说》的手稿由音乐学者贾妮丝·斯托吉特在德累斯顿的萨赫斯国家图书馆发现的。当时,她正在做一项关于18世纪德累斯顿音乐家的研究。这部手稿最初被认
期刊
我从未到过三峡,却创作了歌词《喊一声我的三峡》。这首词经冯世全谱曲以后,曾由多位歌唱家演唱(如王宏伟、吴国松、聂建华、牟炫甫等)连获“九十年代之歌”全国征评一等奖、文化部“歌曲新作”征评二等奖等奖项,并被拍成音乐电视由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收录进《走进新时代》百年歌典,还被中国音协定为全国艺术歌曲演唱大赛必唱曲目。这首词可以说是我的代表作之一。  三峡,我很陌生,却又很熟悉。说陌生,是我确实没有亲自
期刊
写歌的人,谁都想写出能够流传久远的不朽之作。为了这个目标不少人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但未必人人都能如愿,究其原因,主要还应从主观方面找。比如:有的人总以为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旋律跌宕起伏的作品,方可算得上是上乘之作,实际上这是对作品标准的一种误解。  在流传久远的歌曲中,确实有结构复杂、音域宽广的作品,如有些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因而便成了一些著名歌唱家的保留曲目,以此来显示演唱水平的高超。但结构复杂、
期刊
5月4日下午,厦门爱乐乐团面对着绿茵葱葱的高山,背靠着烟波飘渺的大海,奏响了波澜壮阔的《山海交响》。   在大海边、在高山下举行交响音乐会,让无尽的涛声为美妙的音乐伴奏,一直是郑小瑛教授的心愿。经过各方努力,终于把交响乐搬到了依山临海的音乐广场举行。  随着郑小瑛和王钧时指挥棒的飞舞,乐队呈演了《红旗颂》、舞剧《白毛女》选段、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北京喜讯到边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
期刊
4月29日,指挥家朱晖携河北交响乐团于河北省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本场音乐会演出了韦伯的《奥伯龙》序曲、西贝柳斯《佩利亚斯与梅里桑德》戏剧音乐和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等。  朱晖先生曾出任希腊国家歌剧团的首席指挥和新加坡交响乐团的创团音乐总监与驻团指挥。在他的音乐生涯里,曾经到过欧洲、美国、拉丁美洲、中国等国家的多个音乐重镇。这些年来,他曾担任超过60支乐团的客席指挥。
期刊
去年12月在长沙的全国剧场论坛上我见到青岛交响乐团的团长,相约今年在青岛见面,主要目的是看看这个新生的交响乐团。那时我只知道李德伦先生的关门弟子徐东晓在那里做常任指挥,此外的情况毫无所知。今年春节给徐东晓发短信拜年,我特意提出“什么时候让我去听你们的音乐会”。东晓速回电,告我4月8日是他们音乐季的首场,邀我出席。我答应着,心里暗惊:连音乐季都排出来了?动作好快啊!  4月8日,我在青岛人民会堂亲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