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在能力上也得到综合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以往的调查资料表明,音乐教学有这样一种状况存在:“学生大多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教材中枯燥、繁琐、理性的知识太多,同时,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学生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看得很重,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厌而畏之,缺乏了学习兴趣,音乐表现力自然发挥不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情趣化,一切从兴趣出发,并且不断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良好情绪,并从中寻求音乐表现力的发展。如在学《让世界充满爱》时,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运用直观的各种爱心图片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强烈地刺激,同时绘声绘色讲述震惊世界的海啸、抗洪救灾、各种爱心捐助等故事,将学生的听觉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在听音乐、做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力也得到了展现。
二、增添课堂魅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无穷魅力在于能使人在没有任何阻碍的精神领域里自由地想象,进入与音乐情绪同步发展的状态。而以往音乐教师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表演,学生则像木偶,必须听从教师摆布,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感受,所以根本谈不上魅力可言,因而导致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美好的体验与感受被无情地压抑了。
现在,人们意识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无论是教材编排,还是课堂设计都体现了这种魅力。当然,要达到好效果,还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感受和展示空间,以及良好的教学情绪,使学生自由体验、自由发展。如:在学习《十送红军》一课时,由于歌词内容较多,各段落之间较为相似,因此学生在记忆时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课堂上采用直观形象的即兴简笔画与诗歌朗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当黑板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出来,立刻增添了课堂的活力,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体验与美的享受,歌曲也很快掌握。
新课程注重增添课堂魅力,并将这种美渗透在课堂的每个角落,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从而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强调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音乐要靠学习者去亲身感悟,决不能靠教师讲述完成。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强迫的学习,他们的参与性被教师所控制,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于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人云亦云”“缺乏独立见解”的学生。
新教材在每个单元中设置增添了有趣的实践环节,通过让学生谈体会,想意境,做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如《天山之春》这一单元的教材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理念,《青春舞曲》一课中,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及其基本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歌舞表演,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由此可见,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开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方式恰恰违背了现代教育理念,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他们只是枯燥地学习音乐,被动地感受音乐,机械地模仿音乐,可以说完全是按照教育者的思路被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核心内容,新教材的编排中有许多地方是留给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例如:《雪域高原》这一单元的设计就较多地体现了创造理念。在《走进西藏》一课,让学生随着伴奏边唱边即兴做动作,这一系列的编排无不体现了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重要性。
另外,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保证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通过上述实践证明,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使学生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获得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鉴赏能力等一系列能力,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以往的调查资料表明,音乐教学有这样一种状况存在:“学生大多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教材中枯燥、繁琐、理性的知识太多,同时,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学生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看得很重,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厌而畏之,缺乏了学习兴趣,音乐表现力自然发挥不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情趣化,一切从兴趣出发,并且不断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良好情绪,并从中寻求音乐表现力的发展。如在学《让世界充满爱》时,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运用直观的各种爱心图片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强烈地刺激,同时绘声绘色讲述震惊世界的海啸、抗洪救灾、各种爱心捐助等故事,将学生的听觉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在听音乐、做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力也得到了展现。
二、增添课堂魅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无穷魅力在于能使人在没有任何阻碍的精神领域里自由地想象,进入与音乐情绪同步发展的状态。而以往音乐教师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表演,学生则像木偶,必须听从教师摆布,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感受,所以根本谈不上魅力可言,因而导致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美好的体验与感受被无情地压抑了。
现在,人们意识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无论是教材编排,还是课堂设计都体现了这种魅力。当然,要达到好效果,还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感受和展示空间,以及良好的教学情绪,使学生自由体验、自由发展。如:在学习《十送红军》一课时,由于歌词内容较多,各段落之间较为相似,因此学生在记忆时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课堂上采用直观形象的即兴简笔画与诗歌朗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当黑板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出来,立刻增添了课堂的活力,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体验与美的享受,歌曲也很快掌握。
新课程注重增添课堂魅力,并将这种美渗透在课堂的每个角落,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从而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强调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音乐要靠学习者去亲身感悟,决不能靠教师讲述完成。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强迫的学习,他们的参与性被教师所控制,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于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人云亦云”“缺乏独立见解”的学生。
新教材在每个单元中设置增添了有趣的实践环节,通过让学生谈体会,想意境,做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如《天山之春》这一单元的教材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理念,《青春舞曲》一课中,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及其基本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歌舞表演,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由此可见,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开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方式恰恰违背了现代教育理念,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他们只是枯燥地学习音乐,被动地感受音乐,机械地模仿音乐,可以说完全是按照教育者的思路被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核心内容,新教材的编排中有许多地方是留给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例如:《雪域高原》这一单元的设计就较多地体现了创造理念。在《走进西藏》一课,让学生随着伴奏边唱边即兴做动作,这一系列的编排无不体现了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重要性。
另外,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保证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通过上述实践证明,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使学生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获得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鉴赏能力等一系列能力,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