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法治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的制度基础。当前,想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依靠法治。不仅要坚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基础,更要做好社会治安以及保障公共安全等各项工作的改进。本文就将探究如何进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平正义;法治机制;安定和谐
依法治国是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的目标之一,它不仅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与制度,以法律的方式为基本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工作格局,以此社会管理建设才会走上健康的、平稳的发展道路。
一、社会管理的具体内涵
社会管理指的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促进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指导、规范和纠正。简单的说,社会管理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的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统筹管理。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社会管理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方式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维持社会和谐等方面[1]。当前完善我国社会管理的体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如何建立综合决策机制以及如何使得社会组织和社区更好的参与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经济、社会都在快速的发展着,因此我国的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国家的事业和党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事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深入研究我国各地的社会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建设的实际要求,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理论,并且要求我们能够深入探讨中外社会管理的规律性、普遍性,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与需求,对我国社会管理的方法和体制进行创新和完善[2]。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建设的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乎着中国共产党提升其执政能力,是一项复杂的、重大的、系统工程。法治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法治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才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法治建设就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也是社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说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针,在此前提下才能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完成。
法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的根本动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国家其他方面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指导,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在当今情况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这次变革必须是在法治的前提下进行,要严格的遵守法律。因为只有工作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才能够最大限度保障社会和谐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有利于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础的法治机制
首先要依法完善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逐渐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其次要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群众的自治活力[4]。民主自治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逐渐形成人民依法通过合理的途径管理国家事务,进一步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积极的探索群众能够参与到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有效途径,推动群众能够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最后要重视健全社会自治的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直是我国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的自治要健全法制系统,对政府和公民形成有效的约束。政府要学会积极引导人们加强对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能够让民主自治的精神深入人心,由此社会管理工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构建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和谐的法治机制
构建能够保障社会安定的法制机制,首先要健全综治信访和维稳法治机制,不仅要完善县乡村等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平台建设,保证司法支援和社会资源能够有机的结合,也要构建涉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使得诉讼案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比如说可以组织法学专家和法律工作者深入到社区中解决矛盾,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促进问题的和谐解决。其次要依法构建矛盾纠纷调解体系[5]。日渐增多的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尽量能用群众的智慧化解矛盾,必须着力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相关联的调解机制,坚持调解为主,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解,案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要依法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的开展必须脚踏实地,加强社会治安必须坚持全面设防、有效控管、精确打击。对于校园、食品、消防等地区更要严格得做好安全措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依法强化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责任。很多安全事件都是突发事件,社会影响较大,公众关注度较高,因此必须健全应急管理决策机制,针对风险建立决策和预防机制,必须切实的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尽量降低风险产生的危害[6]。 (三)构建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的防治机制
构建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机制,首先要依法坚持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宗教的群众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也给我国宗教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宗教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各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之处,具有特殊性,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在社会管理中产生的影响不容我们忽视。因此我们要做好宗教事务的管理工作,尽力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在社会管理中和谐发展。更要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其次要依法严禁任何人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在依法保护宗教活动的同时更要坚持宗教不能干预国家职能以及妨碍社会秩序,保证宗教活动的规范和有序。最后要依法制止非法的宗教活动,宗教不仅仅只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具有规范礼仪的社会实体。我们必须坚持依法管理宗教活动,坚决依法制止非法宗教活动,体现出现代的法治观念[7]。
(四)构建保障公共安全预警防控体系高效运行的法治机制
构建保障公共安全预警防控体系的法治机制,首先要依法完善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突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的发展必须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以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要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监测预警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调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等各项机制。其次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法制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標准以及应急体系,构建全方位的食品药品安全网,完善责任体系。对于农产品,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对于农药、种子、种植、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安全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权责分明,保证人民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人民检察院及法院都应联手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对于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应当坚决依法从重处罚,最大限度地挽回受害人或受害单位的损失,也是最大范围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8]。
(五)构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机制
构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机制,首先要依法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产阶级的本质属性就是民主,民主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决策的公开化、法治化,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人民群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科学化程度和执政能力,减少和消除危害国家和社会管理权力滥用的现象。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就是要立于公平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其次要依法完善体现民意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应当坚持全面建设法治政府,重大决策公示,使得决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坚持依法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各级党政干部就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遵循依法行政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的稳定发展,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并且要尽快完善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法规,只有通过法律等关键环节,才能促进社会管理实现法制化才能逐步实现各项社会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健全和完善法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社会管理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当务之急便是要解决好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明确等问题,因此要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健全激励监督制度。不管是在立法过程中。还是在法律法规上,都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重视对民生发展的关切和推进。也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布法律法规草案、举行听证会等各种形式,广泛的听取社会的意见,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社会管理的法制化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因此只有了解群众的意见,让群众去掌握它,才能够增强社会管理法治的有效性。
四、结语
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只能用公开的、公正的、统一的法律,遵循现代法治理念,不断的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与制度,社会管理的建设才会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兴华.略论建设法治政府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26.
[2]施展.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3):77-82.
[3]朱真真.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体系建设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24):212-213.
[4]李建国,张建兵.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思考[J].中国检察官,2012,(21):25-27.
[5]金磊,李雯.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路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5(05):82-84.
[6]李秋芳.略论建设法治政府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J].人民论坛,2012,(17):38-39.
[7]顾华详.社会管理法治机制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唯实,2012,(04):67-71.
[8]顾华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建设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02):58-68.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平正义;法治机制;安定和谐
依法治国是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的目标之一,它不仅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与制度,以法律的方式为基本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工作格局,以此社会管理建设才会走上健康的、平稳的发展道路。
一、社会管理的具体内涵
社会管理指的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促进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指导、规范和纠正。简单的说,社会管理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的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统筹管理。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社会管理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方式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维持社会和谐等方面[1]。当前完善我国社会管理的体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如何建立综合决策机制以及如何使得社会组织和社区更好的参与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经济、社会都在快速的发展着,因此我国的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国家的事业和党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事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深入研究我国各地的社会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建设的实际要求,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理论,并且要求我们能够深入探讨中外社会管理的规律性、普遍性,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与需求,对我国社会管理的方法和体制进行创新和完善[2]。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建设的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乎着中国共产党提升其执政能力,是一项复杂的、重大的、系统工程。法治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法治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才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法治建设就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也是社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说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针,在此前提下才能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完成。
法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的根本动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国家其他方面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指导,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在当今情况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这次变革必须是在法治的前提下进行,要严格的遵守法律。因为只有工作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才能够最大限度保障社会和谐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有利于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础的法治机制
首先要依法完善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逐渐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其次要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群众的自治活力[4]。民主自治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逐渐形成人民依法通过合理的途径管理国家事务,进一步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积极的探索群众能够参与到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有效途径,推动群众能够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最后要重视健全社会自治的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直是我国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的自治要健全法制系统,对政府和公民形成有效的约束。政府要学会积极引导人们加强对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能够让民主自治的精神深入人心,由此社会管理工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构建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和谐的法治机制
构建能够保障社会安定的法制机制,首先要健全综治信访和维稳法治机制,不仅要完善县乡村等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平台建设,保证司法支援和社会资源能够有机的结合,也要构建涉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使得诉讼案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比如说可以组织法学专家和法律工作者深入到社区中解决矛盾,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促进问题的和谐解决。其次要依法构建矛盾纠纷调解体系[5]。日渐增多的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尽量能用群众的智慧化解矛盾,必须着力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相关联的调解机制,坚持调解为主,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解,案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要依法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的开展必须脚踏实地,加强社会治安必须坚持全面设防、有效控管、精确打击。对于校园、食品、消防等地区更要严格得做好安全措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依法强化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责任。很多安全事件都是突发事件,社会影响较大,公众关注度较高,因此必须健全应急管理决策机制,针对风险建立决策和预防机制,必须切实的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尽量降低风险产生的危害[6]。 (三)构建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的防治机制
构建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机制,首先要依法坚持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宗教的群众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也给我国宗教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宗教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各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之处,具有特殊性,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在社会管理中产生的影响不容我们忽视。因此我们要做好宗教事务的管理工作,尽力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在社会管理中和谐发展。更要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其次要依法严禁任何人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在依法保护宗教活动的同时更要坚持宗教不能干预国家职能以及妨碍社会秩序,保证宗教活动的规范和有序。最后要依法制止非法的宗教活动,宗教不仅仅只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具有规范礼仪的社会实体。我们必须坚持依法管理宗教活动,坚决依法制止非法宗教活动,体现出现代的法治观念[7]。
(四)构建保障公共安全预警防控体系高效运行的法治机制
构建保障公共安全预警防控体系的法治机制,首先要依法完善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突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的发展必须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以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要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监测预警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调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等各项机制。其次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法制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標准以及应急体系,构建全方位的食品药品安全网,完善责任体系。对于农产品,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对于农药、种子、种植、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安全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权责分明,保证人民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人民检察院及法院都应联手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对于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应当坚决依法从重处罚,最大限度地挽回受害人或受害单位的损失,也是最大范围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8]。
(五)构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机制
构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机制,首先要依法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产阶级的本质属性就是民主,民主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决策的公开化、法治化,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人民群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科学化程度和执政能力,减少和消除危害国家和社会管理权力滥用的现象。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就是要立于公平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其次要依法完善体现民意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应当坚持全面建设法治政府,重大决策公示,使得决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坚持依法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各级党政干部就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遵循依法行政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的稳定发展,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并且要尽快完善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法规,只有通过法律等关键环节,才能促进社会管理实现法制化才能逐步实现各项社会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健全和完善法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社会管理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当务之急便是要解决好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明确等问题,因此要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健全激励监督制度。不管是在立法过程中。还是在法律法规上,都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重视对民生发展的关切和推进。也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布法律法规草案、举行听证会等各种形式,广泛的听取社会的意见,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社会管理的法制化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因此只有了解群众的意见,让群众去掌握它,才能够增强社会管理法治的有效性。
四、结语
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只能用公开的、公正的、统一的法律,遵循现代法治理念,不断的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与制度,社会管理的建设才会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兴华.略论建设法治政府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26.
[2]施展.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3):77-82.
[3]朱真真.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体系建设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24):212-213.
[4]李建国,张建兵.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思考[J].中国检察官,2012,(21):25-27.
[5]金磊,李雯.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路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5(05):82-84.
[6]李秋芳.略论建设法治政府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J].人民论坛,2012,(17):38-39.
[7]顾华详.社会管理法治机制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唯实,2012,(04):67-71.
[8]顾华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建设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02):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