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种载体,探求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d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涉农高职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这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与普通高校的共性,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作者通过对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构建“思政课堂”载体、校园文化载体、社会实践载体、教育管理载体和心理健康三级网络载体的新方法,创新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这不仅会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而且将直接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 涉农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路径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为此,中共中央提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涉农高职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这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与普通高校的共性,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解和把握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从而为研究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有效路径提供第一手材料,深化和推动涉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农、爱农、乐农,愿意献身农业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及路径研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组对省内外十一所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抽样专题调查。依据调查结果,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种载体,以期对高职教育理论发展和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相关问题作探讨。
  1.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1.1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的培养目标不同。
  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点围绕学生如何成为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行。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涉农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涉农高职和一般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尺度是不同的,是理论型和实践型的区别,是一个层次的两个不同分支,即普通高校培养理论型人才,而涉农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为“三农”服务的实践型人才。因此,涉农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做到对社会更有用,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科研设计方面人才,更需要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服务的技能操作方面的人才,且需要量更大,人格并不比科研型人才低,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确立学好农业职业技术、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
  1.2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社会认可度不同。
  目前高职尤其是涉农高职发展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偏见严重,关键是人们对其性质认识不清,将职业教育当做二流教育,将职校学生定位为二流学生。这种认识是极其有害的。实际上高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让学生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非常重视发展高职教育,包括涉农高职教育。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技能型人才有很大的缺口,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正确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涉农高职,坚定自己的选择。
  1.3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同。
  涉农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一般高职院校。涉农高职学生既有当代高职学生的一般特点,又有农村青年的特殊印记。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困难的非独生子女家庭,显得朴实、勤奋,积极进取;他们多数是普通高中生,尽管文化基础差,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跨过高考分数线,进入涉农高职院校学习深造,他们是农村青年群体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部分。但是,伴随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涉农高职学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定型,“三观”尚未完全形成,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在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和非理性化趋势;价值取向更加自我;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严重的分离现象和相悖特征;政治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上出现矛盾状况;心理上存有自卑感,学农并非学生自觉自愿,不少学生认为上涉农高职实属无奈选择,感到前途无望、低人一等。
  2.涉农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内容、方式方法和路径上的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面临理念、内容的创新,而且面临载体创新的选择,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结合本学院实际,并在调研基础上,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就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构建五个载体的思路,不断创新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2.1构建“思政课堂”载体,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强固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针对涉农学生当中存在的价值多元化、非理性化,理想信念模糊、急功近利倾向严重、知行不一等问题,涉农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主导价值观念教育学生,强固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加工、整合、滤清多元的价值观念,树立新的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不是一个孤立的价值单元,而是一个囊括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个人精神生活层面在内的价值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增强自身的时效性和生动性。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多联系涉农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充分调动涉农学生为我国农业作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成为与学生沟通、交流、讨论的重要平台。通过课堂讨论、专题演讲、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价值轴心”,树立学农、爱农、乐农、服务农业的职业理想,端正人生态度,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贡献青春年华。   2.2构建校园文化载体,以重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涉农高职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生机勃勃、迅速发展,已成为高校以育人为目的、独具特色的活动体系。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品质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发挥涉农高职院校传统资源,并结合涉农院校发展规划和办学理念,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涉农特色文化和校园风气,笔者所在课题组紧紧围绕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将课题研究与学院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参与组织开展了以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强化涉农高职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的特色校园主题教育文化活动,不断创新主题教育活动载体,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包括:“新年之约”、“清明之思”、“劳动之荣”、“五四之魂”、“爱党之情”、“中秋之韵”、“感念之恩”、“重阳之孝”、“爱国之怀”等十项内容,重点突出“劳动之荣”涉农活动特色。首先,以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国家城乡建设一体化战略目标和科学技术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涉农主题专项教育活动,以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献身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信心。其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设施和景观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规划,出谋划策,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亲身体验选择涉农高职的路子是对的。最后,组织好学生课外涉农科技文化竞技比舞活动,重视校园新媒体涉农宣传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和网络媒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涉农高职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2.3构建社会实践载体,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架起涉农高职院校与“三农”的桥梁。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保证涉农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本课题组所在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节假日与日常相结合,学生社团与志愿者相结合,勤工俭学与公益劳动相结合,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架起高职院校与“三农”的桥梁,强化学生学农、爱农、乐农及现身农业的责任意识。涉农类高职院校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知互动,已经是一条成功的经验。涉农高职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可以利用家住农村的方便条件,以农村和其他生产、服务一线作为主要活动场所,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他们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社会调查和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国情、乡情、民情,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认识党的“三农”政策的正确;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农村的市场行情和农民的需求,消除对“三农”的偏见,增强感性认识,从而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定为农业发展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2.4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发挥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即“以管理为载体”之意,是指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目的。为发挥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必须做到:一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三系统配合、三方互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学院党委为中心,负责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学生管理、教学、后勤三系统,相互配合、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互补,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管理。二是涉农二级学院或涉农专业必须立足实际,优化德育载体,打造自身德育特色。以专业课程、专业内容和专业发展动向介绍为契机,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技园、实验场和一些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和农业实验基地,以体验室活动强化学生学农的热情和责任意识;聘请一些有建树的涉农教师和涉农专家现身说法,使学生了解我国还是发展中农业大国,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学农大有作为。三是强化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让管理人员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师,在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问题,使思政课实践教师同思政课理论教师共同承担德育职能。
  2.5构建三级网络载体,搭建四个平台,狠抓五项制度,开拓涉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
  社会环境等因素使得涉农高职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自卑、自暴自弃时有发生,如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带来很大的心理隐患。针对涉农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符合其心理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心理教育形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是解决涉农学生心理问题的一条有效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就是依据一定的政治原则,针对人的思想、心理状况进行调适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对心理的调适与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问题必须用心理方法解决。为此,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构建三级网络载体,搭建四个平台,狠抓五项制度,开拓涉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构建三级网络:建立了由院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约谈室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保健网络。在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搭建四个平台:搭建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航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和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四个平台,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帮助涉农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狠抓五项制度:心理普查制度、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报告制度、心理咨询工作制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培训制度。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心理健康教育与个别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使涉农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和积极、健康、稳定的心理品质,在社会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耐挫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湛红艳.“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4).
  [2]张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职业教育,2012,(1).
  [3]刘萍,曹毓刚,张坐省.高职院校学生“311”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及路径研究》(项目号:13JDSZ207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关于班级管理,许多优秀班主任做过各种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根据职业高中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办法与经验。现就如何做好职业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与同仁分享。  一、强化自身素质  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选择了班主任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耐劳,选择了无私奉献,选择了甘当人梯。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做一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