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多种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及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生物;实验;重要性;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实验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和知识,他们可以在实验中轻易掌握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及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中生物实验同过去相比,不仅增加了实验课的种类,使实验课的教学多样化,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课的要求。那么,如何抓住新课改的机遇、加快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1.巩固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
生物实验是检验学生生物学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学生可丰富自己的感官认识,活化已学的生物学知识。有的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述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便可将枯燥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在思想放松、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自主学习,更容易接受和巩固相关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最前沿的生物知识,比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用一滴血检测你体内潜在的疾病”这一生物学前沿科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积极引导,让学生去模仿、创新,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做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都需自己动手操作,手、眼、脑并用,准确、灵活地掌握实验的各个步骤,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化抽象为形象,再通过思考和分析,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是严肃、认真的,不容半点虚假,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导致失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他们以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需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使学生形成积极、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最后的实验结果与预期有所出入,也不能随意臆造,从而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二、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掌握步骤,规范操作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规范实验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比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需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以及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适当。学生只要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便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2.明确实验注意事项,细化要点
微实验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由完成的实验,由于实验过程缺乏教师的指导,更容易出现问题和失误,导致实验失败。为此,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微实验,必须在实验前明确注意事项,细化实验要点,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要求,从而为学生顺利进行微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再以“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明确了实验目标———验证食物里含有维生素C,然后根据实验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各事项。例如:选用的实验材料可以为常见的蔬菜水果,如:青菜、苹果、黄瓜以及各种果汁,实验器材可选用厨房常用器具,如:榨汁机、研钵、纱布等。为了使学生的微实验呈现更好的实验效果,教师需要特别明确注意事项。为防止维生素氧化,在过滤汁液时,应以简单、迅速为主。在教师详细介绍微实验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补充意见和看法,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实验,确保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微实验的注意事项。由此可见,实验中具有非常多的干扰因素,常会使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导致实验失败。为了使学生课堂外的微实验进行得更顺利,教师必须在组织学生开展微实验前,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目标,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注意事项。
3.回顾实验过程,拓展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应用微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学生对生物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學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微实验之后,教师必须重视对微实验结果的回顾总结,端正学生的态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获得成就感。再以“验证食物中含有维生素C”微实验为例,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微实验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果汁饮料和鲜榨果汁哪种维生素含量更高?生蔬菜和煮熟的蔬菜哪一种维生素含量更高?加盐对蔬菜中的维生素会不会产生影响?长时间放置蔬菜会使维生素含量降低吗?学生通过对探究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教师的问题做出了准确回答。炒菜时加的盐越多、炒菜时间越长、蔬菜水果储存的时间越长,其维生素含量越低。通过微实验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拓展,让学生探究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生活中蕴藏的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
4.创新教学评价,逐步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反馈都应该得到双方的评价,这样才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将过多追求学习表面的评价转化为对教与学的多样性评价,逐渐形成系统的教学与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加强生物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程度。学业水平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学生所学与学习效果应是一种思维变迁。改革教学评价的方式,首先要变革教学思维方式,将传统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转化为趣味实验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在生物课堂评价上逐渐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形成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共同改革。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课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及生物技能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庆春.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2]付长寿.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1)
【关键词】生物;实验;重要性;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实验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和知识,他们可以在实验中轻易掌握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及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中生物实验同过去相比,不仅增加了实验课的种类,使实验课的教学多样化,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课的要求。那么,如何抓住新课改的机遇、加快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1.巩固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
生物实验是检验学生生物学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学生可丰富自己的感官认识,活化已学的生物学知识。有的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述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便可将枯燥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在思想放松、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自主学习,更容易接受和巩固相关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最前沿的生物知识,比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用一滴血检测你体内潜在的疾病”这一生物学前沿科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积极引导,让学生去模仿、创新,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做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都需自己动手操作,手、眼、脑并用,准确、灵活地掌握实验的各个步骤,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化抽象为形象,再通过思考和分析,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是严肃、认真的,不容半点虚假,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导致失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他们以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需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使学生形成积极、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最后的实验结果与预期有所出入,也不能随意臆造,从而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二、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掌握步骤,规范操作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规范实验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比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需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以及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适当。学生只要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便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2.明确实验注意事项,细化要点
微实验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由完成的实验,由于实验过程缺乏教师的指导,更容易出现问题和失误,导致实验失败。为此,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微实验,必须在实验前明确注意事项,细化实验要点,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要求,从而为学生顺利进行微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再以“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明确了实验目标———验证食物里含有维生素C,然后根据实验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各事项。例如:选用的实验材料可以为常见的蔬菜水果,如:青菜、苹果、黄瓜以及各种果汁,实验器材可选用厨房常用器具,如:榨汁机、研钵、纱布等。为了使学生的微实验呈现更好的实验效果,教师需要特别明确注意事项。为防止维生素氧化,在过滤汁液时,应以简单、迅速为主。在教师详细介绍微实验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补充意见和看法,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实验,确保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微实验的注意事项。由此可见,实验中具有非常多的干扰因素,常会使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导致实验失败。为了使学生课堂外的微实验进行得更顺利,教师必须在组织学生开展微实验前,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目标,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注意事项。
3.回顾实验过程,拓展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应用微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学生对生物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學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微实验之后,教师必须重视对微实验结果的回顾总结,端正学生的态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获得成就感。再以“验证食物中含有维生素C”微实验为例,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微实验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果汁饮料和鲜榨果汁哪种维生素含量更高?生蔬菜和煮熟的蔬菜哪一种维生素含量更高?加盐对蔬菜中的维生素会不会产生影响?长时间放置蔬菜会使维生素含量降低吗?学生通过对探究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教师的问题做出了准确回答。炒菜时加的盐越多、炒菜时间越长、蔬菜水果储存的时间越长,其维生素含量越低。通过微实验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拓展,让学生探究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生活中蕴藏的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
4.创新教学评价,逐步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反馈都应该得到双方的评价,这样才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将过多追求学习表面的评价转化为对教与学的多样性评价,逐渐形成系统的教学与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加强生物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程度。学业水平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学生所学与学习效果应是一种思维变迁。改革教学评价的方式,首先要变革教学思维方式,将传统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转化为趣味实验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在生物课堂评价上逐渐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形成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共同改革。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课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及生物技能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庆春.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2]付长寿.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