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共读时 风雨同舟日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9538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离开我们近20年了,四舅离开我们也已三年多。然而,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深深铭记在我们晚辈的心中。
  四舅家和我家同住山西省永济县城西的任阳村。四舅和父亲同上本村小学,自幼便是最要好的朋友和同学。母亲张彩霓和四舅是堂姐弟关系。
  民国初年,四舅和我父亲上了县立第五高小,毕业后又同在本县当乡村小学教员。后来四舅到太原上国民师范,父亲则继续当教员。二人书信来往频繁,四舅常从太原给我父亲寄一些革命书刊。记得母亲说过,父亲有一次在看一本红皮书时让人发现,差点儿被县里派人抓走。1927年白色恐怖,父亲因参加过攻打国民党县党部的斗争,被迫躲到中条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后来也到太原上了云山中学。
  20世纪30年代初四舅考上了山西教育学院,父亲考上了山西政法学院。据四舅和父亲讲,他们经常相跟着到太原鼓楼街等地书店找革命书刊看,一同组织读书会,在一起商谈地下党的革命活动;经常在同学安志藩家里印刷革命传单,并组织人上街散发。他们组织成立了山西第一个革命妇女联合会,并同在党的外围革命组织——互济会工作。四舅入党后不久,便介绍父亲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俩同在中共山西工委宣传部工作,四舅担任部长。他们共同参加组织了地下党领导的反对蒋、阎的各种斗争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如1931年发生在太原的“12·18”学生抗日请愿运动,1934年的反会考斗争等,他们都是斗争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1935年5月,父亲遭到阎政权的逮捕,被关在陆军监狱。四舅得知后便组织人探监、营救,并及时将父亲被捕情况通知了远在家乡的爷爷。爷爷在二舅的陪同下来到太原探监。父亲当时戴着脚镣和手铐,态度很坚定地对他们说:“你们回去吧,不要管我,把我忘掉!”说完便转身走了。二舅要四舅写几句话劝劝父亲。四舅不好推辞,只写了几句,大意是“外面天气很冷,要穿好衣服防止感冒……”等暗语,鼓励和支持父亲坚持狱中斗争。抗战爆发后,四舅到了太行山,父亲则到了晋西北,虽然他们不在同一块根据地,但也时有通信相互勉励,共同为拯救中华民族而与日寇进行着生死搏斗。
  解放后,四舅在中央工作,曾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父亲则在山西省委工作,担任过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四舅每次来山西视察工作,父亲总要陪着他到基层去。他们二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很关心文物保护工作,每到一地,在了解当地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同时,总要到当地有文物古迹的地方看看。有一次在永济视察时,他们发现五老峰、中条山第一名刹万固寺以及县内众多的古寺庙,包括各村的关帝庙,几乎全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四舅得知是解放初期某个县长的责任后非常生气,回到太原便把那个当年的县长叫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文革”初期,山西发生造反派“1·12”夺权,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大都被关进监狱,父亲当然也不例外。父亲被造反派多次批斗毒打,受尽非人迫害。据说,四舅得知情况后,找到当时山西在京的某负责人,在这位负责人的干预下,父亲在监狱里的处境才稍有好转。当然,父亲也一直惦念着处境艰难的四舅。
  20世纪80年代初,父亲已是重病卧床不起了。1984年暮春,四舅来太原看望父亲。父亲已经失语,没有表达能力了,他双眼只是紧紧盯着四舅的脸,眼角里淌着泪说不出话。四舅站在床边握着父亲的手,看着父亲痛苦的表情,十分感慨,随后便写下一条横幅:束发共读时,风雨同舟日。边款批注:“甲子五月,相握于病榻,颇多感怀,衷心默祝康复,得再欢笑如旧时。敬致郑林同志。”父亲逝世时,四舅因公在外地,他专门打来电话,一再要求将追悼会日期推后,他要赶到太原最后见父亲一面。正值寒冬,年逾八旬的四舅不要人搀扶,默立现场自始至终参加了父亲追悼会仪式的全过程。“束发共读时,风雨同舟日”,这是四舅和父亲一生亲密关系的真实写照。他们二人不仅仅是同乡、同窗和亲戚,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凝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战友情。他们同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作为晚辈,我们曾多次聆听到四舅的教诲。更重要的是,他以言传身教深深地感召着我们。我曾惊叹地对他说:您这么大岁数了身体还这么好,和年轻人一样。一般像您这么大年岁的人,多是老态龙钟……他马上接过我的话茬:“有的弓着腰、拄着拐杖,有的耳聋眼花,有的牙都掉了。我现在身体很好,没有什么毛病,就是眼睛有白内障,下台阶时得小心。”当我们告别时,他竟执意要送送我,出了家门,他还要在大院里走很长一段路,还要再下十多个台阶才肯留步。80多岁的时候,他到太原还专门两次到省图书馆宿舍看望我母亲。他独自推开车门,健步走进我们家,站在那里握着我母亲的手朗声问好,共叙亲情。他坐在沙发上,身板硬朗,不倚不靠,笑着劝慰:“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往后,日子会越好的。四姐,咱们要来一个比赛,就是要精精神神地活着!”无论何时何地,四舅总是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宽广的胸襟,直到90多岁他还坚持练太极拳。
  四舅是为国家为人民奋斗一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极重乡情友情亲情的老者。我每次探望他的时候,他总是要向我询问故乡的事情,并给我讲他所知道的故乡往事。他曾数次托我帮助查找一些有关家乡的历史资料,我都给他摘录复印送上。他还曾托一位画家到永济将他上过学、教过书的地方绘成画,挂在自己的家中观赏。在我母亲去世后,平生并不爱题字的四舅为我姐姐赵咏梅题写了“梅花香自苦寒来”、为我题写了“太行浩气传千古,黄河日落思故人”。从他的题字中,我们知道晚年的四舅感慨很多,想说的也很多,而我们对他的怀念也更深更长。
  (责编 兴 柱)
其他文献
写在母亲信前面的话  我不经意中发现母亲书房桌上放着一封她写给父亲的信,这是一封无法寄递的信,这是母亲用心、用情、用爱在和已故父亲的对话。  我父亲沈仲文是位老红军,母亲李森是位老八路。他们是在抗日战火中结缘,在延安窑洞里结亲。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一起奔赴战场,并肩作战,先后参加了东北剿匪、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西剿匪……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50年的恩爱夫妻。  19
期刊
毛泽东看重历史,在老一辈中国领导人中首屈一指。没有哪一位革命家和思想家像他那样对中国历史熟悉到如数家珍的地步;没有哪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像他那样能通过中国古代战例和王朝更替获得如此之多的借鉴。作为诗人,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独具的史识。    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在其代表作《沁园春·雪》中,一口气列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
期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兵团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围绕着兵团的设立和组建,以及它传奇式的发展故事,给外
期刊
成正荣口述赖庆来刘晓治整理    特会室担当重任    1947年3月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根据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央政治局三月清涧会议决定:以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任弼时组成中央前委,留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委到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县西柏坡一带驻守,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和中央交办的重要工作;成立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邓颖超、李克农、李维汉等为成员的中央后委,首要任务
期刊
晨曦中遥闻迎接“七一”的钟声,  记忆把我带回辽阔的历史长空。  往事一幕幕地从脑海中掠过,  眼前闪亮着七十年前的东征。  那时祖国正面临生死存亡危机,  领土被侵略者一口口蚕食鲸吞。  东北三省已惨遭敌骑践踏,  三千万同胞在痛苦中抗争。  华北眼看着要蹈东北覆辙,  浓浓战云弥漫在神州上空。  内忧外患像磨盘似地压在人民头上,  苦难的劳苦大众在急切地盼望救星。  军阀官僚们不顾人民的生死,
期刊
1    左权,是一位抗日将军的名字,然后成了太行山上清漳河畔这个县的名字,因为这位抗日名将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  这个先叫辽县后叫左权的县的东南部,有一个仅有六户人家的山庄窝铺,虽在大山深处,名字却多少带着一点诗意——南井上,被戏称为“南京”。这里离八路军总部驻地麻田十公里,离左权将军殉国地十字岭也是十公里,南井上正位于这条线的中点。也许是清凌凌经年不断的那口“井”水的吸引,也许是小庄过于隐蔽
期刊
中共中央于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期间,陕甘宁边区医院的年轻女医生朱仲丽被调到大会服务处做代表们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作为有大学学历的医师,23岁的朱仲丽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而且长相秀丽,在延安是个受很多年轻人关注的“明星”。    毛泽东搭桥     一天上午的会议休息时间,毛泽东与王稼祥到会场外散步,没走多远正巧遇上了从城里赶回来的朱仲丽。因为早就相熟的缘故,毛泽东见到朱仲丽非常高兴,扬着手热情
期刊
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十七军倾巢进攻陕北苏区,新任第一〇九师师长牛元峰虽从未指挥打过仗从未与红军正面交锋过,却立功心切,请得了打头阵的令牌  按军部预定计划,一〇九师在11月20日从黑水寺出发,到达鄜县(今富县)直罗镇后,应该由牛元峰返回军部亲自向董英斌汇报战斗情况并一同确定下一步行动可是,他在蒋介石六架飞机掩护下,骑着一匹洋马,一路威风凛凛,率部进入直罗镇后,只简单地向军部发了个“占领直罗
期刊
毛泽东的艺术欣赏口味,偏于浪漫与豪放。1958年,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期间,毛一再表示不喜欢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太现实了就不好写诗;欣赏屈原、李白,提倡“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毛在这个年头提倡浪漫主义,自然与发动旨在短时期“超英赶美”的“大跃进”直接相关,但也确与其素有的欣赏口味相关。  说到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先河的是庄子。鲁迅的经典性评价是:“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期刊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都堪称调查研究的模范。朱德一生调查研究的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时间之长,让人敬仰。朱德的一生是实事求是的一生,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调查研究的一生。回顾朱德调查研究的思想和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一代伟人求真务实的人生追求。  朱德曾说:“讲到‘上来’与‘下去’,我们很自然地想起那句流传久远的俗话‘上山容易下山难’。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