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部收治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浆溶血磷脂酸平均为8.63umol/L,酸性磷脂平均为4.95u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3.15 umol/L和2.14 umol/L,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溶血磷脂酸降至4.67 umol/L,酸性磷脂降至3.54 umol/L,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酸性磷脂水平增高,治疗后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酸性磷脂水平明显降低。②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酸性磷脂水平可作为临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指标,并可通过此项指标对疗效和病情发展进行监测。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溶血磷脂;酸性磷脂;临床分析
  溶血磷脂酸是小分子物质,属于磷脂的一种类型,在磷脂生成的早期阶段中具有关键作用,在体内信号的传递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磷脂信使”之称[1]。正常健康人血浆中的溶血磷脂酸含量较低,仅在凝血作用发生,凝血酶活化血小板后生成大量的溶血磷脂酸释放入血,此时血液中的磷脂酸水平迅速上升。故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含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血栓的形成具有预测价值。因为溶血磷脂酸可在溶血机制的启动时由血小板生成释放入血,所以溶血磷脂酸可作为血栓形成的一个启动标志。相关研究证实溶血磷脂酸和酸性磷脂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发展中至关重要[2]。本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中的溶血磷脂酸、酸性磷脂含量进行检测,为从分子水平上对血小板的活化进行了解,明确标志性物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的作用。现展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部收治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年龄在54岁~76岁,平均(63.8±5.7)岁;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4例;发病时间在1h~24h内,平均(8.2±3.5)h;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年龄在50岁~75岁,平均(62.6±5.1)岁;男性50例、女性50例。上述几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纳入标准
   ①研究组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脑血管会议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第四届),经CT或MRI检查证实。②未合并血液病、感染、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③发病前7d内未使用抗血小板活性药物[3]。
  1.3治疗方式
  患者行常规的抗血小板凝集、控制血压、调节血糖等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3023762)治疗,温水送服,100mg/d,2次/d;联合辛伐他汀片(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H20083840)治疗,40mg/d,1次/d;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降纤、溶栓等治疗。
  1.4血浆指标含量检测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晨间采集5.0ml空腹肘静脉血液,注入添加特殊抗凝剂的试管中,所有标本均在采集后的5.0h~6.0h后完成检测。血浆溶血磷脂酸、酸性磷脂检测试剂由泰福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提供,采用专用特殊过滤器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进行离心,速率为3500r/min,时间在10min~15min;完成上述操作后取上层清液,进行溶血磷脂酸的提取,浓缩分离后显色,置于90℃水浴中保持约5.0min取出置于室温下冷却35.0min后进行测定。
  1.5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酸以及酸性磷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的溶血磷脂酸、酸性磷脂水平进行分析比较。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上升提示血小板活化,激活凝血,血栓形成,存在脑卒中发生的可能。酸性磷脂水平上升提示大脑血液的供应不足,血栓初步形成。
  1.6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酸性磷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比较(x±s;umol/L)
  注:两组人员在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酸性磷脂水平的比较上,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进行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以及酸性磷脂水平的比较,具体分析见表2。
  表2  研究组患者组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及酸性磷脂水平比较(x±s;umol/L)
  注:研究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及酸性磷脂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中常见多发病症。近几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造成社会及患者家庭负担过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血栓,阻断大脑组织中的血流供应,造成大脑的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的坏死,引发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至今为止,临床对脑血栓形成后损害神经功能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5]。
   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分析可得:研究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平均为8.63umol/L与对照组(正常健康人员)的3.15umol/L相比要高,酸性磷脂水平4.95umol/L高于对照组的2.14u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主要是因为约有90.0%的溶血磷脂酸是由血小板活化后释放,表明血栓的形成且病情仍在发展。国内相关研究证实,血浆溶血磷脂酸和酸性磷脂对血栓形成的早期反应具有调控作用,参与整个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故临床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必要时辅以降纤、抗凝治疗以阻断病情的发展[6]。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上升预示着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的开启,提示血栓开始形成,患者存在脑卒中发生的可能。血浆中酸性磷脂与溶血磷脂酸具有相似的结构及作用,脑部发生缺血的24h内酸性磷脂释放,由缺氧标志物磷脂酶D途径活化后直接产生,对早期脑部的损伤有良好的反馈作用,表明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和血栓开始形成。而治疗后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8.63umol/L)和酸性磷脂水平(4.95umol/L)明显下降,分别降至4.67 umol/L、3.54 umol/L,治疗前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5)。提示血浆溶血磷脂酸和酸性磷脂可作为临床治疗中对病情发展以及疗效的监测。国外相关研究认为激动剂治疗的患者中血小板发生凝聚会伴随酸性磷脂水平的上升,磷脂酶C抑制剂对血小板的凝集有抑制作用,并对酸性磷脂有抑制作用[7]。本文研究结果与其具有一致性,说明血浆溶血磷脂酸和酸性磷脂是体内凝血机制中血栓形成的标志性物质。   综上所述,血浆溶血磷脂酸、酸性磷脂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标志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患者的溶血磷脂酸、酸性磷脂水平明显上升,治疗后明显降低。以上病理变化对临床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极具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金荣.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9):635-636.
  [2] Herr, K.J.,Herr, D.R.,Lee, C.-W. et al.Stereotyped fetal brain disorganization is induced by hypoxia and requires 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1 (LPA_1) signaling[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1,108(37):15444-15449.
  [3] 蔡国栋,刘圣山,顾扬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调节性T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21(5):570-573.
  [4] 周少雄,谢伟贤,邓爱红等.脑血栓形成患者抗心磷脂抗体与VWF因子抗原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3,34(12):1867-1868.
  [5] Schmiedel, Benjamin Joachim,Hutter, Christoph,Hesse, Manuela et al.Expression of multiple membrane-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1 beta transcript variants and 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s in Ewing tumor cells[J].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2011,38(7):4619-4628.
  [6] 朱应斌,王冰洁,李运潮等.脑血栓形成患者LPA、MDA、SOD检测的临床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2):171-173.
  [7] Iyoda,T.,Zhang,F.,Sun,L. et al.Lysophosphatidic acid induces early growth response-1 (Egr-1) protein expression via protein kinase Cδ-regu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 and 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activation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2,287(27):22635-2264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老年多病因心衰(MHFE)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内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MHFE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LVEF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43例)与下降组(39例),两组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LVE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正常组的LVEF水平明显高于下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LISS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9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LISS系统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30例,C1型12例,C2型13例,C3型5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10-32个月),1例骨折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 26周,采用HSS评分法优20例,良6例,一般4例,优良率86.6%。 结论: 关节镜下LISS系统治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53.76±6.8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观察组)和普通钢板内固定法(对照组)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骨折均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固定牢固,可有效保护骨折区域的血供,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对于复杂胫骨平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预防相关性肺炎应用振动排痰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42例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振动排痰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评级、相关肺炎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组相关肺炎与误吸预防效果,吞咽障碍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
期刊
摘要: 儿童健康管理有着20多年的实践历程,已呈现多种管理模式。随着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0-3岁儿童)》和卫生部《儿童保健卫生工作规范》等相继出台,要求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得到同样的健康保健管理,这就对各地区的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流动儿童的健康管理形成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流动儿童的健康管理作一浅析。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流动儿童 保健管理   随着改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胆固醇抑制吸收剂与瑞舒伐他汀联用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14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单用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胆固醇抑制吸收剂依折麦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控制达标率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TC和L
期刊
摘要:行政管理属于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医院发展建设的根基。行政管理工作和医院内部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医疗科研管理工作一样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医院内部管理的框架。行政管理工作是医院全面发展的指路明灯,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好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决定了医院未来的健康发展,做好行政管理还能够保证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下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也应该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结合笔者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实验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病患术后的切口瘢痕及感染情况,并仔细记录病患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出血量。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出血量少,P<0.0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哮喘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哮喘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出院后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评测结果由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PaO2、FEVl及PaCO2 分别为(74.88±3.89)mmHg、(35.66±4.67)%及(56.79±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