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魏书生说:“衡量课上得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不在于教师讲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与否,而在于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高效与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说”需要眼、脑、口同时运作,比“写”快捷,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得以训练,更符合课堂效率的原则,笔者一直认为: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培养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常抓不懈,那么如何培训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敢说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自觉“知识狭窄”,常常“羞于启齿”,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练兵的舞台,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搭构舞台”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即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开设说话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练胆”的机会。第一,说话训练主题不定,可以是所见所闻,可以是课内偶感,可以是风土人情,也可以是家庭琐事、新闻热点,学生讲完后,即请另一名学生上台做简单的评议,同样也是一种锻炼。第二,由学生选择好的文章或趣味知识,大家共赏。特别是对于优秀的文章要求必须说出好在何处,抒发自己的见解。第三,精短演讲。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上台即席发言,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课堂上创造“说”的机会——能说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据,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说话训练的内容,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充分创造学生“说”的机会。
(1)发挥“提问”这一常规武器
语文教师主要应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各抒己见。例如:教学九年级下册《香菱学诗》一课,我抓住香菱自己说的那句话——“我不过是学着玩罢了”中的“玩”字作为教学的切口,在引导学生明白香菱学诗不是随便玩玩的基础上,让他们在书中圈点勾画,找到关键的句子、词、句品析、讨论、交流,由于有“批注读书法”作铺垫,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气氛十分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香菱是“精血诚聚,苦志学诗”。语文课最忌讳的是碎问,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善于深钻课文,理清一两个能贯穿整堂课的主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说话有内容,有根据,从而能说,愿意说。
(2)听、讲故事,寓“说”于乐
这种方法适合那些浅显易懂而故事性又特强的文章。例如《羚羊木雕》、《心声》、《女娲造人》等。学生一看便知,还有急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是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大好契机,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开故事会,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教师也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3)复述课文,争当“向导”
初中阶段的说明文阅读占一定份量,在进行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觉得十分枯燥。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复述,给读者当“向导”。如《故宫博物院》,先让爱好美术的同学,课外在小黑板上设计好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然后不看书,听教师范读。初步感受文章,接着学生自读,梳理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头绪。最后请“向导”作解说,带领师生参观,这里的复述,不是机械地课文背诵,而是经过思维加工的“说”,在进行复述的时候,复述者必须变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理解、感情放在作者的思维中去考虑,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增添课堂的情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文言翻译接龙,培养“翻译家”
较长篇幅的文言教学很棘手,因为中学生一般对于文言文学习较困难,实虚词分辨不清,对于经典之作如《出师表》、《鱼我所欲也》,如果连文意都不通,更何谈体味其精美之处?文言接龙,“翻译家”出手,在这种情况下能起到较好作用,一段文言文在老师讲完重点词语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口头翻译,同学之间自由纠正、讨论。教师可请同学一人翻译一句,这样学生集中精力,教学步骤紧凑,教学任务能较好地完成,学生的当众“说话”能力也可广泛提高。
(5)戏剧表演,争当“演员”
初中课本中有许多课文贴切于戏剧,很适合学生当“演员”,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对文字的处理,说话时的语音、语调把握可以说提高了一个档次。如《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以对话为主,通过人物对话的表演,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话剧改编,对各个角色进行“说话”表演指导,这样寓“说”于“演”,学生不仅从本质上把握了童话的人物形象,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说话”能力。
(6)朗读训练,必不可少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说话训练手段。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感情把握,词句的体味,这也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如分组读、分角色读、竞赛读等等,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如《春》、《秋魂》、《天上的街市》等名篇,就是要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涵。
(7)句式训练,提高“说话”组织能力
学到了雅词应该会运用,学到了佳句、美段应该会模仿,它是学生从运用知识到培养能力的关键一步。教师应注重学生即兴造句能力的培养,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先给他们词造句;再给几个词,假设情景,组成段;最后模仿佳句、美段进行段式训练,由对称式句子到三列式句子到排比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组织能力,提高说话水平。
三、储备能量,“说话”游刃有余——会说
“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明”,单纯依靠教师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远远不够,学生必须学会积累知识,储备能量,争取做到“说话”游刃有余。
(1)多读书。培养说话能力,首先靠阅读
人们常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理一样,“读书破万卷,出口如滔滔”,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博采百家之才,代为己有,才能“出口成章”,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趣味盎然,这自然会使他在该说的时候有话可谈。
(2)多写文章。“写”可促进“说”,提高“说”的质量。我们写的东西是经过思考,加工后所成,是平日心得之所在,写得多,自然思考得多,积累得多,碰到感兴趣的,有同感的话题,自然,会如开了闸的湖水,绵绵不绝。
(3)多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到底,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说的能力,还得多说多练,让学生大胆参与各种演讲活动,多训练,功到自然成。
一言以敝之,说话能力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培养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循循善诱,辟径独特,让学生敢说、能说、会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中说,在说中学,为语言学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创造“窗口”条件。
一、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敢说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自觉“知识狭窄”,常常“羞于启齿”,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练兵的舞台,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搭构舞台”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即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开设说话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练胆”的机会。第一,说话训练主题不定,可以是所见所闻,可以是课内偶感,可以是风土人情,也可以是家庭琐事、新闻热点,学生讲完后,即请另一名学生上台做简单的评议,同样也是一种锻炼。第二,由学生选择好的文章或趣味知识,大家共赏。特别是对于优秀的文章要求必须说出好在何处,抒发自己的见解。第三,精短演讲。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上台即席发言,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课堂上创造“说”的机会——能说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据,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说话训练的内容,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充分创造学生“说”的机会。
(1)发挥“提问”这一常规武器
语文教师主要应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各抒己见。例如:教学九年级下册《香菱学诗》一课,我抓住香菱自己说的那句话——“我不过是学着玩罢了”中的“玩”字作为教学的切口,在引导学生明白香菱学诗不是随便玩玩的基础上,让他们在书中圈点勾画,找到关键的句子、词、句品析、讨论、交流,由于有“批注读书法”作铺垫,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气氛十分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香菱是“精血诚聚,苦志学诗”。语文课最忌讳的是碎问,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善于深钻课文,理清一两个能贯穿整堂课的主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说话有内容,有根据,从而能说,愿意说。
(2)听、讲故事,寓“说”于乐
这种方法适合那些浅显易懂而故事性又特强的文章。例如《羚羊木雕》、《心声》、《女娲造人》等。学生一看便知,还有急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是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大好契机,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开故事会,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教师也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3)复述课文,争当“向导”
初中阶段的说明文阅读占一定份量,在进行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觉得十分枯燥。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复述,给读者当“向导”。如《故宫博物院》,先让爱好美术的同学,课外在小黑板上设计好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然后不看书,听教师范读。初步感受文章,接着学生自读,梳理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头绪。最后请“向导”作解说,带领师生参观,这里的复述,不是机械地课文背诵,而是经过思维加工的“说”,在进行复述的时候,复述者必须变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理解、感情放在作者的思维中去考虑,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增添课堂的情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文言翻译接龙,培养“翻译家”
较长篇幅的文言教学很棘手,因为中学生一般对于文言文学习较困难,实虚词分辨不清,对于经典之作如《出师表》、《鱼我所欲也》,如果连文意都不通,更何谈体味其精美之处?文言接龙,“翻译家”出手,在这种情况下能起到较好作用,一段文言文在老师讲完重点词语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口头翻译,同学之间自由纠正、讨论。教师可请同学一人翻译一句,这样学生集中精力,教学步骤紧凑,教学任务能较好地完成,学生的当众“说话”能力也可广泛提高。
(5)戏剧表演,争当“演员”
初中课本中有许多课文贴切于戏剧,很适合学生当“演员”,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对文字的处理,说话时的语音、语调把握可以说提高了一个档次。如《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以对话为主,通过人物对话的表演,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话剧改编,对各个角色进行“说话”表演指导,这样寓“说”于“演”,学生不仅从本质上把握了童话的人物形象,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说话”能力。
(6)朗读训练,必不可少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说话训练手段。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感情把握,词句的体味,这也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如分组读、分角色读、竞赛读等等,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如《春》、《秋魂》、《天上的街市》等名篇,就是要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涵。
(7)句式训练,提高“说话”组织能力
学到了雅词应该会运用,学到了佳句、美段应该会模仿,它是学生从运用知识到培养能力的关键一步。教师应注重学生即兴造句能力的培养,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先给他们词造句;再给几个词,假设情景,组成段;最后模仿佳句、美段进行段式训练,由对称式句子到三列式句子到排比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组织能力,提高说话水平。
三、储备能量,“说话”游刃有余——会说
“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明”,单纯依靠教师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远远不够,学生必须学会积累知识,储备能量,争取做到“说话”游刃有余。
(1)多读书。培养说话能力,首先靠阅读
人们常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理一样,“读书破万卷,出口如滔滔”,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博采百家之才,代为己有,才能“出口成章”,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趣味盎然,这自然会使他在该说的时候有话可谈。
(2)多写文章。“写”可促进“说”,提高“说”的质量。我们写的东西是经过思考,加工后所成,是平日心得之所在,写得多,自然思考得多,积累得多,碰到感兴趣的,有同感的话题,自然,会如开了闸的湖水,绵绵不绝。
(3)多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到底,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说的能力,还得多说多练,让学生大胆参与各种演讲活动,多训练,功到自然成。
一言以敝之,说话能力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培养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循循善诱,辟径独特,让学生敢说、能说、会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中说,在说中学,为语言学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创造“窗口”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