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验前变异指在检验前阶段产生的各种变异,可分成:生理性变异、样本收集和处理过程的变异、内源性干扰因素三大类。
生理性变异
影响实验结果的生理变异包括:年龄、性别、采血时间、季节、海拔高度、妊娠、月经周期和生活方式。
年龄:年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用不同的参考范围来区别。年龄可以影响肾功能,表现为肌酐清除率的变化,肌酐清除率每隔10年会渐渐减少,例如:30岁左右的人,肌酐清除率的平均值是每1.73m2体表面积140ml/分(2.33ml/秒);相反,80岁左右的人肌酐清除率减少到每1.73 m2体表面积97ml/分(1.62ml/秒),50岁以上的人,肌酐清除率的减少还与肌肉的量减少有关。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与年龄相关,有研究表明,53~87岁的健康人抗利尿激素水平比21~51岁的健康人明显增高。甲状腺水平明显受到年龄的影响,据报道促甲状腺素水平在老年人群(平均79.6岁)比青年人群(平均39.4岁)高38%,而老年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比青年组低11%。
性别:在15~55岁,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女性比男性稍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在15~55岁的男性和女性没有差异。和肌肉有关的分析项目如肌酐和肌酸激酶,男性的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的水平,但是运动量大的女性,其肌肉质量增加,肌酐及CK和男性相比没有差异。我们曾对23项常规生化项目的分析结果进行性别统计分析,结果发现ALT、UA、BU、CREA、GGT、TC、CK、MG有性别差异。
采血时间:某些分析项目有时间节律的变化,例如皮质醇一般在早上6:00左右出现峰值,晚上和午夜降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峰值出现在深夜,中午时最低;生长激素的水平在清晨最低,睡眠中升高。但不必为不同的时间制定不同的参考范围,而需要统一采集标本的时间。
季节变化:由于夏季暴露于日光中的时间较长,因而维生素D的水平会升高;总胆固醇水平在冬季比夏季平均增高2.5%;甲状腺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在冬季比夏季增高平均20%。
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与较高的海拔高度相比较,血清中某些成分的水平会发生变化。例如C反应蛋白在3500m高度时升高65%。一些分析物的浓度因高度增加而减少,如血浆中的肾素、转铁蛋白、尿肌酐、雌三醇及肌酐清除率等。
妊娠:妊娠时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使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明显降低;在妊娠后期,胎盘产生雌激素和绒毛膜促生长激素,使血清葡萄糖的水平升高;妊娠期代谢需求增加使脂肪动员增加,使血清载脂蛋白AI、AⅡ、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特别是LDL-C)大大增加。妊娠时胎盘生成热稳定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铜蓝蛋白、急性时相蛋白和凝血因子,使相应的检查结果升高。
月经:雌二醇、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等的参考范围随月经周期的各阶段(即卵泡期、中期、黄体期)而不同。
生活方式:非素食者尿酸、尿素和氨的水平比素食者高。富含鱼油的饮食会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水平。摄入咖啡因会影响一些分析物的结果,咖啡因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cAMP水平增高,cAMP活化甘油三酯酯酶导致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3倍。吸烟会对某些生化项目产生影响,如在1小时内抽4支香烟,血浆中肾上腺素、醛固酮、皮质醇、游离脂肪酸和游离甘油浓度会升高。
标本收集和处理的变异
标本收集和处理标准化,可使分析前误差达到最小。
禁食时间:过长的禁食时间会影响实验结果,如:48小时禁食,肝的胆红素清除能力比一般情况下高240%,使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降低。如果延长禁食,一些特异性蛋白质,如补体、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降低。因此,应统一禁食的时间,一般为12小时。
标本采集时间:要依据血循环中分析物水平的变化而定,保持每天标本采集时间恒定,对于消除由日间变异造成的影响很重要。如激素的测定需要严格控制标本采集的时间。对于尿标本的采集时间依被测成分而定,对有日间变异的分析物进行测量,收集24小时尿标本是必要的。
采血时体位:一般情况下与仰卧相比,坐位时多数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的浓度升高5%~15%。为了减少由于采血体位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建议门诊病人坐15分钟后再采血。
压脉带的影响:使用压脉带过久,局部缺氧使无氧酵解增加,血浆中乳酸增高而pH值降低,pH值降低使钾从细胞内移出,引起血清钾假性升高。若采血时要求病人反复握拳可使K+增加1~2mmol/L,最高可至2.7mmol/L。pH值降低会改变药物-蛋白结合或激素- 蛋白结合,使游离药物和游离激素浓度增加。为了减少压脉带使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在针头一进入静脉后解开压脉带。在静脉采血时避免过度的握拳,以及避免使用压脉带超过1分钟。
运动:运动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升高,而胰岛素减低。对于剧烈运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血管内溶血,使血浆中结合珠蛋白水平降低。
输液:在实际工作时有发现罕见的高血糖值,其原因是从输液同侧手臂采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输入脂肪乳剂的病人应在8小时后采血;输入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或电解质的病人在1小时后采取血标本。
抗凝剂:临床生化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的各种盐类,包括肝素纳、肝素锂和肝素銨。三种盐用于电解质的测定可得到相同的结果,但肝素锂优于其他两类,这是由于肝素钠可能引起钠水平的假性升高,以及用尿素酶测定尿素时,肝素铵可引起血清尿素浓度的假性升高。
稳定剂:氟化钠(NaF)和碘醋酸锂可单独用于血液采集,也可用于草酸钾、EDTA、枸橼酸三钠和肝素锂等抗凝剂,用于抑制糖酵解的NaF的浓度为4.3mg/ml血,与抗凝剂合用时,氟化物的浓度为2.5mg/ml血(60mmol/L)。不加入糖酵解抑制剂,在室温条件下,新生儿标本的血糖1小时降低24%,而健康成人标本的血糖水平降低5%。当标本采集放置室温5小时后,Hct高的新生儿的不含糖酵解抑制剂的标本,血糖降低可达68%。
标本的处理和保存:标本的贮存分离血清、血浆或细胞的过程会引入变异,存在于细胞内的分析物需要从血液中快速分离。氟化物和碘醋酸盐需大约3小时来稳定糖的水平,这是因为不能够抑制糖酵解途径的第一个酶——已糖激酶。氟化物作用于糖酵解途径的第八个酶——烯醇化酶,而碘醋酸盐作用于糖酵解途径的第五个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草酸钾能抑制丙酮酸激酶,氟化物和草酸钾一起使用能延缓血收集后1小时内乳酸的形成。多种方法用以提高抑制剂的功效,一种方法是:枸橼酸、枸橼酸三钠、EDTANa2和少量氟化钠(0.2mg)混合,通过维持血pH在5.3~5.9的范围来抑制糖酵解途径的酶反应。由于添加了抑制剂,室温下糖酵解可被抑制8小时,而24小时后葡萄糖的均值±标准差下降0.07±0.06mmol/L。另一种糖酵解抑制方法是:添加甘露糖(己糖),由于甘露糖是葡萄糖的差向异构体,和葡萄糖竞争结合己糖激酶达到抑制糖酵解的作用。但是甘露糖是一个竞争抑制剂,其抑制作用仅保持4小时,如果加入了氟化物,可以得到更好的葡萄糖稳定性,当甘露糖浓度是3mg/ml时,用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葡萄糖浓度,不会产生干扰。甘露糖浓度为9mg/ml,测定结果会增高1.0mmol/L。如果血标本收集后立即分离血浆,由于分解葡萄糖的酶存在于细胞内,血浆中的葡萄糖水平可长期稳定,最好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
内源性的干扰因素
内源性干扰非常广泛,主要的干扰物来源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目前我们对于药物的干扰处于了解的状态,消除对测定方法的干扰还很困难。实际工作中不能解释的分析结果可能就是药物干扰产生的。
人们对于普通的干扰因素(如溶血和脂血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下,轻微的溶血对于许多常规临床生化实验方法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重度溶血对RBC中的浓度比血浆中浓度高得多的成分产生严重影响,对于RBC中浓度低于血浆中浓度的成分产生一个轻微的稀释效应。如:乳酸脱氢酶存在RBC中的浓度比在血浆中高160倍,酸性磷酸酶高68倍,AST高6.7倍,钾高23倍。当标本溶血时,这些项目的结果出现假性升高。对于脂血标本,脂质是一个方法依赖性的干扰物质,干扰来于机制的差异,如标本的不同种类,水的置换和亲脂成份的吸收。明显的高脂标本干扰用电泳法和比色法测定总蛋白。
分子生物学是另一个对检验前变异关注的一个领域,在细胞溶解时使用去污剂,不同类型的去污剂会影响PCR技术中的DNA扩增,溶血标本中正铁血红素对DNA聚合酶的影响、组织的处理、固定和固定时间等均会产生影响。
关于血气分析的检验前变异,包括:病人的仰卧姿势,在收集动脉血之前和收集过程中,是否停止吸氧,容器材料(玻璃还是塑料注射器)的影响,抗凝剂是干粉还是液体肝素,收集标本到分析之间的时间等等均应该标准化。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新的生化标志物不断被推出,分析前变异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标志物,但是在体外可由细胞生成,因此需要快速分离血清或血浆。
生理性变异
影响实验结果的生理变异包括:年龄、性别、采血时间、季节、海拔高度、妊娠、月经周期和生活方式。
年龄:年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用不同的参考范围来区别。年龄可以影响肾功能,表现为肌酐清除率的变化,肌酐清除率每隔10年会渐渐减少,例如:30岁左右的人,肌酐清除率的平均值是每1.73m2体表面积140ml/分(2.33ml/秒);相反,80岁左右的人肌酐清除率减少到每1.73 m2体表面积97ml/分(1.62ml/秒),50岁以上的人,肌酐清除率的减少还与肌肉的量减少有关。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与年龄相关,有研究表明,53~87岁的健康人抗利尿激素水平比21~51岁的健康人明显增高。甲状腺水平明显受到年龄的影响,据报道促甲状腺素水平在老年人群(平均79.6岁)比青年人群(平均39.4岁)高38%,而老年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比青年组低11%。
性别:在15~55岁,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女性比男性稍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在15~55岁的男性和女性没有差异。和肌肉有关的分析项目如肌酐和肌酸激酶,男性的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的水平,但是运动量大的女性,其肌肉质量增加,肌酐及CK和男性相比没有差异。我们曾对23项常规生化项目的分析结果进行性别统计分析,结果发现ALT、UA、BU、CREA、GGT、TC、CK、MG有性别差异。
采血时间:某些分析项目有时间节律的变化,例如皮质醇一般在早上6:00左右出现峰值,晚上和午夜降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峰值出现在深夜,中午时最低;生长激素的水平在清晨最低,睡眠中升高。但不必为不同的时间制定不同的参考范围,而需要统一采集标本的时间。
季节变化:由于夏季暴露于日光中的时间较长,因而维生素D的水平会升高;总胆固醇水平在冬季比夏季平均增高2.5%;甲状腺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在冬季比夏季增高平均20%。
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与较高的海拔高度相比较,血清中某些成分的水平会发生变化。例如C反应蛋白在3500m高度时升高65%。一些分析物的浓度因高度增加而减少,如血浆中的肾素、转铁蛋白、尿肌酐、雌三醇及肌酐清除率等。
妊娠:妊娠时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使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明显降低;在妊娠后期,胎盘产生雌激素和绒毛膜促生长激素,使血清葡萄糖的水平升高;妊娠期代谢需求增加使脂肪动员增加,使血清载脂蛋白AI、AⅡ、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特别是LDL-C)大大增加。妊娠时胎盘生成热稳定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铜蓝蛋白、急性时相蛋白和凝血因子,使相应的检查结果升高。
月经:雌二醇、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等的参考范围随月经周期的各阶段(即卵泡期、中期、黄体期)而不同。
生活方式:非素食者尿酸、尿素和氨的水平比素食者高。富含鱼油的饮食会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水平。摄入咖啡因会影响一些分析物的结果,咖啡因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cAMP水平增高,cAMP活化甘油三酯酯酶导致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3倍。吸烟会对某些生化项目产生影响,如在1小时内抽4支香烟,血浆中肾上腺素、醛固酮、皮质醇、游离脂肪酸和游离甘油浓度会升高。
标本收集和处理的变异
标本收集和处理标准化,可使分析前误差达到最小。
禁食时间:过长的禁食时间会影响实验结果,如:48小时禁食,肝的胆红素清除能力比一般情况下高240%,使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降低。如果延长禁食,一些特异性蛋白质,如补体、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降低。因此,应统一禁食的时间,一般为12小时。
标本采集时间:要依据血循环中分析物水平的变化而定,保持每天标本采集时间恒定,对于消除由日间变异造成的影响很重要。如激素的测定需要严格控制标本采集的时间。对于尿标本的采集时间依被测成分而定,对有日间变异的分析物进行测量,收集24小时尿标本是必要的。
采血时体位:一般情况下与仰卧相比,坐位时多数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的浓度升高5%~15%。为了减少由于采血体位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建议门诊病人坐15分钟后再采血。
压脉带的影响:使用压脉带过久,局部缺氧使无氧酵解增加,血浆中乳酸增高而pH值降低,pH值降低使钾从细胞内移出,引起血清钾假性升高。若采血时要求病人反复握拳可使K+增加1~2mmol/L,最高可至2.7mmol/L。pH值降低会改变药物-蛋白结合或激素- 蛋白结合,使游离药物和游离激素浓度增加。为了减少压脉带使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在针头一进入静脉后解开压脉带。在静脉采血时避免过度的握拳,以及避免使用压脉带超过1分钟。
运动:运动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升高,而胰岛素减低。对于剧烈运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血管内溶血,使血浆中结合珠蛋白水平降低。
输液:在实际工作时有发现罕见的高血糖值,其原因是从输液同侧手臂采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输入脂肪乳剂的病人应在8小时后采血;输入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或电解质的病人在1小时后采取血标本。
抗凝剂:临床生化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的各种盐类,包括肝素纳、肝素锂和肝素銨。三种盐用于电解质的测定可得到相同的结果,但肝素锂优于其他两类,这是由于肝素钠可能引起钠水平的假性升高,以及用尿素酶测定尿素时,肝素铵可引起血清尿素浓度的假性升高。
稳定剂:氟化钠(NaF)和碘醋酸锂可单独用于血液采集,也可用于草酸钾、EDTA、枸橼酸三钠和肝素锂等抗凝剂,用于抑制糖酵解的NaF的浓度为4.3mg/ml血,与抗凝剂合用时,氟化物的浓度为2.5mg/ml血(60mmol/L)。不加入糖酵解抑制剂,在室温条件下,新生儿标本的血糖1小时降低24%,而健康成人标本的血糖水平降低5%。当标本采集放置室温5小时后,Hct高的新生儿的不含糖酵解抑制剂的标本,血糖降低可达68%。
标本的处理和保存:标本的贮存分离血清、血浆或细胞的过程会引入变异,存在于细胞内的分析物需要从血液中快速分离。氟化物和碘醋酸盐需大约3小时来稳定糖的水平,这是因为不能够抑制糖酵解途径的第一个酶——已糖激酶。氟化物作用于糖酵解途径的第八个酶——烯醇化酶,而碘醋酸盐作用于糖酵解途径的第五个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草酸钾能抑制丙酮酸激酶,氟化物和草酸钾一起使用能延缓血收集后1小时内乳酸的形成。多种方法用以提高抑制剂的功效,一种方法是:枸橼酸、枸橼酸三钠、EDTANa2和少量氟化钠(0.2mg)混合,通过维持血pH在5.3~5.9的范围来抑制糖酵解途径的酶反应。由于添加了抑制剂,室温下糖酵解可被抑制8小时,而24小时后葡萄糖的均值±标准差下降0.07±0.06mmol/L。另一种糖酵解抑制方法是:添加甘露糖(己糖),由于甘露糖是葡萄糖的差向异构体,和葡萄糖竞争结合己糖激酶达到抑制糖酵解的作用。但是甘露糖是一个竞争抑制剂,其抑制作用仅保持4小时,如果加入了氟化物,可以得到更好的葡萄糖稳定性,当甘露糖浓度是3mg/ml时,用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葡萄糖浓度,不会产生干扰。甘露糖浓度为9mg/ml,测定结果会增高1.0mmol/L。如果血标本收集后立即分离血浆,由于分解葡萄糖的酶存在于细胞内,血浆中的葡萄糖水平可长期稳定,最好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
内源性的干扰因素
内源性干扰非常广泛,主要的干扰物来源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目前我们对于药物的干扰处于了解的状态,消除对测定方法的干扰还很困难。实际工作中不能解释的分析结果可能就是药物干扰产生的。
人们对于普通的干扰因素(如溶血和脂血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下,轻微的溶血对于许多常规临床生化实验方法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重度溶血对RBC中的浓度比血浆中浓度高得多的成分产生严重影响,对于RBC中浓度低于血浆中浓度的成分产生一个轻微的稀释效应。如:乳酸脱氢酶存在RBC中的浓度比在血浆中高160倍,酸性磷酸酶高68倍,AST高6.7倍,钾高23倍。当标本溶血时,这些项目的结果出现假性升高。对于脂血标本,脂质是一个方法依赖性的干扰物质,干扰来于机制的差异,如标本的不同种类,水的置换和亲脂成份的吸收。明显的高脂标本干扰用电泳法和比色法测定总蛋白。
分子生物学是另一个对检验前变异关注的一个领域,在细胞溶解时使用去污剂,不同类型的去污剂会影响PCR技术中的DNA扩增,溶血标本中正铁血红素对DNA聚合酶的影响、组织的处理、固定和固定时间等均会产生影响。
关于血气分析的检验前变异,包括:病人的仰卧姿势,在收集动脉血之前和收集过程中,是否停止吸氧,容器材料(玻璃还是塑料注射器)的影响,抗凝剂是干粉还是液体肝素,收集标本到分析之间的时间等等均应该标准化。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新的生化标志物不断被推出,分析前变异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标志物,但是在体外可由细胞生成,因此需要快速分离血清或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