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关对皇帝的称谓不少,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始于建立秦王朝的嬴政,迄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均沿用不废。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对皇帝有多少称谓呢?根据不同场合使用对皇帝的不同称谓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自称;一类是臣称或民称;一类是书或诗文中称。
首先是自称,人们熟知的有“朕”、“寡人”、“孤”等几种。其实这些本不是皇帝的自称,是后来逐渐转变成为皇帝自称的。
先说“朕”,这本是贵贱并用的自称,象“我”、“余”等一样。《尔雅·释古》云:“朕,身也。”郭璞注曰:“上古贵贱皆自称朕。”这就是说,凡是有身体的活人都是可以用朕自称的。可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令群臣议尊号时,李斯等建议“天子自称曰朕”,是把贵贱都能自称的一个“朕”字,让皇帝一人给独霸去了。
次说“寡人”和“孤”。这两个称谓本来是诸侯和小国之君的自称,又怎么会转变成皇帝的自称呢?“寡人”这个称谓的转变,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已屡见,可能因为秦本是诸侯之国,这样自称惯了,统一天下后没有改口,以后的历代皇帝也就承袭下来了。“孤”这个称谓是什么时候转变的,今无可考。《史记·项羽本纪》中记陈余写信给章邯,有劝他“南面称孤”的话,但那时叫他与诸侯共分秦地而王,还不是做天下共主皇帝的意思,由此可见,皇帝自称曰“孤”大概是汉以后的事了。
既然前言“朕”、“寡人”、“孤”等本不是皇帝(即天子)自称,那真正的皇帝的自称又什么呢?那就是据《礼记·玉藻》中说的“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中的“予一人”。由于《礼记》一向被认为是封建礼仪的典范,因此,皇帝自称“予一人”应是最符合封建礼仪的,可是,事实上不论是正史的记载也好,或野史,或演义小说也好,似乎皇帝的诏告和口头上很少有这样自称的。
其次是臣称或民称:习惯上臣称皇帝为“陛下”的多,“陛”是丹陛,即宫殿的台阶。“陛下”本是指皇帝设在丹陛之下以防不测的近臣。后来,陛下转变成了对皇帝的称谓。还有“皇上”和“万岁”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的别称,如“永乐”(明成祖朱棣)、“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等。
再次是书、诗、文中对皇帝的称谓,在书籍、诗、文中出现的对皇帝的称谓约十余种。例如:
天子:《汉书·史丹传》:“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天子自临轩槛上,贵铜丸以掷鼓。”
上:《资治通鉴》卷128《宗记》十:“孝建元年春,正月,已亥朔,上祀南郊,改元,大赦。”
人主、圣人、圣:《系年要录》卷十四:“建炎二年三月丙戌,宗泽恐豪杰解体,是日,上疏言:‘臣闻人主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恭惟太祖黄帝…以今京师为天下中,故创业垂统,欲传之亿万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庙,列世圣人,传以相授,皆以京师为本根之地。”
大家、天家:蔡邕《独断》上:“亲近侍从称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也。”
官家:《香祖笔记》卷九:“宋太宗问‘官家’之意。镐以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为对。太宗善之。”
县官:《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索隐》:“县官谓天子也。”
国家:《汉书·陈汤传》:“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官里、天:《云簏漫钞》卷三:“蔡邕独断:‘汉百户小吏称天子曰大家。晋曰天。唐人多曰天家’,又云官。今人(按指宋人)曰官家,禁中又相语曰官里。”
大行:《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大行之称,古来人君之亡,未有谥号,借以大行称之,往而不返之意也。”
乘舆、车驾、驾:《独断》上:“乘舆出于《律》云:‘敢盗乘舆服御物’,谓天子所服,食者也。天子之尊,不敢谍渎言之,故托之乘舆,乘犹载也,舆犹车也,或谓之车驾。”《系年要录》卷二:“十堂吏呼曰:‘驾行矣’”
综上所言,对皇帝的称谓还不止这些。至此,也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皇帝别称有多么丰富。
单位:甘肃敦煌二中
首先是自称,人们熟知的有“朕”、“寡人”、“孤”等几种。其实这些本不是皇帝的自称,是后来逐渐转变成为皇帝自称的。
先说“朕”,这本是贵贱并用的自称,象“我”、“余”等一样。《尔雅·释古》云:“朕,身也。”郭璞注曰:“上古贵贱皆自称朕。”这就是说,凡是有身体的活人都是可以用朕自称的。可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令群臣议尊号时,李斯等建议“天子自称曰朕”,是把贵贱都能自称的一个“朕”字,让皇帝一人给独霸去了。
次说“寡人”和“孤”。这两个称谓本来是诸侯和小国之君的自称,又怎么会转变成皇帝的自称呢?“寡人”这个称谓的转变,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已屡见,可能因为秦本是诸侯之国,这样自称惯了,统一天下后没有改口,以后的历代皇帝也就承袭下来了。“孤”这个称谓是什么时候转变的,今无可考。《史记·项羽本纪》中记陈余写信给章邯,有劝他“南面称孤”的话,但那时叫他与诸侯共分秦地而王,还不是做天下共主皇帝的意思,由此可见,皇帝自称曰“孤”大概是汉以后的事了。
既然前言“朕”、“寡人”、“孤”等本不是皇帝(即天子)自称,那真正的皇帝的自称又什么呢?那就是据《礼记·玉藻》中说的“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中的“予一人”。由于《礼记》一向被认为是封建礼仪的典范,因此,皇帝自称“予一人”应是最符合封建礼仪的,可是,事实上不论是正史的记载也好,或野史,或演义小说也好,似乎皇帝的诏告和口头上很少有这样自称的。
其次是臣称或民称:习惯上臣称皇帝为“陛下”的多,“陛”是丹陛,即宫殿的台阶。“陛下”本是指皇帝设在丹陛之下以防不测的近臣。后来,陛下转变成了对皇帝的称谓。还有“皇上”和“万岁”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的别称,如“永乐”(明成祖朱棣)、“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等。
再次是书、诗、文中对皇帝的称谓,在书籍、诗、文中出现的对皇帝的称谓约十余种。例如:
天子:《汉书·史丹传》:“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天子自临轩槛上,贵铜丸以掷鼓。”
上:《资治通鉴》卷128《宗记》十:“孝建元年春,正月,已亥朔,上祀南郊,改元,大赦。”
人主、圣人、圣:《系年要录》卷十四:“建炎二年三月丙戌,宗泽恐豪杰解体,是日,上疏言:‘臣闻人主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恭惟太祖黄帝…以今京师为天下中,故创业垂统,欲传之亿万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庙,列世圣人,传以相授,皆以京师为本根之地。”
大家、天家:蔡邕《独断》上:“亲近侍从称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也。”
官家:《香祖笔记》卷九:“宋太宗问‘官家’之意。镐以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为对。太宗善之。”
县官:《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索隐》:“县官谓天子也。”
国家:《汉书·陈汤传》:“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官里、天:《云簏漫钞》卷三:“蔡邕独断:‘汉百户小吏称天子曰大家。晋曰天。唐人多曰天家’,又云官。今人(按指宋人)曰官家,禁中又相语曰官里。”
大行:《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大行之称,古来人君之亡,未有谥号,借以大行称之,往而不返之意也。”
乘舆、车驾、驾:《独断》上:“乘舆出于《律》云:‘敢盗乘舆服御物’,谓天子所服,食者也。天子之尊,不敢谍渎言之,故托之乘舆,乘犹载也,舆犹车也,或谓之车驾。”《系年要录》卷二:“十堂吏呼曰:‘驾行矣’”
综上所言,对皇帝的称谓还不止这些。至此,也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皇帝别称有多么丰富。
单位:甘肃敦煌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