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藤为五加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花语在中国为长寿和永葆青春,在欧美表示结婚,基督教中为生命永存的象征。取名“长青藤资产”,董事长潘海峰追求着基金的基业长青,同时,经过市场17年的洗礼,坚定的遵循的价值投资,坚持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有基业长青潜力的优秀龙头企业。
投资生涯 寻找长青
1996年,潘海峰毕业于深圳大学经贸系,旋即进入到当时鼎鼎大名的君安证券工作。96年开始进入大牛市,公司相关部门赚了很多钱,但由于潘海峰所在的部门是君安证券国际业务部和新基科技投资部,从事香港市场的交易和投资组合管理工作,主要做B股、港股业务,所以并没有沾到那波牛市的光。
然而进入君安证券却给了潘海峰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开始接触到价值投资理念。在技术分析、坐庄、跟庄横行的年代,君安证券提出的基本面研究无疑是独树一帜开创历史先河的。
潘海峰认为自己是比较幸运的,由于一开始接触的是基本面研究,以理性的思维做价值投资,没有被国内这套技术分析和坐庄方式洗脑。他们认为技术分析很多东西是无法解释的,坐庄这些模式是无法持续的,在国际业务部门接触投资研究,这样的理念就慢慢成型了。
2000年,国泰与君安合并以后,很多人选择离开君安,潘海峰也是其中一个。机缘巧合,他当时的一个同事是“私募教父”赵丹阳的香港的同学,知道赵丹阳和潘海峰都买了很多同仁堂科技,于是介绍两人认识,从此两人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开始一起在香港打理家族资金,十年间赚了50倍。
2008年底,赵丹阳筹备第二个基金,潘海峰担任赤子之心自然选择基金董事,负责投资组合管理。产品09年3月成立,潘海峰和赵丹阳两人共同管理。
而后,赵丹阳突然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由于个人和其他众多原因,想全部投资到印度,这对潘海峰而言有点难以接受,他认为他们了解的一般都是中国企业,直接跑印度那边的话,文化差异各方面都很大,并不合适。于是让赵丹阳请当地人去管理,请印度人做研究员。
潘海峰和赵丹阳的合作是成功的,两人也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潘海峰对赵丹阳评价非常高,认为他对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而言,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第一只信托产品也为中国私募基金的指明了一条道路。
2010年,潘海峰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长青藤”,专注于证券投资信托和基金的管理。产品的业绩表现稳定,对沪深300,每年都是跑赢十个点。
对于未来,业绩的稳定也使得潘海峰充满信心,他表示未来先做精,再做大,毕竟私募行业,业绩才是最重要的,为客户追求好的绝对收益才是最终的目标。
遵循价值投资 与企业共同成长
潘海峰尊崇价值投资,也一直身体力行的坚持去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仓位,选取优秀公司,和公司共同成长。
潘海峰认为价值投资的大道理都差不多,更大的区别是对公司、行业理解会有不同深度的理解。坚持价值投资,性格非常重要,尤其在困难的时候,就体现出来,要对之前判断有一定的自信,要保持一份理性,有些人跌了就很开心,要意识到这是一种必然。
另外,坚持价值投资,最难的是知行合一,这在任何市场都不容易,说国内不适合价值投资,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过去十几年,涨幅最大的还是茅台、云南白药这些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利润回报的企业,而不是一轮又一轮的黑马,年涨十倍,到后来又还回去的公司。价值投资在A股一样有效,关键在于你敢不敢去坚持,尤其在困难的时候你怎么办。
潘海峰秉持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他觉得,第一,长期能做准确宏观判断是不太容易的;第二点,即使你判断对了,宏观经济走势与股票走势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潘海峰认为成长肯定是价值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对他来说,选股最主要看两点:一买公司,公司有没有增长前景、能不能持续创造价值、企业相比同行的能力,然后就是它的稳定性。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管理层是他信得过的,不是乱来的。第二点是,即使是好东西,也要有便宜的价钱,便宜才能拿得长久。
A股长期是慢牛行情 重配低估值蓝筹
潘海峰对A股长期的机会充满信心,认为未来会是一个慢牛的行情,基本的立足点是对社会充满信心,因为社会是往前走的。而A股处于20年来估值最便宜的阶段,如果在这阶段,还能找到盈利增长的企业,那就不用有任何的担心。如果对社会没信心,无论拥有什么资产都没用的。
过去几年,其他大类资产涨幅非常大,只有股票市场是一直在跌的,估值处于历史的低位,只要股市是个好的东西,资金回流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经济转型,潘海峰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可能是对的,但对财务投资来说,只看重企业赚不赚钱,这才是他最关心的。比如生产奶粉的,不转型也一样挣钱,为什么一定要靠转型来赚钱呢?转型可能就是一个方向,但并不是经济的全部。
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潘海峰表示现在主要配置一些低估值的蓝筹,比如以金融股、银行股为主,会配置些地产股、机械制造业、零售板块。
对于今年以来走势火爆的创业板,潘海峰认为泡沫肯定有的,就像你长得胖不胖,瘦不瘦,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用怎么论证。所谓新兴产业,只是概念性的东西,它并不能贡献一点增长。创业板出来两三年,它的盈利增长跟主板是差不多的,2012年主板还增长几个点,创业板还倒退几个点,所以说它没有体现更好的增长性。创业板的估值与主板估值之比,创了历史新高。“这不是泡沫,什么叫泡沫?”潘海峰说。
经过17年市场的风风雨雨,潘海峰还在路上,坚守着价值投资,寻找着基业长青的优秀公司,也努力打造着自己的“长青藤”。
投资生涯 寻找长青
1996年,潘海峰毕业于深圳大学经贸系,旋即进入到当时鼎鼎大名的君安证券工作。96年开始进入大牛市,公司相关部门赚了很多钱,但由于潘海峰所在的部门是君安证券国际业务部和新基科技投资部,从事香港市场的交易和投资组合管理工作,主要做B股、港股业务,所以并没有沾到那波牛市的光。
然而进入君安证券却给了潘海峰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开始接触到价值投资理念。在技术分析、坐庄、跟庄横行的年代,君安证券提出的基本面研究无疑是独树一帜开创历史先河的。
潘海峰认为自己是比较幸运的,由于一开始接触的是基本面研究,以理性的思维做价值投资,没有被国内这套技术分析和坐庄方式洗脑。他们认为技术分析很多东西是无法解释的,坐庄这些模式是无法持续的,在国际业务部门接触投资研究,这样的理念就慢慢成型了。
2000年,国泰与君安合并以后,很多人选择离开君安,潘海峰也是其中一个。机缘巧合,他当时的一个同事是“私募教父”赵丹阳的香港的同学,知道赵丹阳和潘海峰都买了很多同仁堂科技,于是介绍两人认识,从此两人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开始一起在香港打理家族资金,十年间赚了50倍。
2008年底,赵丹阳筹备第二个基金,潘海峰担任赤子之心自然选择基金董事,负责投资组合管理。产品09年3月成立,潘海峰和赵丹阳两人共同管理。
而后,赵丹阳突然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由于个人和其他众多原因,想全部投资到印度,这对潘海峰而言有点难以接受,他认为他们了解的一般都是中国企业,直接跑印度那边的话,文化差异各方面都很大,并不合适。于是让赵丹阳请当地人去管理,请印度人做研究员。
潘海峰和赵丹阳的合作是成功的,两人也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潘海峰对赵丹阳评价非常高,认为他对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而言,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第一只信托产品也为中国私募基金的指明了一条道路。
2010年,潘海峰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长青藤”,专注于证券投资信托和基金的管理。产品的业绩表现稳定,对沪深300,每年都是跑赢十个点。
对于未来,业绩的稳定也使得潘海峰充满信心,他表示未来先做精,再做大,毕竟私募行业,业绩才是最重要的,为客户追求好的绝对收益才是最终的目标。
遵循价值投资 与企业共同成长
潘海峰尊崇价值投资,也一直身体力行的坚持去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仓位,选取优秀公司,和公司共同成长。
潘海峰认为价值投资的大道理都差不多,更大的区别是对公司、行业理解会有不同深度的理解。坚持价值投资,性格非常重要,尤其在困难的时候,就体现出来,要对之前判断有一定的自信,要保持一份理性,有些人跌了就很开心,要意识到这是一种必然。
另外,坚持价值投资,最难的是知行合一,这在任何市场都不容易,说国内不适合价值投资,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过去十几年,涨幅最大的还是茅台、云南白药这些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利润回报的企业,而不是一轮又一轮的黑马,年涨十倍,到后来又还回去的公司。价值投资在A股一样有效,关键在于你敢不敢去坚持,尤其在困难的时候你怎么办。
潘海峰秉持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他觉得,第一,长期能做准确宏观判断是不太容易的;第二点,即使你判断对了,宏观经济走势与股票走势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潘海峰认为成长肯定是价值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对他来说,选股最主要看两点:一买公司,公司有没有增长前景、能不能持续创造价值、企业相比同行的能力,然后就是它的稳定性。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管理层是他信得过的,不是乱来的。第二点是,即使是好东西,也要有便宜的价钱,便宜才能拿得长久。
A股长期是慢牛行情 重配低估值蓝筹
潘海峰对A股长期的机会充满信心,认为未来会是一个慢牛的行情,基本的立足点是对社会充满信心,因为社会是往前走的。而A股处于20年来估值最便宜的阶段,如果在这阶段,还能找到盈利增长的企业,那就不用有任何的担心。如果对社会没信心,无论拥有什么资产都没用的。
过去几年,其他大类资产涨幅非常大,只有股票市场是一直在跌的,估值处于历史的低位,只要股市是个好的东西,资金回流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经济转型,潘海峰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可能是对的,但对财务投资来说,只看重企业赚不赚钱,这才是他最关心的。比如生产奶粉的,不转型也一样挣钱,为什么一定要靠转型来赚钱呢?转型可能就是一个方向,但并不是经济的全部。
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潘海峰表示现在主要配置一些低估值的蓝筹,比如以金融股、银行股为主,会配置些地产股、机械制造业、零售板块。
对于今年以来走势火爆的创业板,潘海峰认为泡沫肯定有的,就像你长得胖不胖,瘦不瘦,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用怎么论证。所谓新兴产业,只是概念性的东西,它并不能贡献一点增长。创业板出来两三年,它的盈利增长跟主板是差不多的,2012年主板还增长几个点,创业板还倒退几个点,所以说它没有体现更好的增长性。创业板的估值与主板估值之比,创了历史新高。“这不是泡沫,什么叫泡沫?”潘海峰说。
经过17年市场的风风雨雨,潘海峰还在路上,坚守着价值投资,寻找着基业长青的优秀公司,也努力打造着自己的“长青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