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

来源 :党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79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是抗日战争时期最早沦陷的地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略基地和后方,长期遭受着极为残酷的统治,在辽宁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是非常困难的.抗日战争期间,辽宁境内仅建立了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即东北抗日联军在辽东建立的桓(仁)宽(甸)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八路军在辽西建立的凌(源)青(龙)绥(中)抗日游击根据地.
其他文献
1921年初,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人多次商议,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在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和肯定后,陈独秀等人函告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党组织:推选代表到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会议.
期刊
按照中央关于在各省建立“小三线”的要求,1965年1月,中共辽宁省委制定《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我省后方建设三年初步规划的报告》,成立了战备领导小组,并提出“小三线”建设目标:“东部和西部山区为后方根据地.争取在三年左右时间内建成一个战时既能坚持生产,支援前线,又能独立作战的根据地,平时又可以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山区建设,促进我省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由此,辽宁“小三线”建设广泛开展起来.
期刊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的战旗方阵中,“济南第一团”和“济南第二团”两面荣誉军旗,似乎在向人们叙说济南战役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揭开胜利序幕的故事.他们两个团代表两个方向,就像剪刀的两刃,从两翼钳向济南府.本文讲述的是“济南第二团”从左翼打进济南府背后的故事.
期刊
近年来,全国税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构建新“纵合横通强党建”机制体系,国家税务总局沈阳市皇姑区税务局在实现经济管理职能、完成为国聚财使命的同时,不断提升基层税务机关党建工作水平.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对日作战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由于突出的战略地位,陕甘宁边区引起日军的仇视.为了打击抗日力量,日本侵略者大肆组织、收买地方土匪武装、派遣奸细,妄图搞垮边区.据资料记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地方土匪有40余股,计4000余人,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不断派遣汉奸、特务潜入边区,进行渗透、策反、刺探情报、暗杀等破坏活动.为了保障陕甘宁边区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巩固抗日总后方,保证党中央抗战政策的实施,我边区军民同心协力在中央社会部、西北局、
期刊
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仿志敏全集》,在《方志敏文集》的基础上增添了23篇新近发现或首次发表的方志敏所写的历史文献,其中《给党中央的信》是唯一一篇新增的狱中文稿.这篇文稿披露了许多新的史料,弥足珍贵.
期刊
可持续发展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几句口号,它需要借助一系列制度来安排落实。战略环评是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规避环境风险的根本手段。通过战略环评完善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机制,是我们当前必须利用好的手段和必须抓住的机遇  目前,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国家形象造成很大损害,已经成为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绿色发展必须突破的主要瓶颈。我们的GDP以每年8%~12%的速度增长,环境损失也占当年GDP的
1945年11月22日,当时的中共兴城县政府突然得到从绥中传来的紧急情报:大批国民党军涌出山海关,沿着大御路往锦州方向全力推进.形势突变,情况危急,兴城县领导即刻启动应急预案,考虑到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县政府决定:机关干部和县支队全体指战员紧急集合,带上枪支弹药、档案文件等,迅速向朝阳方向撤离,以避敌锋芒,保存实力.
期刊
1. 宝马6系  分期方案:首付5000美元,分72个月每月利率为1.9%  宝马6系除了有双座/敞篷款还有4门款,4门款成为了5月份销售最旺的车型。宝马6系的燃油效率有不同配置,可以选择搭载一个3升315马力6汽缸发动机,也可以选择4.4升445马力的V8发动机。全轮驱动的顶级配置让6系更具有运动感,在恶劣路面条件下能够行驶平稳快速。  2. 雪佛兰 因帕拉  分期方案:首付4000美元,分72
有一个非常的日子,令中国人民刻骨铭心、世代不忘,那就是1931年9月18日.这天,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中国东北被日军占领,数千万东北民众深陷苦难.紧接着,日军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大片国土沦陷.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部队一马当先、浴血奋战,与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中,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八女投江等革命英烈,在他们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最恶劣、最艰苦
期刊